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沈月便如往常一样去面馆工作。
今日阳光晴朗,万里无云,全不似昨日乌云聚顶,雨声淅沥。
沈月伸了伸懒腰,昨夜她专研父亲留下的木工手记有些入迷,折腾到了大半夜,如今尚还有些困倦。
要不是惦记着不能迟到,她还不一定能起得来呢。
刘二婶家的面馆因传了有几代人了,积累了许多熟客,加上她为人热情大方,做生意也讲究实惠,在镇上的口碑十分不错,生意也一日比一日好。
沈月到时,刘二婶已经扯好了今天上午大概要卖的面条,让她先在面馆里歇着。
沈月便在旁边看着刘二婶忙来忙去的,整个人身上都带着一种充实的幸福感。
现在还太早了,面馆也才刚开门,管中没有客人。
沈月便待在刘二婶身旁,一边关注着自己能不能帮些什么,一边开口问她:“二婶,今天翠翠应当回学堂了吧?”
刘二婶应了句是,絮絮叨叨地道:“翠翠跟我说学堂的生活不适合她,她想回家。”
“她若真的不愿去上学,我也只能教她如何经营面馆了。”
沈月闻言思索了一番:好像二婶说的也没错,毕竟二婶膝下无子,这家业也总得有个人支撑,让刘翠翠尽早接触这些,以便将来更好的适应环境……
刘翠翠的课业成绩只能说是一般,但在学堂学了两年,该认识的字也都认得差不多了,此时离开学堂也没什么。
如今虽不比前朝待女子苛刻,女子可同男子一般上学,但却不能参加科举。
因此,寻常人家也很少送家中女子去上学,毕竟不能科举,也就意味着无法进入仕途,对于大多数百姓而言,这是一个亏本的买卖。
不过再怎么说,至少女子也得到了上学识字的机会。
沈月的父亲不仅是个木匠,他早年也识字上学,甚至还考到了秀才,只是后来他厌烦了官场,便没再继续考,转而继承了家中的木工行当。
因此,在沈月幼时,他便亲自教导她识字读书,是以沈月虽未曾去过学堂,但也能写字识字。
二人闲聊了一番,随着时间流逝,面馆里客人也多了起来。
沈月与刘二婶便不再交谈,两个人开始忙了起来。
许是临近春闱,今日客人们之间的闲话也总离不开与之相关的事。
“李兄才华如此之高,只怕这会元也能一举拿下!”
“就是,李兄前几日所做的那篇文章,在下研读了一番,深觉高妙,此等文采,怕是江郎在世都无可比肩!”
“诸位谬赞了,在下不过是浅薄之才,当不得如此盛誉。”
“诶,李兄此言差矣,我等是真心为你才华折服,此番赞誉皆发自肺腑!”
几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聚在一桌,正兴奋地说着什么。
其中一个人不停地向他人作揖,面上却满是意气风发的笑容。
沈月将他们的面端上,而后默默地离开,心中腹诽:有江郎之才的人在当世都少之又少,还江郎都无法比肩?
虽说这话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恭维那个李兄说的,但这也太夸张了吧?
算了算了,不想了,反正也跟她没关系。
沈月今日依旧是一袭青色长裙,因为要干活,一头长发便被挽了起来,整个人看着素淡而又有着别样的风情。
她转身之际,那李兄抬头看了她一眼,目中闪过一丝惊艳。
在面馆之中忙活了一上午之后,刘二婶注意到面粉用的差不多了,便打发沈月去街上买一些回来。
沈月在街上买好面粉后正往面馆走去,迎面便走来了一个白衣公子。
她抬眼看去,便见那人身姿挺拔如竹,举手投足间尽是君子风度。
他见了她,面上带了一丝惊喜:“沈姑娘?你我倒是有缘。”
沈月也大大方方地向他打了个招呼:“卫公子,倒是巧了,没想到能在这里遇见你。”
卫英闻言笑了笑:“某近来往迎松斋走的有些勤,会遇到姑娘也不算稀奇。”
他见了她手中还抱着一袋东西,主动道:“姑娘看起来有些累了,不如让某帮你拿着?”
沈月连连摇头:“不用了,多谢卫公子好意,我还拿得动。”
事实上,做手艺活都需要些力气,沈月从小便跟在父亲身边为他打下手,这一身力气也就练出来了,只是她平日里吃的少,这才显得有些清瘦。
而且,卫英看起来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富家子弟。
虽说文镇总体算不得繁荣,但到底还是在江南一带,只能说是较周围的城镇还不够繁荣,因此,文镇上也总有一些富贵人家。
再加上他虽然身量高,但看着也清瘦文弱的很,她也感觉他会拿不动。
见她拒绝,卫英也没再坚持,只道:“若姑娘有事求助,可去找迎松斋的斋主。”
沈月知道他心中还记念着昨天借伞一事想要感谢她,也便没有推辞:“行,那便谢谢卫公子了。”
卫英只笑着点了点头,并未再开口。
沈月抱着一大袋面粉,冲他点了点头以示再会便继续往前走。
卫英在原地站了好一会儿,这才离开。
他想,他不能心急,总归还是要慢慢来。
遇到卫英的这个小插曲并未对沈月产生多少影响,她回到面馆时,刘二婶已经和完面准备扯面条了。
厨房里只剩下一点面粉了,沈月将刚买的面粉放好,便听得刘二婶问道:“月丫头,怎么回的有些晚,是发生什么事了?”
沈月摇了摇头:“无事,只是路上遇到了一位……朋友,同他聊了几句。”
虽然她跟卫英只见了两面,但这也应该算是朋友吧?
刘二婶一听是这样,也没再多想:“那就好。”
二人又聊了一番,等所有客人离去后才吃了午饭,回去休息。
沈月回家后感觉并不困乏,便又一门心思去转研她父亲留下的手记了,同时心里也有些忧愁:虽说当今世道女子也可自立门户,但总还是艰难。
那些贵家小姐仍旧守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一套,市井中人虽不兴这一套,但出门在外抛头露面地做生意的要么是年岁已高的女子,要么便是已经婚配的妇女,刘二婶说想要刘翠翠经营面馆,也是因为刘翠翠日后大抵也会招婿。
像沈月这般未曾婚配的女子,若是想独自做生意,定会惹来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