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章 第八十二回

作者:会PCB的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 第八十二回老学究讲书闻秘事 痴公子入梦游太虚


    ## 正文


    话说宝玉自从被贾政训斥后,不得不每日去家塾读书。那家塾设在贾府东院,原是族中子弟读书之所。如今主持家塾的,是贾代儒先生,年已七旬,满头白发,却是精神矍铄。他是贾府族中长辈,学问渊博,为人古板,最重规矩。


    这日清晨,宝玉早早起来,梳洗完毕,便往家塾而去。袭人在旁伺候,一边整理书包,一边叮嘱道:"二爷,到了家塾,可要好好读书,别再惹先生生气了。上次你逃学,老爷知道了,把你训了一顿。这次可不能再犯了。"


    宝玉无精打采地应道:"我知道了。"他心中实在不愿去读那些之乎者也,可是父命难违,只得硬着头皮去了。


    到了家塾,却见贾兰已经到了,正端坐在书桌前温习功课。贾兰是李纨之子,年方十岁,却是聪慧过人,勤奋好学。他穿着一身青色长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坐姿端正,手中拿着一本《论语》,正在认真诵读。他见宝玉来了,忙起身见礼,道:"二叔叔来了。"


    宝玉点头道:"兰儿来得早。今日读的是什么书?"


    贾兰道:"我每日卯时就起来读书,已经温习了两个时辰了。今日温习的是《论语》,刚才又背了一遍《孟子》。母亲说,读书要勤奋,不能懈怠。"


    宝玉听了,心中惭愧。他想起自己每日睡到日上三竿才起,起来后还要梳洗打扮半天,哪里像贾兰这样勤奋。与贾兰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他又想起李纨,想起她守寡多年,独自抚养贾兰,将他教育得如此出色,心中愈发敬佩。


    不一会儿,又有几个族中子弟陆续来了。有贾菌、贾菖、贾菱等人,都是贾府族中的子弟。他们见了宝玉,都忙上前见礼。宝玉一一回礼,然后坐到自己的位子上。


    那家塾中,摆着十几张书桌,都是按照辈分和年龄排列的。宝玉虽然是贾政之子,可是在家塾中,也要按照规矩来。他的位子在中间,旁边就是贾兰。


    不一会儿,代儒先生来了。他手持戒尺,拄着拐杖,缓缓走进学堂。众学生见了,忙起身见礼,齐声道:"先生好。"


    代儒先生点点头,坐到讲台上的太师椅上。他环顾四周,见学生们都到齐了,便道:"今日我们继续讲《春秋》。昨日讲到鲁隐公元年,今日接着讲。"


    说着,代儒先生便打开书,开始讲解。他讲得头头是道,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他说:"《春秋》者,孔子所作也。孔子作《春秋》,寓褒贬于一字之中,以正人心,以明是非。你们读《春秋》,不能只看表面文字,要看其中的深意。"


    他又说:"比如这''元年春王正月'',看似简单,实则深意无穷。''元年''者,始也;''春''者,生也;''王''者,正也;''正月''者,岁首也。孔子以此开篇,是要告诉我们,凡事要有始有终,要正本清源。"


    众学生听了,都点头称是。贾兰更是认真记录,不时提问。代儒先生见贾兰如此用功,心中甚是欢喜,便多讲了几句。


    宝玉坐在那里,却是一个字也听不进去。他心中想着黛玉的病,想着昨日去潇湘馆看她,她咳血的样子。他又想起园中姐妹们的近况,想起迎春出嫁后受苦,想起探春忙着管家,想起惜春要出家为尼。他又想起家中的种种事情,想起贾母年纪大了,想起王夫人整日愁眉不展。哪里还有心思读书?


    代儒先生讲了一会儿,见宝玉心不在焉,便道:"宝玉,你在想什么?我讲的内容,你可听进去了?"


    宝玉忙站起来,道:"学生听进去了。"


    代儒先生道:"那你说说,我刚才讲的是什么?"


    宝玉一时语塞,答不上来。代儒先生见了,叹了口气,道:"你这孩子,天资聪颖,可是就是不肯用功。若是你能像贾兰一样勤奋,将来必定大有作为。可惜你不肯用功,整日只知道玩乐,真是可惜了。"


    宝玉听了,心中惭愧,低头不语。


    代儒先生讲了一会儿,忽然停下来,叹了口气,道:"你们读《春秋》,可知道春秋之义?春秋者,褒贬之书也。孔子作《春秋》,寓褒贬于一字之中,以正人心,以明是非。如今世道,却是是非不分,黑白颠倒,实在令人感慨。"


    众学生听了,都不敢作声。代儒先生又道:"就说朝中之事,原本应该是贤者居上,能者在位。可是如今却是小人当道,谗言惑主,忠良受屈。唉,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宝玉听了,心中一动,忙问道:"先生,朝中出了什么事?"


    代儒先生道:"你问这个做什么?你只管好好读书就是了。"


    宝玉道:"学生只是好奇,想知道朝中之事。"


    代儒先生见他如此,便道:"也罢,告诉你们也无妨。近日听说,宫中有些变故。原本得宠的妃子,如今却是失宠了。皇上如今宠爱的,是新进的几位妃子。那些原本得宠的,如今却是冷落了。"


    宝玉听了,心中一惊。他想起元春,想起元春在宫中的地位,心中愈发不安。他忙问道:"先生,您说的是哪位妃子?"


    代儒先生道:"我也不知道具体是谁。只是听说,有几位原本得宠的妃子,如今都失宠了。宫中之事,变化无常,今日得宠,明日就可能失宠。这也是常有的事。"


    宝玉听了,脸色都变了。他想起元春,想起贾府这些年的荣华富贵,都是因为元春在宫中得宠。若是元春失宠了,贾府的好日子,怕是要到头了。


    代儒先生见宝玉脸色不好,便道:"你怎么了?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宝玉忙道:"没有,学生只是有些累了。"


    代儒先生道:"那你先歇息一会儿吧。"


    宝玉坐在那里,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梦中警幻仙子说的话,想起元春的判词"虎兕相逢大梦归",心中愈发不安。莫非元春真的失宠了?莫非贾府真的要败落了?


    他坐在那里,心神不定,一整天都没有心思读书。代儒先生讲的内容,他一个字也没听进去。好不容易熬到放学,他便匆匆回了怡红院。


    回到怡红院,袭人见他脸色不好,忙问道:"二爷,你怎么了?是不是在家塾受了委屈?"


    宝玉道:"没有。我只是有些累了,想歇息一会儿。"


    袭人道:"那你先躺下歇息吧。我去给你倒杯茶来。"


    宝玉躺在床上,心中却是翻江倒海,怎么也睡不着。他想起代儒先生说的话,想起元春可能失宠的消息,心中愈发不安。他知道,若是元春真的失宠了,贾府的好日子,真的要到头了。


    他躺在那里,胡思乱想,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睡梦中,他忽然觉得身体轻飘飘的,仿佛飞了起来。他睁开眼,却见自己已经不在怡红院了,而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


    那地方云雾缭绕,仙乐飘飘,楼台亭榭,美轮美奂。四周都是白茫茫的云雾,看不清远处的景象。耳边传来阵阵仙乐,那音乐悠扬动听,令人心旷神怡。宝玉往前走去,却见前方有一座牌坊,上书"太虚幻境"四个大字。


    宝玉心中一动,想起这地方,正是他多年前梦游过的太虚幻境。那时他还是个孩子,跟着警幻仙子游览了这里,看到了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听到了《红楼梦》曲子。如今多年过去,他又来到了这里。


    他走过牌坊,却见前方有一座宫殿,金碧辉煌,气势恢宏。那宫殿的门楣上,写着"薄命司"三个大字。宝玉想起,当年他就是在这里看到了那些判词。


    他正在惊讶,忽然听到一个声音道:"宝玉,你又来了。"


    宝玉抬头一看,却见一位仙子飘然而至。那仙子容貌绝美,肌肤如雪,眉目如画,身穿一袭白色长裙,腰系一条彩带,手持一柄拂尘,气质超凡脱俗。正是警幻仙子。


    宝玉忙上前见礼,道:"仙姑,我又来了。多年不见,仙姑风采依旧。"


    警幻仙子微笑道:"你倒是长大了不少。上次你来时,还是个孩子,如今已经是个少年了。"


    宝玉道:"是啊,转眼多年过去了。仙姑,您今日召我来,可是有什么事要告诉我?"


    警幻仙子道:"你上次来,我让你看了金陵十二钗的判词,还让你听了《红楼梦》曲子,你可还记得?"


    宝玉道:"记得。那些判词和曲子,我一直记在心中。只是当时年幼,不太明白其中的深意。如今想来,那些判词,似乎都在预示着什么。"


    警幻仙子道:"你倒是聪明了些。那你可知道,那些判词,如今正在一一应验?"


    宝玉听了,心中一惊,道:"仙姑,您说的是真的?那些判词,真的在应验?"


    警幻仙子点头道:"自然是真的。你看那元春的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如今她在宫中已经二十年了,正是''二十年来辨是非''。可是如今她失宠了,''虎兕相逢'',怕是时日无多了。"


    宝玉听了,眼泪几乎要掉下来,道:"仙姑,元春真的失宠了?我今日在家塾,听先生说起朝中有妃子失宠,心中就担心是元春。如今听仙姑这么说,怕是真的了。"


    警幻仙子叹道:"宫中之事,变化无常。元春这些年在宫中,虽然得宠,可是树大招风,得罪了不少人。她出身贾府,贾府这些年仗着她的势力,在朝中也得罪了不少人。如今皇上宠爱新人,那些原本嫉妒她的人,便趁机进谗言,说贾府骄奢淫逸,说元春在宫中结党营私。元春虽然聪慧,可是也难敌众口铄金。她的时日,怕是不多了。"


    宝玉听了,心中悲痛,道:"仙姑,可有办法救她?元春在宫中这么多年,为贾府付出了这么多,难道就这样完了吗?"


    警幻仙子摇头道:"天命难违。元春的命运,早已注定。她当年入宫,就是为了贾府的荣华富贵。如今贾府享受了二十年的荣华,也该到头了。你就算想救她,也是无能为力。"


    宝玉道:"那贾府呢?若是元春薨逝了,贾府会如何?"


    警幻仙子道:"贾府这些年,仗着元春的势力,骄奢淫逸,得罪了不少人。如今元春失宠,那些人便会趁机落井下石。贾府的好日子,怕是要到头了。"


    宝玉道:"那其他姐妹呢?她们的命运,也都注定了吗?我看过她们的判词,都是悲惨的结局。迎春嫁给孙绍祖,受尽折磨;探春远嫁他乡,骨肉分离;惜春出家为尼,孤独终老;还有黛玉……"说到这里,宝玉哽咽了,说不下去了。


    警幻仙子道:"是也不是。命运虽然注定,可是人心却能改变。上次你来时,我让你看的那些判词,是按照原本的命运写的。可是如今,事情有了些变化。"


    宝玉听了,心中一动,道:"仙姑,您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命运可以改变?"


    警幻仙子道:"天命虽然难违,可是人心却能改变。若是你们能够看破红尘,放下执念,不再追求那些虚妄的荣华富贵,而是珍惜眼前人,珍惜真情,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宝玉道:"仙姑,您是说,只要我们改变了,命运就能改变?"


    警幻仙子道:"也不尽然。有些事情,是注定要发生的,比如元春的薨逝,比如贾府的败落。这些都是天命,无法改变。可是在这些变故之后,你们如何面对,如何选择,却是可以改变的。若是你们能够坚强面对,不被这些变故击倒,或许还能找到新的出路。"


    宝玉道:"仙姑,您能说得更明白些吗?"


    警幻仙子道:"你自己慢慢体会吧。我今日让你来,是要告诉你,贾府的好日子,快要到头了。元春失宠,只是开始。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变故。你要做好准备,不要被这些变故击倒。"


    宝玉听了,心中愈发不安,道:"仙姑,那我该怎么办?我该如何面对这些变故?"


    警幻仙子道:"你要学会坚强,学会面对。无论将来发生什么事,你都要记住,真正重要的,不是荣华富贵,而是你心中所爱之人。只要你们能够相守相依,患难与共,就算一无所有,也能过得幸福。"


    宝玉听了,想起黛玉,想起她如今病重在床,想起她咳血的样子,心中一动,道:"仙姑,您说的是林妹妹?可是她的病……"


    警幻仙子微笑道:"你心中自然明白。黛玉的病,大半是心病。若是你能给她希望,给她依靠,她的病或许能好。我今日告诉你这些,是希望你能够珍惜眼前人,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


    宝玉道:"仙姑,我明白了。无论将来如何,我都不会离开林妹妹。"


    警幻仙子道:"这就对了。记住,真情才是最重要的。荣华富贵,终究是过眼云烟。"


    说着,警幻仙子便吟道:


    "太虚幻境本无尘,梦里乾坤梦里真。


    荣华富贵终成梦,悲欢离合总关情。


    莫道天命不可违,人心一转天地新。


    若能看破红尘事,方得逍遥自在身。"


    宝玉听了,心中若有所悟,却又说不清楚。他正要再问,警幻仙子却道:"你该回去了。记住我今日说的话,好好珍惜眼前人。"


    说完,警幻仙子便飘然而去。宝玉想要追上去,却觉得身体一沉,便从梦中醒了过来。


    他睁开眼,却见自己依旧躺在怡红院的床上。窗外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袭人正在旁边守着,手中拿着针线,正在缝补衣服。


    袭人见他醒了,忙放下针线,道:"二爷,你醒了?你睡了一下午,我叫你吃饭,你都不醒。我还以为你病了呢,吓了我一跳。"


    宝玉坐起来,揉了揉眼睛,心中还在回味梦中的情景。那梦境是如此真实,仿佛真的去了太虚幻境一般。他想起警幻仙子说的话,想起元春失宠的消息,想起贾府即将败落的预言,心中愈发不安。


    袭人见他脸色不好,忙倒了杯茶递给他,道:"二爷,你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是不是做噩梦了?"


    宝玉接过茶,喝了一口,道:"我梦到了一些事情。袭人,你说,若是贾府败落了,我们该怎么办?"


    袭人听了,吃了一惊,道:"二爷,你怎么说这些话?贾府好好的,怎么会败落?你是不是在家塾读书读傻了?"


    宝玉道:"我不是读书读傻了。我只是假设。你想想,这世上有哪个家族能永远兴盛?盛极必衰,这是天道。贾府这些年,仗着元春在宫中得宠,骄奢淫逸,得罪了不少人。若是元春失宠了,那些人会放过贾府吗?"


    袭人听了,心中也有些不安,道:"二爷说的也有道理。可是,就算真有那一天,我们也只能面对。二爷,若是真的败落了,你会怎么办?"


    宝玉道:"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无论如何,我都不会离开林妹妹。"


    袭人听了,叹了口气,道:"二爷对林姑娘的心,我是知道的。可是,婚姻大事,还是要老爷太太做主。若是老爷太太不同意,你又能如何?"


    宝玉道:"我不管。我只知道,我这辈子,非林妹妹不娶。"


    袭人道:"二爷,你别说傻话了。若是真有那一天,我也会跟着二爷。无论二爷到哪里,我都会跟着。"


    宝玉听了,心中感动,握着袭人的手,道:"袭人,你真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袭人道:"二爷,你别想这些了。快起来洗把脸,吃点东西吧。老太太让人来问了好几次了,说你怎么还不去请安。"


    宝玉起身,洗了把脸,整理了一下衣服,便往贾母处而去。到了贾母房中,却见贾母正坐在榻上,王夫人、王熙凤等人都在旁边陪着。


    贾母见了宝玉,便道:"宝玉来了。你今日在家塾读书,可还好?代儒先生可有夸你?"


    宝玉上前见礼,道:"回老太太,今日还好。只是有些累了。"


    贾母道:"读书是辛苦,可是你也要好好读。你看贾兰,年纪比你小,却比你用功得多。将来他考个功名,光宗耀祖,你可不要被他比下去了。"


    宝玉道:"老太太说的是。孙儿一定好好读书。"


    王夫人在旁边道:"宝玉,你在家塾读书,可要听先生的话,不要再逃学了。上次你逃学,你父亲知道了,把你训了一顿。这次可不能再犯了。"


    宝玉道:"母亲放心,孙儿不敢了。"


    王熙凤在旁边笑道:"宝兄弟,你可要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功名,也好给我们贾府争光。"


    宝玉应了一声,心中却是想着梦中警幻仙子说的话。他想起元春失宠的消息,想起贾府可能的败落,心中愈发不安。他看着贾母,看着王夫人,看着王熙凤,心中想着,若是贾府真的败落了,她们会如何?


    贾母见宝玉心不在焉,便道:"宝玉,你怎么了?是不是在家塾受了委屈?"


    宝玉忙道:"没有,孙儿只是有些累了。"


    贾母道:"那你先去歇息吧。明日还要去家塾读书,可不能耽误了。"


    宝玉应了一声,便告辞出来。回到怡红院,他躺在床上,却是怎么也睡不着。他想起梦中的情景,想起警幻仙子说的话,心中五味杂陈。


    他想起警幻仙子说的"莫道天命不可违,人心一转天地新",心中若有所悟。莫非命运真的可以改变?莫非只要他们努力,就能改变那些悲惨的结局?他想起那些判词,想起元春的"虎兕相逢大梦归",想起迎春的"子系中山狼",想起探春的"千里东风一梦遥",想起黛玉的"玉带林中挂"。这些判词,都预示着悲惨的结局。可是警幻仙子说,命运可以改变,只要他们能够看破红尘,珍惜真情。


    他又想起警幻仙子说的"真正重要的,不是荣华富贵,而是你心中所爱之人",心中想起黛玉。是啊,无论将来如何,只要能和黛玉在一起,就算一无所有,也是幸福的。他想起黛玉如今病重在床,想起她咳血的样子,想起她苍白的脸色,心中愈发心疼。他暗暗发誓,无论将来发生什么事,他都不会离开黛玉,都要保护好她,照顾好她。


    他躺在那里,想着这些事情,心中渐渐平静下来。他知道,无论将来发生什么事,他都要坚强面对,都要保护好黛玉,保护好他所爱的人。就算贾府败落了,就算他们一无所有了,只要能和黛玉在一起,他就满足了。


    窗外,夜色渐深,秋风吹过,发出呜呜的声响。宝玉躺在床上,听着风声,想着心事,久久不能入睡。他知道,一场巨大的变故,即将来临。而他,必须做好准备,去面对这一切。


    正是:


    家塾闻言心惊惧,太虚入梦见仙姑。


    元春失宠家将败,警幻暗示命可殊。


    荣华富贵终成梦,悲欢离合总关情。


    莫道天命不可违,人心一转天地新。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