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章 当“计划控”遇上“灵感风暴”

作者:一个水果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盛夏光年”项目组的第一次正式会议,地点选在了放学后空无一人的物理实验室。长方形的实验桌成了会议桌,空气中还隐约飘散着盐酸和静电的味道,与眼前这群少女正在谋划的“艺术大事”形成了奇妙的混搭。


    沈墨言显然是做了充分准备的。


    她将一份打印好的、足足五页纸的《“盛夏光年”创意节目项目计划书》分发给每个人。目录清晰,条款分明,从项目目标、人员分工、阶段划分到风险评估、时间节点、资源需求,一应俱全,严谨得像一份商业投标文件。


    “哇哦……”谢知遥拿着那沓纸,咋舌道,“学神,你这效率……恐怖如斯。”


    苏念卿也仔细翻看着,轻声念道:“第一周,完成剧本定稿与核心团队成员技能评估;第二周,完成音乐小样与影子戏分镜草图,同步启动沙画基础练习;第三周,分部排练与道具制作;第四周,整体合成与彩排……天啊,感觉好紧张。”


    陆星染看着计划书上“沙画师:陆星染”后面跟着的“每日练习两小时,需在一周内掌握基础铺沙与简单构图”的要求,紧张地咽了口口水,小手默默握成了拳。


    林澄则是快速浏览了一遍,然后把计划书往桌上一放,双手撑在桌面上,身体前倾,眼睛闪闪发光:“计划很棒!但我们得先解决最关键的问题——我们的故事,到底要讲什么?”


    她目光扫过众人:“讲友谊?讲梦想?这些都太泛了。我们需要一个能打动我们自己,也能打动别人的、具体的‘核’。”


    实验室里安静下来。这是一个比制定时间表更难的问题。


    沈墨言推了推眼镜,冷静地分析:“基于成功概率,建议选择经典青春题材,比如奋斗、离别,风险最低。”


    “但不够酷。”林澄立刻反驳,她皱着眉,在实验室里踱起步子,“我们要做的是独一无二的东西。得是只有我们青墨中学的学生,只有我们这几个人,才能做出来的那种感觉。”


    谢知遥打了个响指:“要不……就讲我们几个是怎么凑到一起的?讲‘旗杆事件’怎么样?绝对独一无二!”


    苏念卿吓了一跳,连忙摆手:“不行不行!那不是自投罗网吗!”


    连沈墨言都投来了不赞同的目光,显然认为这个提议风险过高。


    林澄也被逗笑了,但笑着笑着,她突然停了下来,眼神定定地看着窗外操场上正在训练的田径队队员,他们奔跑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


    “我想到了……”她喃喃道,然后猛地转过身,脸上带着一种豁然开朗的兴奋,“我们不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我们讲一种‘感觉’!”


    “感觉?”其他四人都露出疑惑的表情。


    “对!就是青春本身那种……混乱的、冲动的、又无比鲜活的‘感觉’!”林澄越说越激动,语速飞快,“你们想,我们的青春是什么?是解不完的数学题,是跑不完的八百米,是偷偷传递的纸条,是突如其来的大雨,是莫名其妙的笑点,也是……像我们现在这样,因为一个疯狂的念头就聚在一起,想做一件大事的决心!”


    她走到黑板前,拿起一支粉笔,快速画了几个抽象的符号——一个奔跑的小人,一个爆炸的对话框,一颗歪歪扭扭的爱心,最后是一个大大的、带着箭头的圆圈。


    “我们的节目,可以没有线性的剧情。它可以是碎片的、跳跃的!用音乐的情绪来串联,用影子戏来表现那些具体的生活片段——比如考试前的紧张、朋友间的嬉闹、对未来的迷茫。而沙画……”她看向陆星染,“沙画可以是背景,是情绪的渲染,是时间的流逝!它可以从一片混沌开始,最后汇聚成我们青墨中学的校徽,或者……任何能代表我们此刻心情的图案!”


    这个想法太过于前卫和大胆,以至于其他几个人都愣住了。


    沈墨言眉头紧锁:“碎片化?没有明确主题?这不符合叙事逻辑,评审和观众很可能无法理解,风险……”


    “青春本来就不是完全符合逻辑的!”林澄打断她,目光灼灼地看着沈墨言,“墨言,你制定计划的时候,每一步都精确到分钟,但你能计划你下一秒突然想到的一个绝妙主意吗?你能计划你会不会在下一个转角遇到让你心跳加速的人或事吗?”


    沈墨言张了张嘴,没能立刻反驳。她习惯于掌控一切变量,而林澄所说的,恰恰是她无法掌控的领域。


    陆星染却听得眼睛越来越亮,她小声而坚定地说:“我……我觉得可以。就像抽象画,不追求形似,追求神似。用光影和沙子……捕捉情绪的风暴。这……很高级。”


    苏念卿也慢慢点头,她被林澄描述的那种“混乱的鲜活”打动了:“听起来……很真实。就是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生活。”


    谢知遥一拍桌子:“干了!就是要不一样!循规蹈矩多没劲!”


    少数服从多数,尽管沈墨言保留意见,但“碎片化情绪流”的节目核心被确定了下来。接下来,就是按照沈墨言的计划,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个难题:乐队。


    按照林澄“找会乐器的同学凑”的想法,她们还缺一个稳定的键盘手和一个能驾驭复杂节奏的鼓手。班里报名的几个同学,水平都停留在《小星星》阶段,显然无法胜任。


    “外包吧。”谢知遥果断提出,“我去高三艺术班问问,他们搞乐队的人多。”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敲响了。


    众人回头,只见一个穿着篮球服、身材高大、笑容阳光的男生站在门口,手里还转着一个篮球。是高三的学长,校篮球队队长,周屿安。


    “哟,这么用功?放学了还开研讨会呢?”周屿安笑着打招呼,目光自然地落在了林澄身上。他显然也听说了“旗杆事件”和林澄正在组建团队搞大新闻的消息。


    林澄看到他,眼睛一亮:“周学长!来得正好!你们篮球队有没有会玩乐队、特别是会打鼓的猛男?我们需要支援!”


    周屿安被她的直球逗笑了,走进来,把篮球放在脚边:“鼓手没有,猛男倒是一堆。不过……”他摸了摸下巴,“我认识一个人,他玩键盘是一绝,而且鼓也打得不错。”


    “谁?”几个女孩异口同声。


    “高二一班的许清和。”周屿安说,“不过那家伙是个怪才,性子有点独,不太合群,愿不愿意来帮忙,就看你们的本事了。”


    许清和。这个名字让林澄微微一怔。她听说过这个人,据说是个音乐天才,但也是出了名的难搞,经常独来独往。


    第二个难题:沙画台和拍摄设备。


    沈墨言在计划书上清晰地标注了【预算:零元】。这是个死结。


    “我去找陈老师申请班费?”苏念卿提议。


    “班费最多买点卡纸颜料,沙画台和专业的拍摄设备太贵了,不可能批的。”沈墨言冷静地打破幻想。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时,一直沉默的陆星染,怯生生地举起了手:“那个……我表哥……在电视台实习,他们好像有那种便携的、用来拍小片子的高清摄像机,也许……可以借?”


    柳暗花明又一村!


    林澄立刻分工:“好!星染,借设备的重任交给你!知遥,你跟我一起去会会那个许清和!念卿,你和墨言继续完善剧本……哦不,是‘情绪碎片清单’!”


    行动力超强的团队立刻运转起来。


    林澄和谢知遥在教学楼顶层的音乐教室找到了许清和。他一个人坐在角落的钢琴前,手指在琴键上随意地滑过,流淌出的音符零碎却充满灵性。他头发略长,遮住了部分眼睛,气质疏离,确实像周屿安说的,不太好接近。


    林澄直接说明了来意。


    许清和头都没抬,手指未停,声音冷淡:“没空。”


    谢知遥的暴脾气差点上来,被林澄按住。


    林澄没有继续恳求,而是走到教室另一架闲置的旧钢琴前,坐下,然后……用一根手指,极其笨拙地、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敲出了一段耳熟能详的、属于他们这个年纪的动画片主题曲旋律。磕磕绊绊,毫无技巧可言,甚至有几个音都是错的。


    这古怪的行为终于让许清和的手指停了下来。他抬起头,透过发丝看向林澄,眼神里带着一丝被打扰的不悦和……些许的莫名其妙。


    林澄敲完最后一個音,转过身,看着他,脸上是毫无阴霾的、理直气壮的笑容:“你看,没有技巧,全是感情。我们需要的不是炫技的乐手,而是能听懂我们‘感情’的伙伴。我们的节目,就是想表达这种……可能不完美,但足够真诚和热烈的青春。”


    她站起身,走到许清和面前,依旧笑着,眼神却无比认真:“许清和同学,要不要暂时从你的完美音乐世界里走出来,看看我们这片‘混乱不堪’,但绝对鲜活有趣的战场?”


    许清和看着她,沉默了许久。教室里有风吹过,掀动琴谱,发出哗啦的轻响。


    他最终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只是重新低下头,手指再次落在琴键上。这一次,流淌出的不再是零碎的音符,而是一段低沉、带着些许迷茫,却又隐含力量的前奏。


    仿佛是一种无声的回答。


    另一边,陆星染鼓起毕生勇气,给她那位并不算熟悉的表哥打了电话。结结巴巴地说明情况后,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就在陆星染以为肯定没戏的时候,表哥却意外地答应了。


    “设备可以借给你们,不过我得跟你们老师确认一下,而且我要在场看着,免得你们弄坏了。”表哥在电话里说,“正好,我有个朋友是搞当代艺术的,对你们这个‘碎片化情绪流’的想法挺感兴趣,说不定能给你们点指导。”


    当陆星染把这个好消息,连同“表哥的朋友”这个意外之喜带回物理实验室时,所有人都感到一阵振奋。


    沈墨言看着因为一个个难题被攻克而兴奋不已的队员们,再看看自己那份被修改了无数处、却依旧在稳步推进的计划书,一直紧绷的嘴角,似乎也微不可查地松动了一下。


    她发现,林澄那种看似混乱的“灵感风暴”,虽然总是打乱她的计划,却又总能歪打正着地开辟出新的、意想不到的道路。


    这支“不靠谱”战队,正在用一种她无法理解但确实有效的方式,野蛮生长。


    而林澄则看着她的伙伴们,心中的火焰越烧越旺。她隐隐感觉到,借由这个节目,她们正在撬动的,不仅仅是校庆晚会的一个名额,更是一扇通往更大、更精彩世界的大门。


    那个所谓的“表哥的朋友”,会是谁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