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章 奖罚

作者:我若为青帝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林逸下车时,大门两边站满了来迎接他的工人。


    “听说了吗?林总去了一趟沪市,不仅没花钱把模具问题解决了,还让沪市模具厂成了咱们的技术分厂!”


    “何止啊!我还听说,林总当场露了一手,把模具厂的专家,镇得跟孙子似的!”


    “咱们林总那是神仙下凡!跟着他干,没错!”


    工人们看向他的眼神,充满了热切的希望和自豪。


    林逸没有沉浸在这种崇拜中。


    因为真正的战争即将开始。


    林逸主持了第一次全体生产动员大会。


    他站在刚刚搭建完成的总装流水线前,面对着全厂三百多名员工,发表了演讲。


    “同志们!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全世界第一条VCD机芯生产线!”


    “你们每个人手里的是将改变千家万户时代钥匙!”


    “你们记住三个词——精准!速度!零缺陷!”


    “一个月内完成第一批次,总计一万台合格机芯的生产任务!”


    “为了这个目标,公司将实行三班倒!所有参与一线生产的员工,在原有绩效工资的基础上上浮百分之三十!超额完成任务,还有重奖!”


    “我将和你们一起,吃住在车间!这条流水线不停,我就不休息!”


    加薪!重奖!还有总经理陪着拼命!


    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激发这群工人的斗志?


    “干!”


    “拼了!”


    “林总跟我们一起熬,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生产管理和技术研发,是完全不同的两套逻辑。


    它需要对流程、对细节、对人性的极致把控。


    他将复杂的VCD机芯总装,拆解成三十七道独立的工序。


    每一道工序,只包含一到两个简单的动作——比如“安装一个齿轮”、“拧紧一颗螺丝”、“焊接一个触点”。


    它极大地降低了对单个工人的技术要求,让普通工人,过极短时间的培训,就能迅速上手。


    每一道工序的旁边都挂着一张图文并茂的标准作业指导书。


    上面标明了这道工序的技术要求、使用工具、注意事项,甚至连螺丝要拧几圈,都有明确的规定。


    在传统工厂里,质检是最后一道环节。


    这意味着,很多问题只有到产品快下线时才被发现,这会造成巨大的浪费。


    林逸规定,流水线上的每一个工人,既是生产者,也是质检员!


    你这道工序,不仅要对自己手里的活儿负责,还要负责检查上一道工序流过来的半成品,是否合格。


    一旦发现问题,立刻拉响旁边的红色警报灯。


    整条流水线,将立刻停止运转!


    直到问题被解决,才能恢复生产!


    一开始这个制度引起了很多工人的抵触,因为加重了每个人的责任和压力。


    但是,林逸强硬地推行了下去。


    第一天,一个叫李二牛的年轻工人装错了一个垫片,导致他下工序的工友拉响了安灯。


    林逸取消了李二牛当月的奖金,并让他写一份深刻的检讨,贴在公告栏上。


    同时,那个及时发现问题的工友,当场获得了五十元的现金奖励!


    一罚一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掉以轻心。


    每个人瞪大了眼睛,审视着从自己手中流过的每一个零件。


    一种“视质量为生命”的严谨氛围,迅速在整个车间建立起来!


    高强度的三班倒,对工人的身心都是巨大的考验。


    林逸让食堂,二十四小时提供热腾腾的饭菜和汤,保证无论几点下班下班,工人能吃上一口热乎的。


    他在车间的角落里设立了“休息区”,里面有行军床,有免费的浓茶和糖。


    他甚至还搞来了一台录音机,在工间休息的时候,播放邓丽君和费翔的歌。


    这些小小的举动,却极大地缓解了工人们的疲劳和压力,让他们感受到了公司对每一个人的尊重。


    他们知道,自己被关心、被重视的“远航人”。


    这种归属感,转化成了更强大的生产力!


    在林逸这一套组合拳之后,远航的生产线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


    第一周,磨合期,日产,三百台。


    第二周,效率提升,日产,五百台。


    第三周,全线爆发,日产,稳定在八百台以上!


    当月底的盘点结果出来时,众人都惊呆了!


    总产量:一万五千七百台!


    最终质检合格率:百分之九十五点二!


    这个数据,不仅远远超过了林逸当初定下的一万台的目标,其合格率甚至比以严谨著称的沪市模具厂,还要高出好几个百分点!


    当林逸在全厂大会上宣布这个结果时,整个工厂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工人们看着手中厚厚的的奖金信封,激动得热泪盈眶!


    ……


    远航内部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但林逸心里却始终绷着一根弦。


    产品造出来了,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如何把它卖出去,才是真正的挑战。


    这一天,高振邦亲自带着一个客人,来到了林逸的办公室。


    来人名叫李援朝,是江州市百货大楼的总经理。


    一个在计划经济时代,手握全市销售渠道的“渠道之王”。


    “小林,这位是李总。”高振邦笑着说道,“远航的产品也该考虑一下,怎么走向市场了吧?”


    李援朝是一个典型的老派国营干部,四十多岁的年纪,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说话慢条斯理。


    他推了推自己的黑框眼镜,不咸不淡地说道:“林总,年轻有为啊。”


    “高市长跟我提过你们这个产品。不过呢,我们百货大楼,选品是很严格的。毕竟是新生事物,市场认不认可还不好说。”


    他的话里,透着浓浓的官僚主义和计划经济时代的傲慢。


    林逸知道,这种人,他要看的,只有利润。


    林逸笑了笑,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李总,耳听为虚,不如,我们先看一段?”


    他将一张早已准备好的光盘,放入了VCD。


    电视屏幕上是一段……画面极其震撼的……香港动作片集锦!


    飞车!爆炸!枪战!


    成龙搏命的惊险特技!


    洪金宝和元彪对打!


    这些在当时录像厅里火爆的刺激场面,以一种更高清的画质,冲击着李援朝的眼球!


    林逸不动声色道:“李总,现年轻人,最喜欢去录像厅。”


    “去录像厅看一次这种港片,要多少钱?五毛钱一位。”


    “录像带的画质模糊不清,还经常卡带。就那录像厅的生意,还火得一塌糊涂。”


    “要是有机会把录像厅直接搬回家呢?!”


    “远航给百货大楼每台机芯八百元。而一张电影光盘,成本不到五块钱。”


    “至于你们百货大楼最终定价卖多少钱,一千五?还是两千?那是您的自由。”


    “这其中的利润不用我帮您算了吧!”


    林逸的声音,充满了魔力。


    他说的每一个字好像都化作了金灿灿的“利润”,狠狠地砸在李援朝的心上!


    “干了!”李援朝猛地一拍大腿,之前傲慢一点都找不到了!


    他一把搂住林逸肩膀,“林老弟!第一批货,一万台是吧?我……我要一半!不!我要八千台!”


    一旁的高振邦也是看傻了眼。


    林逸却摇了摇头,“李总,八千台太多了。”


    “第一批,我只能给你……五百台。”


    “而且,是……免费送给你。”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