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章 第十一章 疑云重重

作者:柒壹陆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冬月,扬州城飘起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


    细密的雪花落在沈府的青瓦上,堆积起薄薄一层白霜,将这座盐商巨宅衬得愈发肃穆。


    听雪轩内,药味弥漫在冰冷的空气里,与炭火的暖意交织,却驱不散笼罩在沈府上下的愁云——沈如澜的病,已重到了让人揪心的地步。


    沈如澜躺在床上,身上盖着两层厚厚的锦被,却依旧觉得寒意从骨头缝里往外渗。


    持续的低烧让她意识时常模糊,唯有咳嗽声从未停歇,从起初的间断轻咳,变成了如今昼夜不停的低喘,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肺腑撕裂般的疼痛。


    容嬷嬷坐在床边,正用温热的帕子为她擦拭额头的冷汗。


    看着沈如澜瘦得脱形的脸庞——原本饱满的脸颊凹陷下去,眼窝深黑,嘴唇泛着不正常的青白色,连说话都要耗尽全身力气,容嬷嬷的眼眶忍不住泛红,手中的动作却愈发轻柔。


    “少爷,喝点药吧。”容嬷嬷端来刚煎好的汤药,小心翼翼地将沈如澜扶起,在她背后垫上软枕。


    汤药熬得浓稠,散发着苦涩的气息,沈如澜却连抗拒的力气都没有,任由容嬷嬷用小勺将药汁喂进嘴里,苦涩的味道在舌尖蔓延,她却毫无知觉——身体的疼痛早已盖过了味觉的感受。


    “沈福……来了吗?”喝完药,沈如澜喘息着问道,声音微弱得像风中残烛。


    “来了,在外面候着呢。”容嬷嬷连忙答道,“老奴这就让他进来?”


    沈如澜轻轻点头。


    片刻后,沈福捧着一叠文书走进来,见沈如澜虚弱的模样,心中一酸,却不敢表露,只能躬身道:“少爷,这是今日需要您决断的文书,有松江盐场的运盐船调度、江西分号的账目结算,还有……盐运使司送来的年底盐课征收通知。”


    沈如澜示意沈福将文书放在床头矮几上,却连抬手翻看的力气都没有,只能低声道:“念……念给我听。”


    沈福拿起最上面的盐课通知,轻声念道:“扬州盐运使司令:今岁盐课额度较往年上调一成,限各盐商于腊月初十前缴清,逾期将按滞纳额加收三成罚金……”


    “上调一成?”沈如澜的眼神瞬间清明了几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赵德贤……倒是会趁火打劫。”


    她咳嗽了几声,气息愈发不稳,“告诉松江盐场,优先调度往皖南的运盐船,确保按时交付;江西分号的账目,让账房先生再核对一遍,若有异常,立刻报给我;盐课……先回复盐运使司,说我病重,需延缓十日缴纳,容沈家筹备。”


    “是!”沈福连忙记下,不敢多留,躬身退了出去。


    看着沈福离去的背影,沈如澜缓缓闭上眼睛。


    她知道,自己若是倒下,沈家不仅要面对曹瑾的报复、赵德贤的压榨,还要应付家族内部的觊觎,这偌大的家业,随时可能分崩离析。可身体的衰败却不由她控制,每一次呼吸都变得艰难,她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能否撑过这个冬天。


    沈如澜的病情毫无起色,容嬷嬷的疑心却越来越重。


    她始终觉得,沈如澜的病来得蹊跷,不像是寻常的劳疾,倒像是有人暗中下手。


    这些日子,她背着所有人,悄悄做了许多安排——将沈如澜日常用的瓷碗、茶杯、汤匙全换成新的,连床幔、枕套都重新浆洗晾晒;府里用的熏香,也换成了她从老家带来的、绝对安全的艾草香;甚至连给沈如澜熬药的砂锅,都换成了全新的,由她亲自守在灶房监督熬制。


    可这些举措,依旧没能阻止沈如澜病情的恶化。


    容嬷嬷的心沉到了谷底——若不是外来的东西有问题,那问题必然出在府内,出在那些日日围绕在沈如澜身边的人身上!


    她想起苏墨卿送来的那瓶川贝枇杷膏,虽然心中不愿怀疑那位姑娘,却还是做了万全准备。她倒出少许膏体,用油纸包好,托付给府里一个老家在城外、绝对可靠的老仆,让他送去城外隐居的老郎中那里查验——那老郎中曾是太医院的御医,因得罪权贵被贬,医术高明,尤其擅长辨别毒物。


    三日后,老仆带回了消息,语气带着几分庆幸:“嬷嬷,老郎中说了,这枇杷膏用料上乘,都是寻常的滋补药材,没有半点毒物,对咳嗽还有好处呢!”


    容嬷嬷悬着的心稍稍放下,可随即,更大的恐惧攫住了她——既然苏墨卿的枇杷膏没问题,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府里的人,谁又有胆子对少爷下手?


    从那天起,容嬷嬷开始不动声色地排查。


    每日沈如澜的饮食,她都亲自挑选食材,看着厨师烹饪,再亲手端到沈如澜面前;负责伺候沈如澜起居的丫鬟,也换成了她一手带大的两个心腹;甚至连府里的杂役、园丁,她都暗中观察,留意他们的一举一动。


    可查了数日,却毫无头绪,府里的人各司其职,看似没有任何异常。


    “难道是我想多了?”容嬷嬷坐在灶房外的石阶上,看着飘落的雪花,心中满是迷茫。


    可一想到沈如澜咳血的模样,她又立刻否定了这个念头——不行,无论如何,都要找到病因,绝不能让少爷不明不白地倒下!


    沈克勤可没心思关心沈如澜的死活,他见沈如澜病势沉重,心中窃喜,动作也愈发频繁起来。


    几乎每日都以 “探病” 为名,往听雪轩跑,名为关心,实则是打探沈如澜的病情虚实,顺便在老夫人面前刷存在感。


    这日,沈克勤又提着一个食盒来到听雪轩,见老夫人也在,立刻露出关切的神色,对着病床上的沈如澜道:“如澜啊,二叔听说你这几日又加重了,心里急得很,特意让厨房炖了燕窝,你快尝尝,补补身子。”


    沈如澜闭着眼睛,连睁眼的力气都没有,更别说回应他。


    老夫人看了沈克勤一眼,语气平淡:“有心了。只是如澜如今吃不下东西,你还是拿回去吧。”


    沈克勤却不罢休,转而对老夫人道:“娘,如澜这病总不好,我心里实在不安。前几日我托人打听,得知城外青云观有位‘神医’,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好多久治不愈的病人都被他治好了。我想着,不如请这位‘神医’来给如澜看看,说不定能有转机呢?”


    老夫人还未开口,一旁的容嬷嬷却抢先说道:“二爷好意心领了。只是少爷的病,王大夫已经诊治了许久,最是了解病情,贸然换大夫,怕是会导致药性冲撞,反而对少爷不利。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必急于一时。”


    容嬷嬷的话滴水不漏,既拒绝了沈克勤的提议,又给了他台阶下。


    沈克勤脸色一沉,却不敢反驳——容嬷嬷是老夫人的心腹,在府中地位极高,他若是得罪了她,日后在老夫人面前只会更难立足。


    “既然容嬷嬷这么说,那便听你的。” 沈克勤悻悻地说道,提着食盒转身离去。


    看着沈克勤离去的背影,容嬷嬷的眼神变得冰冷。她总觉得,沈克勤对沈如澜的病情 “太过关心”,这份关心背后,藏着不可告人的算计。


    她暗暗决定,要将沈克勤也纳入排查范围,尤其是他推荐的那位 “神医”,绝不能让其靠近沈如澜半步。


    盐运使司的书房内,温暖如春。


    赵德贤穿着厚厚的狐裘大衣,坐在太师椅上,手里捧着一个暖手炉,听着去沈府探病的师爷汇报情况。


    “大人,沈如澜的病确实重得厉害,小的去时,他正躺在床上,连说话都费劲,瘦得脱了形,看样子怕是撑不了多久了。”师爷躬身道,语气带着几分唏嘘。


    赵德贤捻着胡须,眼中却没有丝毫同情,反而闪过一丝算计:“撑不了多久?那正好。沈家没了沈如澜,群龙无首,往后扬州盐市的格局,可就由不得他们说了算了。”


    他顿了顿,继续道:“年底的盐课征收,我特意让你们把额度上调一成,就是想看看沈如澜的反应。如今他病重,沈家必然人心惶惶,筹措盐课肯定会力不从心。你去告诉沈府,就说本官念及沈如澜病重,可允许他们延缓十日缴纳盐课,但逾期后,加收的罚金要从三成提到五成——我倒要看看,沈家没了沈如澜,还能不能拿出这笔银子。”


    “大人高明!”师爷连忙附和,“这样一来,沈家若是缴不出盐课,大人就能以‘滞纳盐课’为由,查封他们的部分盐场或引岸,到时候无论是沈家主动求饶,还是其他盐商趁机争夺,大人都能从中获利!”


    赵德贤满意地笑了:“你倒是越来越懂我的心思了。去吧,按我说的办。记住,态度要强硬,却也要留有余地,让沈家知道,他们的生死存亡,全在本官的一念之间。”


    “是!小的这就去办!” 师爷躬身退下。


    赵德贤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嘴角勾起一抹贪婪的笑容。


    他早已将沈家视为囊中之物,沈如澜病重,不过是他吞并沈家产业的第一步。


    只要沈家倒下,扬州盐市的大半利益,都将落入他的手中,到时候,他不仅能填满自己的腰包,还能凭借这份 “政绩”,早日调回京城,步步高升。


    扬州城西的永盛镖局内,林震南正拿着一封来自京城的密信,仔细阅读着。


    信是女儿林潇写来的,里面详细说明了曹家在京城的近况——曹家圣眷渐衰,江宁织造府亏空巨大,被御史多次弹劾,皇上已有不满,曹瑾在京城四处钻营,却无人愿意与其合作。


    “曹家果然不行了!”林震南看完信,眼中精光一闪,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一直担心曹瑾会借助曹家的势力报复沈家,如今看来,曹家自身都难保,根本无力再为曹瑾撑腰,沈如澜的压力也能减轻不少。


    他立刻找来笔墨,提笔给沈老夫人写了一封回信,将林潇在京城打探到的消息一一告知,尤其是曹家亏空、圣眷渐衰的细节,特意标注出来。


    写完后,他叫来镖局的得力镖师,嘱咐道:“这封信务必亲手交给沈老夫人,路上小心,不可耽搁!”


    “是!总镖头!”镖师接过信,小心翼翼地收好,立刻骑马出发,直奔沈府。


    林震南站在镖局门口,看着镖师远去的背影,心中暗暗祈祷。


    他与沈家合作多年,深知沈家若倒,永盛镖局也会受到牵连。


    如今曹家失势,对沈家、对永盛镖局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机,或许能借此机会,彻底摆脱曹瑾的威胁。


    莲花巷,苏家小院。


    苏文远的病情已经稳定,能偶尔下床走动了。


    可苏墨卿却丝毫没有轻松,心中的牵挂与日俱增——她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关于沈如澜病重的流言,从“咳嗽加重”到“咳血不止”,再到“卧床不起”,每一个消息都像一把尖刀,刺得她心口发疼。


    这日,苏墨卿去药铺给父亲抓药,又听到几个药铺伙计在议论沈如澜的病情。


    “听说了吗?沈家少爷已经好几日没下床了,连话都说不清楚,听说,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唉,真是可惜了,那么年轻有为,却得了这么个怪病!”


    “谁说不是呢,沈家那么大的家业,要是没了他,指不定要乱成什么样呢!”


    苏墨卿听得心乱如麻,抓完药后,竟鬼使神差地朝着沈府的方向走去。


    走到沈府附近的街巷,看着那高大的朱漆大门、威严的石狮子,还有门口值守的护卫,她却停下了脚步——她只是一个清贫的画师,与沈如澜身份悬殊,连进入沈府探病的资格都没有,贸然上前,只会自取其辱。


    她站在街角,看着沈府的方向,雪花落在她的发梢、肩头,她却毫无察觉。


    心中的无力感像潮水般涌来,她甚至去庙里为沈如澜求了平安符,却不知道该如何送出去,只能将平安符紧紧攥在手中,默默祈祷他能早日康复。


    “爹说得对,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苏墨卿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失落。她知道,自己能做的,只有远远地牵挂,却什么也做不了。


    最终,她还是转身离开了,雪花落在她身后的青石板上,留下一串浅浅的脚印,很快又被新的雪花覆盖,仿佛她从未出现过。


    深夜,听雪轩内一片寂静,只有炭火偶尔发出 “噼啪” 的声响。


    沈如澜却毫无睡意,低烧让她的意识时而模糊,时而清醒,清醒时,脑海中便会反复思索自己的病因——太蹊跷了,病来得迅猛,药石罔效,分明是有人暗中作祟!


    “嬷嬷……”沈如澜轻声唤道,声音微弱却坚定。


    守在床边打盹的容嬷嬷立刻惊醒,连忙问道:“少爷,您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我病的这些时日……府里,尤其是饮食、起居上,可有什么异常?”沈如澜睁开眼,眼神清明,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容嬷嬷心中一震,知道沈如澜终于也察觉到了不对劲。


    她连忙压低声音,将自己这些日子的排查举措、苏墨卿枇杷膏的查验结果,还有沈克勤近期的异常举动一一告知沈如澜:“老奴换了您所有的用具,监督饮食,却没发现异常。只是二爷最近太过‘关心’您的病情,还想推荐来路不明的‘神医’,老奴总觉得他不对劲。”


    沈如澜静静地听着,苍白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唯有搭在锦被上的手指微微蜷缩,泄露了她内心的波澜。


    她沉默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低声道:“查……继续查。所有经手我饮食起居的人,无论是厨师、丫鬟,还是杂役,一个都不能放过。重点查……后厨的人,还有二叔推荐的那个‘神医’,查清他的底细,看看他与二叔是什么关系。”


    “是!” 容嬷嬷心中一凛,知道沈如澜这是要动真格的了。


    她立刻应道:“老奴明日就安排人去查,定要找出幕后黑手!”


    沈如澜轻轻点头,缓缓闭上眼睛。


    她知道,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若是不能尽快找出病因,自己不仅会性命难保,沈家也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她只能寄希望于容嬷嬷的排查,能早日揪出那个隐藏在暗处的敌人。


    沈府的后厨内,帮工阿贵正默默地清洗着碗筷。


    他穿着一身粗布短褂,低着头,遮住了眼中的神色,看起来与其他杂役并无不同。


    可没人知道,这个沉默寡言的年轻人,正是将“相思断肠散”偷偷下在沈如澜补品中的凶手。


    这些日子,他看着沈如澜一日日衰弱下去,心中既恐惧又兴奋。


    恐惧的是,他怕自己的行踪暴露,被沈府的人发现后处死;兴奋的是,只要沈如澜一死,他就能拿到沈克勤许诺的五百两银子,离开扬州,回老家盖房子、娶媳妇,过上好日子。


    他小心翼翼地控制着毒药的剂量,每次只在紫砂罐的内壁缝隙里抖入极微量的粉末,确保沈如澜的病情缓慢恶化,看起来像自然发病,不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每日看着厨师用那个紫砂罐为沈如澜炖煮补品,他都心惊胆战,却又忍不住期待——只要再等一段时间,沈如澜就会彻底倒下,他就能拿到赏金,远走高飞。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