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郑旺应了一声,带着两名太监,赶着马车离开胤京报社。
没过多久,马车又回到了胤京报社门口。
孙春和走下马车,带着几分疑惑,走入报社之中,看到李为君和一名年轻太监坐在院子里,当即上前拱手道:
“见过李大人。”
说完,他望向了年轻太监,拱了拱手。
他听说,密巡司司主,是一名年轻太监,眼前这人能跟李为君同排而座,想来就是密巡司司主,林永亭。
“草民孙春和,见过林公公,李大人。”
林永亭微微颔首,旋即挥手示意郑旺搬一把椅子过来。
孙春和拱手道谢,坐下之后,望着二人,问道:
“不知两位大人找草民过来,所为何事?”
李为君肃然道:“有个事,需要你帮忙。”
“朝廷从各州郡调来的粮,已经到了京城。”
“我们需要你,还有你认识的那些粮商提供粮铺,给我们用上一段时日。”
听到这话,孙春和爽快答应道:“没有问题!”
“草民这就回去安排。”
林永亭笑吟吟道:“去吧。”
万事俱备,之前准备的报纸,也开始发了出去。
仅仅一下午功夫。
胤京报社的报纸,便传遍了整个京城。
醉仙楼内。
“胤京报社的报纸,你们看了吗?”
“现在谁看这个啊,都攒着钱买粮呢。”
“今天的报纸,说的就是粮的事,上面写,有粮从其他州郡运到京城来了!”
“真的假的?”
食客们正在吃饭讨论着,正在柜台擦拭酒壶的丁瑞听到他们的谈话,哭笑不得道:
“胤京报社,是密巡司的喉舌,你不信密巡司的话,你信谁的?”
那名食客颔首道:“倒也是......我记得前些时日,各个报社的报纸,都在说京城不日会有洪水,唯独密巡司没有刊登这条消息,现在看来,还是胤京报社的报纸严谨。”
另一名食客欣喜道:“那是不是说,过不了几天,粮价就掉了?”
丁瑞忽然想到李为君之前借钱买粮的事,眸光闪烁两下,悄悄对他们说:“我觉得很有可能。”
食客们闻言,彼此对视了一眼,有人凑过去问道:“丁掌柜,我见你一直在跟胤京报社合作,你是不是得到了什么风声?”
丁瑞笑眯眯道:“你们最好啊,这几天先别买粮,等粮价再往下降降再说。”
食客们眼眸一亮,纷纷对他拱手,表示感谢。
而此时,京城之中,外地来的粮商们,纷纷慌了。
长安门仓中,一众粮商聚在一起,满脸忧色议论着。
“大家都看报纸了吗?胤京报社的报纸?”
“看了,听说朝廷从其他州郡调来了粮。”
“那岂不是说,咱们的粮,赚不到多少钱了?”
“这可如何是好,我才从家里那边,拉来了几千石粮!”
“谁不是呢,我也是啊!”
“唉,怎么办?”
众人正愁眉不展时,年纪最大的粮商咬牙道:“先看看再说,这报纸上的消息,也不一定是真的。”
东嵩书院,于希文正坐在敬文亭中,一边喝着茶,一边看着报纸,忽然瞧见身穿翠色长裙的女儿急匆匆跑了进来,心中一动,准是为了报纸的事而来。
“爹,你看今天的报纸了吗?”
听着女儿的话,于希文了然,跟他预想的一样,颔首道:
“你说的是胤京报社的报纸?为父看了。”
于棠胭好奇问道:“爹,你说报纸上的消息,是不是真的?”
于希文毫不犹豫道:“一眼假。”
于棠胭奇怪道:“你怎么看出来的?”
于希文笑呵呵道:“为父在朝廷也有点人脉,前几天,为父才向朝廷里的人问过,朝廷的人说,户部发去了调粮公文,但是,各州郡的官府都说眼下无粮可调,正在筹集,少说得筹集一个月。”
“这会各州郡,怕是还没筹集到粮,怎可能在这个时候,会有粮过来。”
于棠胭拧起秀眉道:“那密巡司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吓唬那些粮商?让那些粮商低价把粮卖出去?”
于希文沉吟道:“有可能,不过,粮商也不是能轻易吓唬住的,他们不见兔子不撒鹰,除非,密巡司有大量的粮可卖,不然只会受到反噬。”
“我觉得密巡司可能真有很多粮。”于棠胭想了想,说道:“毕竟,密巡司做事,不会无的放矢。”
事情哪有你想的那么简单......于希文目光深邃,语气意味深长道:“拭目以待吧。”
皇宫,两仪殿内,胤帝低头看着密巡司送来的报纸,笑呵呵道:
“密巡司要开始了。”
他转头望向坐在旁边也看着报纸的萧老将军,问道:“萧公,你猜猜,这粮价,几天能掉下来?”
萧老将军猜测道:“老臣觉得,少说得半个月。”
胤帝沉吟道:“朕觉得,七天就行。”
吕青松附和道:“奴婢也觉得是七天。”
萧老将军看了他一眼,撇了撇嘴,老马屁精了。
吕青松则对他翻了翻白眼。
因为报纸的事,一时间,京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密巡司的身上。
而密巡司众人,此刻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
第二天清晨,胤京报社内,李为君和三位领导天还没亮就已经来到了这里。
林永亭沉声道:“诸位,今天是场大战。”
“都打起精神!”
“是!”二把手,三把手,李为君一起点头应了一声。
此时,赵乾、孙力、周务已经回来,正站在报社门口。
当林永亭下令,开始行动。
侯缜便走到报社外,翻身上马,领着众人一起,前往城外设卡严查,只许粮进,不许粮出。
庞硕则带着郑旺等人,离开胤京报社,去往东市和西市征调来的粮铺,准备今日售粮事宜。
一时间,胤京报社内,只剩下李为君和大领导。
还有两名司礼监太监。
这两名太监,还是今天林永亭来的时候,带来的。
此时,晨钟声音,响彻京城,意味着宵禁结束。
京城内各个坊门,此刻大开,百姓们络绎不绝,来到东市之中。
没一会功夫,胤京报社外,便排起了长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