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章 石膏

作者:天生的吃货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石膏的别名有:


    1.细石、细理石:出自《别录》。


    2.软石膏:《本草衍义补遗》中提到。


    3.寒水石:《纲目》中记载。


    4.白虎:《药品化义》中的称呼。


    5.大石膏、玉大石、冰石:这些别名也在一些文献中被提及。


    功效作用


    1.清热泻火:石膏味甘、辛,性大寒,入肺、胃经,能够起到较好的清热泻火之效,可用于治疗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胃火亢盛等病症。


    2.除烦止渴:石膏还能够起到一定的除烦止渴之效,可用于治疗热病烦渴,虽饮水也不能止,使用本品后却能解渴,胃热消渴用之亦能获效。


    3.敛疮止血:石膏煅用有清热收湿、敛疮生肌之效,可用于治疗疮疡溃烂,久不收口,以及湿疹浸淫,水火烫伤等。


    4.其他作用:石膏还具有镇痛、镇静、解痉、抗病毒、利尿、利胆等作用,还能降低血管通透性,缩短凝血时间。


    禁忌


    1.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石膏性大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服用后可能会加重病情。


    2.非肺胃实热或外感引发的高热病症不宜用:石膏主要用于治疗肺胃实热或外感引发的高热病症,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高热可能效果不佳。


    3.心脏病患者慎用:石膏有兴奋或抑制心脏作用,小剂量石膏浸液对离体蟾蜍和家兔心脏有兴奋作用,大剂量有抑制作用,因此心脏病患者需慎用。


    4.孕妇慎用:孕妇体质特殊,应慎用石膏,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5.禁止超量用药:石膏用量应依病情变化和个体差异确定,最大剂量不超过60g,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疲倦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恶心、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


    中医药理


    1.解热作用:石膏具有解热作用,其退热作用与主成分钙无关,可能与其中含有的杂质有关。石膏煎剂对白细胞致热原性发热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内毒素引起的家兔发热也有解热作用,但对正常兔体温无影响。


    2.消炎作用:石膏内服经胃酸作用,一部分变成可溶性钙盐,至肠吸收入血能增加血清钙离子浓度,可抑制神经应激能,减低骨骼肌的兴奋性,缓解肌肉痉挛,又能减少血管渗透性,故有解毒、镇痉、消炎的作用。


    3.对免疫的影响:石膏煎剂可使烧伤大鼠脾与腹腔巨噬细胞cAMP含量增高,也使血浆环单磷酸腺苷及前列腺素E2含量增高,还可使T淋巴细胞数增加,淋转率增高,并使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加强。


    4.收敛作用:煅石膏外用收敛粘膜,减少分泌。


    5.抗病毒作用:用斑点杂交法试验,石膏煎剂有降低乙型肝炎毒脱氧核糖核酸含量的作用,但麻杏石甘汤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主要来自麻黄,与石膏无关。


    《石膏的食用方法》


    内服


    1.煎汤:将石膏打碎,先煎15-30分钟,然后加入其他药材继续煎煮。一般用量为15-60克。


    2.入丸、散剂:将石膏研成细末,与其他中药粉末混合制成丸剂或散剂服用。


    外用


    1.煅研撒:将石膏煅烧后研成细末,直接撒在患处,用于治疗痈疽疮疡、溃不收口等。


    2.调敷:将石膏末与适量的水或其他药物调成糊状,敷在患处,可用于治疗汤火烫伤等。


    食用注意事项


    1.石膏性大寒,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2.内服时需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3.外用时需注意避免接触眼睛和口腔黏膜。


    《石膏的丹方》


    石膏粳米汤


    1.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2.组成:生石膏二两(轧细),生粳米二两半。


    3.用法:用水三大碗,煎至米烂熟,约得清汁两大碗,乘热尽量饮之,使周身皆汗出。若阳明腑热已实,不必乘热顿饮之,徐徐温饮下,以消其热。


    4.主治:温病初得,其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治感冒初起,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


    白虎汤


    1.出处:《伤寒论》


    2.组成: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


    3.用法: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4.主治: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


    化斑汤


    1.出处:《温病条辨》


    2.组成:石膏一两,知母四钱,生甘草三钱,元参三钱,犀角二钱,白粳米一合。


    3.用法: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渣再煮一钟,夜一服。


    4.主治: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发斑者。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出处:《伤寒论》


    2.组成: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一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


    3.用法: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4.主治:发汗后,不可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双玉散


    1.出处:《素问病机保命集》


    2.组成:寒水石、石膏各等分。


    3.用法:上为细末,煎人参汤,调下三钱,食后服。


    4.主治:痰热而喘,痰涌如泉。


    石膏散


    1.出处:《普济方》


    2.组成:石膏二两,甘草半两(炙)。


    3.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新汲水调下,残生姜汁、蜜调下。


    4.主治:热嗽喘甚者,久不愈。


    石膏粥


    1.出处:《圣惠方》


    2.组成:石膏半斤,粳米一(三)合。


    3.用法:上以水五大盏,煮石膏,取二大盏,去石膏,用米煮粥,入葱白二茎,豉汁二合,更同煮,侯热,空心食之。石膏可三度用之。


    4.主治:风邪癫痫,口干舌焦,心烦头痛,暴热闷乱。


    石膏鼠粘子散


    1.出处:《奇效良方》


    2.组成:石膏、鼠粘子(炒)各等分。


    3.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用温酒或茶清调服。


    4.主治:偏正头疼,连睛疼。


    龙石散


    1.出处:《三因方》


    2.组成:寒水石(煅)三两,辰砂三钱半(别研),生脑子半字。


    3.用法:上为末,以少许掺患处,咽津,日夜数次用。


    4.主治:上膈壅毒,口舌生疮,咽嗌肿痛。


    石膏汤


    1.出处:《喉科秘诀》


    2.组成:石膏一两,知母三钱,甘草一钱,元参五钱,天花粉三钱。


    3.用法:水煎服。


    4.主治:喉风。


    九一丹


    1.出处:《医宗金鉴》


    2.组成:石膏(煅)九钱,黄灵药一钱。


    3.用法:共研极细末,瓷瓶收贮,每用少许,撒于患处。


    4.主治:疔疮渍破,能搜脓清热生肌。


    《石膏的产出分布》


    中国


    1.山东:石膏储量占全国的65%,是中国最大的石膏产地。


    2.内蒙古:是中国第二大石膏产区。


    3.青海:拥有丰富的石膏资源,是主要的石膏生产地之一。


    4.湖南:石膏产量较大,是重要的石膏产地。


    5.湖北应城:以石膏矿闻名,是重要的石膏生产基地。


    6.吉林浑江:石膏资源丰富,是东北地区的重要产地。


    7.江苏南京:石膏产量较高,是华东地区的重要产地。


    8.广西钦州:石膏资源丰富,是华南地区的重要产地。


    9.山西太原:石膏产量较大,是华北地区的重要产地。


    10.宁夏中卫:石膏资源丰富,是西北地区的重要产地。


    世界


    1.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膏生产国之一,石膏矿床分布在22个州,最大产地在阿依华州道奇堡。


    2.伊朗:石膏产量居世界前列,是重要的石膏生产国。


    3.西班牙:石膏产量较大,是欧洲的重要产地。


    4.阿曼:石膏资源丰富,是中东地区的重要产地。


    5.泰国:石膏产量较大,是亚洲的重要产地。


    6.土耳其:石膏产量居世界前列,是重要的石膏生产国。


    7.墨西哥:石膏资源丰富,是北美洲的重要产地。


    8.德国:石膏产量较大,是欧洲的重要产地。


    9.日本:石膏产量较高,是亚洲的重要产地。


    10.俄罗斯:石膏资源丰富,是世界上重要的石膏生产国之一。


    11.沙特阿拉伯:石膏产量较大,是中东地区的重要产地。


    12.加拿大:石膏资源丰富,是北美洲的重要产地。


    13.阿尔及利亚:石膏产量较大,是非洲的重要产地。


    14.巴基斯坦:石膏产量较高,是亚洲的重要产地。


    15.巴西:石膏资源丰富,是南美洲的重要产地。


    16.法国:石膏产量较大,是欧洲的重要产地。


    17.印度:石膏产量较高,是亚洲的重要产地。


    喜欢万物药用集请大家收藏:()万物药用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