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章 真心的爱原来也是瞬息万变的

作者:云芥书僧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此去经年,或许会模糊记忆里那个人的面容,但不变的是双方心中默默祈祷重逢的心。


    皇宫大殿内,烛火摇曳,殿门深闭。谢凌渊端坐在龙案之后,眼神眯起,盯住眼前这盘下了一半的棋局。


    “陛下叫微臣来应该不仅仅是下棋这么简单吧。”沈疏虽口上这么说,但还是执起一枚白子,那双历经风霜的手有力的落在棋盘上。


    谢凌渊轻哼了声,无置可否,“沈卿,你也算是朕从小看到大的孩子,朕打心里是非常看重你的,这次北部战乱,你可要为朕好好把守住。等你大捷归来,朕一定为你接风洗尘,好好设宴庆祝一番。”谢凌渊扬手将黑子至在那枚落单的白子旁。


    二人一来一往,整盘棋局走得可谓步步紧逼,谁也不让谁。


    “沈疏,你可听说了云昭国有位走失的遗孤公主?”谢凌渊怕沈疏不清楚,特意强调了一番,“正是这次侵犯我朝北部的云昭城。”


    沈疏神情不变,看不出什么波动的情绪,“听说过。”


    谢凌渊继续说,“这次云昭的使臣前来我朝,表面是递近与我朝的关系,实际上啊…”他故意顿了顿,“是为了打探这位公主的下落呢。”


    谢凌渊手里的黑子堵住了沈疏白子的出路。


    “这次宴会上闹了些不愉快,云昭借此暗中想向我们施压,真是一群出尔反尔的恶狼。若不是先前有沈老将军打了胜仗,才让他们嚣张不了。如今老将军不再似从前,便让他们觉得我朝没人了!沈爱卿,朕将虎符全全托付给你了,莫要让朕失望。”说着还郑重的拍了拍沈疏的肩膀,像是父亲出于对儿子的寄托那般。


    沈疏放下棋子,回道,“臣定不辱使命。”


    谢凌渊点了点头,手间里那枚棋子不知道把玩了多久。“但话又说回来,朕实在是体恤北部百姓,若是要挑起战争,百姓是最吃不消的……若是我们能先一步找到云昭公主,岂不是能以此为条件了。沈卿,你也不想看到百姓受苦吧?这是最能减轻损失的办法了,我想沈卿明白孰轻孰重。”


    “一人之命换一城,不亏。”


    谢凌渊收走了几枚被吃掉的白子。


    “所以陛下是想帮他们找?”


    谢凌渊没否认。


    沈疏假装没明白,依旧看着棋盘,“陛下这步可走错了呢。”虽然沈疏的棋被吃了许多,却没料到他是在卧虎藏龙。


    “哈哈哈。”谢凌渊没想到沈疏还有后招,原本胜负已定的棋局被沈疏逆风翻盘。“落子无悔,朕才不是这种会后悔的人呢。”


    谢凌渊重执棋子,“沈卿,若是你知道此人的下落,可一定要告知朕。此事若成,朕保证能让你荣享一世繁华。当然了,朕也并非强求你,你不必有什么负担。”


    沈疏若有所思一番,抛出了一个问题,“臣斗胆想问问,陛下可有牵挂之物?”


    “哦?”谢凌渊顺着他的问题思考了一番,随即扬起嘴角,“江山社稷。”


    似是清楚谢凌渊会这么回答沈疏也并不意外,“陛下英明。”


    “那这个问题沈卿该如何回答?”


    沈疏手悬停在半空中,轻笑一声,“臣有一爱好-----饮茶。若是此次出征能尽快归来,臣想寻得一位同饮之人。”


    “朕竟没料到沈卿是这般性情之人啊,哈哈哈。”


    “陛下说笑了。”


    “夜里降温了,瞧朕,一不小心就留你到这般晚了,沈卿回去路上小心。”


    沈疏双手抱拳齐肩朝谢凌渊行了拜别礼,“臣多有打扰,便告退了。”


    望向沈疏离去的背影,原本还扬起笑容的嘴角一点一点落下,谢凌渊将剩余的棋子有条不紊的摆在棋局上,欣赏着自己的杰作,“这盘局,终归还是朕赢了。”


    沈疏,看来朕找到你的弱点了。


    “陛下,该您了。”棋盘对面坐着的人不紧不慢的出了声。


    看着棋盘上的棋子早就换了一面,不再是脑海里的那个局面,谢凌渊这才回了神,执起白子,随意落入棋中,语气带着帝王般的抱歉,“是朕走神了,温卿。”


    坐在谢凌渊对面的人不是沈疏,而是云昭使臣,温辞叙。


    “看来陛下有在认真考虑我们君王的提议。”


    “当然,于朕有利而无害的买卖,朕怎么可能会拒绝呢。”


    “只要陛下能让沈疏交出我们公主,该答应给陛下的城池,我们都会双手奉上。”


    一场密谋悄然举起,两人的话也只会消逝在那晚的夜风中。


    谢凌渊原本将调查温辞叙令牌丢失案件的权利交给兵部尚书之子齐越,只是想稳住兵部那老家伙而已,却没想到竟调查到了一件有趣之事。或许他们早就看不惯沈疏,齐越连同沈明之竟从沈疏身边那位调查开始,没想到还真发现了什么,沈泱泱就是云昭三公主,江与溪。


    谢凌渊招呼温辞叙喝茶,二人相敬,笑声充斥整间屋子。


    朕给过你机会了,沈疏。


    距沈疏离京之日已有半月之久了。


    京城并未因少一人便不再热闹,也未因多一个人而变得不一样。年后的小巷两旁再次响起小贩的吆喝声,人来人往,灯火阑珊。


    “雪化了,一年之春又到了。”江与溪独自站在屋檐下,似是想瞧瞧看可否还在下雪,伸手摊开在外,用手感受初春的温度。


    也不知道他怎么样了。


    “今日府中何以来这么多人,可是发生了什么?”瞧着往日并非太热闹的将军府,此刻却聚满了人。


    江与溪拉住一个过路的小侍女,询问她发生了何事。


    “江姑娘有所不知,今日老爷在朝堂前不慎晕倒,被宫里人送回来后,陛下又派遣了太医亲自登门问诊。”侍女说话间总是在东瞧一眼、西瞧一眼,“姑娘,奴婢得去伺候老爷了,晚了奴婢是要挨罚的。姑娘请自便,奴婢得先走了。”侍女端着盘子的手把稳底盘,向江与溪行了一礼后便匆匆离去了。


    “老将军晕倒了?”江与溪琢磨着刚刚侍女所说的话,面部有些凝重,带着疑惑。


    沈老将军如今虽然年纪大了,总是称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却也是练兵之人,身强体健的,几乎从未生病过。之前瞧着身子骨也是很硬朗的,怎得好端端无征兆的晕倒了?


    江与溪觉得甚是奇怪,却也不好多想什么,毕竟人家可能只是操心过多疲劳累的,反倒是自己瞎操心。


    自己说到底是个外人,虽说沈疏前些年认了她做义妹,名义上算得上将军府的人,但瞧着着沈风也从未提起过这件事,都是以“老将军”与“江姑娘”相称,各自井水不犯河水,自己往日只在这个院子里带待着,见过的面也少之又少,为数不多的一次见面,还是当时与沈明之理论那次。


    想必这其中也有沈疏的手笔在吧,他许是不想给自己平添不必要的麻烦。


    既如此,也不知当初沈疏是如何说服沈风答应她这名义上的身份的。


    思来想去,江与溪还是觉得自己有必要去探望一番的,毕竟沈风确实没有因自己的身份而反对自己进入将军府,甚至还为自己提供了住所,也没有因为自己与沈明之发生冲突后而责罚自己,于情于理,她都得去看望一下他老人家。


    那便以……义女的身份,总不会将自己赶出来吧,虽然江与溪心里确实没底。


    江与溪转身回屋收拾一番,换了件素净衣裳出来。


    沈风的院子没有想象中那般大,也并非气派,可以说是像一处旧居,江与溪实在没料到沈老将军的住所是自己眼前这般。院子角落处有一块空旷的练武场,看向地面上那些大大小小坑洼的痕迹,就知道沈风往日经常在这块习武,充满了岁月的味道。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院子里还有一处让人挪不开眼的地方。江与溪进门便注意到庭院南边儿有一处格格不入的古树,是槐花树。满树的白雪像是春日里开满枝头的槐花,倒是给这充满岁月的庭院里增添了一丝柔情的风味。


    此刻院中进出的人甚多,江与溪来到槐花树下等了一会儿,好不容易待到人少了些才踏步走入。


    门伴随着吱呀声被推开,屋内眼下只剩沈风躺在床上闭目养神。听见声音,沈风缓缓睁开眼睛,瞧见来人,并未觉得奇怪,反而像是对故人的语气开口说,“是你啊。”


    江与溪叫了一声“老将军”,将门关上,走近来到沈风床前。


    沈风抬抬手招呼江与溪将他扶起来,借着江与溪的力靠在床头。几日不见,沈风的脸色确实有些许苍白,明明送沈疏离行时还好好的。


    江与溪从袖口处拿出一个荷包,解释道,“老将军,这是我年前闲逛时为您挑的香囊,里面的香叶有很好的安神作用,但一直没机会给您。”


    江与溪并非有意想讨好他,或许是出于对父亲的思念,江与溪觉得沈风并非那般不尽人意。


    沈风瞧着江与溪伸手递过的香囊,缓缓的开口,“有劳你这孩子费心了,放这吧。”


    看着沈风疲惫的面庞,江与溪忍不住发问,“将军怎得会突然晕倒?可是落了什么病根?”


    沈风也不知在想些什么,只道是老了,小小的风寒便将他打倒了。


    他虽是用了玩笑的语气讲的,但江与溪知道沈风是有意不说的。


    沈风闭上了双眼,不知又想到了什么,嘴角一闭一合,“外面的老槐树可是已经开了几朵了?”


    江与溪回想刚进门看到槐树的画面,回答道,“是,开得很漂亮呢。”


    可能是找到了可以倾诉之人,沈风说的话也变多了。


    “这棵槐树可是承载了我一生的回忆啊。想来疏儿那孩子也跟你提过如今的沈家主母并非他的亲生母亲吧。”


    “他的母亲是个及其温柔善良的人。门外那棵槐树在我和他母亲小时候时就在了。”沈风在谈到他口中的那位夫人时,眼里藏不住的温柔。


    “想来是个很好很好的夫人吧。”江与溪也跟着露出了柔情的神光。


    沈风微微上扬起嘴角,“是啊,她很好。我们自小相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身边只有彼此。当时我只要习武,她便会坐在我身旁,拿出一本书来看,就这样,我们相伴了十几年。”


    “哦对了。”沈风又道,“心儿她可爱酿酒了,她酿的酒是我喝过世间最好喝的酒。没想到她这么娇柔的一个人居然爱酿酒吧。”


    沈风虽然是对着江与溪说,却并未给江与溪开口的机会,而是自顾自地接着说,“我也没想到。”


    “我原以为我们会一直这么好的,可是自从我从战场回来后带回了苏氏开始,一切都变了。她不再对我笑、不再邀我一起品酒、不再在我习武时坐在我身旁看书。”


    “可苏氏一个柔弱无家可归的可怜人,她怎么就容不下苏氏呢?后来我觉得她变了,变得小家子气、爱斤斤计较,我便故意疏远她,想着过段时间等她冷静下来就能明白我的苦心了,可直到她死前都没再找过我了。她临死前只对我说了一句话,‘她说她不是眼里容不下沙子,只是怪我不记得对她当初的那个承诺了。’而我当时只顾着苏氏的身体,哪还记得什么承诺呢,直到如今我才想起那个她说的承诺:年少的我对她说,你若嫁与我,我沈风日后身边只会有你一人。佳水相伴,携手共赴黄泉。”


    刚刚还柔情的眼神转而又变得忧伤,“你不知道她当时笑得有多明朗,我到如今都还记得。”


    “可笑吧,我原以为她是想不开导致自己郁郁寡欢到死,甚至在怪她连疏儿都可以不管了,却发现那个害死她的罪魁祸首竟是我自己。”


    他的眼神愈发难过,“我已经没有机会再尝尝她亲手酿的酒了。”


    江与溪听完这段故事,却并不想安慰他,“将军,承诺既出,便该刻骨铭心,我总认为,能给出承诺的人,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的。若是随意给出承诺,给予希望,转而便将其抛之脑后,这样的承诺不如不给。”


    原以为自己这么没规矩的话,沈风会大怒,可他却只像是做了错事的孩子,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既然您想起了那个承诺,可后来又为何迎娶了苏氏?”这是江与溪替沈疏问的。


    “许是我无法接受心儿真正离开了我这个事实吧,我觉得很寂寞,而那段时间只有苏氏陪在我身边。”


    听到这句话江与溪有些生气,语气也变得急切,“那沈疏怎么办,您可问过他的感受,那时候的他也才只有几岁吧,刚刚经历了丧母之痛,您又娶了新人进门,您置他于何地!”


    江与溪没有想太多,她只想站在沈疏的立场上为他说话,“您可知道,兄长到如今都还觉得您从未爱过他。”


    沈风没料到自己的孩子这么多年是这么想他的父亲的,他错愕,说起话来开始结巴,“我…我怎么可能不爱他?他是心儿在世上给我留下的唯一念想了,我怎么可能不爱他呢……”


    “我只是想让他有一个完整的家啊,他那么小,我不能让他缺失了母爱的存在……”


    江与溪平息了一下自己的心情,耐着性子说道,“将军,日后兄长还是不愿与苏氏友好相处,能否别在逼他了。若是可以,多与他谈心吧。”


    江与溪该说的也都说完了,起身准备离开,“将军,泱泱就不打扰您休息了,还有近日将军多多注意饮食。”


    来到门口,江与溪停下脚步,“将军,兄长爱饮茶,这是他如今为数不多的爱好了。”


    这也算是江与溪为修复他们父子二人的关系的小小心思吧。


    她走出院外,感慨沈风竟有过这样一段过往,不经唏嘘,沈风提到他与他发妻幼时,便开始滔滔不绝,从他的话语间、从他叫她心儿起,便觉得沈风怎么可能不爱她呢。


    原来他不是不爱了,那份爱在当时是那么热烈,只不过他是将这份独属一人的爱拆开来一半分给了别人罢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