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章 第 10 章

作者:孟周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戏唱到此处,台下已有女子轻轻拭泪。


    裴燕容忽凑到梁枝枝身前,开口:“枝枝姑娘,傅兄......司礼大人他,看似防备心重,实则也是一位心软之人。只要你真心相待,他不会亏待你的。”


    梁枝枝闻言,立马起身拉开距离。


    “裴公子言过了。奴婢只是一介丫鬟,万不敢有逾矩之心。”


    “枝枝姑娘,”裴燕容眼珠半转,“那是当然。傅卿他是个石头,你自然不可能喜欢他。其实,这是我的心声,别看我玉树临风,风流倜傥......我的夙愿,不过只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说完,裴燕容闭眼依靠在一边的柱子上,抬手扶额,做出一副忧郁模样。


    这人一边说一边起身,竟是为了说完最后摆个姿势。


    梁枝枝深吸一口气。


    幸好这人长得帅,若是其他人说出这些话,做完这些举动,简直可以报官了。


    “没想到裴公子气质非凡的外表下,竟藏着一颗如此纯粹的心,实在令奴婢对公子多生几分敬畏之心。”


    裴燕容听完梁枝枝的一番话,深沉不已地点点头。


    “时候不早了,奴婢必须马上回偏院了。还望裴公子宽恕。”


    待裴燕容从深沉中回过神来,梁枝枝早已经跑了个没影。


    恰逢收卷钟敲响,考生陆陆续续从其中走出,傅卿与两位织令在最后出来。


    “春枝,正好你在这,刚刚徐织令还夸你这衣服上做的刺绣好呢。”傅卿先开口,他今日身上所穿,即是刑老爷命梁枝枝绣的那件。


    “多谢大人夸奖,让大人见笑了。”


    姜织正欣慰地看向梁枝枝:“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我们徐织令虽然自己不擅长刺绣,但看别人的绣活可是很毒辣的。说你这绣活,若是在锦诏典中,至少能进地方择衣礼。”


    “我只是一个下人,多谢各位大人抬爱。”


    礼考礼考,却并非只是考察礼制。礼制来来回回就那些内容,三五年才做些改动,只要是用了心的女子,都能记下来,考试自然能过。


    一方面确实可以排除低级错误,减轻衣匠工作量,另一方面,是给几位考官名正言顺的机会拒绝某些出身不好的女子参赛。


    明面上要维持公平公正的准则,但若真让逆党之女入了宫,谁又能放心呢?


    梁枝枝说完这番话,几位大人也自然地终止了这个话题。


    礼考结束后过一天,便是放榜的日子。梁枝枝在院中无事,傅卿也并未强制要求她在身边待命,便随彩云去了放榜处看榜,看看有没有明玉小姐的名字。


    刑明玉并不想参加锦诏典,刑老爷偏强迫她参加。好在有礼考,刑明玉胡乱一通答题,礼考不合格,自然也无法参加锦诏典了。


    榜上当然是没有刑明玉的名字了,不过做做样子来看榜还是有必要的。公告处人很多,梁枝枝与彩云费好大劲挤进去,现又费好大劲挤出来。


    要做的事已经做完,但两人谁也没说要回去,都站在原地东看看西看看。可以出府的机会并不多,自然是不舍得那么快回去。


    “小姐,奴婢找到了小姐的名字,恭喜小姐。”一位和她们着装相似的女子在不远处与自家小姐说话。


    梁枝枝定睛一看,这婢女梁枝枝见过,就在前几日的礼考结束时,梁枝枝亲眼见她从考场走出。


    这户人家居然让丫鬟代考。


    梁枝枝自然没有多管闲事,假装什么都没有听见的默默离开了。


    “春枝你快看,这家的簪子真漂亮!”回府的路上,彩云第三次在小摊前停下。


    彩云拿起一只系玲簪,给梁枝枝一起看。梁枝枝一看,觉得这簪子十分眼熟。


    她想起来了,自己也有一根类似的簪子,形式上有些许不同,但也是系上了铃铛。


    “姑娘眼光可真好!不知姑娘可有婚配?”卖货婆婆见彩云感兴趣,立马开始营销,“咱们沚阳县的姑娘,自家孩子长得稍大些时,都会给孩子置办一只这样的簪子。”


    彩云一拍脑袋:“我想起来了,我小时候也有过一支类似的簪子,阿娘买给我的,后来被我不小心弄断了。阿娘说我长大了,不需要响铃簪了,新给我买了一只流云簪。”


    “是的姑娘,娘亲们小时候怕孩子走丢,或是被坏人掳走,就给孩子戴上响铃簪,这样如果找不见孩子了,凭铃声就能找到孩子。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不用戴响铃簪了。不过那都是外话了,姑娘若是喜欢,自然还是可以戴的。”


    “春枝,你觉得怎么样?”


    “嗯,很好看。如果明玉小姐不介意铃响声的话,你就可以常戴了。”


    “好,这枚簪子我要了。”


    卖货婆婆并未急着收钱,反而认真看起了梁枝枝。


    “这位姑娘,你长得好生面熟。不过看你的打扮,想必是哪家的丫鬟,并非我所说的那位故人。”


    这次没等彩云开口,梁枝枝先说话了。“婆婆,可否和我们讲讲您和那位故人的往事?”


    “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事。婆婆我啊,年轻时就开始卖簪子,到如今,卖了也有近二十年。”


    卖货婆婆低头看自己摊上的簪子,渐渐陷入了回忆。


    “兰水,你快看那边走过来的姑娘,是不是气质非凡?”


    兰水本来正在给女儿擦汗,听见隔壁刘姨的话后,顺着刘姨说的方向看了过去。


    刘姨说的模糊,但兰水不用仔细找,一眼便知道刘姨说的是谁。


    “那姑娘穿着一身蓝色,我也说不清楚是什么蓝,像云,像水,像雪。”婆婆这么形容那位女子。


    “这是谁家的夫人?从前怎么没见过?”兰水一边问,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


    “这是从京城来的世子夫人,回乡探亲的。前几年参加锦诏典得了二等,被侯爵家的二公子选中。”


    兰水本还想继续问,但见世子夫人朝自己摊位走来,便闭了嘴。


    世子夫人身边还携了一位女童,女童个子矮小,瞧不见摊子上的货物,夫人便把她抱了起来。


    世子夫人看着摊上摆着的簪子,面色发冷。兰水本就被其矜贵的气质吓得胆怯,见到她又是这番表情,更加不敢开口揽生意。


    女童拿起一只簪子,“娘亲,戴这个好不好。”说着,她就要帮夫人戴上。


    世子夫人抬手握住那只簪子,制止了女童,略带嫌弃地说:“娘亲不要戴这个,不好看。”


    说完便转身要走。


    这时兰水的女儿不知在何处玩耍完,又满头大汗地飞奔回了兰水的怀抱,头上的响铃簪清脆动听。


    “娘亲,我回来了。”小女娃用稚嫩的声音喊着兰水,兰水刚才还紧张的心情瞬间柔软了下来,细心地为女儿擦去额头的汗水。


    “老板,你家女儿头上戴的是哪种簪子?”


    “夫人,我家女儿戴的是响铃簪,”兰水指了几只缀有铃铛的簪子给世子夫人看,“戴上这只簪子,就不怕女儿丢咯。”


    世子夫人拿起一只簪子,轻轻摇动。


    “娘亲,快给我买一只,你可千万不要把我弄丢了,我永远都不要和娘亲分开。”


    “要不说全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呢?女儿若是想要什么,当娘的只想全部满足。女儿若说不想和娘亲分开,娘亲也都不想女儿嫁人了。”


    “好,娘亲给你买。”对着女儿,世子夫人的语气柔和了许多。


    于是世子夫人便在兰水这买下了一只簪子。兰水本以为世子夫人的这单生意到此就结束了,这时世子夫人又开口说:“你的簪子,太丑了。”


    兰水顿时生气了,这世子夫人怎么如此无礼。奈何兰水嘴笨,嘴巴张开好几次也没能出声反驳。


    “沚阳靠着落湖,西睢河,到处都是绿水红花,我们这的传统又是喜素色雅色,而你的簪子全是大红大紫,若非祭祀庆典,寻常姑娘日常根本压不住......”


    “那位夫人教了我许多形式、色彩搭配的技巧,回去我便按照她教的改,之后我的生意好了许多,甚至还有许多姑娘特地找我定制,说就信得过我的手艺和审美。”


    卖货婆婆说到此处,脸上交杂着感激与感慨。


    “我很感谢那位夫人,那段时间我丈夫生病,家中断了经济来源,全家就靠我卖这些簪子为生。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位夫人,她的女儿和她长得也很像,尤其是那双眼睛,炯炯有神,我想不到世上有什么可以磨灭这样一双眸子。那只簪子的模样我也记得,柳木上画了几笔绿彩,穿了三颗响铃。”


    “后来呢?后来那位夫人去哪了?”梁枝枝有些激动,彩云都被她吓到了。


    “后来我就不知道了,我再也没见过那位夫人,许是探完亲便回京了吧。”


    梁枝枝瞬间似泄了气,甚至都不记得自己是如何回到刑府的。


    回到九曲院后傅卿喊她泡茶,她竟手抖将茶盖掉落。傅卿本在处理公务,听见声音立刻出来查看。


    “把手烫到了?”他走到梁枝枝跟前,将梁枝枝的手拉到眼前查看。


    梁枝枝缓缓将手收回,摇摇头说:“没关系的大人。大人稍等,我重新给大人泡一盏茶。”


    傅卿干咳几声,说道:“不必了,手都烫到了还如何泡茶?先去旁边歇息吧,我喊毛四给我泡茶。”


    梁枝枝向傅卿行过谢礼后便到一边坐下,路过的毛四看了也见怪不怪,傅卿大人向来都对梁枝枝偏袒。


    一只柳木簪,画了几笔绿彩,穿了三颗响铃。


    梁枝枝确信自己的簪子和那婆婆口中所说一模一样。


    难道自己就是当年的那个女同?


    “那姑娘穿着一身蓝色,我也说不清楚是什么蓝,像云,像水,像雪。”梁枝枝当时听到婆婆这么说,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徐织令。


    可是徐织令说自己的孩子被大火烧死了。梁枝枝童年印象中最大的火花也就是烟花,更别说什么被火烧了。梁枝枝,你一个下人,竟敢妄想做织令的女儿?


    就算自己是当年那个女童,织令也不一定是当年的夫人。当年的婆婆做簪子经验不足,一样的簪子重复做也是有可能的。


    “戴上这只簪子,就不怕女儿丢咯。”


    可是自己有簪子,说明母亲一定是爱自己的吧?徐织令还有女儿也不一定,说不定为了纪念死去的女儿,又取名枝枝也是有可能的啊。


    枝枝,枝枝。


    梁枝枝,你苦苦求了许多年的亲人也许就在眼前,如果不抓住机会相认,等锦诏典第一场选拔结束,徐织令回到京城的御织阁,你这辈子都不会有机会和母亲相认了!就算错了又如何,万一,万一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