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0章 微光与尘埃:福利院的午后

作者:椰子味奶皮酥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那句“我爱你”说出口后,仿佛有什么无形的枷锁在我们之间悄然碎裂。


    回酒店的路上,我们依旧牵着手,但指尖缠绕的力度,眼神交汇时流淌的暖意,都带上了一种全新的、心照不宣的亲昵。空气里弥漫着雨后初霁的清新,也弥漫着一种近乎饱和的甜蜜。


    第二天,林夕神神秘秘地告诉我,要带我去一个“特别的地方”。


    “是哪里?”我忍不住好奇。


    “暂时保密。”她眨眨眼,卖着关子,“不过,需要准备一些小礼物。”


    她带着我去了一家很大的文具店和玩具店。看着她认真挑选着彩笔、画本、拼图和各种可爱的毛绒玩具,我隐约猜到了目的地。


    “是……去看小朋友吗?”我轻声问,心里有些许忐忑。孩子是纯粹的,但也是敏感的,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应对。


    “嗯。”她转过头,对我温柔地笑了笑,“是我一直定期去的一家福利院。那里的孩子们……很特别,也很需要一些陪伴和色彩。”她顿了顿,补充道,“如果你觉得不舒服,我们随时可以离开。”


    她的体贴让我安心。我点了点头,也开始学着她的样子,挑选了一些我认为孩子们可能会喜欢的东西——一些颜色鲜艳的贴纸,几本带有漂亮插画的童话书。


    车子驶离繁华的市区,开往城郊。最终在一座看起来有些年头,但打扫得十分干净、院子里有彩色滑梯和秋千的建筑前停下。


    “阳光之家”——


    牌子上的字迹有些褪色,却透着一种朴素的温暖。


    我们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走进去,一位面容慈祥、被称为“陈妈妈”的中年女士热情地迎了上来。她显然和林夕很熟络,目光落在我身上时,带着善意的探究和欢迎。


    “林小姐来啦!这位是……?”


    “陈妈妈,这是苏晴,我的朋友。”林夕介绍道,语气自然。


    “苏小姐,欢迎欢迎!”陈妈妈笑着拉住我的手,她的手温暖而粗糙,带着常年劳作的痕迹。


    院子里,一些孩子正在护工的看护下玩耍。看到林夕,他们立刻欢呼着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叫着“林夕姐姐!”。


    林夕蹲下身,熟练地和他们打招呼,叫着他们的名字,把带来的礼物分发给每个人。她的脸上洋溢着一种我从未见过的、纯粹而明亮的笑容,像个大孩子。


    我站在稍远一点的地方,有些局促地看着这一切。孩子们拿到礼物时那发自内心的、毫不掩饰的喜悦,感染了我,但那种过于直接和热烈的氛围,又让我本能地想要退缩。


    有几个孩子注意到了我,好奇地望过来,眼神清澈,带着询问。


    林夕站起身,拉着我的手,把我带到孩子们面前,声音温和:“这是苏晴姐姐,她也很喜欢小朋友,今天特意来看你们的。”


    孩子们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我身上。我紧张得手心冒汗,几乎想躲到林夕身后。


    就在这时,一个看起来只有四五岁、扎着两个羊角辫、眼睛大大的小女孩,怯生生地走到我面前,仰着头,奶声奶气地问:“姐姐,你也是天使吗?”


    我愣住了。


    林夕在一旁轻笑出声,低声对我说:“他们有时候叫我天使姐姐。”


    我看着小女孩那纯净得不含一丝杂质的眼睛,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仿佛被轻轻触碰了一下。我蹲下身,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不那么僵硬:“我……我不是天使。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姐姐。”


    小女孩歪着头,似乎在思考,然后伸出小小的、柔软的手,轻轻碰了碰我带来的那本童话书的封面:“这个……好看。”


    我把书递给她:“送给你,好不好?”


    她惊喜地睁大了眼睛,用力地点点头,抱着书,像得到了什么稀世珍宝,开心地跑开了。


    这个小小的互动,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与孩子们之间那扇陌生的门。


    其他的孩子见我似乎并不“可怕”,也渐渐围拢过来。他们的问题天真而直接:


    “姐姐,你的头发为什么是卷卷的?”


    “姐姐,你也像林夕姐姐一样,会在电视里演戏吗?”


    “姐姐,你会画画吗?”


    我起初还有些笨拙,回答得磕磕绊绊。但在他们纯粹的好奇和善意面前,我的紧张感慢慢消融了。我试着用最简单的语言回答他们的问题,告诉他们我不会演戏,但很喜欢看书和写故事。


    林夕不知从哪里搬来了画架和一大盒彩笔。她提议大家一起画画。


    孩子们欢呼着,各自找了位置,趴在桌子上、甚至直接坐在地上,开始天马行空地涂鸦。


    林夕拉着我,也在一个角落坐下。她递给我一支彩笔,眼神鼓励。


    我看着面前空白的画纸,有些茫然。我已经很久没有画过画了。


    “随便画点什么,”林夕轻声说,“想到什么就画什么。”


    我拿起一支蓝色的彩笔,无意识地在纸上画了起来。起初是杂乱的线条,渐渐地,一个轮廓显现出来——是星空。深邃的蓝,点缀着细碎的、黄色的星星。在那片星空的中央,有两个靠得很近的、小小的身影。


    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我画了什么。


    直到林夕凑过来看,她的眼睛微微亮了一下,然后,她拿起一支红色的彩笔,在我画的那两个小身影旁边,画了一个歪歪扭扭的、大大的爱心。


    她的动作自然无比,仿佛本该如此。


    我的脸颊有些发烫,心里却涌起一股暖流。


    这时,那个之前问我是不是天使的小女孩,举着她的画跑了过来。她的画纸上,用稚嫩的笔触画了三个手拉手的小人,两个高的,一个矮的。背景是夸张的、有着笑脸的太阳和花朵。


    “这是林夕姐姐,这是苏晴姐姐,这是我!”她指着画,骄傲地宣布。


    我和林夕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感动和笑意。


    “画得真好!”林夕摸了摸小女孩的头,由衷地称赞。


    小女孩开心地笑了,露出缺了一颗的门牙。她把画塞到我手里:“送给苏晴姐姐!”


    我拿着那张充满童稚和善意的画,感觉手里沉甸甸的。这是一种我从未体验过的、被全然接纳和喜欢的感覺。


    下午的阳光暖融融的,透过院子里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点。空气中漂浮着彩笔的味道、孩子们的笑声,还有某种……宁静而祥和的气息。


    我看着林夕和孩子们玩在一起,她耐心地教一个男孩拼图,帮一个小姑娘把风筝放上天,甚至毫无形象地趴在地上,和几个孩子比赛弹玻璃珠。她的笑容那么真实,那么有感染力,仿佛所有的光环和压力,在这里都被卸下了。


    在这里,她不是明星林夕,只是一个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林夕姐姐”。


    而我也似乎暂时忘记了那些纠缠我的疾病、那些网络上的恶意、那些对未来的惶恐。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小院落里,在这些纯粹的心灵面前,我只是“苏晴姐姐”,一个会讲故事、会画星星的、普通的姐姐。


    一种奇异的平静感笼罩了我。


    原来,付出一点点善意,收获的竟是如此丰沛的温暖。


    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个角落,可以如此简单,如此纯粹。


    陈妈妈给我们端来了她自己熬的绿豆汤。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喝着清甜的汤水,看着孩子们嬉戏玩闹,我第一次感觉到一种……近乎“岁月静好”的踏实感。


    离开的时候,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到门口,挥着小手,一遍遍地喊着:“林夕姐姐再见!苏晴姐姐再见!下次还要来哦!”


    坐回车上,我手里还紧紧攥着那张三个小人手拉手的画。


    林夕启动车子,侧过头看我,眼神温柔:“感觉怎么样?会不会很累?”


    我摇了摇头。身体是有些疲惫,但精神却有一种奇异的充盈和放松。


    “他们……很可爱。”我轻声说。


    “嗯。”林夕笑了笑,目光望向前方,“每次来这里,看着他们,就觉得……外面的那些纷扰,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


    是啊。和这些孩子纯粹的生命力相比,那些恶意的评论,那些事业的起伏,那些对未来的担忧,似乎都变得轻飘飘的,像阳光下飞舞的尘埃。


    这一刻,阳光透过车窗,温暖地照在我身上。我看着身边专注开车的林夕,看着她线条柔和的侧脸,感受着心底那片难得的、风平浪静的宁和。


    也许……这就是生活本该有的样子。有爱,有陪伴,有简单的善意,有值得守护的微光。


    我低下头,看着画纸上那三个手拉手的小人,和旁边那个歪歪扭扭的爱心,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或许,我真的可以,试着去相信,一个更温暖的未来。


    然而,当车子驶回繁华的、充斥着霓虹与信息的城市中心时,当我下意识地拿出手机,看到屏幕上弹出的、关于林夕新剧的、夹杂着些许质疑和期待的热搜词条时……


    心底那片刚刚被福利院的阳光温暖的角落,似乎又被一丝来自现实世界的、微凉的阴影,悄然覆盖。


    尘埃落定,微光依旧。


    但光与影的博弈,从未停止。


    只是此刻,我选择将那张童真的画,小心地收好,将福利院午后的温暖,牢牢地珍藏心底。


    作为对抗漫长寒夜里,或许会再次袭来的、冰冷绝望的,一点点珍贵的火种。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