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0章 洗心革面的纨绔40

作者:山药咕咕汤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景和七年,北燕王都的最后一道城门被轰开,标志着这片辽阔的土地,被林楠亲手划入了帝国的版图。


    自此,帝国的发展像是被按下了快进键。


    新式农具由朝廷督造,分发各州府,粮食亩产竟奇迹般翻倍。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充盈的粮食不仅稳定了民心,更将大量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推动了手工业的爆发式增长。


    昔日分散的私人小作坊,迅速兼并整合,变成了机杼声昼夜不息的巨大厂房。


    生产效率倍增的农业与手工业,创造了海量的剩余产品,商业随之空前繁荣。


    越来越多的百姓发现,除了耕种土地,从事手工业、经营商业,同样能获得富足的生活。


    当国内市场逐渐饱和,那些嗅觉敏锐的帝国商人们,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了市场广阔的海外。


    龙椅之上,已显威仪的林楠看着舆图上新绘制的航线,对臣子们感叹:“海外蛮荒,瘴疠横行,朕实不忍心见我子民为谋生计而涉险。”


    于是,一支支悬挂着帝国龙旗的远洋商队,身后跟随着装备了最新式火炮的战舰,浩浩荡荡地驶向未知的远方。


    事实证明,陛下的远见卓识总是对的。


    那些海外蛮夷,果然是不尊圣教、不通礼仪的野人!


    他们竟敢觊觎帝国的珍宝,袭击受龙旗庇护的商队!


    虽然凭借精锐护卫,商队并无伤亡,但消息传回国内,举国哗然!


    这是对帝国威严的挑衅!是必须用鲜血洗刷的耻辱!


    一时间,武将们群情激愤,纷纷跪请出征,要用炮火让蛮夷明白何为天威。


    文臣们则连夜翻阅典籍,着手规划战后对那些化外之地的“教化”事宜——毕竟,不教而诛谓之虐,天朝上国,自有气度,教训一顿让他们懂得规矩便是,该教的圣贤道理,还是要好好教导的。


    帝国的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


    随后,一份份请愿书被送至林楠的案头。


    出乎意料的是,请求前往新征服之地驻守、替皇帝分忧的,并非皇子,而是……诸位皇孙。


    为何没有皇子?


    龙椅上的林楠轻咳一声,瞥了眼一旁记录起居注的史官,神色有些微妙。


    无他,只因弹指一挥间,如今已是景和五十七年了。


    现在,是孙辈们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了。


    只是看着龙椅上那位精神矍铄、目光锐利如昔,仿佛还能再统领帝国五十年的祖父,这些也不太年轻的皇孙们心里,那是半点不该有的念头都不敢有。


    争位?夺嫡?背后使绊子?


    天爷啊!这话可是能乱说的?!


    我们天家自来最重孝悌,兄弟姐妹和睦,团结一心,共同为皇祖父分忧,为帝国效力,怎会有那般大逆不道的想法?!


    码头上,海风猎猎,吹得皇室子弟的锦袍衣袂翻飞。


    年仅十六的皇孙二十八郎,正郑重其事地向他的姐姐——十七皇孙道别。他脸上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混合着向往与一丝忐忑的赤诚:


    “十七姐,扶桑路远,海上风波难测,望你一切珍重,弟弟在此祝你一路顺风,早日为皇祖父经营好那片新土!”


    十七皇孙一身利落的骑射装束,英气勃发。她看着这个年纪最小的弟弟,爽朗一笑,伸手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大得让二十八郎微微趔趄了一下。


    “二十八郎,有心了!”她目光灼灼,望向远方海天相接之处,意气风发,“你也要努力啊!好好干,做出成绩来。”


    她随即眨了眨眼,带着几分姐姐特有的打趣,压低声音:“要不然啊,等你慢吞吞学成出师,怕是连块像样的封地都抢不到喽。”


    二十八郎嘿嘿一笑。


    码头的风依旧喧嚣,但二十八郎的眼神却清澈而坚定,他望向姐姐,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十七姐,其实……我对经营封地、带兵打仗这些事,真的不太提得起劲。”


    他顿了顿,脸上浮现出一种与周围雄心勃勃的皇孙们截然不同的、带着些许书卷气的憧憬:


    “等我再长大些,学问扎实了,我想走遍帝国的每一个封国,去亲眼看看帝国万里江山到底是什么模样。然后……然后我想重写《山海经》!”


    他说到这里,眼睛都在发光,语速也快了起来:


    “现在的《山海经》好多记载都过时啦!有些怪兽传说其实是误传,有些地方的风物也完全对不上。我想写一本新的,记录真实的山川地理、奇珍异兽,还有各地的风俗民情!这比征服一块新领地有意思多了!


    这话辗转传到深宫之中,正在批阅奏章的林楠笔尖一顿,随即朗声笑了起来。


    “好!朕的孙儿里,还有这样志向的!”他对着身旁的心腹太监笑道,“帝国需要开疆拓土的利刃,也需要记录山河的文笔。他想做司马迁,想做徐霞客,有何不可?朕准了!”


    非但准了,林楠甚至还特意吩咐下去:


    “传朕旨意,各地官府需对二十八皇孙的游历与考察给予便利。再让翰林院挑几个博学且精于绘事的博士,以后跟着他,帮他绘图、考证。”


    然而,这部凝聚了二十八郎半生心血的皇皇巨着,耗时整整二十三年,几乎跨越了一代人的时光。


    当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山海图志》最终被恭敬地呈入紫禁城时,终究是晚了一步。


    景和七十四年,一个注定被镌刻在史书与亿万生民心头的年份。


    龙榻之上,那位执掌帝国超过一甲子,带领国家走向前所未有的强盛,目光曾洞穿过去与未来的帝王——林楠,缓缓地、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他走得平静,仿佛只是完成了一场漫长的操劳后,终于得以安寝。


    帝国的光辉照耀四方,海内外皆俯首称臣。他几乎实现了所有帝王梦寐以求的功业。


    可终究,他还是没能亲眼看到他这位孙儿,为他、为这偌大帝国的壮丽山河,所写下的最终注脚。


    消息传出,如同擎天之柱骤然崩塌。


    举世缟素,万民同悲。


    一个时代,随着这位传奇帝王的逝去,正式落下了帷幕。


    喜欢从炮灰到主角,我在三千世界补位请大家收藏:()从炮灰到主角,我在三千世界补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