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23章 急行军前的准备(三)

作者:一块大豆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壁炉中的火焰静静燃烧,映照着张永春有些愕然的脸。


    挠了挠脑袋,张永春觉得自己好像是打开方式错了。


    “妈,你不是一直干的是垃圾焚烧厂的活儿吗?


    什么时候又跨界拍上短剧了?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火焰那头,海老太太正盘算着接下来该上哪去整点其他的产业呢,是买个金属加工厂,还是开个食品加工站。


    而一听儿子这话,老太太就有点不高兴了。


    “还不是为了你小子!”


    说着,老太太把手机往桌上一扔,一脸的不乐意。


    “你以为妈愿意折腾啊?


    你也不看看你前阵子列的单子都要的是些什么玩意儿!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又什么军用弩大马车的。


    搁现在,哪一样不是得严格备案,甚至根本不让私人碰的管制物品?”


    张永春顿时有些不好意思。


    确实,是他这个儿子当得不称职了,光顾着跟老娘要东西,但是却忘了老娘那边也不太好活动的开。


    毕竟老娘不是系统,张永春没有想象过要给老娘支付报酬和完成任务之类的事情。


    “妈,辛苦你了,那要不行……”


    还没等张永春说完,海青兰看着自己儿子那边的样子,当时就知道他下一句要说啥,直接一摆手霸气打断。


    “啥不行,你妈行着呢!”


    说着,老太太一挑眉毛,拿出来当年和城管对着骂街的气势,一脸的霸气凛然:


    “反正你那边用的东西都是古代物品,我想来想去,就属‘剧组道具’这个名头最好使,合情合理还合法。


    所以妈就找了个挺有想法但没啥钱的新人导演小组,投了点钱,让他们立个古装短剧的项目。”


    “反正现在网络小说有的是,我让小胡买了个还有点热度的小说,就直接开拍了。”


    这年头的网络小说如过江之鲫都瞎说了,那都是蛤蟆吵坑。


    随便买个拿来拍短剧,任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正好,这样一来,老太太以‘采购道具’、‘定制服装’、‘复原古器’的名义去置办儿子要的那些东西,就顺理成章了。


    反正账目清晰,用途明确,任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而且投短剧这个项目,说起来海青兰还是得感谢小胡。


    毕竟海青兰有儿子主演的大型古装历史穿越真实电视剧,还是及时上映的,根本用不着看别人拍的短剧。


    但是小胡可没有,所以小胡每天也追短剧。


    那天早上海青兰正好看见小胡抱着手机在那乐,一问之下才知道有这么个东西。


    毕竟拍短剧这玩意和老太太一贯的行为不符,哪怕是张永春都不敢相信。


    因此老太太这一顿话吧张永春听得一愣一愣的,下意识地反问:


    “这……这还能这样操作呢?”


    “有啥不能的?”


    海青兰理直气壮,老太太推了推自己的金丝老花镜。


    “再说了,咱们这儿的地方电视台,现在也嗷嗷待哺,急需各种电视剧、短剧填充时段呢!


    政策上对本地文化产业也有扶持,我就挂了个名,下边马上就给我批号了。”


    “地方电视台?”


    张永春更加诧异了,在他的记忆里,这类媒体似乎已经式微很久了。


    就算以前,他在家里的那台电视的作用一般也是老太太打开看看戏曲节目就关了,顶多在过年的时候充当背景音乐。


    “咱们那的地方台……它还活着呢?”


    “活着是活着,但也跟半死不活差不多了。”


    海青兰一边说,一边打开手机让小胡去买点牛肉,准备晚上给张永春炖牛肉吃。


    “现在一天到晚,除了循环播放各种乱七八糟的保健品广告、视频促销,就是雷打不动的中老年相亲节目。


    就拿收视率都快秃的跟你舅脑袋上的毛差不多了。


    现在只要你愿意把你的剧投给他们,也甭管拍成啥样,他们立马就能给你安排过通!


    效率高得跟窜稀一样!


    哦,抗日剧不行,排班满了安排不过来。”


    张永春听着母亲这略带调侃的描述,一脸懵逼。


    看来果然是穿越到古代太久了,都听不懂老娘的话了。


    啥时候电视台都这么卑微了?


    “娘啊,听你这么一说,这剧能过审吗?


    别到时候播不了,再惹出什么麻烦。”


    闻言老太太瞅了一眼儿子却异常淡定道:


    “过不过审怎么了?


    本来我也没指望它真能播出,或者靠这个赚钱啊。”


    老太太想得很开。


    “这拍短剧本身,就是响应上头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号召,算是完成个‘任务’。”


    老太太也在学校看过好几年大门,虽然不懂拍剧。


    但是,她懂点体制。


    “人家要的是你往外掏票子。


    需要的是你投了多少钱,创造了多少就业岗位,拉动了多少本地消费。


    至于你这剧本身拍得好不好,剧情啥玩意的,人家也不管。


    就连最后能不能通过平台审核,关人家啥事。


    那都是咱们这些资方应该闹心的。”


    说着,老太太一摊手。


    “反正你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你。


    咱们这点东西能合规合法地买进来,送到你手上,目的就达到了。


    过不过审的关我屁事,卖不出去钱又能咋滴。


    反正也就三百多万,就当喂狗了。


    只要你能用上东西比啥都强。


    再说了,这年头挣钱都不容易,我这也算拉动就业了。”


    听着老太太霸气凛然的话,张永春一时间都觉得眼前的亲妈是不是被人家代替了。


    这还是我那个馒头长毛了都不扔的妈么?


    我这个妈也被人穿越了?还是说老娘也觉醒系统了?


    而海青兰还不知道在张永春心里自己都变成外星人了,反而起兴道:


    “哎老儿子,你那边现在情况到底怎么样了?


    跟妈仔细说说,你那噶是不是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说着,老太太抄起手机。


    “正好这剧组联系着了一位挺有名的历史专家当顾问。


    你有啥搞不清的历史关节、人物关系,或者拿不准的风俗规矩,妈都能帮你问问,琢磨琢磨。”


    张永春一听“历史专家”,心里都来不及高兴,反而咯噔了一下:


    “妈,你这专家……是从哪儿联系的?正不正经啊?可别是那种江湖骗子。”


    好家伙,专家这玩意这年头可太多了,一下雨顺着墙根都跟狗尿台一样出溜出溜往外冒。


    自己老娘可别上当啊!


    “哎呦,你把心放肚子里!”


    海青兰却语气笃定,摇了摇手。


    “正儿八经的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还在咱们省文化局挂着特邀顾问的名头呢,发表过好多论文,绝对的正规军!”


    阿这……


    “文化局的专家……都出来参与拍短剧了?”


    好歹这也是个领导吧?


    海青兰看着自己儿子的表现,反而很淡定的撂下手机。


    “这有啥好奇怪的?这年头钱多难挣啊。”


    “都别说咱们这嘎达的小专家了。


    就连人家那上过中央台的大学者,卖书卖的满世界都知道的主。


    人家还跑去给动画片、网络大电影当历史顾问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