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章 第 11 章

作者:闲云野鹤一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其实还有一些原因,陈国强没有说,或者说陈国强自己也不大清楚,毕竟他也去到车队没多久。


    那就是在当时的观念下,卡车司机是典型的重体力高风险的男性职业。


    虽然宣传上提倡妇女能顶半边天,但在实际操作中,像司机这样的岗位,女性凤毛麟角。


    路况复杂,加上车辆也容易出毛病,领导在考虑人选时,会本能地优先考虑男性,认为其更能吃苦耐劳、应对突发状况,比如换轮胎、修车之类的体力活。


    司机的待遇好,也是众所周知的,这种岗位真的有空缺,也大都被走后门的预定了。


    “不过呢。”陈国强看见她垂头丧气的,话锋一转说道:“借调性可以,就比如这次,算临时帮忙,不占编制,但跑一趟,多少能出来见见世面,能像我刚才那样,挣点额外的补助。”


    杨知夏眼睛一亮:“我可以?”


    “你不是因为救人表现突出嘛,加上我师傅一时半会儿骨折也好不了,咱农场里总归是缺一个司机,等培养出一个新的暂时也来不及。等回去你问问呗,我也帮你问问我们车队队长,不过还是那句话,不算编制。”


    杨知夏听明白了,意思就是,转成正式职工是别想了,但如果不图非农户口,继续以知青的身份临时性帮忙,还是可以有可能的。


    这时候非农户口和农业户口差别相当大,非农户口,也就是可以吃商品粮的户口,这时候农村的想花钱转户口就要几百块钱,再过几年价格还会上涨的更高。


    但杨知夏不在乎这个啊,她知道知青返城后,户口也会转回去,就算转不回去也无所谓,改革开放的时候遍地都是发财的机会,她还在乎户口的事情干什么?


    她要的就是能借助司机外出的机会,挣点小外快,为之后下海做准备。


    毕竟,这年头可不兴个人贷款,中国专业银行体系在1984年刚建立,但此时银行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和集体单位,直到1999年央行发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才能展开个人消费贷款。


    想到这,杨知夏高兴起来,别嫌这些外快小,有一才有二嘛,她来到这个世界至今,没有金手指,没有系统,没有空间,原本还想着也许只是来的晚了点呢,虽迟但到也可以嘛,但眼看着这么久过去,还是没动静,就知道是没戏了。


    再加上她前世也不是什么以一敌十的特种兵,或者什么医学世家的博士后,这不得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嘛。


    这时候,还不流行吃公家饭,所以公社给提供了一壶热水,杨知夏和陈国强就着热水,拿出了自带的干粮,咸菜窝头,啃着吃了。


    饭后,继续上路。


    陈国强倒是嘴里说个不停,一方面是给司机解闷儿,怕司机疲劳驾驶开车开到一半睡着,另一方面也是陈国强确实能聊,一趟车下来,车队的情况,陈国强家里的情况,乃至周围邻居的情况,杨知夏都听了个门儿清。


    两个人也迅速熟稔起来。


    陈国强也不容易,家里弟兄五个,他是老大,他娘是农业户口,平时有活的时候帮着下地挣点工分,全家就靠他一个人挣钱,半大小子饿死老子,他那四个弟弟正是嗷嗷叫长身体的时候,家里粮食根本不够吃。


    也难怪赵振武受伤后,无法开车,完不成任务时,陈国强比赵振武还要着急。


    到了傍晚,顺利到达另外一个公社,一切交接好后,两人被安排至公社招待所单间。


    所谓单间其实也是土坯房,提供热水和简单被褥。


    晚饭是公社提供的两个红薯一碗粥,和公社内其他人员吃的都一致。


    隔天一早,她们就要出发回农场。


    回到农场,杨知夏推开车门,她抬手活动了下,胳膊其实也就看着糊弄人,实际上没什么大碍,至少一路上都没什么影响,也没觉得疼什么的。


    陈国强也跳下车走过来。


    “这趟可真是多亏了你了,要不然,还不知道要等到啥时候,我师傅腿伤着,我一个人干着急也没用。”


    “革命工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嘛。”


    杨知夏对自己这句话满意的点了点头,她这句话也有一股儿这个年代的味道了。


    “给你的。”


    陈国强把东西不由分说地塞进她手里。


    杨知夏低头一看,一块肥皂和一盒火柴,心里顿时明白了,这是他私底下攒着换东西的物品。


    她立刻推回去:“这我不能要。你自己留着用吧,”


    “你帮了我们这么大的忙,要不是你,我和师傅都得背处分,这不算什么。”


    杨知夏还是没有收下,现在她还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能调到车队当临时工,如果不能,这东西对她用处不大,顶多在农场里跟别人换点针头线脑什么的。


    虽然这时候很流行自己织衣服,织围巾什么的,但这个技能点杨知夏不会。


    陈国强思索一会儿,从后车厢拿出一个袋子。


    “嗐,别推!”陈国强咧嘴一笑,“这是我跟其他人收的,也不值钱,这你总不能不要吧?”


    杨知夏接了过来,看了一眼,的确是农产品。


    这个倒是很有用处,民以食为天,现在又物资匮乏,多口吃的不是坏事。


    “那我就不客气收下了。”


    袋子里面估计有三四斤的样子,不多不少,算是够杨知夏打个牙祭吧。


    接下来,关键的时刻就到了。


    如何正式成为一个临时工。


    她第一时间主动找到队长和李书记进行汇报。


    想要申请成为临时工,就必须获得队长和党支部的支持与证明。


    “报告书记、队长!运输任务顺利完成,青山口、柳树屯两个公社的物资都已安全送达,交接手续齐全,这是回执单。”


    杨知夏将盖着两个公社红章的凭据递了上去。


    李书记接过单据仔细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


    “很好!杨知夏同志,这次你又立了一功啊!在赵振武同志负伤、任务告急的关键时刻,你能挺身而出,克服困难,安全驾驶,保证了革命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充分证明了你的觉悟和能力!”


    “身体怎么样?胳膊伤没再加重吧?”


    “谢谢书记关心,伤没事。”


    队长在一旁也笑着补充:“是啊,这次多亏了小杨,胆大心细,是个好苗子。”


    “嗯。”李书记点点头,“这次任务特殊,属于紧急临时指派,但你完成得不错,值得肯定。这事我会上报革委会,这在当前形势下,是立功表现。”


    杨知夏等的就是这句话。


    她深吸一口气,说道:“书记,队长,我有一个想法,想请示组织。这次运输任务让我意识到,咱们车队目前人手紧缺,赵振武同志短期内无法恢复工作。


    我虽然是个知青,但确实具备驾驶技能,也熟悉了车辆操作。


    我请求组织考虑,能否让我在赵振武同志养伤期间,作为编外人员,协助车队承担部分驾驶工作?


    一来可以缓解车队压力,保证农场的运输需求;二来也能发挥我的所长,为农场多做贡献。”


    办公室里一时安静下来。


    队长和李书记对视一眼,都没说话。


    过了片刻,李书记才缓缓开口:“你想进车队?”


    “不是进,是帮忙。”杨知夏连忙纠正,“就像这次一样,临时性的。赵师傅腿伤要养一阵,车队人手紧张。我会开车,也能吃苦,不会给组织添麻烦。”


    队长皱眉:“可你是知青,身份不一样。你主要任务是在生产队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开车是技术活,也是国家岗位,不能随便安排。”


    “我不要求正式编制岗位,也不要额外公分,义务帮忙。”


    李书记问道:“一个女娃子,开车任务这么重,你为什么想跑车?说实话。”


    杨知夏早有准备。


    “报告书记,我想为集体多做点事,也想锻炼自己,最关键是,我认为,我们知青下来是来学习的,但学习不止在田里。路上的山川、人情、政策落实情况,都是学习。我愿意把所见所闻写成调查报告,交给组织参考。”


    到底杨知夏的队长人也不错,这段时间杨知夏的努力也看在眼里,加上昨天的确是不顾个人声明安危的去救人。


    这番话说的也算说得过去,既有政治高度,又有个人追求,队长扭过头跟李书记低声帮杨知夏说了两句。


    具体说了什么杨知夏自然是无从知道,她紧张地等待着两人的谈话结束,最后只见李书记终于开口。


    “这样吧,你这个请求,组织上记下了。但不能马上定。你要先写个书面申请,说明动机、能力、安全承诺。然后我们报到场部,看后勤处车队那边是否同意临时借用。”


    杨知夏心中一喜:这是松口了!


    “是!我马上写!”


    杨知夏立刻借了纸笔,就在办公室角落的小桌子上,认认真真地写起了申请报告。


    报告里着重强调了自己具备驾驶技能、此次任务顺利完成的事实,以及希望为集体分忧、继续发挥所长的强烈愿望,并郑重承诺将绝对遵守行车纪律,确保国家财产和安全。


    写完后又仔细检查了一遍,才递给李书记。


    李书记接过看了看,点点头:“好,我们会尽快研究。你先回去等消息,正常参加队里的劳动。”


    “是!谢谢书记!谢谢队长!”


    杨知夏知道这事急不得,领导需要时间讨论和上报,便敬了个礼,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当然了,这事儿没这么容易。


    就算党支部和生产队长同意了,还需要车队队长同意接收。


    好在这件事陈国强和赵振武都愿意帮她,杨知夏只是个知青,没有转正的机会,也不用担心她会抢了赵振武的职位。


    况且赵振武的骨折一时半会儿也好不了,杨知夏这回帮了这么大的忙,出于种种情况之下,赵振武也会主动向车队队长甚至场部领导提及杨知夏的事情。


    但这一切都跟杨知夏没什么太大关系了,她也不认识场长或者场部领导之类的,想要送礼也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所以她能做的就只有等待。


    站在办公室门前,杨知夏抬头看了看天。


    秋日的天空很高很远,雨后是清澈的蓝色,上面飘着丝丝缕缕的云彩,虽然还带着一点点萧瑟感,但很明亮。


    该做的、能做的,她都已经尽力了,剩下的,就只能交给时间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个道理她懂。


    她望着天边那抹疏淡的云,目光渐渐垂落,越过一排光秃的杨树梢,最终定定地投向远处供销社的方向。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