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的冬天,入了12月份,就很冷啦。自从家里有了一辆小旧车,老公基本上都会送我去上班。吃完早饭,我洗碗,收拾一下厨房,换好衣服,大约15到20分钟,这个时间段,他下楼热车,等我下楼的时候,车子的水温基本就可以上来了,车里就是暖呼呼的啦。这样我上班的一路就暖暖的,到单位手脚都是热的。
偶尔,家里没有剩饭剩菜,或不想吃稀饭、煮蛋,面条。我俩也会去街里的早餐店去吃早饭,豆浆、油条;筋饼、豆腐脑;鸡蛋糕、糖饼、葱油饼,还有糖果子,馅饼,包子,饺子。俩人消费经济实惠,一般6、7元,不超过10元。
一般周五,前四天在家吃的老几样,不想吃了,我俩就会出去吃早餐。收拾好东西,先去早餐店吃东西,然后直接送我去上班。今天去吃站前的鸡蛋糕、吊炉饼,头一晚咱俩就想好了。我们驱车来到老周吊炉饼、鸡蛋糕的早餐店,进屋点上两碗鸡蛋糕,两张吊炉饼,夹一点小咸菜(一般小咸菜不收费的,小小的油碟盘,按需夹取,不要浪费。)华会比我吃的多一些,我的一张饼一般会给他三分之一。我俩每人满满一碗的鸡蛋糕,每次吃得都是很饱的。
走出早餐店,他上车发动车之前,说了一句:“有点吃咸了。”我都打开车门了,听他说口渴,我就随手带上车门,返回店铺去买一瓶白水给他,等我买水出来,再一看,门口停着了的车不见了。“车呢?人呢?”我自然自语道。我走下台阶,往前、往后看一看,都没有踪迹。我在想,他要是有事情,也该跟我交代一下,再走啊!我摘下手套,拿出手机,拨打了他的电话,“嘟、嘟、嘟......”
“喂,你在哪呢?”电话接通,我俩同时发出疑问?
“我在早餐店门口呢,我给你买瓶水,出来就见不到你和车啦!”我说道。
“哦,吓坏我啦!”华说道。
“我都到快到你单位了,一路上跟你说话,你也不出声,我一回头,人没了!”还没等我说下一句,他又说道。
“等着我,我马上回去接你!”说着撂下电话。
“好!”我回答道。
我这边回想当时的情景,应该是我关上车门,他以为我上车了,而我只是关上车门,然后去买水了。好嘛,这闹的,虚惊一场。
很快,车就调头回来了。停在我的身边,这次我坐在了副驾驶。
“我去给你买水去啦!”说着我把水递给他,他接过水瓶,打开后‘咕嘟、咕嘟’喝了两大口。
然后对我说:“我听到关门声,以为你上车关门呢,就出发了。一路上我跟你说话,你没有动静,我一回头,没看见你。我以为你跟我开玩笑藏在我身后的位置,我说你不要藏了,要到单位了,你还是不说话,我觉得不对劲,就把车子停在路边,转身找你,当时吓我一身冷汗!人呢?我下车,到后座上看一看,正准备给你打电话,这时你的电话打过来了。”
“你说渴了,我想就去买瓶水给你吧!而且我在关门的时候说了一句,我去买瓶水,你应该是没听见。”我说了当时的情况。
“我说了,到单位喝水的。应该是发动车,我说话你没听见,你说话我也没听到。”华说道。
“哦,是。”我说。
“走吧,我今天单位上午有会。”他说。
“嗯嗯,知道的。昨天你说了,你上班会不会晚?”
“不会,时间刚刚好。”说着车已经出发了。
“今天单位有事,晚上可能晚一会接你的。”下车的时候,华对我说。
“好,知道了。你要是来不了,早点跟我说,我就坐公交回去。”
他招收示意离开,我转身向单位走去。
到单位,一进屋,陈姐就问我:“看你们都要到单位了,怎么调头又回去了呢?”
我笑着把整个过程说了一遍,然后“呵呵呵”的傻笑,陈姐听着我说,也和我一起笑。
“这两口子,真能捉妖!”陈姐笑盈盈的说。
忙碌了一天的工作,要下班的时候,华少提前15分钟在单位门口等我下班。
可能因为早晨送我上班的事,工作的一天里,一直会想起怎么给媳妇扔在路旁了呢?哈哈,自作多情的我。
我与同事们道别,下班。
“今晚吃什么?”上车我问道。
“你有想吃的吗?”
“没有什么特别想吃的。”
“那我俩去吃铜火锅,如何?热乎乎的。”
“好啊。”
“今天,怎么提前来了?”我问道。
“单位工作结束后,我一看四点多一点,接你下班刚刚好。”
“这一天,接我两趟了。这么搞,堪比三顾茅庐了。”我笑着说。
“嗯,可不是呢。走吧,诸葛亮。”
车子行驶到一家我们当地的传统铜火锅店。
传统的铜火锅,用的是炭火,火锅添碳后,火红的炭火暖融融,一会儿锅子里水就滚开了。先下羊尾,后下羊肉,再加酸菜,拌着糖蒜吃,加上芝麻酱、韭菜花酱、豆腐卤、葱花、香菜的小料,一筷子的肉沾上满满的小料,满口香,绝了!
吃饱喝足,一颗心终于妥妥的归位。
回家。
由于吃的太饱,加之天气有点冷。我俩穿上厚的外套,在阳台上走一走,看一看初冬的月色,月亮藏在云层里,露出半边脸,她似羞涩的少女,在笑人间幼稚的人儿。
“肉吃多了,有点不爱消化,少喝点白的就好了。”我踱步说到。
“现在,也可以喝点的。”说着进屋到厨房上边的柜子里,找出半瓶做菜用的高粱米酒。
我们当地有酒厂,本地自产的白酒很不错的,价格不贵,味道很好。冬天腌制咸菜,做肉类、鱼类,都会用到,算是家里的一味调料。
“啊,真喝呀?”我说道。
“天挺凉的,喝点可以。”华少说着又取来两个小的杯子。
每人半两吧,润点。还拿了一下碟生花生米。
我拿起杯子浅浅地抿一口,“嘶,辣呀。”
吃了几粒花生米,我俩举起酒杯,示意饮一口的时候,我说:“谢谢张翼德今天接我两次。”
“嗯,不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吗?”他质疑的问。
“张飞不是也去了吗?”我说。
“啊,我是张飞啊?有没有可能是关羽呢?”他睁大眼睛征询我的意见。
“这个可以有,可是?”我迟疑。
“可是什么?”他追问道。
“可是,我不配当诸葛亮!”我不自信的说。
“俺也一样!”老公想起了张翼德的名句。
哈哈哈哈......
随后我俩举杯,一饮而尽。
寒冷的夜晚,忙碌的一天。
暖暖的房间,有爱的人间。
生活在时间里消磨,梦在时光里飞梭。
场景转换,刷地......我来到梦里三国。
哈哈哈,自带BGM.
长亭里刘备与徐庶,依依不舍告别。
刘备身后关羽、张飞、赵云。我李长印君在其后,何其有幸。
只见徐庶转身上马,骑马向母亲所在之地飞奔。
刘备哭泣,大喊:“元直!元直!”
刘备追赶了几步,停下脚步,目送元直的背影消失在丛林中。
这时刘备喊到:“来人,来人,把这片树林给我砍倒。”
“它使我看不清元直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刘备哭泣着说。
哥三和众人看着伤心的刘备,难过,无奈,不语。
我在人群后悄悄的掉眼泪,这么好的谋士怎么就不能保刘备呢?“主公,你别难过,一会元直就回马荐诸葛了。有了诸葛亮,你的大事可成!”我喃喃自语。
“李长印,你在说什么呢?”张飞听见我自言自语,不解的眼神看着我。
“我,我.....”我支吾着想着怎么说是好呢?
正在这时,元直飞马回奔向刘备这来,看着元直的身影,刘备激动的飞奔着去迎接。
“元直复回,莫非无意去许都。”
“非也。”元直摇头。
“我因心乱如麻,忘却一件大事。襄阳城外三十里,有一片山野,名叫隆中,住着一位当代奇才,此人姓诸葛,字孔明。主公得到他,无异于周公得吕望,汉王得张良。”元直说道。
“此人才华比君如何?”刘备问道。
“拿我比他,那真是驽马比麒麟,寒鸦比凤凰。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堪称天下第一人。”元直说完再次转身离开。
刘备听的入迷,决定去请孔明。元直回马荐孔明,孔明出仕。
接下来,就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
诸葛亮也在等待,等待他的明主来......
梦里我叫李长印,字斋之。这是我妈妈的爷爷的名字,名字没有错,字存疑。妈妈是说“zhai zhi”,确切是那两个字她也叫不准。我应称之为太姥爷。太姥爷生于1890年,在最低层的中国农村,小时候喜好读《三国演义》,且语言能力甚佳。年少的时候,夏夜傍晚微风习习,他在村口的树荫下给老乡们以故事的形式将三国演义。一群老人和孩子围在他的身边,他便开始讲曹操,说刘备,话孙权.....十八路英雄讨董卓、三英战吕布、连环计、三让徐州、三顾茅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大战...... 百年前的少年讲述千年前的故事。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妈妈就给我讲太姥爷的故事。由于我太姥爷的认知,我妈妈的爸爸和大伯,姑姑,都有在私塾读书。
现在我以这样的方式将李长印的名字,出现在三国时代,是我对祖上的怀念。希望太姥爷有知,希望太姥爷开心。也许是我多虑了,太姥爷已经在三国时代里展示自己的鸿鹄之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