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章 赶大集卖鱼

作者:有梦想的小蚂蚁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老太太不咸不淡的,“咋?不是亲戚你还接着赶?”


    卖肉的讪笑,“哪能啊?”


    “你说说你,也是吃人粮食长大的,咋就难为农村人呢?这么大块地方你护着,你准备等会下崽呀?”


    大娘一顿输出,让卖猪肉的彻底闭了嘴巴。


    乔树生感谢了大娘,开始摆摊。


    “你是卖的啥?”


    “嫂子,我卖的鱼,自己下河捞的。”


    乔树生把桶上面的盖子打开,鱼还活蹦乱跳的。


    “这个咋卖?”


    “准备一条卖两毛五,嫂子,我给你留两条。”


    一听就是不要钱。


    大娘也热心,见乔树生张不开嘴,跟前的大姑娘更张不开嘴,早替他喊上了,“卖鱼喽,新鲜的鲫鱼,两毛五一条……”


    很快生意就开张了,乔树生抓鱼,谷雨收钱。


    城里人挣钱比农村人容易,国营店的资源有限,就到集市上买。


    人都有跟风心理,看见有人围着就要过来看个究竟,看见有人买就觉得品质和价钱有了保证,高低也来一条。


    这玩意儿是消耗品,卖完了可就没有了。


    乔树生就带了有五十来条,不到一个钟头的工夫,就剩十几条了。


    不忙的时候,大娘就跟乔树生唠磕。


    “大兄弟你识文释字的,像个文化人,不是下庄户的吧?”


    乔树生也没瞒着,“以前教过书,这不超生了孩子,民办教师也撸了。”


    “唉,不容易啊。”


    谷雨找出一块油纸铺在地上,上面摆上鞋垫,带来的三双鞋垫还一双也没卖出去。


    “闺女,这是你纳的?”


    谷雨腼腆的点点头,“纳的不好,大娘别笑话。”


    “我可没脸笑话,你纳的也太好了,像真的一样。”


    大娘的嗓门大,就有人看过来,两个姑娘围了过来,拿起鞋垫细细端详。


    “这针脚密的,这鸳鸯绣得跟活的似的,妹妹,你这手艺跟谁学的?”一个穿着藏蓝色呢子褂的姑娘问道。


    谷雨脸上飞起两朵红云,小声道:“自个儿瞎琢磨的,姐姐要是喜欢,便宜点卖给你。”


    “便宜咋卖的?”另一个姑娘摸了摸鞋垫上凸起的精美图案,显然动了心。集市上多是机器扎的普通鞋垫,硬梆梆的。


    而手工纳的,精巧又暖和,没法比。


    谷雨一时语塞,下意识地看向父亲。乔树生刚称完一条鱼,用草绳串好递给顾客,转头温和地接话,“姑娘,孩子熬眼睛纳的,还要袼褙、花线,挣的是功夫钱。你买的话一块钱一双。”


    “不贵不贵!”卖鸡蛋的大娘帮腔,“这手工,这花样,值这个价。听说好几天才纳一双,可不容易。”


    让她这么一说,想讲价的两个姑娘也不好意思讲了。


    “给我来一双,41的。”


    “我要一双,40的。”


    39/40/41各带了一双,转眼间,三双鞋垫就卖出去两双。


    都是送给对象的。


    谷雨又惊又喜,手忙脚乱地收钱找钱,心里扑通扑通直跳,她从没想过自己纳的鞋垫真能卖出去,还能卖得这么快。


    乔树生看着女儿亮起来的眼睛,也替她高兴,他笑着对那位热心大娘道谢:“多谢老嫂子帮衬。”


    “谢啥?”大娘爽朗地摆手,“好东西就该让大家知道,大兄弟,你这闺女养得好,手巧,性子也稳当。眼下日子难是难点,但有这样的孩子,往后差不了!”


    乔树生信了。


    就在这时,一男一女走了过来。


    “这鞋垫可真好看,有41码的吗?”


    谷雨很抱歉,“没有了,只有一双39的,你要是想要的话,我下个集给你送过来。”


    “算了,鞋垫不是重要的,先顾门帘吧,再去别的地方找找看。”


    门帘?


    “我也会绣门帘,说句大话你们可能不信,我能手描样式,绣的……你们去村里打听一下就知道了。”


    说完,谷雨还不好意思起来了,“听起来是不是像吹牛?”


    姑娘笑了,“你这个人还怪有意思,就算我信你,你也得说说你是哪个村的?”


    “我是杏坊村的。”


    “那咱隔的挺近,我是小曲河的,我在县城上班。正月初八我结婚,就缺个门帘,你要是能做,那我就找你了。”


    “能做,我爹叫乔树生,哪天把布送过去就行,手工费……得花四五天工夫,我收两块钱。”


    双方讲好了,那两个人才离开。


    乔树生系了两条鲫鱼,送给大娘,又帮着她招揽了一会生意。


    鱼卖完了,乔树生收拾摊子该走了。


    大娘还不舍得,以后要是卖什么,只管来找她……


    日头偏西了,小四小五小六像是三个门神,扒着门框往外看。


    秦荷花就骂,“一个个的也不怕冻死了,等会耳朵掉了可按不回去。”


    小六赶紧捂耳朵,“布!”


    小满拍了一下她的小脑袋,“小傻子,娘骗你的,掉不下来。”


    小满个子高点,看的远点,乔树生刚露个脑袋,小满就窜出去了。


    “爹,爹——”


    小五小六要迟一点,三个孩子像三颗炮弹一样就迎上去了。


    挣了钱了,乔树生也高兴,把推车给了谷雨,抱起了小五小六。


    “爹,有好吃的吗?”


    小五问,小六也热切地看着爹。


    “买了,回家再吃。”


    秦荷花催着谷雨和乔树生吃饭。


    “都卖完了?”


    “嗯,卖完了,给,这是卖的钱。”


    立冬最有文化,她开始数钱,几颗小脑袋也跟着数。


    “爹,十四块五毛。”


    “还花了一毛买了大饼,里面还有谷雨的两块。”


    大饼对孩子们来说,可是好东西,一斤大饼,秦荷花一个女儿分了一点,各自啃去吧。


    手里剩的一分为二,给了男人和谷雨,“你俩也累了,多吃点。”


    这次挣钱,全是立冬的功劳,秦荷花给了她五毛,放着买本子和笔。


    小四小五小六都有二分钱,作为奖励。


    谷雨要到结婚年龄了,她挣的钱自己留着,攒着置办嫁妆。


    谷雨只要了一块钱。


    麦子磨了面后,乔树生又去了一次县城,年底了,还真是有买面的。


    乔树生卖的比粮站便宜一点,很快就卖了,卖了十七多块钱。


    唉,啥都不值钱,罚款却不少。


    两口子商议,从哥哥姐姐那里借的钱,每家先还五块,年底了,家家不富裕。


    送钱的事都是谷雨和小满作伴去的,回来时带了大枣冻梨肉骨头啥的,都知道乔家的日子紧张。


    这天,家里突然来了一个小伙子,局促地站在门口,问道:“这是乔树生家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