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章 冬日里的糖葫芦与未来

作者:南楼令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初春的迹象如同羞涩的少女,只在午后阳光最盛时,才肯稍稍显露一丝温存,随即便被依旧凛冽的北风吹散。冬日的寒意依旧牢牢盘踞着大地,尤其是当暮色开始降临,那种浸入骨髓的冷,便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


    禾畹裹紧了身上的羽绒服,将领子竖起来,抵挡着开阔广场上呼啸而过的穿堂风。她今天来,纯粹是一时兴起,或者说,是内心深处某种难以言喻的牵引。她压根没想过会碰到陆殷。她知道他现在有多忙——毕业论文如同一座大山,压在每个毕业生的心头,更何况他还要提前对接上海那边的导师和课题,时间恨不得掰成八瓣来用。


    她只是漫无目的地在校园里走着,感受着与他呼吸同一片空气的、隐秘的亲近感。这里的建筑更宏伟,步履匆匆的学生们脸上似乎也带着一种与她自己学校不同的、更专注于某个精深领域的笃定与紧迫感。她走过他可能每日穿行的林荫道,在他所在学院的实验楼下驻足,仰头望着那些密密麻麻、反射着冰冷天光的玻璃窗,猜测着哪一扇后面有他伏案的身影。


    就在她准备离开,朝着校门口方向走去时,目光不经意地扫过不远处一栋教学楼的大门。几个男生正说笑着从里面走出来,为首的那个,穿着厚重的黑色羽绒服,身姿挺拔,不是陆殷又是谁?


    禾畹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下意识地就想抬手打招呼。然而,她的手臂刚抬起一半,便僵在了半空。陆殷的身边,还有两三个同学,他们正热烈地讨论着什么,似乎是关于实验数据或者模型算法的问题,神情专注。她看到他微微侧头听着,偶尔点头,眉头时而紧蹙,时而舒展,完全沉浸在那个学术世界里。


    她忽然觉得,自己此刻的出现,像是一个不合时宜的音符,也会让陆殷在同学面前感到不便。一种微妙的情绪涌上心头。她迅速收回手,脚步向后一缩,将自己隐在了一棵光秃秃的、树干粗壮的老槐树后面,借着树干的遮挡,默默地看着他们一行人从前方不远处走过。寒风卷起地上的枯叶,打着旋儿,掠过他们疾步而行的脚边。


    直到他们的说笑声和脚步声渐渐远去,消失在另一条小路的拐角,禾畹才从树后慢慢走出来。心里有一点空落落的,但更多的是一种做了正确选择的释然。她轻轻呼出一口白气,决定从另一条路绕去校门口,不打搅他。


    可是,来都来了……一个念头固执地冒了出来。她一直听陆殷提过,他们学校食堂旁边的小超市,冬天卖的冰糖葫芦是一绝,山楂又大又甜,糖衣脆而不粘牙。之前备考时精神紧张,无暇他顾,如今松懈下来,那被提及多次的美味便勾起了她的馋虫。


    循着记忆中的描述,她果然找到了那个小超市。透明的冷藏柜里,红艳艳的冰糖葫芦整齐地排列着,在灯光的照射下,诱人地闪烁着晶莹的光泽。她买了一串,小心翼翼地拿在手里,像是捧着一个小小的、甜蜜的胜利品。


    站在超市门口,凛冽的空气让她忍不住打了个哆嗦。她正准备咬下第一口,然后心满意足地打道回府,一个带着笑意的、熟悉的声音却突然在身后响起:


    “品鉴专家,味道如何?”


    禾畹猛地回头,看见陆殷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她身后几步远的地方。他脸上带着一丝狡黠的、仿佛看穿了一切的笑容,黑色的羽绒服敞开着,露出里面灰色的毛衣,鼻尖和耳朵被冻得有些发红,眼神却亮晶晶的,带着风尘仆仆的气息,却又充满了找到她的愉悦。


    “你……你怎么……”禾畹一时语塞,脸颊瞬间飞上两抹红晕,不知是冻的还是窘的。


    “我舍友刚才看见你了,偷偷提醒我说‘你那个朋友来了,在那边呢’。”陆殷笑着走近,很自然地伸手,帮她理了理被风吹得有些凌乱的围巾——还是他送的那条烟灰色羊绒围巾,“我那边讨论一结束,就赶紧追过来了。还好,没让美食家跑掉。”


    他的动作自然亲昵,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欣喜,瞬间驱散了禾畹刚才那点小小的失落和窘迫。她举了举手里的糖葫芦,试图解释,声音却不由自主地带上了一点娇嗔:“我……我就是来验证一下,你说的这个‘特色’到底有没有那么神。”


    “那验证结果呢?”陆殷挑眉,饶有兴致地看着她。


    禾畹低头,小心地咬了一口最顶上的那颗大山楂。冰凉、脆硬的糖衣在齿间碎裂,发出清脆的声响,紧接着是山楂果肉绵密而酸甜的滋味在口腔里弥漫开来,果然名不虚传。她满足地眯了眯眼睛,像一只偷腥成功的猫:“嗯……确实好吃。”


    陆殷看着她这副模样,脸上的笑意更深了。“走吧,”他侧了侧身,“边走边吃,我送你一段。”


    两人并肩,沿着校园里清扫得干干净净的水泥路慢慢走着。天色渐渐暗沉下来,路灯次第亮起,在寒冷的暮色中晕开一团团暖黄的光晕。与周围那些背着书包、行色匆匆赶往实验室或图书馆的学生相比,他们悠闲的步伐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你论文的事情,忙得怎么样了?”禾畹小口吃着糖葫芦,关心地问。


    “还在攻坚阶段,数据量有点大,模型也需要反复调试。”陆殷呼出一口白气,语气里带着科研工作者特有的、痛并快乐着的平静,“不过节奏已经摸清了,按计划推进应该没问题。”


    “那就好。”禾畹点点头,犹豫了一下,还是问出了那个盘旋在心头已久的问题,“那……你去上海以后,具体是怎么打算的?要去很久吗?”


    陆殷沉默了片刻,似乎在组织语言。路灯光线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柔和的阴影。


    “嗯,直博的话,顺利的话至少也要五到六年。”他的声音在寒冷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清晰,“上海那边的平台和资源确实很好,导师的研究方向我也非常感兴趣。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听到“五到六年”这个具体的时间,禾畹的心不由自主地微微下沉。这么长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事情。她默默地又咬了一颗山楂,酸甜的滋味似乎也带上了一丝涩意。


    然而,陆殷接下来的话,却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她有些灰暗的心绪。


    “不过,”他话锋一转,侧过头看她,眼神在路灯下显得格外认真,“我已经了解过了,我们实验室和北京的几个顶尖院所一直有合作项目。我会积极争取,看看能不能在博士期间,申请去北京交流学习一段时间,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更久。”


    “真的吗?”她的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到的惊喜和期盼。


    “当然。”陆殷看着她瞬间亮起来的眼眸,嘴角也扬起了温柔的弧度,“虽然不能保证一定能成,但我会尽全力去争取。毕竟……”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几分,意有所指,“北京也是个好地方,值得多待待。”


    他没有明说,但禾畹听懂了他话语里的潜台词。一股暖流悄然涌过心田,冲散了刚才那点莫名的涩意。他是在为他们可能的未来,主动地、努力地创造着条件和交集。


    这个话题似乎打开了她的话匣子。糖葫芦的冰凉甜意还停留在舌尖,她望着远处教学楼星星点点的灯火,语气变得轻快而充满憧憬:


    “其实,能考上科大,我心里那块最大的石头,总算落地了。感觉……好像终于能稍微喘口气,敢去想一想以后的事情了。”她顿了顿,声音里多了一份沉静的力量,“我不敢奢求什么大富大贵,就想踏踏实实地把书读好,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如果以后,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在某个领域有一点点小小的建树,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慢慢改善家里爸妈的生活……这就是我现阶段,最大的心愿了。”


    她说这些话的时候,没有看陆殷,目光望着前方未知的黑暗,却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努力铺就的那条,虽然平凡却充满希望的路径。考上研究生,对她而言,不仅仅是学历的提升,更是一次命运的转折,一个让她有机会凭借自身努力,去改变自身和家庭处境的、实实在在的支点。


    陆殷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能感受到她话语里那份经过生活磨砺后的清醒与坚韧。她不再是最初那个在职场被冤枉后只会无助哭泣的女孩,也不是那个在考研压力下崩溃脆弱的考生。她正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变得更加清晰、坚定,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具体的规划和期待。


    他欣赏这样的她,甚至为之着迷。


    “你会做到的,禾畹。”他停下脚步,转过身,面对着她,语气无比肯定,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和鼓励,“你身上有那种韧劲,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你自己的路。”


    他的肯定,像一阵温暖的风,拂过禾畹的心湖。她抬起头,迎上他深邃而真诚的目光,脸上露出了一个坦然又充满信心的笑容。冬夜的寒冷似乎还在,但两人之间的空气,却因为这份关于未来的、带着甜意的交谈,而变得格外温煦。


    手中的糖葫芦还剩最后一颗,在路灯下泛着诱人的红光。前路漫长,挑战犹在,但此刻,在这所陌生又熟悉的校园里,他们分享着同一份甜蜜,也仿佛在冥冥之中,为彼此交织的未来,勾勒出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隐约可见的轨迹。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