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来自十三岁少年的“火种”,如何点燃百亿商业帝国?
自那个在互联网掀起巨浪的下午,叶濯缨宣布将图像修复算法免费授权给赵文嘉,已悄然过去两年。
这两年间,“深度求索”这家曾经在破产边缘挣扎的小公司,完成了一场教科书级的商业逆袭,而其核心引擎,正是那款被叶濯缨命名为“灵犀”的图像修复算法。
【破局:低端机的“影像革命”】
获得授权后,赵文嘉并没有急于将算法待价而沽,而是进行了一场精密的战略布局。他瞄准了一个被高端市场忽略的广阔天地——低端智能手机的影像赛道。
经过数月的紧张对接与优化适配,深度求索与大米旗下主打极致性价比的黑米品牌达成了战略合作。新一代的黑米Note系列,将“灵犀”算法作为其相机功能的核心卖点,主打“千元机也能拍出清晰大片”,尤其是针对老旧照片修复、低光照降噪和超分辨率增强功能进行了深度整合。
市场给出了雷鸣般的回应。
新机发布当日,预约量破纪录。首销期间,各大平台秒罄,“黑米 Note ‘灵犀’影像”成为热门话题。用户们惊讶地发现,这款千元出头的手机,在拍摄清晰度、尤其是处理父母辈模糊的老照片时,效果竟然堪比一些高端机型。
销售数据呈爆炸式增长,该款黑米Note系列最终创下了该品牌有史以来最快的千万台销量纪录,帮助红米在竞争激烈的中低端市场杀出重围,稳固了其“价格屠夫”兼“体验先锋”的地位。
【出圈:总裁的“点名”与业界的瞩目】
在大米集团的一次季度总结大会上,大米创始人在阐述技术赋能产品的战略时,特意提到了红米的这次成功案例。他在PPT上展示了对比样张,并着重强调:
“我们和‘深度求索’合作的这个‘灵犀’算法,效果非常出色!真正做到了让尖端技术普惠大众。这说明,优秀的算法体验,不再是高端机的专属,它完全可以下沉,成为我们服务最广大用户的利器。感谢赵文嘉赵总团队的卓越工作!”
大米创始人的亲自“点名”,如同一声发令枪,彻底让“深度求索”和“灵犀”算法破圈,从技术爱好者的讨论范畴,进入了更广阔的公众视野和资本市场的审视之下。
一时间,赵文嘉和他的深度求索从默默无闻变成了香饽饽。媒体争相报道,将其誉为“AI落地的典范”、“技术普惠的先锋”。
【扩张:乘风起,业务狂飙】
凭借黑米案例带来的巨大声望和现金流,赵文嘉开启了雄心勃勃的扩张之路。他清晰地认识到,“灵犀”算法不仅是一个产品,更是一个能够撬动多个行业的“平台型技术”。
1. 横向拓展客户群:在红米之后,OPPO、vivo等国内主流手机厂商纷纷抛来橄榄枝,希望在其不同产品线中集成“灵犀”算法。深度求索从单一客户,迅速覆盖了国内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
2. 纵向深耕技术链:赵文嘉将获得的利润大量投入研发,以“灵犀”为核心,延伸出视频增强算法、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工业质检视觉平台、卫星遥感图像处理等多个垂直领域的产品线。公司从单一的图像修复提供商,蜕变为一家覆盖多模态处理的平台型AI技术公司。
3. 生态布局与人才虹吸:公司的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顶尖AI人才加盟。赵文嘉也开始投资布局AI芯片设计、数据服务等上下游产业,试图构建一个以深度求索为核心的AI生态圈。
短短两年,深度求索的员工人数从最初的十几人膨胀到近五百人,办公面积连续扩租三次,估值如同坐上了火箭,接连突破十亿、数十亿大关,成为国内AI赛道最炙手可热的独角兽。
【基石与远望】
在公司乔迁新总部园区的庆典上,赵文嘉站在崭新的演讲厅里,身后的大屏幕展示着公司辉煌的战绩。但他的开场白,却回归到了原点。
“很多人问我,深度求索凭什么能抓住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赵文嘉的目光扫过台下,“我想,一切的起点,都源于两年前,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在B站评论区写下的一句‘好风凭借力,送你上青云’。”
他身后的大屏幕,适时地出现了当年那条评论的截图。
“是叶濯缨先生,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送来了这阵最强劲的‘好风’。他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改变行业的技术,更是一种信念——坚信技术可以创造价值,坚信智慧可以定义未来。”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辜负这份信任,拼尽全力,让这阵风,吹得更远,吹向更多需要被技术照亮的地方。”
掌声雷动。
没有人会怀疑,这颗由少年点燃的火种,已在赵文嘉的手中成燎原之势。深度求索的青云之路,才刚刚开始。而远在清华园实验室里的叶濯缨,或许只是在他的日程表上,轻轻划掉了“关注图像修复算法产业进展”这一项,然后,继续埋首于下一个等待被他定义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