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房的知秋将院里的动静听得真切,心底暗骂知春不知死活。想要在这座府邸存活下去,装聋作哑的本事是万万少不得的。
平芜院闹出了人命,想必那女郎早已被吓得魂飞魄散。她端起茶水,暗自盘算着待会儿见了苏语卿,只需假意劝慰两句,把她应付过去便是。
可等她到了屋里,苏语卿却早已脱了裘衣,入了内室。
“女郎,还饮茶吗?”知秋一愣,放下手里的托盘,轻悄跨进里屋,又绕过那座喜鹊枝头的屏风,“女郎莫怕,婢子们都在呢。”
苏语卿倦意愈浓,正坐在妆镜前拆卸发绳。
要知道,韩祁才是这世间顶顶凶煞的煞神,有他镇着这宅院,她怕什么?又有什么好怕的?她只是有些不解,韩祁贵为亲王,王妃亦是世家出身,妆匮里锦绣堆叠,满室珍宝,区区几件衣裳罢了,何至于动此大怒?
她只觉知秋过于聒噪,便朝外唤了几声“知春”,“知春,你进来,帮我梳发吧。”
“诶,来了。”知春擦了擦泪,红着眼睛走进来,与方才的知秋如出一辙,也问起了知冬:“知冬不是与女郎一道出的门,怎么不见她人?”
“或许她还以为我半道被匪人劫了去,正往府里赶呢!”
听着苏语卿说了这么一句没头没尾的话,知春不由露出茫然和疑惑。
苏语卿却无意解释,兀地又想起某个混蛋,脸上掠过一丝不虞。待听到书房那边彻底没了动静,这情绪又如浮云般散去。也不知……他眼下如何了……
正念及此,外间忽然来了人。
“女郎,雨霖院的暮雨阿姊来了。”外边的知秋通报道。
“快请进来。”
“娘子遣婢子来问女郎安,近日身子可大好了?”领头的大侍女名唤暮雨,含笑见礼。她穿着比一般侍女体面,发髻梳得一丝不苟,发间簪着珠钗,钗上一颗又大又圆的海珠被几颗稍小的珠子众星拱月般托着,即使在光线稍暗的屋内,也莹莹生辉。
“劳娘子挂心,已好了许多。”苏语卿强撑笑颜站起身,“也烦请暮雨阿姊代云卿问文娘子安。”
暮雨口中的娘子姓文。府中上下虽尊称一声“文娘子”,实则她是韩祁的妾室。
苏语卿初入府时,正缠绵病榻。韩祁将她丢下,只吩咐要好生照料,便交给了下面的人。府中管家虽也请医问药,但吃穿用度诸多琐事,难免有疏漏不周之处。
倒是文娘子心思妥帖,陆续送来了不少女儿家过冬的物件。
“再过些日子便是年关,这般喜庆的日子,自是要穿得鲜亮些。娘子不知女郎的喜好,便将各色应季的衣裳、鞋袜都做了些,俱是最时新的款式。眼见春日也快到了,因此也备了几件春衫。”
暮雨说话间,雨霖院的侍女们鱼贯而入,将捧着的物件一一放下。内室一时竟显得有些拥挤。。
“上回娘子送来暖炉脂膏,云卿心中不胜感激。只是……怕待不到春日便要离府,许多东西,恐是用不上了。”
暮雨听闻,略一思忖:“无妨的,这本就是娘子的一点心意,女郎若离府,尽可一并带走。只是不知,女郎欲往何处去?”
“自然是归家。”
“这寒冬腊月,天高路远,怎么就要往江宁去?不如在府上过了年,待开春天暖些再动身也不迟?”
苏语卿心底疑云微生。她似乎从未与府上的人提过自己是江宁人,暮雨是如何知晓的?
转念一想,文娘子毕竟是韩祁后院的人,料想是他曾对文娘子提起过?
在外漂泊已久,对着不甚熟悉的人,苏语卿一时放不下戒备,便将心事敛下,含糊应道:“这事……我说的不算。”
暮雨闻言,似也想到了什么,了然一笑。
两人又不痛不痒地寒暄几句,暮雨见苏语卿面露倦意,便行礼告退。
待暮雨一行离去,苏语卿强撑的力气仿佛瞬间被抽空,整个人如软泥般瘫倒在床上。她拉过被衾,将自己从头到脚严严实实地裹成了个蚕茧。
“女郎,莫要这样睡。”正在收拾的知春瞧见,低声劝了一句。
苏语卿裹在茧中不满地翻了个身,小猫似的哼唧两声:“我困了,莫扰我。”
再说韩论非被几人架着丢进书房之后,余光见到案桌后如山岳般挺直的身影,心头一凛,挣扎着便要逃。
岂料大门砰然紧闭,他整个人撞在厚重的门板上。
这还没完,韩祁冷眼瞧着,抓起手边一方镇纸便朝韩论非掷去。
镇纸砸中后脑,伴着一声闷响落地。韩论非眼前一黑,软倒在地,再没了逃跑的念头。
他伏在地上倒抽了几口冷气,稍缓过劲,索性摊开手脚,一副听天由命的模样。
“阿兄要我死,何必费这般周折?” 韩论非带着破罐子破摔的讥诮,“回头只消跟阿母说,我在外头贪玩,伤了、残了,或是……死了。横竖她只剩你一个儿子,还能拿你如何?”
多日的忧心焦灼瞬间化作滔天怒火,“韩九郎!你不告而别,私自出京,闹得西京、陕东道沸反盈天。你可知你这一走,阿母遭皇后申斥!你可曾为阿母思虑过半分?你且睁眼瞧瞧,自己如今什么模样?”
自离京那日,韩论非便知后果。经桃村一事,他心中亦无悔意。此刻只紧抿着唇,倔强地不发一言,如木雕泥塑般。
半晌后,韩祁低低轻叹,声音到底软了半截。
“坐起来说话。”韩祁沉声命令,目光打量他一身不知何处而来的陈旧麻衣,“这些时日,你究竟去了何处?”
韩论非默然片刻,依言撑身坐起,只是面对兄长审视般的垂问,他心底掠过一丝迟疑。
那日在桃村,他抱着与小桃子同归于尽的决心,依循五行术法引起熊熊烈火,分明见着自己血肉之躯化为齑粉,却不晓得自己为何活了下来。
韩论非无从确定阿兄是否记得桃村之事,如今妖怪已除,无机老儿也不知去向,在桃村所学的道法日后更是无处施展,他打从心底不愿横生枝节。
“宫中实在憋闷,夫子又甚为严苛,压着人喘不过气来。我便偷跑出西京,四下走了走,也浑浑噩噩,记不清去了何处。”
韩祁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一瞬,未再深究,只略一颔首,忽而转问:“夫子严些本是好事。近来学业如何?”
“阿兄还不知道我么?”韩论非见他未再追问,心头微松,语气便也轻快了些,“五经正史我纵然想学,也不过是周公催我入梦。骑射倒还如常,尚可罢。”
“韩家早已非当年前朝臣子,你再也不是街头横行的小霸王。言行举止都须警醒,学业切不可荒疏。”
阿兄怎么不听听自己说了什么?韩论非装模作样地掏了掏耳朵,当初朔州城内谁人不知,谁人不晓韩三郎的威名,群聚博戏,斗鸡走狗,与市井中逞凶斗狠之辈打了个遍。他当初在朔州都没来得及承继兄业,外边尊他一声韩九爷,阿兄也不想想是看在谁的面子?
韩论非心头正翻江倒海地腹诽,韩祁却冷不丁抛出一问:“对了,怎么不见无机道长?”
“谁知道呢!”韩论非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话音未落,他心头猛地一沉——糟了!
抬眼望去,韩祁眉梢微挑,眼底掠过一丝洞悉的锐利,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弯起,分明透出几分掌控全局的愉悦。
果然,桃村发生的一切都是真的。
他原欲寻苏语卿问个分明,奈何苏语卿卧病不起,加之他连日奔波寻觅九郎踪迹,只得暂且搁置。
“阿兄……此事……”韩论非只觉喉头发紧,心中千头万绪翻涌,却如同堵了块巨石,抓心挠肺,竟不知从何说起。
韩祁目光如锥,直视着他惶惑不安的双眼,单刀直入,字字清晰:“可是无机道人救了我们?你可知他如今身在何处?”
听闻此问,韩论非喉头微不可察地一松。或许把桃村种种尽数都推到无机老儿的身上,他险些与小桃子同归于尽的事才能隐瞒下来。
“除了那老儿,还能有谁?”韩论非唇角牵起一丝自嘲的弧度,语气半是推诿半是讥诮,“他自有神通遁世,岂是凡人轻易寻得的?”
趁着韩祁垂眸沉思,韩论非话锋一转,提起了城外所见:“阿兄,姜家阿姊先前分明在西京王府,怎会流落至洛阳?她性子虽有些骄纵任性,却也绝非行窃之辈。”
“此乃内宅之事,休要多问。”韩祁眉峰微蹙,语气陡然转冷,旋即却又神色一缓,仿佛方才的冷硬从未存在,温声问道:“在外奔波多时,腹中可饥?”
韩论非早已饥肠辘辘,话语已到了舌尖,却听韩祁骤然扬声。
“来人!”话语中那丝温和荡然无存,眼神复又锐利如刀锋,“将九郎押入柴房,禁闭三日!只许饮水,不得进半点米粮!”
天色暗沉下来时,苏语卿已然转醒。得知知冬已平安回到平芜院,又听闻韩论非遭了责罚,被关进柴房,她反倒精神一振,顿觉腹中饥馁。
幸而知春心细,早已备好饭菜,一直在茶水房用暖炉温着。
苏语卿随意用了些饭食,正欲歇息,外间却隐隐传来侍女的争执声。往日院里都是姜同簪一人掌事,底下的侍女断不敢这般喧哗。
聒噪声搅得苏语卿心烦意乱,索性扬声将她们唤入内室,问个究竟。
知夏抢先行了礼道,“女郎容禀,婢子与知秋向来只在外间洒扫,这守夜的差事,从前可都是姜家女郎和知春担着的。如今姜家女郎已被发配去守陵,这空缺……该由谁来填补才好?”言辞急切,眉眼间已透出几分不耐。
苏语卿的目光慢慢扫过众人:知秋垂着头,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样;知春向来胆小,若是强留她守夜,只怕自己整夜都要被她惊惶搅扰,不得安眠;知冬……知冬自是不惧的,只是那性子太过冷清,恐也未必情愿。
至此,苏语卿方才了然,原是平芜院白日里刚染了血光,众人心有余悸,互相推诿着守夜的差事,无人敢留。
“既然如此,你们便都回去罢。”苏语卿淡淡道,“我已无大碍,只需将炭火添足,茶水温在泥炉便是。”
侍女们闻言先是面面相觑、欲言又止,继而神色惶惶。
苏语卿心知她们只是顾忌着照料不周被管事责罚,只摆了摆手,语气不容置喙,“去罢,勿要再吵闹。若管事问起,只道是我做的主。”
待众人尽数退去,院内霎时死寂如渊。浓稠的黑暗自四面八方涌来,似要将她彻底吞没。
她猛地拽紧被衾,将自己更深地埋进去,终是昏昏沉沉,坠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