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1章 北归

作者:秦淮上春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津卫的晨雾还未散尽,赵尔巽仍在利顺德酒店套房内的床榻上辗转反侧。


    前日那封密信在被他反复展阅后销毁,虽然信纸已化作灰烬,但那些字句却如同烙铁般深深刻在脑海中。


    这两日以来,密信中的劝诫与试探始终围绕着赵尔巽,令他思忧过度,以至于无心进食,却无比期盼着属下打探回来的消息。


    前日焚毁密信后,思量了一整夜,在朦胧中睡去,直至次日醒来。


    来人!随着一声低喝,属下推门而入。


    赵尔巽已披衣而起,眼中血丝密布却神采奕奕:即刻派人打听,自醇亲王载沣抵津以来,都做了哪些布置?天津县知事作何反应?清丈局可有异动?


    随后赵尔巽此次南下携带的所有属下,尽数被派出去在天津打探相关信息。


    这两日经过数名属下的走访打探。


    半个时辰后,酒店套房内成了临时情报站。数名精干的随从分头汇报:


    回禀都督,载沣王爷抵达天津当日,随即派出王府属下协助内务府官员清查皇室产业。据闻连王府私产也一并造册,连夜盘点。


    只怕是这些产业账本过多,载沣王爷麾下账房先生清算不过来了,连日从天津各国洋行聘请会计,还从许多商号借调账房,并在各个学堂聘请经算先生。


    这样大规模的聘请账房会计,似乎醇亲王爷是下定的决心整顿清理皇室产业。


    自从查封账目后,皇室产业不少的掌柜近日来频繁进出县公署,更有甚者联络洋人,看来载沣王爷此次行动颇有阻力。


    事在人为嘛!咱们的醇亲王这点子能力还是有的。


    不过天津县张知事态度微妙,不仅配合载沣王爷清查,甚至还专门召集三班六房训话。小的从衙役口中得知,张大人严令属下不得阻挠清丈局工作。


    最蹊跷的是警务处!一名属下压低声音,清丈局下乡测绘时,竟有巡警随行维持秩序。张知事与清丈局长联袂拜访后,警务处还派了人手协助收集乡间情报。


    昨日醇亲王府上的管事,整日都在拜访天津卫从前的皇商,听说今日醇亲王爷要约见诸位皇商商号东家,只是具体之事还未打听到。


    不过事后这王管事还到那消息灵通的茶馆,去打探诸位皇商的底细。


    赵尔巽指尖轻叩桌面,茶盏中的碧螺春热气蒸腾。他走到窗前,晨曦中的天津卫码头依旧繁忙,但那些穿梭往来的商船中,是否就藏着日本人的眼线?


    赵尔巽想到天津卫的诸位官员种种异样的行为,再联想到醇亲王载沣的举动,心中难免联想到皇室的谋划与布局。


    前日经过一整晚的思考,依照密信所言只有自己依旧在东北主政,才是最好的效忠皇帝。


    不过对于这封密信的出处,赵尔巽始终保持着警惕,怀疑的心态。


    如信中所言,本万不可能出自皇室之口,此等逆天大逆不道之言论,无异于背弃祖宗。


    但那信中言语之间的口吻语气,无一不彰显着皇室气质……


    赵尔巽本拿不定主意,然而结合醇亲王载沣在皇帝退位前后的种种表现,到如今的种种举措。


    对皇室内外事务进行攘内安外之举措,如今可以确定醇亲王代表皇帝,皇太后并不参与宗社党的一应事务,却在谋求另一种安定。


    备车。赵尔巽突然转身,准备返回奉天。


    随从愕然:都督,启程奉天?那南下行程……


    不碍事,无需担心,本官自有考量,尔等即刻去办理就是!


    都督时间上可有什么需求?


    时间上不急,情报资料还未收集完全,还要斟酌斟酌。


    咱们的行李也该收拾收拾了


    赵尔巽喝过茶水,再派人去打听,醇亲王近日可曾接触过各国领事?


    待下属退下后,他凝视着书桌上东北发来的电报,详细讲述了自己离开后,奉天的局势变化。


    若是自己继续主政东北,陡然改变政治主张,那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然而,应对之法……


    若回去继续任职东北,面临的直接问题便是内部政治难以整合、外部日俄高压威逼、改革资源缺乏这三大核心困境。


    东北内部现实便是:政治矛盾与改革阻力双重夹击。


    其清末“镇压革命党”的旧账难消,立宪派、革命残余势力对其转向共和的诚意存疑,易遭“投机”指责,改革难获广泛信任。


    而吉、黑两省都督早有自主诉求,即便赵尔巽主动分权,也可能因利益分配不均引发新矛盾;


    地方宗族、豪强势力不愿放弃既得利益,会阻挠财税、土地等改革。


    东三省民生凋敝,改革需大量资金投入,而财政依赖中央与地方税源,一旦举措触及民众短期利益(如新增赋税支持工业),易引发民怨。


    面对外部,日本觊觎东北资源与铁路权,俄国图谋外蒙古及东北北部利益,二者绝不会容忍东北出现强势自主的治理者,会通过经济封锁、军事挑衅、扶持代理人等手段施压,逼迫其出让主权(如矿产、铁路控制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此时袁世凯领导的中央政府诸多表现,在洋人面前软弱不堪,难以给予实质支持;国际社会奉行“弱肉强食”,其“积极外交”难获有效响应,大概率陷入“既遭列强逼宫,又无外援可依”的困境。


    重回东北后,既要摆脱清末“顽固派”标签、迎合共和潮流,又要安抚手下旧部(多为清末官僚、新军旧将),立场摇摆易导致“两头不讨好”,甚至引发内部哗变。


    然而军事建设、经济改革、民生改善均需巨额资金与技术,而东北本土产业薄弱,外资引入需让渡核心利益,中央拨款有限,易陷入“改革停滞”或“主权受损”的二选一困境。


    就是向袁世凯表明,自己将以全新的身份重回东北。


    只有使自己能够超越自身遗老身份,改变政治方向,选择留在奉天都督的职位上并效忠民国。


    赵尔巽可以预料到对东北的治理将会是一场在刀尖上跳舞的艰难平衡。


    重回东北要推行新的施政方针,首先必须完成根本性的转变。


    赵尔巽思索良久,决定返回东北之前,同时向袁世凯的中央政府以及东北奉天政府发出电报声明。


    公开宣布效忠中华民国,承认共和制度,与其效忠的清王朝做彻底的政治切割。


    必须与袁世凯中央政府建立新的互信关系,争取中央的支持,同时抑制政府行政体系内的顽固保守势力,吸纳和支持拥护共和的新派人物。


    从过去的“皇权任命”转向寻求“地方士绅、商界和新兴知识分子”的支持,构建新的统治基础。


    只有确保在此基础上,推行一套“在维护中央统一的前提下,确保东北利益最大化”的施政方略,才能够有足够的分量,协助皇室的布局,为皇室的长久生存多一份力量保障。


    但要东北利益最大化,无非就是强军与整肃主动经济开发均衡外交内政与民生


    ```


    赵尔??写下未完成的《东三省防务条陈》,墨迹未干的日俄觊觎四字力透纸背。


    回去后首要任务便是强化个人权威与军权,只有牢牢掌握东三省的军权,强力镇压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此次败露的满蒙独立运动),同时整顿军队,打造一支既能维持内部稳定,又能对外产生一定威慑的武装力量。


    才是首要根本。


    争取对外宣称服从中央袁世凯调令,但在人事、财政和外交(尤其是对日俄事务)上会极力争取最大的自主权,形成一种“奉人治奉”的格局。


    这实际上成为后来奉系军阀集团的早期雏形。


    经济与民生可借鉴张之洞等洋务派同僚的经验,大力兴办近代化工业,特别是军工、矿冶、纺织等。


    利用东北丰富的资源和农业优势,鼓励垦荒,建立农产品加工体系。


    加速自主铁路的建设,打破日俄对交通命脉的垄断。同时鼓励商业贸易,开设中国自己的银行,与日俄的金融势力竞争。


    外交策略的核心是采取“以夷制夷”的平衡术。


    利用日、俄、英、美等国在东北的矛盾,相互制衡。


    可以引入英美资本来修建铁路,以牵制日本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或在某些问题上联俄反日。


    赵尔巽若采取这样的策略,一定会被原有的遗老圈子视为“叛徒”,同时革命党人也不会完全信任自己,使自己腹背受敌。


    且日俄两国绝不会坐视一个强大、统一且忠于中国的东北政权出现,必然会不断制造事端,甚至可能策划暗杀或挑起冲突。


    以赵尔巽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和传统士大夫的思维模式,能否真正完成如此颠覆性的转变,并熟练运用这些需要高度政治弹性和现实主义的策略,在皇帝凌霄与醇亲王载沣看来一直秉承着质疑的态度。


    这步险棋,不过是清皇室试探性的一次布局,成与不成,皆有其利。


    但这终究是一个极其脆弱的平衡,需要赵尔巽同时扮演高超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而这在内外交困的民国初年,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随着大量属下的探查,不同的信息大量汇聚,带来了更为详尽的情报。


    天津卫的暮色渐沉,赵尔巽下榻的酒店套房内,几盏电灯将四壁照得通明。


    他背着手站在窗前,眉头紧锁,书桌上摊开着几张情报,最上方那张写着天津皇庄清丈详情的纸张被反复摩挲,边角已微微卷起。


    大人,打听到了。一名身着灰色短打的随从推门而入,低头拱手,属下这三天都在围绕土地清丈工作人员打探,又买通了皇庄附近的百姓。


    赵尔巽转身坐下,指尖在茶盏边缘轻轻敲击:


    这清丈局配合醇亲王爷进行土地清丈,最先动手的便是那处德源皇庄


    随从从怀中掏出一张草图,就在海河东岸,原是康熙爷年间圈的地,足有上千亩。清丈局的人从昨日开始着重在此规划,理清周围土地产权,预计要开始丈量了。


    赵尔巽眼神微动,那些清丈官如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回大人的话,随从压低声音,那些个技术员、文书,个个都像护着祖坟似的。


    有丈量官发现皇庄边界碑被人挪了半尺,当场要求双方拿出凭证,硬是逼着当地里正找来三十年前的老地契核对。


    最绝的是清丈局的主事,一改以往作风,听说有人想私下塞银子通融,直接把那人轰出了丈量现场。


    赵尔巽的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上的缠枝莲纹,这土地清丈,全心全意为皇室考量,这是为何?


    各国领事馆那边呢?


    这个更要紧!属下从县公署打听到,张县知事以正式公文形式,分别照会了英、法、日、俄等各国领事馆。公文里明明白白写着,醇亲王在津的所有举措,包括土地清丈,均恪守国际公约,绝不损害各国侨民及合法利益


    更关键的是,载沣王爷从未私下接触各国领事馆人员,从租界打探得知,最近也没有什么可疑情报送入各国领事馆。


    赵尔巽放下茶杯,这天津县知事竟为醇亲王做此担保。


    他们当真这般说?


    千真万确!随从点头,从日本领事馆隐约有人传出风声,表达对此事的不满......


    赵尔巽突然冷笑一声。


    如今看来,这位王爷根本不是外界猜测的困兽犹斗,而是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继续盯着。


    待随从退下后,赵尔巽走到窗前推开一条缝隙。


    远处海河上,几艘挂着各国旗帜的商船正缓缓驶过,灯火通明的租界区传来隐约的乐声。


    他忽然意识到,载沣这一系列举动看似只在清理家产,实则是在不动声色地重塑皇室权威——既通过清丈局向民国展示皇室资产的合法性,又借县知事之手向列强传递不惹事的信号。


    赵尔巽猛地合上窗扇,唤来王承斌:连夜收拾行装,去订购最早一班返奉天的火车票。他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东北那边的棋局,怕是也要落子了。


    赵尔巽拿起笔,斩钉截铁地对说,去车站订最近一班返回奉天的火车票,最好是今晚的特快。


    是,大人。王承斌领命而去。


    赵尔巽转身回到书桌前,从抽屉里取出信纸,开始拟写电报内容。他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每一笔都力透纸背,显示出他内心的坚定。


    电报一(致北京民国政府):


    北京国务院钧鉴:尔巽谨电,继续担任奉天都督一职,拥护袁总统政治主张与民国统治,接受在东三省进行政治改革,并同意黑吉两省合理政治诉求。尔巽将秉持国家统一大义,维护东三省稳定,促进地方发展。赵尔巽。


    电报二(致奉天都督府):


    奉天诸君鉴:尔巽不日返奉,主持大局。望诸事照常,以待归来。东三省军政事务,暂请诸君维持。赵尔巽。


    赵尔巽随即又提笔,开始拟写致北京民国政府的公函内容。他深知,这封公函不仅是对自己立场的正式宣告,更是对袁世凯政府的某种承诺。


    公函(致北京民国政府):


    北京国务院:


    本都督赵尔巽,现郑重声明,继续担任东三省都督一职,拥护袁大总统之政治主张与民国统治。本都督完全接受在东三省进行政治改革之必要,同意黑吉两省提出之合理政治诉求。本都督将竭尽全力,维护东三省之稳定与发展,促进国家统一,确保地方安宁。


    特此公函。


    东三省都督 赵尔巽


    1912年6月8日


    写毕,赵尔巽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将电报内容分别交给属下:你亲自去电报局,先将这三封电报发出去。两封给北京大总统府,一封给奉天都督府。


    是,大人。属下接过电报稿,快步离开房间。


    赵尔巽站在窗前,望着远处天津卫的街景,心中思绪万千。


    他知道,自己这一去,必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东三省的局势复杂,既有日俄虎视眈眈,又有内部新旧势力的博弈。但无论如何,他都不能让这片龙兴之地落入他人之手。


    王爷啊王爷......赵尔巽轻叹一声,你到底在谋划什么?他转身回到书桌前,开始整理随身携带的文件和资料,为返回东北做最后的准备。


    天津火车站的月台上笼罩着一层薄雾,赵尔巽正在等待最快一班开往奉天的列车。


    赵尔巽身着藏青色便装,独自站在一节包厢旁,目光平静地注视着站台上往来的人群。他的行李不多,只有几个装着行李的滕箱和一只装有重要文件的黑色皮箱,却有一队精壮的随从寸步不离地守着。


    站台尽头,一列开往奉天的火车正缓缓进站,蒸汽机车的轰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赵尔巽转身登上火车,车厢内的陈设依旧简朴,却比寻常官员的包厢多了几分肃穆。他坐在窗边,看着天津的街景逐渐后退,思绪却飘回了从前朝会的场景。


    正午时分,列车驶过山海关,窗外的景色逐渐从华北平原的麦田变为东北的黑土地。赵尔巽站在窗前,望着这片熟悉的土地,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东三省,我赵尔巽,回来了。他低声自语。


    火车的轰鸣声中,赵尔巽的思绪愈发清晰。他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不仅是一场政治博弈,更是一场关乎东北命运的较量。而这一次,他必须赢。


    赵尔巽站在车厢连接处,听着铁轨与车轮撞击的节奏,恍惚间能看见载沣在田间踱步的身影。那位表面闲适的亲王,或许此刻正通过土地清丈发出一道道指令。


    维护国家统一......为皇室托底……赵尔巽抚摸着胸前的怀表,车窗外的太阳照亮着大地,如同东北大地上即将迎来星火。


    赵尔巽知道,自己必须在袁世凯和日本人真正动手前,重新攥紧那支指挥棒。


    喜欢重生成为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重生成为末代皇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