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梁山泊地界,我们并未急于赶路。一清深知宋江、吴用心思缜密,一旦发现我们失踪,定会派人四处搜寻,甚至可能动用官府力量。因此,他选择了最为曲折难行的山路,专挑人迹罕至的密林深谷穿行,时而还会故布疑阵,留下几处指向相反方向的痕迹。
他施展的“御风诀”虽不能长久飞行,但用于在山林间纵跃赶路,却远比寻常轻功迅捷省力。他揽着我的腰,如同山间灵猿,在嶙峋怪石与参天古木间起落,耳畔风声呼啸,下方景物飞速倒退。我紧紧抓着他的衣襟,初始还有些害怕,但感受到他手臂沉稳的力量和周身那令人安心的气息,便渐渐放松下来,甚至开始享受这种与山林融为一体的自由之感。
昼伏夜出,风餐露宿。饿了便采摘些野果,或由一清捕捉些山鸡野兔烤制;渴了便寻那清澈的山泉。我肩上的伤口在一清每日以精纯灵力温养和上好金疮药的调理下,已基本愈合,只留下一道淡粉色的疤痕。
如此行了约莫七八日,估摸着已远离梁山势力范围,搜寻的风声也应稍缓,我们才稍稍放慢了脚步,改在白天赶路,方向直指蓟州二仙山。
这一路行来,虽辛苦,却是我穿越至此世后,最为安心惬意的时光。没有山寨的勾心斗角,没有时刻需要警惕的目光,只有我们二人,与这天地山川为伴。一清的话似乎也比在梁山时多了些,会指点我辨认路边的草药,会讲述一些山精野怪的趣闻轶事,偶尔我哼起那个世界的小调,他也会静静聆听,眼中带着思索与淡淡的好奇。
我们之间,那种名为“爱侣”的默契,在远离尘嚣的山水间,悄然滋长,日益深厚。
这一日午后,我们在一处溪流边歇脚。我正掬水洗脸,忽听一清低声道:“有人。”
我心中一紧,立刻警觉起来。顺着他示意的方向望去,只见下游不远处,一个樵夫打扮的老者正背着柴捆,步履蹒跚地沿着溪边小路走来。
那老者看到我们,似乎也吓了一跳,尤其是看到一清那身与众不同的道袍和清逸出尘的气质,更是面露敬畏之色,停下脚步,不敢上前。
一清却主动站起身,对着老者打了个稽首,语气平和:“老丈勿慌,贫道师徒二人云游路过此地,讨碗水喝。”
那老者见一清言辞客气,神态不似恶人,这才稍稍放松,连忙放下柴捆,从腰间解下自己的水囊递过来:“仙长请用,山野之人,只有这粗陋泉水。”
一清道谢接过,并未饮用,只是拿在手中,目光似随意地扫过老者满是风霜的脸和那双因常年劳作而粗糙皲裂的手,忽然问道:“老丈可是常在这左近山中砍柴?”
“是啊,”老者叹了口气,“老了,也只能在这山脚转转,砍些柴火换点米粮糊口。”
“近来山中可还太平?可有听闻什么……不太平的消息?”一清状似无意地追问。
老者想了想,摇头道:“这山里一向还算安宁。就是前些日子,好像听说南边……对,就是水泊梁山那边,闹得挺凶,说是他们的天王……没了。”
晁盖死了!
虽然早有预料,但亲耳从这山野樵夫口中得到证实,我的心还是沉了一下。梁山,彻底变天了。
一清面色不变,只是眼神微黯了一瞬,继续问道:“哦?可知后续如何?”
“那就不清楚了,”老者摆摆手,“咱们平头百姓,哪敢打听那些绿林好汉的事?只听过往的客商隐约提过一嘴,好像现在是个姓宋的当头了……唉,这世道,哪里都不太平。”老者絮叨着,背起柴捆,告辞离去。
待老者走远,一清将水囊还给我,目光望向南方,沉默良久。
“一清……”我轻声唤他。
他收回目光,看向我,眼中已恢复了清明:“晁盖兄……一路走好。梁山之事,自此与你我,再无干系。”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释然,也带着决绝。我知道,他是彻底放下了。
我们继续上路。数日后,熟悉的二仙山终于遥遥在望。云雾缭绕的山峦,苍翠欲滴的松柏,以及半山腰那若隐若现的紫虚观轮廓,都让我感到一种归家般的安宁。
没有惊动任何人,一清带着我,沿着一条隐秘的小径,直接回到了紫虚观。
观中依旧清净,仿佛时光在此停滞。清松小道童见到我们突然归来,先是吓了一跳,随即便是巨大的惊喜,尤其是看到我安然无恙,更是高兴地围着我“步姐姐”长“步姐姐”短叫个不停。
安顿下来后,一清便去拜见罗真人。我留在房中,看着这间曾居住过、承载了我最初惶恐与希望的静室,心中感慨万千。去时前途未卜,归时身边已有良人相伴。
傍晚时分,一清回来了。从他的神色来看,与罗真人的交谈应颇为顺利。
“师父已知晓一切。”他对我说道,“他老人家说,此地清静,你可安心住下,继续修行。外界纷扰,暂不必理会。”
我松了口气,有罗真人这句话,我们就算有了最稳固的靠山。
“那一清,我们接下来……”我看着他,想知道他的具体打算。是就此长居紫虚观,还是另寻他处?
一清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暮色,缓缓道:“梁山易主,宋江掌权,招安之事,恐已提上日程。朝廷与梁山之间,必有一战。此战之后,无论胜败,招安都将成为定局。”
他的分析与我知晓的“剧情”完全吻合。
“我们要做的,不是去阻止这大势,”他转过身,目光锐利,“而是在这大势之中,为那些值得一救之人,铺好后路。”
“就像李俊?”我问道。
“不止。”一清走到桌旁,铺开一张简陋的舆图,指尖点在上面,“李俊是一步暗棋,他可自行谋划。但有些人,如林冲、鲁智深、武松,他们性情刚烈,执念深重,未必肯轻易另寻他路,甚至在招安后,可能会被派往最危险的战场。”
他的指尖在舆图上划过几个区域:“征辽,平田虎、王庆,乃至……最后的江南征方腊。每一步都是尸山血海。”
我看着那简陋的舆图,仿佛能看到未来那血色的战场和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黯然陨落。
“我们力量微薄,无法改变战局,但或可……提前布局,在某些关键节点,为他们留下‘生门’。”一清的指尖重重地点在江南区域,“尤其是此处,方腊之役,伤亡最巨。”
“如何布局?”我追问。
“需双管齐下。”一清沉吟道,“其一,借助师父的人脉与我的卜算之能,密切关注朝廷与梁山动向,尤其是未来可能发生的几次大战的时间、地点。其二,我们需要一些‘外力’。”
“外力?”
“钱财,物资,以及……一些绝对可靠、不属于任何势力的人手。”一清目光深邃,“我们需要在江南,提前暗中布置几处安全的据点,囤积些药材、粮食,甚至准备好可供隐匿身份、远离中原的路径。待战事起时,若有机会,便可接应受伤或意图脱离之人。”
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可以建立一个隐秘的“安全屋”网络和逃生通道!这需要大量的金钱和周密至极的计划!
“钱财从何而来?人手又该如何寻找?”这无疑是最大的难题。
一清看向我,眼中闪过一丝奇异的光芒:“鸾音,你曾提及你那个世界的一些……事物。其中可有快速聚敛钱财,又不引人注目的法子?或者,一些易于制作,却又对此世之人颇具吸引力的奇巧之物?”
他竟将主意打到了我的“现代知识”上!我愣了一下,随即大脑飞速运转。穿越小说里常见的玻璃、肥皂、香水、高度酒……但这些要么需要特定的原料和工艺,要么容易引来觊觎,并不符合“不引人注目”的要求。
忽然,我灵光一闪!
“镜子!”我脱口而出,“一清,你们用的可是铜镜?”
一清颔首:“自然。”
“我知道一种制作更为清晰、逼真,成本或许亦可控制的‘玻璃镜’之法!”我兴奋起来。清晰无比的玻璃镜,在这个时代绝对是堪比珍宝的稀罕物!若能小规模、秘密地制作出来,通过某些隐秘渠道售卖,绝对能迅速积累巨额财富!而且镜子体积小,价值高,便于隐藏和运输!
“玻璃镜?”一清眼中露出感兴趣的神色,“细细说来。”
我将记忆中关于玻璃(二氧化硅)烧制、以及利用锡箔和水银(或者更安全的银镜反应替代方案,我需要回忆具体化学原理)制作玻璃镜的粗浅原理,尽量用他能理解的语言解释了一遍。
一清听得极其认真,不时提出关于原料获取、温度控制等关键问题。他虽然不懂化学,但其深厚的道门学识和对物质变化的理解,让他能迅速抓住核心。
“此法……或可一试。”他最终沉吟道,“原料山中或可寻得部分,至于制作之地……”他目光扫向观后更为幽深的区域,“紫虚观后山有一处废弃的丹房,地处偏僻,可加以改造,作为试验之所。”
果然,背靠二仙山就是方便!原料、场地都有了初步着落。
“那可靠的人手呢?”我想到下一个问题。
“此事需从长计议,谨慎选择。”一清道,“或可从一些受过师父或我恩惠、又与世无争的山民、猎户中,挑选忠厚老实、口风紧者,许以重利,让他们负责一些外围的原料采集、搬运工作。核心制作,需你我亲力亲为,或……由清松帮忙。”他看向了正在门外打扫的小道童。
清松年纪虽小,但心思纯净,对一清忠心不二,确实是可靠的人选。
计划的核心框架逐渐清晰起来——以二仙山紫虚观为秘密基地,利用我的“现代知识”尝试制作玻璃镜获取资金,同时由一清利用其卜算和人脉,密切关注外界动向,提前在关键地区(尤其是江南)布局安全点和逃生路线。
这是一个庞大而长期的计划,充满了未知与风险。但看着一清那坚定而睿智的眼神,我心中充满了信心。
重返仙山,并非避世,而是为了积蓄力量,为了在未来的血雨腥风中,为那些不该沉沦的英雄好汉,谋一条隐秘的后路。
逆天改命之路,自此有了清晰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