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2章 雷霆落定 余波暗生

作者:轻舟之行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晨曦刺破云层,将金辉洒在刑部门前冰冷的石狮上。今日的早朝,注定不会平静。


    乾清宫内,百官肃立。当值太监刚唱完"有本启奏",顾晏辞便手持玉笏,稳步出列。他一夜未眠,眼底带着血丝,声音却沉稳如磐石:


    "臣,顾晏辞,弹劾吏部侍郎许昌——结党营私,构陷忠良,更与逆臣李崇矩暗中勾结十余载,罪证确凿!"


    满朝哗然。


    许昌脸色骤变,强自镇定:"顾大人血口喷人!"


    顾晏辞不慌不忙,将手中卷宗呈上:"永昌二十三年,许昌与李相在江州书院同窗三月,此后虽明面疏远,暗中有书信往来十七封。其中三封涉及漕运贪墨案,五封关乎边关军饷克扣。"


    他每说一句,许昌的脸色就白一分。


    "去岁江南水患,许昌授意其门生将赈灾银两经由李相外甥经营的粮庄周转,从中牟利白银五十万两。这是账本副本,这是经手人画押供词。"


    一份份铁证被摆上御案。朝堂上鸦雀无声,只听见顾晏辞清冷的声音:


    "更有甚者——许昌为构陷沈明薇,指使刑部郎中赵德明滥用私刑。"他猛地转身,目光如刀锋般扫过许昌,"敢问许大人,一个弱质女流,如何动摇国本?究竟是她书中''女子当自强''这句话触动了你的根本,还是你怕薇风堂教会太多人明辨是非?"


    就在这时,宫门外忽然传来阵阵喧哗。太监急匆匆来报:"陛下,刑部门外聚集了数百女子,其中大多为在学堂上学的平民女子,皆为沈明薇请愿!"


    几乎是同时,翰林院李学士率数位清流出列:"陛下,臣等联名上书。《闺阁砺志录》臣已细读,实为教化女子向善之佳作,若因此获罪,恐寒天下士子之心。"


    苏文瑾站在翰林队列中,望着顾晏辞挺直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这是最好的结果——为了明薇的安全,为了公理得以昭雪。


    龙椅上,皇帝默默审视着这一切。他看了眼面如死灰的许昌,又看了眼跪地的请命官员,最后目光落在顾晏辞身上。


    "许昌。"皇帝终于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你还有何话说?"


    许昌瘫软在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革去许昌一切官职,抄没家产,押入天牢候审。赵德明等同党,一并论处。"皇帝顿了顿,看向顾晏辞,"至于沈明薇......即刻释放。"


    圣旨传到刑部大牢时,明薇正靠在墙角,就着高窗透进的一缕阳光,用受伤的手指在尘土上练习写字。当她听到"无罪释放"四个字时,手指微微一颤,在泥地上划出一道歪斜的痕迹。


    狱门打开,刺目的阳光涌了进来。明薇抬手遮眼,恍惚间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逆光而立。


    顾晏辞几乎是冲进来的。当他看到明薇满身的狼狈,看到她手腕上深刻的勒痕,看到她因消瘦而愈发突出的锁骨,他的呼吸一滞。千言万语哽在喉间,最后只化作一个颤抖的拥抱。


    "对不起,"他在她耳边低语,声音沙哑,"我来晚了。"


    明薇靠在他怀中,感受着他剧烈的心跳,轻轻摇头。她想说什么,却发觉喉咙干涩得发不出声音。


    回榆钱巷的马车上,顾晏辞始终紧握着她的手。明薇望着窗外飞逝的街景,轻声道:"那些请愿的女子......"


    "她们都很勇敢。"顾晏辞将她冰凉的手拢在掌心,"秀儿和百合组织了很多人,苏文瑾也在士林中全力周旋。"


    明薇垂下眼帘,长睫在苍白的脸上投下阴影:"我是不是......给你惹了很大的麻烦?"


    顾晏辞停下马车,认真地看着她的眼睛:"你从来都不是麻烦。是你让我明白,有些仗,必须要打;有些底线,绝不能退。"


    就在这时,马车外传来石坤的声音:"大人,宫里传话,陛下召见。"


    顾晏辞眸光一暗,轻轻拍了拍明薇的手:"先回家,玥儿在等你。"


    御书房内,香炉升起袅袅青烟。


    皇帝背对着顾晏辞,望着墙上的江山社稷图:"今日这一出,很精彩。"


    顾晏辞跪伏在地:"臣不敢。"


    "不敢?"皇帝缓缓转身,"你连许昌十几年前的旧账都翻得出来,还有什么是你不敢的?"


    "臣只是尽忠职守。"


    皇帝踱步到他面前,目光深邃:"好一个尽忠职守。顾爱卿,你可知朕今日为何这么快就处置了许昌?"


    "臣愚钝。"


    "因为朕需要一把快刀,但不能是一把有自己心思的刀。"皇帝的声音冷了几分,"你为了沈明薇,可以调动民愿,可以联合清流,可以让整个京城为你所用。这份本事,朕很欣赏,但也让朕......很是担忧。"


    顾晏辞抬起头,不闪不避地迎上皇帝的目光:"陛下,臣之所为,上为君分忧,下护黎民。若陛下认为臣有异心,臣愿交还官职,归隐田园。"


    君臣对视良久,皇帝忽然笑了:"起来吧。朕若不信你,今日就不会准你的奏。"他转身取来一个锦盒,"这是高丽进贡的雪肌膏,祛疤有奇效。代朕......赐给沈姑娘。"


    顾晏辞接过锦盒,心中了然——这是天子的安抚,也是警告。


    当他回到榆钱巷时,夕阳正好。院门开着,远远就听见玥儿欢快的笑声。明薇已经梳洗过,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正坐在院中的榆树下,秀儿在一旁为她手腕上药。


    百合见他回来,悄悄使了个眼色,拉着秀儿退下了。


    顾晏辞走到明薇面前,单膝跪地,小心地托起她受伤的手腕。药膏清凉,他的指尖温热。


    "还疼吗?"他问。


    明薇摇头,反手握住他的手指:"比起这些,我更担心你。陛下他......"


    "无妨。"顾晏辞微微一笑,"至少现在,他还需要我这把刀。"


    夕阳的余晖透过榆树的枝叶,在两人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明薇望着眼前这个为她闯龙潭、闹朝堂的男子,心中百转千回。


    "顾晏辞,"她轻声说,"我想把《闺阁砺志录》重新修订。"


    他挑眉看她。


    "这一次,我要写明女子该如何在逆境中坚守,如何在风雨中不折。"她的目光越过院墙,看向远方,"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微风虽柔,亦可拂过山岗,遍及四野。"


    顾晏辞凝视着她眼中重燃的光芒,终于露出了这些天来第一个真心的笑容:


    "好。无论你要做什么,我都陪你。"


    榆钱悄然落尽,枝头已见新芽。这场风波看似平息,但他们都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前路或许仍有风雨,但历经此劫,他们更加确信——有些信念,值得用一生去坚守;有些人,值得携手走完这一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