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章 音乐桥梁

作者:榕素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在提高。


    小镇上有了乐器行,有条件的家长,给孩子们纷纷报班,让孩子学习喜欢的乐器。


    嫂子给孩子选的是沙克斯管;二姐给孩子选的是黑管。这姐俩分别拜师学艺,吹起来。一般周末我们都会聚在婆婆家吃晚饭,大多孩子们学完乐器后,会到婆婆家练习,并展示。这时整个家庭的艺术气氛就在小区里传荡了,一段黑管演奏,一段沙克斯管演奏,小姐俩,你一段,我一段。屋子里没有一个地方是清净的,初学者的乐器声是在“吱吱呀呀阶段的”作为长辈的我们只能鼓励,“真好!真棒!越来越好了!太棒啦!”孩子们在赞美声中,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演奏水平也在提高。姐妹俩一人在一个屋子里,各自演奏,那混音无法用言语形容。


    这时婆婆会说:“你们歇一会吧,太吵啦!”“大家说话,我一句也听不清。”


    姐俩的演奏水平在提高,气质也在提升。我们纷纷夸奖孩子的进步,以鼓励孩子们更加认真的学习和练习。


    可俩个人同时练习,那聒噪,萦绕在耳,不言而喻......


    嫂子是活泼的性格,会跳我们当地的二人转,舞步轻盈,转手绢也很有一套的。用二姐夫的话,童老师是个有艺术细菌的人。


    嫂子等待孩子学习沙克斯管的时候,禁不住老师的介绍,给自己选了一个葫芦丝,这样哥家除了孩子每天吹沙克斯管,嫂子每天还要演奏葫芦丝,好不热闹的家庭氛围,哥只能戴着耳机打游戏,这一家各忙各的,好热闹的氛围。


    嫂子确实是个学习型的选手,只上了三堂课,就能演奏一个小曲子,加之在家反复练习。胸有成足的在哥和孩子们面前演奏一曲,哥和孩子掌声不断,嫂子的士气大涨。继续练习,精益求精,一首小星星吹的是如火纯青。为了验收成果,嫂子决定换个平台展示。


    嫂子把电话打给了二姐家,二姐家没人接,于是又把电话打到婆婆家,二姐接的电话,一听是嫂子的声音,问什么事呢?嫂子随即表现出了高涨的表演**,决定给二姐演奏一曲。二姐说,“行,演奏吧!”这时二姐把电话免提,只听电话里穿来悠扬的葫芦丝声,“1 1 5 5 6 6 5 - 4 4 3 3 2 2 1 - 5 5 4 4 3 3 2 - 5 5 4 4 3 3 2 -1 1 5 5 6 6 5 - 4 4 3 3 2 2 1 -......”乐曲悠扬一直回荡,屋子里的我们静悄悄的欣赏,不敢出声。曲子结束我们给以热烈的掌声,嫂子满意的撂下电话。而后大家彼此看着对方,一阵哄堂大笑,笑嫂子像孩子般的可爱。


    后来嫂子知道我们当时5、6个人听她的演奏,听后我们集体大笑,嫂子表现出可爱的一面说道;“不知道那么多人呢,知道的话多准备几首曲子给你们演奏。”听到嫂子的表达,我们忍不住继续笑,嫂子看我们笑,也跟着我们哈哈大笑。


    这种大大方方的尴尬,尴尬后爽朗的笑,是生活的乐趣,我喜欢。


    吃过晚饭后,我和华少是散步回家的,深秋有一点凉意,我俩加快脚步走回家。


    回到家后,我想到电话里的小星星,笑的同时,在想我是不是也该学一样乐器。我把想法说给老公说,老公笑呵呵的说,“学可以,可别打电话表演!”“太折磨人啦 !”


    “哈哈哈哈哈......”我俩看着对方继续哈哈笑起来。


    This is life .


    秋天马上结束,冬天即将来临。


    回家后我俩开始翻找冬天的衣服,华少抬出家里大大的樟木箱子,拿出毛衣,毛裤,大衣,还有流行的皮夹克。华有两件皮夹克,都是婚前买的一件黑色单的西服款,一件是棉款深绿色夹克,类似飞行员穿的款式,两件款式不同,都是经典款式。


    华少说,“先穿黑色的,过几天再穿棉的。”


    我说:“好啊,先都拿出来,挂在衣橱里。”


    我找出我黑色的羊毛大衣,挂在衣架上,挂上几天,以便褶皱舒展开来。


    为了抵当寒意,华少打开家里十一朋友送的当地产的一瓶红葡萄酒,每人小酌一点。真的是一点点,我喝葡萄酒上头的厉害,主要是酒量太差。


    我们住的房子是华少的爸爸生前就给二儿子准备好的婚房,五楼把山,因为把东山这边有一个大的阳台,很宽敞,晒被子、凉衣服,喝茶,都很好。


    我俩本想坐在阳台上,赏月小酌。终究是秋意已浓,寒意逼人。调调在,但短暂,就跑回屋子里,盖上被子在沙发上依偎着看电视.....


    如是,岁月静好。


    醉意轻轻,爱意浓浓。


    夜,迷人的夜。


    我很快入睡。


    快意的生活,使得我轻松的在时光隧道里穿梭。看到宋朝的服饰,简约精致,色彩淡雅,线条流畅,尽显文人雅致之风。女子的裙袄柔美,令人倾心。赏心悦目的想驻足,可我知道我的目的地不在此,在往前的下一站,或两站,三四站。


    如约,来到似乎熟悉的剧情里,这次我会在哪里?


    穿过秀美的山色,来到一片竹林。看样子到了江东之地,这时一马队从远处疾驰而来,两匹头马上是两位翩翩少年,后有几十个随从。我还没反应过来,我已翻身上马,跟着少年的马队而行。我可不是第一次骑马了,我打马扬鞭,驰骋竹林。我仔细观察我们身上的服饰,加之前边两位少年的衣着打扮,估计是周瑜和孙策,哈哈,又掏上了,名场面,绝对是名场面。


    不出我所料,从竹林远处传来古筝的美妙之音。两位少年放慢马儿的速度,静静聆听。我在旁边欣赏着,这两位银色铠甲的英俊少年,是公瑾和伯符啊。


    优美的古琴在耳边萦绕,吸引着翩翩少年收揽缰绳,静坐马上。这是何等画面,我用眼睛“咔嚓”一张照片,这是我的独家记忆。梦是甜甜的,梦里的故事是甜甜的,梦里的我是甜甜的。


    琴声戛然而止,我随着队伍追踪而去,竹林深处,有一块空地,明显有过人逗留的痕迹,可人儿却不知所踪。跟着竹林留下的车痕,寻踪而行,走出竹林,一片开阔的平原,远处是群山,群山脚下有一宅院,二位将军疾驰而进,来到“乔府”,下马叩门询问琴声出处和人儿所踪。


    开门的是一书生模样的门童,问明来意,往里通报。随后走出一位中等身材,有一点点胡须、偏瘦的长者,看到二位将军忙施礼道:“不知二位将军光临寒舍,有失远迎。”二位将军忙还礼答道:“路过打扰,还望见谅。”随后跟着乔国老(大乔、小乔的父亲,后来就称乔国老)入府休息。


    喝几杯茶后,孙策提出疑问,问乔庄主说:“刚刚在竹林里听到有抚琴声音,琴声悠扬,我们闻声而来,想知道刚刚是谁抚琴?”


    乔主说:“是我家女,常在林中抚琴。”


    孙策:“哦,是家女,我们听道琴声曼妙,让人陶醉,可否见上弹奏之人一面呢?”


    乔主说:“老朽家有二女,长女叫大乔,小女叫小乔,她们都喜欢在竹林里练习琴曲。大乔,小乔,快出来,见过二位将军。”


    随即二位天仙姐姐从帘子后而出,给二位将军施礼。孙策和周瑜见到二乔,先是愣在原处,而后施礼。


    这就是爱情最初的模样,女子含情脉脉,男子深情款款。


    我是着实的吃了一把狗粮,觉得空气都是甜甜的。


    就这样一个时辰,在喝茶,聊天,听琴中度过的,气氛很是融洽。二乔淡淡的羞涩,二位将军的气宇轩昂,加之音乐的桥梁,成就才子佳人,人间佳话。


    我喝这江东的古茶,见证着幸福。


    见证幸福,也是一种幸福。


    此行,我是幸福的。


    我与将军们策马返程,一路上二位少年意气风发,策马奔腾。马儿也感受到了主人的喜悦,先是撒欢的奔跑,进入竹林后,轻踏竹林,速度缓缓。竹林里的清新空气,让人酣快淋漓的释放这相逢带来的喜悦。


    天色渐暗,抬头望去,上弦半月于空中悬挂。


    “哦,这月色如微风拂面。”我脱口而出。


    “说的好,是谁这般有诗意?”周瑜问道。


    “大都督,是在下。”我轻声回答道。


    “是李长印啊。说的好,说的好。”公瑾赞道。


    “说的好呀,长印。”伯符附和道。


    我羞涩的点了点头,月光下看着两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何尝不是微风拂面呢。


    “我想,我醉了 !”我自言自语道,“我刚刚喝的不是茶,是酒,是红酒。”


    “你喝的什么酒?你说的是什么酒呢?”公瑾问道。


    “这长印咋了,说的是什么胡话!”伯符念道。


    “我也不知道我说的啥,我只知道我太开心啦!”我哈哈笑着说。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们也开心,周瑜和孙策爽朗地笑着。


    周围的人都在开心的笑,我笑着走远,走远。一种引力带来的加速度,疾驰向未来.....


    看一看时间凌晨三点,我起身去了一趟厕所。回到房间,我掀开窗帘,哇,这月色依旧是那上弦半月,柔柔的月色旁有一条云带,正好担在月亮的下方,不偏不倚。


    “哦,好美的月色,如微风拂面。”我喃喃自语道。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