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鼎五年的曙光,照亮了一座气象恢弘、秩序井然的靖朝。江南的疮痍已被新绿覆盖,朝堂的争论归于帝王的绝对权威,四海八荒的烽烟,似乎也在这蒸蒸日上的国势面前暂时敛息。然而,平静的海面之下,是更深的潜流与更远的布局。
    紫宸殿内,程青手持年度汇总奏章,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振奋:
    “陛下!去岁全国清丈田亩已毕,新增在册田亩三成有余,岁入因此大增四成!摊丁入亩之策,使小民负担减轻,各地呈报,流民归乡,荒地复垦者,不计其数!”
    “官场整肃,贪渎之风大敛,科举新途选拔之干吏,已陆续赴任,地方政令为之畅通!”
    “军器监奏报,‘定鼎式’燧发铳已列装京营及边军精锐过半,‘远洋级’战舰第三批次亦已下水……”
    一连串的数字,勾勒出一个国力迅猛增长的庞大帝国。楚骁端坐龙椅,静静听着,脸上并无太多喜色。他深知,盛世之下,亦有隐忧。新政触及的利益集团并未完全消亡,只是暂时蛰伏;庞大的官僚体系需要持续的监督与激励;而飞速增长的财富,若不能有效引导,也可能滋生新的腐化与惰性。
    “传旨,”楚骁缓缓开口,“户部牵头,制定《平准、常平仓新法》,丰年收储,灾年放赈,平抑物价,以防谷贱伤农,亦备不时之需。”
    “命都察院,增设‘巡风御史’,密折专奏,直达天听,监察地方,勿使吏治复坏。”
    “军器监、将作监,不可懈怠,需精益求精。水师战舰,当向更大、更坚、炮火更猛发展!陆师火器,射速、精度、可靠性,仍需提升!”
    他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舵手,在顺风中依旧保持着警惕,不断微调着航向,确保帝国这艘巨轮行稳致远。
    巴士拉商站,已从最初的临时据点,发展成为一座拥有坚固围墙、内部设施完善的小型“唐人街”。都督沧的开拓,进入了更为精细的“文攻”阶段。
    他资助阿拉伯学者翻译《靖律》节选、农书、算经,甚至一些经过筛选的儒家经典(剔除了明显抵触一神教的内容),通过文化交流, subtly 展示靖朝的文明高度与秩序。
    利用奥斯曼陷入波斯战争的契机,沧以相对优惠的条件,向奥斯曼军方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东方布匹、药品(尤其是金疮药),以及……经过“特殊处理”的、性能“稳定”但绝非最先进的火绳枪。既赚取了巨额利润,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奥斯曼的战争进程,使其更深地陷入与波斯的消耗战。
    这一日,商站迎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波斯萨法维王朝的密使。奥斯曼的压力使得波斯人开始寻求一切可能的盟友。沧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他以私人身份会见了使者,避免直接刺激奥斯曼,表达了靖朝对波斯文明的“仰慕”与对奥斯曼“扩张野心”的“担忧”,并“慷慨”地赠送了一批精良的刀剑与铠甲样品。虽然没有签订任何正式盟约,但一条潜在的、针对共同对手的沟通渠道,已然建立。
    沧在西洋的布局,已不再局限于贸易,而是开始涉足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博弈,试图以夷制夷,为帝国争取更有利的战略环境。
    西北陆路,在镇北王麴智盛的经营下,也焕发出新的生机。
    随着帖木儿残余势力的削弱与靖朝北疆的稳固,古老的河西走廊再次响起了悠扬的驼铃。靖朝官方组织了大型商队,携带丝绸、瓷器、茶叶,西出阳关,远赴中亚乃至更远。带回来的,不仅是金银,还有来自波斯的挂毯、印度的宝石、甚至欧洲的玻璃器皿与书籍。这条陆上通道,与海上航线形成了有益的互补。
    麴智盛在河套草原主持了一场盛大的那达慕大会,邀请归附的蒙古各部、来自中亚的商队首领、乃至西域小国的使者参加。大会上,不仅有传统的赛马、摔跤、射箭,更展示了靖朝强大的军威与新式火器。这场盛会,既是怀柔,也是威慑,有效地巩固了靖朝在北方草原的宗主地位,并将帝国的影响力,进一步辐射向西方。
    靖海伯吴昶在东海剿倭的赫赫兵威,产生了深远的连锁反应。
    九州岛诸大名见识了靖朝水师的厉害,深知与其纵容倭寇引火烧身,不如与这强大的邻居建立正常关系。纷纷遣使至宁波,请求恢复勘合贸易。吴昶奉旨与日方谈判,签订了新的《靖日勘合条约》,严格规定了贸易船只数量、停泊港口,并要求日方严厉取缔倭寇,如有再犯,靖朝水师有权自行追剿。东海贸易秩序得以重建,且主动权牢牢掌握在靖朝手中。
    位于东海要冲的琉球王国,一直与中原王朝保持朝贡关系。见靖朝如此强盛,且一举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倭患,琉球国王与三司官商议后,主动遣使,上表请求内附,愿去王国号,设为靖朝藩属,永世称臣。楚骁欣然应允,册封琉球国王为“靖海郡王”,设琉球宣慰使司,纳入帝国直接管辖。此举不仅获得了重要的海上中转站,更将帝国的东海防线向外推进了数百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帝国的强盛与开放,如同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四方来客。京城的鸿胪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忙。
    来自朝鲜的使臣,恭敬地学习着新政细节,希望能借鉴于本国。
    东南亚诸国(如暹罗、真腊、占城)的使者,进献象牙、犀角、香料,换取帝国的庇护与贸易特权。
    西藏的喇嘛、蒙古的台吉、乃至中亚绿洲城市的商人,带着各自的诉求与礼物,汇聚于此。
    甚至通过西洋商路,几位肤色白皙、高鼻深目的威尼斯商人与阿拉伯学者,也历经艰辛抵达了京城,他们带来的欧洲见闻与科学知识(如地球球形说、新的天文观测结果),在帝国的知识阶层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与思考。
    楚骁在宫中接见了部分重要使臣,他并未以天朝上国自居而傲慢,反而细致地询问各国的风土人情、物产制度,展现出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与对世界的强烈好奇。他下令鸿胪寺将这些见闻详细记录,并鼓励民间士子学习外语,了解外邦。
    定鼎五年,是靖朝立国以来,内外局面最为顺畅、气象最为开阔的一年。新政根基已固,海陆开拓并举,四夷宾服来朝。帝国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光芒照耀寰宇。
    然而,楚骁站在紫宸殿的高处,眺望着这座日益繁华的帝都与远方模糊的地平线,心中并无自满。他知道,这盛世的背后,是持续的改革、强大的武备、精妙的战略与不懈的开拓。世界的舞台广阔无垠,强敌环伺,机遇与挑战并存。
    靖朝这艘巨轮,已然驶入了深蓝,立于时代的潮头。下一步,是乘风破浪,探索更未知的远方?还是整合内部,将这盛世推向更高的巅峰?亦或是,应对那潜藏在万邦来朝盛景之下,悄然酝酿的新挑战?
    龙翔寰宇,其势已成。但未来的航向,依旧掌握在这位开创了不朽基业的帝王手中。
    喜欢喋血江山:从边陲狼烟到九五之尊请大家收藏:()喋血江山:从边陲狼烟到九五之尊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