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4章 合作与分歧

作者:清和雅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同筑一屋,各执一尺。


    北城大学,哲学系办公室。


    下午的阳光透过半开的窗帘,洒在桌上。苏筠翻着一摞纸,眉头微皱。林望坐在对面,手里捏着一杯已经冷掉的咖啡。


    苏筠抬头,说:


    “我最近在策划一个旧城区影像展。想把城市更新前的照片和居民的口述故事,放在一起展出。”


    林望挑了挑眉:


    “照片我理解。可口述故事……你打算怎么做?”


    苏筠放下笔,看着他:


    “找那些在老街住了二十年、三十年的居民,让他们讲讲自己记忆里的街道,讲他们怎么在那条巷子里生活、失去、爱过。”


    林望沉默了一下,说:


    “你确定那样好吗?展览讲故事,观众可能看几张照片就走了。没人会花时间听那么多个人的叙述。”


    苏筠挑起眉毛:


    “可那就是城市真正的意义。不是钢筋水泥,而是人活过的证据。”


    林望靠在椅背上,盯着天花板,说:


    “我明白。可从项目执行角度,你要面对预算、策展方、场地规定。故事越多,材料越杂,展览就越难做。”


    苏筠笑了一下,眼神柔中带着不服:


    “所以你还是习惯把一切先框好。图纸、成本、指标。你总想把世界修成安全、整齐的结构。”


    林望轻轻叹了口气:


    “因为我看过太多计划被情感拖垮。工地上也是。越多情绪,越容易出错。”


    苏筠看着他,忽然轻声说:


    “可林望,城市里所有真正重要的东西,都是情绪。街角那家小面馆,是因为有人等过人。一条巷子会被记住,是因为有人在那儿哭过、笑过。”


    林望没立刻回答。


    他想起那天,自己和苏筠在那条巷子口。她说:


    “这条路没变,是因为我们记忆里的样子还没改。”


    苏筠轻声说:


    “我不是想做一个浪漫的展览。我是想留一点地方,给城市里普通人的故事。让未来的人知道,这座城曾有人在这里生活过。”


    林望缓缓开口:


    “可你愿不愿意面对,可能到最后,没人看完那些故事?大家还是只想看几张漂亮的照片,就走了。”


    苏筠笑了:


    “我愿意。即使只有一个人看完,也值了。”


    林望盯着她,眼神复杂。


    “你知道,有时候我最怕的,就是投入所有心力,却什么都留不住。”


    苏筠看着他,语气很轻:


    “那是因为你总想靠修复,把一切维持原样。可有些东西不是修出来的,是讲出来的,是被人听见的。”


    林望沉默了。


    良久,他低声说:


    “那你打算怎么做?”


    苏筠拿起一叠纸,递到他面前:


    “我们一起做。你来帮我把展览空间规划出来。我来做居民的采访和文字。”


    林望没接那叠纸,只是看着她,半晌才缓缓开口:


    “如果到最后,所有人都走马观花,只看展板不听故事,你打算怎么办?”


    苏筠笑了,眼神里带着一丝倔强:


    “那至少,我留过一条路,让人可以听见。哪怕只有一个人停下脚步,也证明这座城不是彻底冰冷的。”


    林望深深看了她一眼,终于接过那叠纸。


    “好。那我们就试一次。”


    窗外的风吹动树影,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光。苏筠心里轻轻想:


    “不是每条路都通向旧时光。可有人愿意留一条路给记忆,也就给了未来多一点希望。”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