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章 逢君发花萼(一)

作者:秀生天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梨花时节,夜风习习。


    皇宫,太极殿。


    高见喜高一脚、低一脚走来,对上座的人道喜:“陛下,大皇子北巡归来了。”


    御案前的男人一言不发,只是稍稍掀起眼皮。


    高见喜会意,拖着行动不便的右腿移至殿外,对殿门外的人笑脸相迎:“殿下请入殿罢。”


    文素凝一袭浅紫圆领窄袖袍衫,上饰压金联珠麒麟纹,头戴乌纱幞头,右簪几朵如雪梨花,脚踩乌皮**靴,革带紧束窄腰,气宇轩昂,俊眼修眉,是风尘仆仆,远行归来。


    “陛下。”


    听见这道清亮的声音,爱民如子的建德帝终于从堆积如山的奏章中抬起头,他有一瞬间的怔然,半年不见,文素凝似乎已经比他还要高了。


    只要是出乎他意料的事,都会令他感到不悦,他不动声色瞥了一眼文素凝左手上的蜀锦手衣,才挤出一点慈父心肠来。


    十一年前,文素凝在棠川断了一根无名指。


    寸缕寸金的蜀锦里,藏着一只残缺的手。


    建德帝的视线上移,看到文素凝淡如白玉、稍显病气的面容时,他满意地扯动唇角,脸上浮现出些许笑意。


    “英阁来了,赐座。”


    “谢陛下。”


    文素凝与他生得并不相像,从辛棠声死后,他把文素凝送去棠川,父子二人就生了嫌隙。


    他们如今的关系比之父子,更似君臣。文素凝也的确是这么称呼他的。


    近年来,建德帝屡屡对文素凝委以重任,但这并未引起什么波澜。


    一个残缺的人,难当天下之主,那根断掉的手指,注定了他会做一生的臣子。


    他永远没有机会参与储君之争,永远是辛皇后教导过的唯一皇子,永远是建德帝爱重的长子,永远是诸位皇子公主信赖的长兄。


    文琰靠在龙椅上,眉目舒展,对文素凝的疏离不以为意。


    他极得岁月优待,今年三十有六,风神俊朗如昔,年少时的阴郁一扫而空,浑然天成的威严与大权在握的傲然,更为他添了些微与众不同的气质。


    仿佛如他的王朝一样,正值盛年。


    “怎么来得这样晚?”


    文素凝道:“路过明陵,去看了看母后与太子。”


    他指着幞头上的梨花,继而添道:“明陵的西府海棠一朵也没开,儿臣择选半日,只得了这几朵梨花而已,于是讪讪迟归。”


    “儿臣”二字令建德帝朗声一笑,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就算文素凝对他心中有怨,但总归是要俯首称臣的。


    “若论孝心,寡人是远不及你的。”


    文素凝并没有知情识趣地接上话头溜须拍马,他盯着建德帝身上的一只香囊,走了会儿神。


    这只香囊已经褪色了,用料也不讲究,但与建德帝形影不离,只因里面装着昏礼上他与辛棠声的结发。


    “英阁?”


    文素凝默默收回视线,煞有其事道:“儿臣这一路一直在想,安东都护府是不是该换个主人了?”


    近年来,异族阳奉阴违,表面忠诚可嘉,背地里小动作不断,与不少朝臣私下往来,建德帝派持节北巡在明,派文素凝北巡在暗,安东这个上都护府,是暗访的重中之重。


    建德帝面上不显,缓慢前倾的动作却让他的心情昭然若揭。


    “谭其湘胆子大了。”


    文素凝微微一笑,再接再厉:“谭氏仗着天高皇帝远,在安东可谓横行无忌,谭其湘更是年老昏聩,对持节几经行刺,按律当就地问斩,但他与圣贞皇后牵连不小,儿臣担心倘若冒然行事,恐会涉及三弟……”


    “休提那个毒妇。”建德帝的面色阴沉如水,“你顾及他们母子的体面,他们何曾顾及过棠娘,何曾顾及过你?”


    孟氏因端方恭顺被立为继后,却敢授意内侍在棠川堂而皇之踩断皇子的手指,若不是李必庭与高见喜来报,文素凝一定会不明不白死在宫外。


    直到那时,建德帝才突然警醒,原来后宫的手,已经伸得那样长了。


    明明他将文素凝送往棠川,是想让他远离风波,好好长大的。


    棠娘留下的为数不多的遗物,差点就被他亲手毁了。


    建德帝眼中流露出一抹哀伤与悲恸,但转瞬即逝。


    片刻后,他合上御案上的奏章丢到一边,又变成了那个高深莫测的皇帝:“寡人平生最厌饰厚貌以欺人。”


    文素凝不动声色地扬了扬眉,如果他没记错,那是迎废后回宫的联名奏章。


    他乐得搅浑水,觉得火还是不够旺,不禁又添了几把柴。


    “父皇,你曾说过,母祸不及子。孟氏虽然铸下大错,但三弟是无辜的。”


    “无辜?承元不尊嫡母,不敬嫡兄,哪里无辜?普天之下,也许只有寡人与你是真心思念棠娘。”


    不期然听到他唤“父皇”,建德帝并没有多余的表情。


    他皱起眉,远远端详着文素凝的脸,缓缓地说:


    “你最大的缺点,就是太感情用事。倘若准儿还在,他一定比你更像棠娘,他一定会是盛朝最出类拔萃的储君,令天下人心服口服,只可惜……”


    文素凝道:“父皇忘了,每逢大典,百官就会去明陵参拜太子,太子现在就是盛朝最出类拔萃的储君。”


    建德帝笑而不语,徐徐起身,在一幅龙腾虎跃水墨画前站立,他看着右下角辛棠声的私印,目光变得愈发柔和。


    “想当年,你总爱学棠娘说话,棠娘就‘鹦哥儿,鹦哥儿’的唤你,十六岁取字时【1】,你执意挑选‘英阁’二字,寡人就知道,你是个孝子,你与你的弟弟们都不一样。”


    他说不了几句话,就要提及辛棠声,文素凝对此腻味得紧,精致如画的眉眼盖了一层寒意,冷冷觑着他的背影。


    建德帝犹在自言自语,文素凝嘲讽一笑,视线移向了一旁的缠丝宫灯。


    这盏高贵的八角宫灯,曾在紫微殿中,亲眼目睹辛棠声撒手人寰。


    但它的光亮是多么的温暖,多么的耀眼,与它袖手旁观、无动于衷的本性截然相反。


    这盏灯简直就是建德帝的化身,文素凝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柔亮的宫灯照耀着他高眉深眼、挺鼻薄唇的侧颜,他的左手轻轻落在月牙扶手上,无声地敲击着。


    有那么一瞬间,他卑劣地想到,文琰将这盏宫灯带入太极殿,是不是怕午夜梦回,辛棠声来向他索命呢?


    等到文素凝看累了,建德帝终于对着那幅辛棠声亲手所绘的水墨画道完了悲思。


    “听说赵家七娘近来不大好?”


    他突然提及赵棠声,文素凝并不意外。


    “嗯,栖霞多雨,太虚宫中的姑子病了不少,七娘也病了。”


    “你可曾去信关照?”


    “还不曾。”


    文素凝快马加鞭赶回京畿,又马不停蹄奉诏入宫,哪里有空闲去关照这个名义上的未婚妻?


    建德帝拍拍他的肩,“赵氏皆是忠良,你要好好维系,赵家七娘身份不同,你更不可轻慢,至于任上的事,你也累了,能放则放吧。”


    兔死狗烹,用过则弃。


    文素凝摩挲了下袖口,心觉索然,嘴上却应道:“父皇放心,七娘是母后救过的人,又得母后亲自赐名,赵夫人与母后还是故交,于情于理,我都不会慢待她的。”


    建德帝赞许点头,“这世间最难难得的,就是夫妻情深。寡人与棠娘,便是年少夫妻,才能如此深情厚谊。”


    文素凝点点头,问道:“十四皇帝的周岁宴马上就要到了。陛下准备送什么礼?”


    他不屑地想,年少夫妻?深情厚谊?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辛棠声死后的三年里,宫中有十个皇嗣出生。


    被他这么一打岔,建德帝便忘了想说的话,转念想起那个惹人喜爱的婴孩,紧锁的眉头难得松快。


    文素凝告退时,建德帝突然喊住了他。


    文素凝回头,建德帝站在背光处,视线锐利如锋,面容模糊不清。


    “英阁,赵七娘自小养在太虚宫,算半个尘外人,寡人让她做你的正妃,你可有不满?”


    “儿臣求之不得。”


    “她是为数不多与你母后有关的人,你们合该在一起的。赵乾此次携带家眷回京述职,会转去栖霞太虚宫,把赵七娘带来,三日后抵达洛河。你们今年便完婚罢。”


    “好。”


    文素凝的声音如泠泠山泉,掷地有声。


    不过是府上添对筷子,金尊玉贵地养着,井水不犯河水,他其实并不太在乎。


    不料他这般爽快豁达,建德帝微微笑起来,牙齿森白:“赵乾之子赵允让在春闱中大放异彩,所作《怜桑赋》字字珠玑,无人能出其右,你回去可以品鉴品鉴。”


    “儿臣遵旨。”


    甫出宫门,三更的梆子便笃笃响起。


    仆从低声道:“殿下,赵大人来信了。”


    文素凝紧了紧缰绳,马蹄悠悠放缓。


    他心中有几分猜测,接过递到眼前的信,慢条斯理地拆开了。


    信上的内容不少,他一目十行看完,果然与他预想之中的所差无几,不由笑道:“这下京畿可要热闹了。”


    他能笑得出来,心腹却忧心忡忡。


    “殿下,废后蛰伏多年,崇宁公主与大理寺卿来往愈发频繁,长公主又亲自作保,三皇子回京已成定局,将来必成大患,我们下一步该如何打算?”


    下一步?


    文素凝将信丢给他,“亲赴洛河,迎接赵棠声。”


    二三心腹面面相觑,忽的听到文素凝喃喃自语。


    “孟夏了,今年的海棠花期似乎格外迟。”


    心腹深以为然:“是啊。”


    文素凝的马儿不疾不徐,慢悠悠行走夜间。


    “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待来竟不来,落花寂寂委青苔。【2】”


    心腹们不敢再跟,识趣勒马,远远落在他身后。


    浓浓夜色中,文素凝紫衣白马,幞头上的梨花被夜风吹落在地,马蹄行踏而过,脏污成泥。


    “待到明年,我就与母后一样大了。”


    【1】男主16岁的时候,皇帝给所有皇子都取了字,所有公主都上了封号。


    【2】出自李白《久别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逢君发花萼(一)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