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0章 申城三日(下)

作者:南楼令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二天,陆殷需要去实验室处理一些紧急的数据分析。他有些歉意地看着禾畹:“对不起,说好陪你的,但这个分析导师催得急……”


    “没事的,你忙你的。”禾畹立刻表示理解,“我在你宿舍看看书就好,或者去你们学校图书馆逛逛?”她不想成为他学业上的任何负担。


    “好,我尽快回来。”陆殷亲了亲她的额头,匆匆离开了。


    宿舍里只剩下禾畹一个人。她收拾了一下房间,然后坐在他的书桌前。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随手拿起他桌上的一本英文专业书翻看,里面密密麻麻的笔记和复杂的公式让她眼花缭乱,一种熟悉的、因知识壁垒而产生的无力感悄然浮现。他的世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拓宽和深化,而她,似乎还在自己的跑道上艰难地追赶。


    中午,她按照他昨天的指引,独自去了那个食堂。面对琳琅满目的窗口和快速移动的人群,她竟感到一丝怯懦。她努力模仿着别人的样子,点餐,刷卡,找座位。一个人坐在喧闹的食堂里,听着周围完全陌生的方言和关于学术、实习的高谈阔论,那种“局外人”的感觉再次清晰起来。


    下午,她依言去了学校的图书馆。这里比阜南大学的图书馆更加宏伟肃穆,设施先进,学生们沉浸在各自的学习中,气氛凝重得几乎让人屏息。她找了个角落坐下,拿出自己带来的书,却发现自己很难集中精神。周围是沙沙的翻书声和键盘敲击声,每一个声音仿佛都在提醒她,这里是一个更高阶、更残酷的竞技场,而陆殷,正是这其中奋力搏杀的一员。


    他在这里,如鱼得水,还是同样感到压力重重?他很少向她诉苦,总是报喜不报忧。但她能从他偶尔流露的疲惫和眼下无法消退的青色中,窥见一斑。她忽然意识到,他们之间的物理距离,或许可以通过一张车票弥合,但那种因环境、平台和前进速度差异而产生的心理距离,却像一条悄然蔓延的细缝,无声无息。


    陆殷在傍晚时分回来了,带着一身实验室的凉气和一个歉意的拥抱。


    “等久了吧?饿不饿?”


    “不饿。”禾畹摇摇头,压下心头那些纷乱的思绪,努力让自己的笑容看起来毫无阴霾,“你的事情忙完了吗?”


    “嗯,暂时告一段落。”他看着她,眼神温柔,“想吃什么?今天带你去尝尝上海的蟹粉捞面。”


    晚餐时,他细心地帮她挑出面条里的姜丝,跟她分享实验室里新来的师弟闹的笑话。禾畹听着,笑着,心里那点微妙的情绪被他此刻的专注和温柔暂时掩盖。她贪恋这份温暖,贪恋他眼中只映着她一个人的样子。


    陆殷低下头,吻了吻她的发顶:“真希望每天都能这样。”


    禾畹的心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酸软一片。她“嗯”了一声,更紧地往他怀里靠了靠,没有说话。


    第三天,是禾畹离开的日子。车票在下午。


    上午,陆殷执意要带她去城隍庙和豫园。这里与校园和陆家嘴是截然不同的世界,飞檐翘角,九曲回廊,市井的喧嚣和食物的香气混杂在一起,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他给她买小巧的南翔馒头,买五香豆,在她看着那些精巧的丝绸制品时,留意着她多看了几眼的花色。


    “喜欢吗?”他问。


    禾畹连忙摇头:“看看就好,这里东西贵。”


    陆殷却已经拿出了手机扫码:“难得来一次,留个纪念。”


    他付钱的动作很自然,但禾畹看着那个价格标签,心里却像被细针扎了一下。她想起他平时节俭的样子,想起他提到博士补助时认真的表情。这份礼物让她感到甜蜜,也让她感到压力。她不愿,也不能一直消费他那份同样需要精打细算的付出。


    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陆殷始终紧紧牵着她的手,生怕她走丢。在一个卖传统手工艺品的摊位前,人潮一阵拥挤,禾畹被撞得一个趔趄,陆殷立刻将她护在身后,用身体隔开了拥挤。


    “跟紧我。”他回头,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保护欲。


    那一刻,禾畹看着他坚实的背影,心中涌起巨大的依赖和……恐惧。她恐惧自己会习惯这种保护,恐惧自己会在这种短暂的甜蜜中沉沦,从而忘记了各自前方那漫长而孤独的攀登之路。


    午饭他们在一家安静的咖啡馆解决。离火车出发的时间越来越近,气氛在刻意维持的轻松下,潜藏着即将分离的低气压。


    “下次你来,应该就是冬天了。”陆殷搅拌着咖啡,规划着,“到时候带你去……”


    “陆殷,”禾畹轻声打断他,她抬起头,目光落在窗外行色匆匆的路人身上,“你在这里……压力大吗?”


    陆殷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笑:“还好,习惯了。课题是有点难,但总能解决。”


    他总是这样,轻描淡写。可禾畹能看到他眉宇间那抹挥之不去的凝重。她知道的,他的世界绝非“还好”二字可以概括。那是一个她无法真正触及,也无法分担的世界。


    一个清晰的认知,如同冰冷的水,缓缓漫过她的心田:他们此刻的甜蜜,是偷来的时光,是建立在两人暂时将现实的沉重包袱搁置一旁的前提下的。而一旦她离开,他就要立刻回归到那个高强度、快节奏的学术战场,她也要回到北京,继续在自己那条并不轻松的赛道上跋涉。异地恋的辛苦,不仅仅在于思念,更在于当你需要对方时,他只能出现在手机屏幕里;在于你们的生活节奏、压力源、成长步调不再同步,分享快乐有时会变成一种打扰,倾诉烦恼又怕增加对方的负担。


    她想起自己在北京那间没有空调的闷热宿舍里挑灯夜读;想起在课题组会议上因为基础薄弱而不敢发言的窘迫;想起看到父母汇来的生活费时那份混合着感激与愧疚的心情……她的未来,是一场必须靠自己寸土寸血去争夺的战役。她没有任何退路,也没有任何可以依赖的捷径。


    而陆殷,他同样如此。他的未来,系于那些晦涩的公式、无数的实验和顶尖的学术竞争。他不能分心,也不该被拖累。


    一种深沉的、基于现实考量的理智,像藤蔓一样缠绕住她因爱意而柔软的心脏,缓缓收紧,带来一种清醒的痛楚。


    去火车站的地铁上,两人都异常沉默。车厢摇晃,他们并肩坐着,手依然牵着,却仿佛能感受到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的重量。


    进站口到了,人潮开始涌动。


    “就送到这里吧。”禾畹停下脚步,转过身,面对陆殷。


    “我送你到检票口。”陆殷坚持,想去拿她的行李箱。


    禾畹轻轻按住他的手,摇了摇头,努力扬起一个看起来尽可能轻松自然的笑容:“不用了,就到这里吧。你回去还要忙,别耽误时间。”


    她的笑容无懈可击,甚至带着一丝体贴。但陆殷却敏锐地捕捉到了她眼底深处那一闪而过的、复杂的情绪,那不是单纯的不舍,似乎还掺杂了别的,一种他无法立刻解读的决绝。他心头莫名一紧。


    “禾畹,你……”


    “陆殷,”她再次打断他,声音很轻,却异常清晰,“这几天,我很开心。”


    她上前一步,主动抱住了他,将脸深深埋进他的胸膛,用力呼吸着他身上令人安心的气息,仿佛要将这个感觉刻进骨子里。这个拥抱持续了很长时间,带着一种近乎贪婪的眷恋。


    然后,她松开了手,向后退了一步,拉开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我走了。”她看着他,眼神清澈,里面有一种陆殷从未见过的、如同磐石般的坚定,“你……照顾好自己。我们……都好好努力。”


    说完,她不再看他眼中可能出现的错愕或追问,毅然决然地转过身,拉起行李箱,汇入了走向安检口的人流。她的背影挺直,单薄,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向前走的姿态。


    陆殷怔在原地,看着她消失在安检通道的拐角,那句“我们好好努力”在他耳边回荡,像是一个承诺,又像是一道无形的界限。他忽然意识到,这三天看似亲密无间的相处,在最后这一刻,被禾畹亲手画上了一个带着距离感的休止符。她没有哭闹,没有抱怨,甚至没有流露出过多的伤感,她只是用一种平静到近乎冷酷的方式,将彼此推回了各自原本的位置,那个需要独自奋斗、各自为战的位置。


    禾畹坐在飞驰的列车上,窗外的田野和城镇飞速倒退。她看着玻璃上自己模糊的倒影,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眼泪已经被她死死逼退。她不允许自己脆弱。


    是的,异地恋太辛苦了。那种渗透在日常生活每一个缝隙里的孤独感,那种需要分享时对方却不在身边的无力感,那种看着彼此走上不同道路、害怕差距拉大的恐慌感……它们比任何激烈的争吵都更能消磨人的意志。


    但她选择的,不是放弃他,而是正视这份辛苦。


    她想起了父母在田间劳作的身影,想起了父亲将学费递给她时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想起了自己无数个在图书馆鏖战的清晨和深夜。她的人生,从来就不是一条可以依赖别人的坦途。爱情是生命中的珍宝,但它不应该是,也不能是停止奔跑的理由。


    “我们好好努力。”


    这句话,是对陆殷说的,更是对她自己说的。她要更加拼命地学习,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她要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强大到能够坦然面对任何距离,强大到在未来某一天,能够真正地、平等地与他并肩站在一起,而不是作为他的负担或牵绊。


    列车呼啸着,载着她驶向北京,驶向她必须独自面对的未来。车厢内光线昏暗,她的侧影在玻璃上显得沉静而坚韧。心底那份因离别而生的酸楚依然存在,但更多的,是一种破釜沉舟般的决心。她把那份浓烈的爱恋和不舍,深深地、深深地埋藏起来,转化为向前的动力。前路漫长,道阻且艰,但她知道,唯有努力,才是穿越这漫长分离与不确定未来的唯一舟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