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劲松站在门口,内心早已是波涛汹涌。
    他不仅震惊于王爱华通话的对象是林华,更震撼于两位老军人之间这场毫无修饰,直指核心的对话。
    没有官腔,没有套话,只有对战争本质的深刻理解,对军队未来的沉重忧思,以及基于绝对信任的坦诚交流。
    这通电话,让他对王爱华肩头的压力,对于Z501的修复,改造工作项目,所蕴含的风险与机遇,都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
    军方大院。
    林华听着电话里的忙音,愣了半天。
    “裴素?”
    “老王啊老王。”
    他无奈的将电话放在座机位上,失笑起来:“还以为是多大风险的事呢,结果最后来了一句是裴素研究的。”
    “刚想着要不要上上心,去探探班,看看情况呢。”
    “现在看来,没必要了。”
    “这个孩子研究的东西,从来就没有让人失望的地方啊。”
    林华放下电话,笑了很久。
    时过境迁。
    随着京都军区的赵林果,魔都军区的齐天云选择退役,或是举荐自己的接班人,或是让国家直接派发一位空降的司令。
    与此同时的中部战区与东部战区,张玉堂和林华也已经退了下来。
    张玉堂是因为他人在中部战区,需要驻扎在京都,但偏偏孙女张婉跑去了大沙漠搞研究,他想念孙女,再加上年纪大了,所以也就退了下来,去大沙漠旁的阿尔坎市,度度假,也好探望探望孙女。
    至于自己嘛,则纯粹是因为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不听使唤了,再占这个位置也没什么意义,索性退下来,让出来位置。
    ..........
    过了好几分钟,王爱华才缓缓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清明。
    他看到了站在门口的赵劲松,并没有感到意外。
    “劲松,都听到了?”王爱华走到沙发边坐下,指了指对面的位置。
    赵劲松深吸一口气,走过去坐下,恭敬地回答:“听到了一些,王总。”他顿了顿,忍不住补充道,“没想到是林司令。”
    王爱华笑了笑,带着些许感慨:“老林这个人,脾气是臭了点,说话也直,但他的战场嗅觉,是几十年真刀真枪练出来的,很多时候比我们这些看报告、听汇报的人,要敏锐得多。”
    他拿起茶几上的文件,却没有立刻翻开,而是看着赵劲松,语气严肃起来。
    “他刚才的话,你也听到了。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往最残酷、最接近真实战场的环境里扔。
    这就是我对他们下一阶段的要求。”
    “是!王总,我们一定严格按照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来制定测试方案。”
    赵劲松立刻表态。
    “光有标准和要求不够。”
    王爱华摇了摇头。
    “要把测试场当成真正的战场,把蓝军当成真正的,狡猾且强大的敌人。
    不要怕暴露问题,现在暴露的问题越多,将来在真正战场上吃的亏就越少。
    要敢于把系统逼到极限,甚至逼到崩溃的边缘,看看它崩溃之后,能不能自己爬起来,或者至少,留下重新组织起来的火种。”
    他的目光锐利如刀,看着赵劲松。
    “劲松,这个担子,我们一起负责。
    我是蓝军。
    你负责裴素那边的战略部署。
    记住了,要替我,也是替国家和军队,把好这一关。
    裴素是技术天才,他有他的执着和视角,但你需要从全局,从实战的角度,去审视、去挑剔、去运用好每一个环节。
    必要的时候,要敢于大胆,别因为我是蓝方,就放水啥的,明白吗?”
    赵劲松感到肩头一沉,他挺直腰板,郑重地回答。
    “明白!老王放心,我一定不负重托!”
    “好。”
    王爱华点了点头,脸色缓和了一些,将手中的文件递还给赵劲松。
    “测试方案抓紧时间完善,尽快报给我。另外……”
    他沉吟了一下,说道:“找个合适的机会,以你个人的名义,把今天我和林司令通话的大致意思,特别是林司令对实战测试的重视,侧面透露给裴素。
    让他知道,上面支持他,但也对他提出了最高的,最接近实战的要求。
    给他点压力,也让他明白,他肩上的责任有多重。”
    “是,我明白该怎么做了。”
    赵劲松心领神会。
    这既是鞭策,也是保护。
    让裴素提前感受到来自最高层的期待和压力,有助于他更清醒,更严谨地对待接下来的挑战。
    “去吧,时间不早了。钥匙留下来,我歇会再走。”
    王爱华挥了挥手,脸上露出了明显的倦容。
    赵劲松起身,拿起文件,恭敬地退出了办公室,轻轻带上了门。
    办公室里,再次只剩下王爱华一人。
    他靠在沙发上,闭上眼睛。
    窗外的城市已经完全沉睡。
    他的内心,那份不踏实感虽然依旧存在,却不再像之前那样漂浮不定。
    它变成了一种沉甸甸的,可以被把握和应对的“风险”。
    他知道,路已经选定,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排除万难,坚定地走下去。
    星火能否真的燎原。
    就看十天之后了。
    .......
    王爱华虽然同意了项目推进,并给予了裴素团队最后十天时间,进行准备和调试。
    但他决定,这十天。
    同样是他为裴素等人塑造出全新的Z501准备的一场盛大欢迎仪式的时间。
    他不需要提前告知裴素,真正的战场,从来不会给你准备的时间。
    在接下来的十天里,王爱华发动了他所能调动的资源和影响力。
    一道道指令从他那间深夜未眠的办公室发出,通过加密线路,传向四面八方。
    青市附近的海域,原本是商船渔船往来频繁的航线,但近几天,一些细心的渔民和沿海居民开始注意到不同寻常的迹象。
    首先是一些平时罕见的,体型庞大,线条凌厉的灰色舰只,开始出现在远海天际线附近,它们不像商船那样笨重缓慢,而是带着一种沉默而警惕的姿态,在海面上划出白色的航迹。
    接着,停泊在青市军港内的军舰,出动频率明显增高。
    夜深人静时,甚至能隐约听到港口方向传来的汽笛和机械运转的轰鸣。
    天空中也偶尔会出现编队飞行的直升机,或者高空高速掠过的战机身影,拉出的尾烟在蔚蓝的天空上留下短暂的痕迹。
    一种无形的,越来越紧张的氛围,开始在这片海域及其上空凝聚。
    仿佛一张看不见的大网,正在悄无声息地收紧。
    而此时的裴素团队,正全身心扑在Z501原型平台的改造上。
    第四代推进器与发动机的安装调试。
    以及“星火”系统核心模块与平台各个传感器的集成,占据了他们所有的时间和精力。
    实验室和码头临时划出的工作区灯火通明。
    人声,工具敲击声,设备运行声日夜不休。
    他们沉浸在技术的世界里,对外界悄然发生的变化,几乎毫无觉察。
    直到这天中午,负责给大家采购午饭的肖火和陈雀,骑着电动三轮车赶往食堂。
    当他们沿着港区外围的道路行驶时,陈雀习惯性地瞥了一眼远处的海面。
    就这一眼,让他猛地捏紧了刹车。
    “吱呀——”三轮车突兀地停在路边。
    “哎呦!雀哥你干嘛?”
    坐在后面的肖火差点被甩出去,不满地抱怨。
    陈雀没有回答,只是瞪大了眼睛,手指颤抖地指向港口外侧的深水区,嘴巴张了张,却发不出完整的声音。
    肖火顺着他的手指望去,瞬间也石化了。
    只见在蔚蓝的海面上,就在军港入口之外不远的地方,静静地停泊着不下十艘军舰!它们排列并非紧密,而是呈现出一种警戒和控制的态势。
    有线条优美,速度极快的导弹驱逐舰,有形似小山,稳如磐石的综合补给舰,甚至还能看到一两艘体型相对较小,但显得格外精悍的护卫舰。
    钢铁舰体在阳光下反射着冷冽的光芒,猎猎飘扬的军旗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我……我靠……”
    肖火结结巴巴地,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
    “雀哥……那些是军舰吗?”
    他觉得自己问了个傻问题。
    但那景象实在太具有冲击力了。
    陈雀深吸了一口气,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声音依旧带着难以置信。
    “你傻了?那不是军舰是什么?
    你看那造型,那架势……”
    “可是……”
    肖火咽了口唾沫。
    “这么多军舰……
    停在这里干什么?
    搞演习吗?没接到通知啊!”
    陈雀沉默了,眉头紧紧锁在一起。
    他的心跳得像擂鼓一样。
    这么多军舰聚集在此,绝不仅仅是普通的训练或友好访问。
    这架势,分明是……是临战前的部署!
    “不对……大事不妙……”
    陈雀喃喃自语,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快!我们赶紧回去!”
    他再也顾不上吃饭,猛地调转三轮车车头,油门拧到最大,载着同样面无人色的肖火,朝着实验室方向疾驰而去,仿佛身后有洪水猛兽在追赶。
    ……
    王普是一位在国内颇有名气的海洋军事专家。
    尤其对海军装备和战术有深入研究。
    最近,他应青市一家研究所的邀请,前来进行学术交流和市场调研。
    周末,他和两位同样对军事感兴趣的好友,带着专业的钓具,兴致勃勃地来到青市一处以海钓闻名的小海湾,准备享受难得的闲暇。
    然而,他们刚到没多久,就看到几个本地的老渔民正在收拾东西,准备返航。
    “几位老哥,今天这么早就收了?鱼情不好吗?”
    王普的一位好友上前搭话。
    一位皮肤黝黑的老渔民摆了摆手,脸上带着些无奈。
    “不是鱼情不好,是接到通知啦。
    接下来几天,这片海域都不能出海喽。”
    “不能出海?为什么?”
    王普心里一动,走上前问道。
    “不知道啊,但估摸着又要搞什么测试吧。”
    另一个渔民压低了些声音说道。
    “据说管得可严了,划了好大一片禁区,巡逻艇都出去了好几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