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章 路费

作者:东北大饭包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想到这儿,何大清说:“这么着,我给你十斤猪肉,今天就能给。”


    “一周之内,我再想办法弄十斤粮食给你送来。”


    “就换你这只乌鸡,行不?”


    赵耀祖明显心动了,“当真?十斤猪肉加十斤粮食?”


    何大清道:“当然!我还能骗你?”


    “不过这事儿得保密,就你我知道,懂我的意思吧?”


    赵耀祖没多犹豫就答应了。


    何大清心中暗喜,这下小槐花有救了。


    接着他又问赵耀祖能不能找车送他回城。


    二十多公里路,他实在骑不动了。


    赵耀祖面露难色。


    何大清说:“不白送,给五斤猪肉当路费。”


    赵耀祖一愣,“真的?没骗我?”


    五斤猪肉按市价能卖五块钱。


    单跑一趟就给这么多,实在阔气。


    更何况赵家眼看要断粮。


    这五斤猪肉在赵耀祖眼里,价值翻了百倍不止。


    这不仅是肉,是救命粮!


    何大清道:“我是正经工人,还能骗你?不缺这点肉。”


    这年头工人身份可不一般。


    在城里还不觉得,乡下可就稀罕了。


    赵耀祖应道:“成,我送你。”


    “不过没有马车,只有驴车。”


    何大清哪懂这些?原来马匹娇贵,不好伺候,还不能干重活。


    普通农户养不起马,都是养驴、骡子或牛。


    何大清自然不挑是马是驴。


    赵耀祖套好驴车,把自行车固定上去。


    他边绑边担心:“可别把你自行车碰坏了,我可赔不起。”


    何大清摆手:“一辆自行车而已,坏了算我的,不找你。”


    “这人啥来头啊?”


    “自行车都不当回事?”


    “能是普通工人吗?”


    “难不成背后有更大的靠山?”


    “他爹是个厉害角色?”


    赵耀祖想偏了。


    他面相看着老实,却并不笨,甚至有点机灵。


    不然也不会想到养乌鸡。


    驴车上,赵耀祖铺好麦秸,何大清就躺了上去。


    乌鸡也绑牢了,出发!


    二十多公里,差不多五十里路。要是往后有了汽车,也就一二十分钟的事。


    但现在?


    得走好几个钟头。


    路上何大清闲着没事,就跟赵耀祖聊起来。


    原来赵耀祖看着普通,可十几二十年前,他家也曾是大地主。


    整个向阳村的地都是他家的。


    但他爷爷走得早,传到他爹手里就出事了。


    他爹本来就懒,还交错了朋友,被人骗了几回、下了几个套,又吃喝嫖赌,家产很快就卖光了。


    何大清笑道:“早点败光也好。”


    “不然落个地主成分,麻烦就大了。”


    赵耀祖嘿嘿笑:“这倒也是。”


    几个钟头后,驴车到了四合院。


    何大清下了车,“你在这儿等我一下。”


    他回家从空间里取出十六斤猪肉,拿草绳绑好,又转身出来。


    “十五斤,只多不少。”


    “十斤换乌鸡,五斤是路费。”


    “还欠你十斤粮食,等我几天想想办法。”


    “你也知道我住哪儿,不用担心我赖账。”


    赵耀祖一掂猪肉:“得有十六斤。”


    确实是十六斤。


    路上聊得投机,何大清就多给了一斤。


    他本来也不是计较的人。


    宁愿多给人一点,也绝不少人一两。


    何大清竖起大拇指:“行啊,有这手不去当售货员可惜了。”


    这话不是损人。


    这年头,售货员不是谁都能当的。


    供销社是人人眼红的单位,进去可不容易。


    赵耀祖不好意思地挠头:“这怎么好意思,还多给一斤。”


    何大清说:“没事,年头不好,你拿着吧,我家不缺这口。”


    赵耀祖想了想,“嗯,谢谢老何大哥。”


    他虽不爱占便宜,可想想家里怀孕的媳妇,还有饿得面黄肌瘦的三个孩子……


    拒绝的话他说不出口。


    这些肉做成腊肠,够吃一冬天!


    他拎着肉,跟何大清道别,心里热乎乎的:“今天真是遇上好人了。”


    他急着回家,今晚就切一两肉,给老婆孩子解解馋。


    何大清回到家,把材料备好,炉火调好,把药膳炖上。


    最少也得三个小时。


    不然药效出不来,味道也融不进去。


    耐心等了三个小时,炖好了,拿饭盒装好。


    他用网兜提着,匆匆往医院走去。


    推开病房门,就见秦淮茹低声哭着。


    贾张氏脸色难看,坐在那儿叹气。


    何大清问:“怎么了?”


    秦淮茹哽咽道:“今天打了止血针,效果不好,医生说保不住了,让我明天做流产手术。”


    何大清说:“别着急,药膳已经做好了,快趁热喝。”


    贾张氏语带讥讽:“欠条都写了两百块了,天都快黑了你才出现?怎么不等明天流产后再来呢?”


    这老太婆。何大清不禁皱眉。有秦淮茹这么个恶婆婆在,自己还想接近秦淮茹?简直难如登天。得想个办法,先把贾张氏这块绊脚石给弄走?


    何大清语气淡然:“张大姐,你以为这药膳是动动嘴皮子就能变出来的?真当我是神仙啊?你可知道,为了凑齐这些材料,我腿都快跑断了。你看这人参,这么粗,这么长,是百年老参!花了一百块,还求了不知多少人,人家才肯卖。再看这乌鸡,整个京城都找不着一只,我骑了五十里地,专程到红旗公社向阳村才买到,又骑五十里赶回来。你看我这腿,现在还发抖呢。回家后一刻没停,赶紧熬药膳,一熬好就送过来了。你还嫌我来得晚?这么说合适吗?”


    他边说边打开饭盒,药膳的香气顿时飘了出来。


    真香!而且里面真真切切摆着一根人参。


    贾张氏一直怀疑被何大清骗了,对那两百块钱耿耿于怀。但此刻看见乌鸡和人参,心里舒坦了些,暗想:“难道真是我想错了?何大清没骗我?冤枉这老家伙了?”


    她本是农村出身,嫁进城也算不上大户,哪能分辨人参年份?能认出是人参就不错了。


    秦淮茹抹了抹眼泪,道:“何叔,谢谢您,真是辛苦您了。”


    啧啧,瞧这小寡妇,那楚楚可怜的小模样,实在招人心疼。哪怕何大清在穿越前见多了网络美女,此刻也不由得一愣。秦淮茹这长相,确实出众。


    论人品,秦淮茹比不上娄晓娥,可娄晓娥模样实在普通,比秦淮茹差得远。老话说得好:娶妻娶德,纳妾纳色。柱子你还年轻,娶媳妇得重品德。你爹我有过原配,等于纳妾,那就得看颜色。没毛病。你爹我绝不是因为见色起意才跟你抢媳妇的。绝不是!是为你好!


    何大清脸上露出慈父般的笑容:“没事,没事,快喝吧。秦淮茹,我跟你说,这药膳效果特别好,不仅能安胎,还对孩子大补,所以叫《补母寿子养胎秘方》。既能补母亲,又能养孩子。你试试就知道,保住孩子问题不大。尝过我的手艺,你就信了,我这手上的功夫可不是吹的。等你生了孩子,要是奶水不够,我再帮你调理调理,保管多得喝不完,绝不会饿着孩子。”


    秦淮茹起初还认真听着,听到后面,脸不由得微微发红。五六年后作为寡妇的她,什么想占便宜的臭流氓都见识过,早已能应付各种玩笑。可现在的秦淮茹?脸皮还真没后来那么厚。


    贾张氏冷冷哼了一声,显然听出何大清的话有些越界。


    一个年近半百的老男人,竟对二十五岁的小寡妇说这种话?


    合适吗?


    贾张氏板着脸,恶狠狠地瞪了何大清一眼。


    何大清越发觉得,必须想办法摆平贾张氏,这是拿下秦淮茹的第一道障碍。


    可怎么搞定贾张氏呢?


    拿钱砸她?


    应该管用。


    但这老太婆不识好歹,面目可憎,以后要是住在一起?


    自己和秦淮茹甜甜蜜蜜,她横插一脚?


    多不和谐。


    肯定矛盾不断。


    非得气死不可。


    要是能把这老娘们赶回乡下老家,倒是不错。


    可她肯定不会同意。


    准得闹!


    秦淮茹接了亡夫的班,就有义务赡养婆婆,这是天经地义的。


    到哪儿都是这个理。


    把贾张氏赶回乡下?她去钢厂一闹,秦淮茹工作准丢。


    何大清不在乎秦淮茹有没有工作,但秦淮茹肯定在乎。


    这年头,工人身份可不比几十年后的公务员差。


    咦?


    何大清突然灵光一闪。


    给贾张氏找个老伴怎么样?


    电视剧里演员年龄固定,年代剧全靠化妆体现年龄变化。


    可化妆师也不是万能的。


    就像现在是五十年代末,秦淮茹才二十五,比电视剧里年轻多了。


    毕竟演秦淮茹的演员拍戏时都三十七八了。


    贾张氏呢?


    电视里出场时看着六七十?


    但算算时间。


    何大清抛下儿女去保城,三十多年后才回四合院。


    回来时八十岁。


    也就是说,他不到五十岁去的保城。


    现在何大清四十六,年龄对得上。


    贾张氏和何大清年纪相仿。


    毕竟是亲家。


    现在也就不到五十。


    根本没电视里那么老,一上来就像六七十的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