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天盛来了?”
李瞎仙一听是张天盛的声音,放下了手里的三弦,笑道:“你师父身子好些了吗?”
“我师父的病早好了,今天就来出摊了!”张天盛冷声说道。
“这...”
李瞎仙一听刘瞎仙也来了,赶紧站起来,拱手笑道:“哎呀,刘师兄,我们几个还说找个时间去看看您呢,没想到您这么快就全好了!”
“托大家伙的福,我好得差不多了!”
刘瞎仙也拱了拱手,并没有责怪李瞎仙占了他的摊位。
李瞎仙的老脸却红了,又拱手说道:“刘师兄,您这小半年在家养身子,摊位一直空着呢...
我这几天感冒怕冷,今天有些风,就过来这边晒晒太阳,没想到您来出摊了!”
“摊位空的时候,你尽管过来唱就是了,都是自己人,不用客气,我不是那种斤斤计较的人!”刘瞎仙平静说道。
“哎呀,还是刘师兄深明大义,通情达理啊!”
李瞎仙又恭维道:“既然您来了,我就过去那边了,中午我叫徒弟给您送几个包子过来吃!”
“不用了,我们带了馍馍...咳咳!”刘瞎仙还没说完,就咳嗽起来。
“刘师兄,您这咳嗽...还没好利索,可别硬挣着唱,身子要紧啊!”
李瞎仙嘴上关心,语气却似乎有些幸灾乐祸。
“木事,我就来试试,唱不了就不唱了...咳咳!”
刘瞎仙又咳嗽了几声,说道:“天盛,你去龙丰酒店里先要壶水,我们喝上口了再唱。”
“好,我先扶您坐下。”
张天盛扶着师父过去,在台阶上坐好,便去龙丰酒店里要开水。
李瞎仙就赶紧摸索着收拾了自己东西,灰溜溜去了自己摊位。
张天盛泡了茶,先让师父喝几口润嗓子。
刘瞎仙喝了几口茶,朝四周拱手笑道:“老少爷们,我害了半年的病,一直没来出摊,今天第一天出来,试着唱一段,要是唱不好,大家多多包涵!”
“刘先生,您勇斗土匪,才受伤害病,这份勇气,我们都佩服得竖大拇指呢!”
“是啊,就算是明眼人,遇到土匪闯到家里也不敢动手,刘先生真是胆气过人!”
“我认识刘先生几十年了,他从来都是笑眯眯的,和谁都没有红过脸,没想到居然敢拿三弦砸破土匪的头,真是了不起!”
“就冲刘先生这份胆气,他今天不唱我们都应该捧场!”
围观众人,纷纷称赞刘瞎仙。
显然,去年除夕土匪夜袭刘瞎仙家的事情,满凉州城的人都知道了。
凉州人自古崇文尚武,敬佩有血性有胆气的人。
张秀才一介书生和土匪殊死搏斗已经很令人震惊,刘瞎仙一个瞎子,居然也敢和土匪拼命,这让大家更加钦佩。
“谢谢大家,那我就先试着唱一小段!”
刘瞎仙就调弦定音,开口唱了起来。
“夜明珠无时土里埋,
灵芝草无时臭蓬盖,
张爷无时把牛宰,
秦爷无时把马卖,
刘皇爷无时卖草鞋(hai),
姜太公无时钓鱼来...咳咳咳!”
唱了几句,刘瞎仙就剧烈咳嗽,身子弓成了虾米,脸色涨得通红。
张天盛赶紧接过三弦,端茶给师父喝。
“好!唱得好!”
有人开口喝彩,走过来往破毡帽里丢了几个铜钱。
“刘先生真是可怜啊,半辈子的积蓄都让土匪抢了,还得拖着得病的身子,出来唱贤孝挣钱...”
“我们都有多没少地丢几个钱,帮帮刘先生...”
“就是,大家都丢上个钱,也算是行善积德呢!”
众人纷纷掏出钱,也往毡帽里丢。
“谢谢老少爷们,我刘瞎子...咳咳咳!”
刘瞎仙感动得热泪盈眶,说了两句话,又剧烈咳嗽起来。
“师父,您别说话了,我们收拾上回吧!”
张天盛偷眼看到,师父刚才咳出的痰里,又有一丝血迹。
显然,师父的身体已经不能再唱贤孝了。
“木事,我刚才是吸了几口冷风,喝几口热茶缓缓就好了...”
刘瞎仙止住了咳嗽,擦了擦眼角,又拱手说道:“老少爷们能可怜我刘瞎子,将来肯定都有福报呢...
我这病确实还没有好利索,就让我徒弟娃儿给大家唱一段吧,他最近也学了几小段,唱得还不行,大家凑合着听个新鲜,笑几声吧!”
“好啊,我们有日子没有看张天盛捣碟子,没想到他还能唱了!”
“这娃娃灵性得很呢,去年刚跟了刘先生,几天就学会了捣碟子,轰动了凉州城,现在唱贤孝,肯定也不错!”
“就让张天盛给我们唱一段!”
众人一听刘瞎仙让张天盛唱贤孝,也都来了兴趣。
张天盛却紧张得手心全是汗,低声问道:“师父,我唱个啥呢?”
他拜刘瞎仙为师有一年整了,勤学苦练,已经学会了三弦二胡,笛子快板,双响碟子...还学了很多段贤孝唱词。
这小半年,师父在家养病出不了摊,张天盛白天跟着师娘去地里干活,晚上回来吃过饭,就跟着师父学贤孝。
尽管刘瞎仙唱不了,但也能给张天盛说唱词,让他根据贤孝调子,自己唱着记。
每天师父教一段唱词,张天盛回到自己屋里,总要练到半夜,记得滚瓜烂熟才睡觉。
这可是他一辈子吃饭的本事,哪里敢偷懒?
凉州贤孝基本都没有唱本,唱词都是师徒口口相传,或者听别人唱的时候心里默记。
优秀的贤孝艺人,不仅会唱传统曲目,还能根据时事,创作新的曲目。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辛亥革命前夕,凉州农民为反抗清政府苛政重税,在齐飞卿、陆福基的带领下,举行暴动,轰动一时...
进入民国后,就有瞎仙以齐飞卿和陆福基的故事,编出了新的贤孝曲目《鞭杆记》,广泛传唱。
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凉州贤孝的曲目非常多,有《二十四孝》,《三十六记》,《七十二公案》的说法...
根据内容,凉州贤孝还分为“国书”和“家书”。
“国书”多是忠臣良将的历史故事,“家书”则是孝子贤孙,贞女节妇...
有些瞎仙终其一生,学会的贤孝曲目还不足一半。
几乎没有人能把所有的贤孝曲目都学全。
能把广泛流传的曲目都唱会,已经是很厉害的瞎仙了。
张天盛天资聪颖,又吃苦肯学,跟着师父刘瞎仙学了一年贤孝,也才学了一些短的曲目,连皮毛都算不上。
现在师父居然让他单独唱,张天盛怎么能不紧张?
不过,师父有病都硬撑着来出摊,自己怎么能打退堂鼓?
就算唱错了,大不了让客人笑一场。
只要能挣到钱,把师父的摊子维持住,自己的脸面根本不算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