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药用集》 第5章 雄黄 雄黄的别名有石黄、黄金石、鸡冠石、雄精、黄食石、天阳石、黄石、明雄黄、腰黄、熏黄、丹山、男精等。 功效与作用 1.解毒杀虫:可用于治疗痈肿疔疮、蛇虫咬伤、疥癣等皮肤疾病,还能用于虫积腹痛、惊痫等病症。 2.燥湿祛痰:能干燥湿邪、祛痰,可用于治疗哮喘、疟疾等。 3.截疟定惊:可用于治疗疟疾、惊痫等。 禁忌 1.内服禁忌:雄黄有毒,内服宜慎,不可久用,孕妇禁用。 2.外用禁忌:外用不可大面积或长期涂敷,以免皮肤吸收积蓄中毒。 中医药理 1.性味归经:性温,味辛,有毒。归肝经、大肠经。 2.功效特点:辛苦温燥,以毒攻毒,多作外用,少作内服。 3.主治病证: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喉痹、惊痫、破伤风、痔瘘、疟疾等。现代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热带性嗜伊红细胞增多症、带状疱疹、翼状胬肉、破伤风、流行性腮腺炎等;尚用于疥癣、麻风、皮肤癌、子宫癌等癌症。 4.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敷,或调涂。内服入丸散,0.05-0.1g。 5.使用注意:本品有毒,故外用不可大面积或长期涂敷;内服宜慎,不可久用,孕妇忌服。煅后生成三氧化二砷而使其毒性剧增,故入药忌火煅。 《雄黄的食用方法》 入丸剂 将雄黄与其他中药按照一定的配伍比例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的赋形剂制成丸剂,如六神丸、牛黄解毒丸等,一般每次服用量在0.05-0.1克左右。 入散剂 把雄黄研成极细的粉末,与其他中药粉末混合均匀,用温开水或其他药汁冲服,如五倍子雄黄散,每次6克,每日3次。 需要注意的是,雄黄有毒,内服宜慎,不可久用,孕妇禁用,血虚阴亏者忌用。在使用含有雄黄的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嘱,确保用药安全。 《雄黄的丹方》 雄黄丹 1.组成:雄黄、朱砂、杏仁、干姜、皂角、牛胆南星、米醋。 2.制法:用米醋半盏,加入指大的干姜一片,煮至干,研成膏。将皂角一寸蜜炙焦,去子及皮弦,与法制牛胆南星一分,同雄黄、朱砂、杏仁膏研细,加少许糊制成丸,如麻子大。 五行丹 1.组成:彰丹、火硝、朱砂、黑鍩、雄黄。 2.制法:按一定比例配药,煮丹时用木炭和新买的砂锅。 小金丹 1.组成:朱砂、雄黄、雌黄、紫金箔、蜜。 2.制法:将上述药物研末,制成丸剂,如梧桐子大。 玉虚丹 1.组成:玄明粉、仙灵草、雄黄、朱砂、百零子、毒龙株、赤炎珠、血晶草、火灵果。 2.制法:建议使用玄明粉、雄黄、朱砂、赤炎珠、血晶草、火灵果,因与太玄无极丹丹方不冲突。 至宝丹 1.组成:生乌犀屑、朱砂、雄黄、生玳瑁屑、琥珀、麝香、龙脑、金箔、银箔、牛黄、安息香。 2.制法:将上述药物研末,以无灰酒搅澄飞过,滤去沙土,慢火熬成膏,制成丸剂,如桐子大。 镇魂丹 1.组成:寒玉珠、雄黄、血丸。 2.制法:用于修炼道心种魔斩五煞所需。 串心百草丸 1.组成:雄黄、牛黄、金银花。 2.制法:用于拜妮娜圣器任务下墓所需道具。 《雄黄的产地分布和采集要点》 产地分布 1.中国:雄黄主要分布在湖南、云南、四川等地。湖南省石门县是着名的雄黄产地,拥有亚洲最大的雄黄矿,其开采历史长达1500年。此外,贵州也有雄黄的分布。 2.其他国家:雄黄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产出,但中国是主要的产地之一。 采集要点 1.安全性:雄黄是一种含砷的硫化物,具有一定的毒性,采集时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护手套、口罩等,避免直接接触和吸入。 2.合法性:根据《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雄黄的采集和加工技术受到严格的管控,未经许可不得进行非法采集和出口。 3.环境保护:采集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对矿区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4.专业指导:由于雄黄的毒性和采集的复杂性,建议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采集。 《雄黄的参考价格》 雄黄的收购价格因市场供需和质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根据搜索结果,广西康裕园药业有限公司南宁市四塘新街大药房在2021年初从伟康市场购进雄黄的单价为42元/千克。然而,在2023年,中药材市场价格普遍上涨,雄黄等多个品种年涨幅超100%。 喜欢万物药用集请大家收藏:()万物药用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6章 石钟乳 石钟乳的别名有: 1.钟乳石:这是石钟乳最常见的别名,也是其在中药材中的正式名称。 2.滴乳石:因其形状像滴下的乳汁而得名。 3.虚中:在《吴普本草》中被称为虚中。 4.公乳:在《别录》中被称为公乳。 5.留公乳:在《别录》中被称为留公乳。 6.芦石:在《别录》中被称为芦石。 7.夏石:在《别录》中被称为夏石。 8.黄石砂:在《药性论》中被称为黄石砂。 9.卢布:在《石药尔雅》中被称为卢布。 10.夏乳根:在《石药尔雅》中被称为夏乳根。 11.石乳:在《本草纲目》中被称为石乳。 12.鹅管石:因其形状像鹅管而得名。 功效作用 1.温肺止咳:石钟乳性温,归肺经,可用于治疗寒痰喘咳、阳虚冷喘等症状,能起到温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2.补肾壮阳:归肾经,有补肾壮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腰膝冷痛、阳痿等病症。 3.通乳:可用于产后乳汁不通的情况,有通乳的作用。 4.制酸:能中和胃酸,可用于治疗胃痛泛酸等症状。 禁忌 1.阴虚火旺者忌服:石钟乳性温,阴虚火旺者服用后可能会加重病情。 2.肺热咳嗽者忌服:其性温,肺热咳嗽者服用可能会使症状加重。 3.孕妇、儿童慎用:孕妇和儿童体质特殊,应慎用石钟乳。 4.不可久服:长期服用可能会引起胃石等不良反应。 中医药理 1.成分:石钟乳主含碳酸钙,还含有铁、铜、钾、锌、锰等微量元素。 2.药理作用:在胃中能中和过多的胃酸,至肠道吸收后能增加血中的钙离子,对交感神经有兴奋作用,对血液凝固也有一定的作用。 3.配伍应用: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如配花蕊石可去瘀生新、补肺,治疗瘀血性出血;配山药可治疗脾虚气弱等。 《石钟乳的食用方法》 直接服用 1.煅粉法:将石钟乳洗净,砸成小块,放入坩埚内煅红,取出放冷,碾细成粉末。每次服用3-9克,用温水送服。 2.研末法:将石钟乳洗净,碎成小块,研成细末。每次服用3-5钱,用温水送服。 配伍服用 1.钟乳丸:将生钟乳五两细研如粉,黄蜡三两锉碎,先将黄蜡盛于细瓷器中,用慢火化开,投入钟乳粉末,搅和均匀,取出后用物封盖定,放入饭甑内蒸熟,研成膏状,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服用一、二丸,用温水送服。 2.草钟乳丸:将钟乳二两别研令细,菟丝子一两酒浸一宿后别捣,石斛一两,吴茱萸半两,一同捣筛为末,炼蜜制成梧子大小的丸剂。空腹服用七丸,每日两次,服用后行走数百步,再饮用温清酒三合,继续行走二、三百步,待口胸内热消退后,即可进食干饭豆酱。 3.乳煎钟乳:将钟乳三两研成粉末,装入夹帛练袋中,稍微宽松一些,系紧袋口,放入牛奶一大升中煎煮,煮至牛奶减少三分之一即可,取出药袋,空腹饮用牛奶。如果是体质偏寒的人,可用酒蒸;体质偏热的人,用水煎。 4.钟乳酒:将钟乳五两、附子、甘菊各二两,石斛、苁蓉各五两,用清酒三斗浸泡。每次服用二升,每日两次,逐渐增加至一升。 注意事项 1.石钟乳性温,阴虚火旺、肺热咳嗽者忌服。 2.服用石钟乳时,应遵循医嘱,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调整用量和服用方法。 3.石钟乳的采集和使用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自然环境和地质遗迹。 《石钟乳的丹方》 钟乳石的十种炮制方式 1.甘草浸泡伏煮:用甘草浸泡伏煮石钟乳一个小时,可解其毒性,之后再根据不同病因、病症需要的药材进行二次、三次炮制。 2.升腾提炼:将石钟乳用升腾方法提炼,达到掺臂入肉不见为度,即聚集是晶,散开无踪。 3.火萃提炼:石钟乳火萃提炼后,需放置阴凉通风处,散掉火气。 4.寒凉提炼:选寒水井,将石钟乳浸泡30天,现在也可用冰箱代替。 5.土提炼:选无釉陶罐,拌入丹砂、黄泥密封,置于烈火中烧炼。 6.西瓜皮提炼:选无釉陶罐,一层西瓜白皮一层石钟乳,绵纸封口,鱼鳔胶密封,悬挂高处,放置阴凉通风处20-30天,渗出结晶物。 具体病症的丹方应用 1.治肺气虚,久嗽,皮毛枯槁,唾血腥臭,或喘不已:钟乳粉(煅炼熟)、桑白皮(蜜炙)、麦门冬(去心)、紫苏各1.5克,姜三片,枣一枚,水一钟,煎六分,食后服。 2.治寒嗽不止:钟乳粉、人参、阿胶(炒),上三味等分为末,用糯米饮调服。 3.治乳汁不通:钟乳石9克,王不留行、天花粉各12克,漏芦、黄芪各15克,水煎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4.治大肠冷滑不止:钟乳粉30克,肉豆蔻(煨)15克,为末,煮枣肉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5.治溃疡病,胃酸过多:钟乳石研细,每服1.8克,每日3次,饭前温开水送服。 其他相关记载 1.《本草新编》:石钟乳味甘,气温,无毒。主咳逆上气,疗脚弱冷疼,安五脏,百节皆通,下乳汁,九窍并利,解舌痹渴,补下焦,止遗精,益气强阴,通声明目,久服育子。亦须制伏,方可入药。雷公之制自佳,非研万遍,断不可轻用。 2.《本经逢原》:甘温无毒。以甘草、紫背天葵同煮一伏时,杵粉入钵,细研水飞,澄过再研万遍,磁器收之。若不经炼,服之令人淋。 《石钟乳多产于石灰岩溶洞中,是地下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的重要岩溶形态之一。其产地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地区》 中国 1.广西:是中国钟乳石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如贺州市钟山县的五将关英家洞,洞内有较多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盾等岩溶喀斯特奇观。 2.云南:也是钟乳石资源丰富的地区,其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有众多石灰岩溶洞,为石钟乳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条件。 3.湖北:武汉市黄陂区有多个溶洞,洞内有石钟乳、石幔、石柱、石笋等景观30余处。 4.湖南:张家界的黄龙洞等溶洞中,石钟乳景观十分壮观,其形态各异,色彩丰富。 5.广东:粤北地区的溶洞中也有石钟乳分布,如韶关的古佛岩等。 6.四川:兴文县的石海洞乡,是中国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完善的地区之一,溶洞内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景观丰富多样。 7.贵州:织金洞是中国着名的溶洞之一,洞内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堆积物种类繁多,被誉为“岩溶博物馆”。 8.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附近的溶洞中,也有石钟乳分布。 9.陕西:秦岭地区的一些溶洞中,有石钟乳景观。 10.甘肃:陇南地区的溶洞中,有石钟乳分布。 世界 1.地中海沿岸:如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部分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有石钟乳分布。 2.东欧:克罗地亚的普利特维采湖群国家公园,其溶洞中石钟乳景观独特。 3.中东:黎巴嫩的杰塔石窟,是世界着名的溶洞之一,洞内石钟乳、石笋等景观令人惊叹。 4.东南亚:马来西亚的穆鲁山国家公园,其溶洞中石钟乳、石笋等景观丰富多样。 5.美国东南部:佛罗里达州等地的喀斯特地貌区,有石钟乳分布。 6.加勒比海地区:古巴、牙买加等国家的部分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有石钟乳分布。 《石钟乳的收购价格参考》 按重量计算 1.4,600.00元/吨:这是一种以重量为单位的收购价格。 按件计算 1.10×20厘米,2000元/件:根据石钟乳的尺寸大小,价格有所不同。 市场价格波动 1.数百元到数万元:石钟乳的市场价格因其品质、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些较小或普通的石钟乳可能只值几百元,而一些较大、形状独特或品质优良的石钟乳可以售价数万元。 非法交易 1.在某些地区,尽管买卖石钟乳是非法的,但由于其在装饰和收藏市场上的高需求,仍有非法交易发生,价格也因此被抬高。 其他影响因素 1.品质和稀缺性:高品质、稀有的石钟乳价格更高。 2.市场需求:如果市场需求大,价格就会上升。 3.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价格也会有所不同,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市场情况和资源稀缺程度。 喜欢万物药用集请大家收藏:()万物药用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7章 姜石 姜石的别名有料姜石、蛎石、礓砺、沙姜石、裂姜石等。 姜石是一种中药材,其功效作用、禁忌和中医药理如下: 功效作用 1.清热解毒:姜石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疔疮痈肿、乳痈、瘰疬、豌豆疮等症状。 2.消肿止痛:姜石能够消肿止痛,对于一些炎症引起的肿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其他作用:现代研究发现,姜石还具有止血消炎、化痰杀菌、破坏癌细胞的作用,并可降低水中亚硝胺的含量。 禁忌 1.孕妇禁用:姜石具有一定的药性,孕妇应避免使用,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2.过量使用:虽然姜石无毒,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不适,如胃肠道不适等。 中医药理 1.成分分析:姜石主要由碳酸钙组成,还含有氟、碘、硅、铁、锌、铜、锰、钴、钒、铬、锡、钨、硒、钼等微量元素。这些成分可能与其功效作用相关。 2.传统理论:根据中医理论,姜石味咸,性寒,归心、胃经。其性寒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而咸味则可能与它的软坚散结作用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理是基于传统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其科学性和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现代科学研究来验证。在使用姜石或其他中药材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用药。 《姜石的食用方法》 内服 1.入丸、散剂:将姜石研磨成粉末后,与其他中药按照一定的配伍比例制成丸剂或散剂服用,每日1-3克。 2.泡饮:把姜石粉末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外用 1.研末敷:将姜石研磨成细粉末,根据需要适量外敷于患处,可用于治疗疔疮痈肿、乳痈、瘰疬、豌豆疮等病症。 注意事项 1.姜石性咸、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2.内服时应严格按照医嘱或中药师的指导使用,不可过量。 3.外用时需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如出现过敏或不适,应立即停用。 《姜石的丹方》 治疗慢性结肠炎 1.药物组成:姜石10克,陈皮、防风、白术、茯苓、白芍、黄连、山药、砂仁、薏苡仁、肉桂、甘草各1克。 2.用法用量:共研粉,内服一次10克,一天2次,服15天。 治疗痢疾、腹泻、呕吐 1.药物组成:姜石10克,黄连、木香、芍药、甘草各1克。 2.用法用量:共研粉,口服一次7克,一天2次。 治疗多发性肠息肉 1.药物组成:丹参30克,生地榆、凌霄花、半枝莲各15克,桃仁、赤芍、炮山甲、皂刺、三棱、丹皮、槐米、山慈菇、牛膝各12克,姜石10克。 2.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30日为1个疗程。 《姜石的产地分布》 国内产地 1.华北地区:河北邢台是姜石的主要产地之一,其产出的姜石在市场上较为常见。 2.西北地区:山西、陕西等地也是姜石的重要产地,这些地区的姜石资源丰富,品质优良。 3.华东地区:江苏也有姜石产出,其姜石在市场上也有一定的份额。 生态环境 姜石主要产于华北、西北黄土地带及石灰岩古风化壳红上层中。这些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为姜石的形成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姜石的收购价格参考》 甘肃产地 1.姜石料姜石:产地为甘肃省,价格为8元/公斤,成交量为19笔。 2.姜石料姜石裂姜石蛎石礓砺统:产地为甘肃省,价格为8.5元/公斤,成交量为11笔。 山东产地 1.大姜:在安丘、乳山、沂水等地,主流大姜的收购价格未明确显示,需登录相关网站免费解锁全网价格。 2.小黄姜:在沂水、龙口、罗平、汝城等地,主流小黄姜的收购价格也需登录网站解锁查看。 3.二黄姜:在安顺地区,主流二黄姜的收购价格同样需登录后查看。 其他产地 1.徐闻良姜:在广东徐闻,良姜的价格近年来因供不应求而大幅上涨,从原先的15元/公斤涨到30元/公斤,最高价格达到50元/公斤。 影响因素 1.品质:姜石的品质如大小、形状、色泽、纯度等会影响其收购价格,品质越好,价格越高。 2.市场供需:市场上对姜石的需求量以及供应量的变化也会导致价格的波动。 3.产地差异:不同产地的姜石由于资源稀缺程度、开采成本等因素的不同,价格也会有所差异。 喜欢万物药用集请大家收藏:()万物药用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8章 孔公孽 孔公孽的别名有通石、孔公石。 功效作用 1.通阳散寒:孔公孽性温,味辛,具有通阳散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腰膝冷痛、症瘕结聚等症状。 2.化瘀散结:孔公孽能够化瘀散结,对于瘀血阻滞、症瘕积聚等病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解毒:孔公孽还具有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恶疮、痔瘘等病症。 4.下乳:孔公孽可用于治疗乳汁不通等症状。 禁忌 1.孕妇禁用:孔公孽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孕妇服用可能会导致流产或早产,因此孕妇禁用。 2.阴虚火旺者慎用:孔公孽性温,阴虚火旺者服用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应慎用。 中医药理 1.性味归经:孔公孽味辛,性温,归肺、肾、胃经。 2.功效主治:孔公孽具有通阳散寒、化瘀散结、解毒等功效,主治腰膝冷痛、症瘕结聚、饮食不化、恶疮、痔瘘、乳汁不通等病症。 3.配伍应用:孔公孽可与石斛、酒等配伍使用,如治风气脚弱,可用孔公孽二斤、石斛五两、酒二斗,浸服之。 4.炮制方法:孔公孽的炮制方法有多种,如煅孔公孽、酒淬孔公孽等,不同的炮制方法可能会影响其药效和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材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用药。 《孔公孽食用方法》 内服 1.煎汤:将孔公孽洗净后,砸成小块或研成粉末,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一段时间后饮用。一般用量为3-9克。 2.入丸、散剂:将孔公孽粉末与其他中药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丸剂或散剂,按照医嘱服用。 注意事项 1.孔公孽性温,阴虚火旺、肺热咳嗽者忌服。 2.孔公孽有小毒,使用时需严格按照医嘱,不可过量服用。 3.孕妇慎用。 《孔公孽的丹方》 孔公孽散 1.组成:孔公孽(捣末)、木兰皮(捣末)各15克,细辛(去苗叶)15克,鸡舌香15克,白芷15克,青木香15克。 2.用法:将以上药物研成细末,每次用酒送服3克,每日3次。 3.功效:主治男子阴疮。 孔公孽丸 1.组成:孔公孽(研)、白石脂(研)、牡蛎(煅研)、禹余粮(煅研)、赤石脂(研)、干姜(炮)、龙骨(研)、桂(去粗皮)、石韦(去毛)、白蔹、细辛(去苗叶)、芍药、甘草(炙)各30克,附子(炮裂去皮脐)15克。 2.用法:将以上药物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2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3.功效:主治妇人久冷,赤白带下,脐腹冷痛。 孔公孽汤 1.组成:孔公孽(碎)、白石脂(碎)、当归(切焙)、人参、甘草(炙)、龙骨(碎)、桂(去粗皮)、细辛(去苗叶)、赤石脂(碎)、干姜(炮)、附子(炮裂去皮脐)、熟干地黄(焙)各30克。 2.用法:将以上药物粗捣筛,每次服用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3.功效:主治妇人血伤兼带下不止。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使用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配伍和调整。 《孔公孽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喜欢万物药用集请大家收藏:()万物药用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9章 石硫黄 石硫黄的别名有石流黄、流黄、石留黄、硫磺、昆仑黄、黄牙、黄硇砂、西丁、西土、将军、黄英、烦硫、石亭脂、九灵黄童、山石住、白硫黄、天生黄、硫黄花、硫黄粉等。 功效作用 1.解毒杀虫止痒:石硫黄外用有良好的解毒杀虫疗疮作用,能燥湿止痒,可用于治疗疥癣、秃疮、阴疽恶疮、湿疹、湿疮、疥癣、顽癣等皮肤病。 2.补火助阳通便:石硫黄为纯阳之品,入肾经,能大补命门真火而助元阳,内服有补火助阳通便的功效,适用于肾阳衰微、下元虚冷引起的阳痿、腰冷膝弱、失精遗溺,及肾不纳气引起的喘促,还可以治疗虚寒便秘等。 中医药理 1.外用药理:石硫黄外用时,在体温状态下,与皮肤接触可产生硫化氢,或与微生物、上皮细胞作用氧化成五硫黄酸,从而有溶解角质、软化皮肤、杀灭疥虫等皮肤寄生虫及灭菌、杀真菌等作用。 2.内服药理:内服后一部分在肠内可形成硫化氢,刺激肠壁增加蠕动,而起缓泻作用;适当剂量对动物实验性炎症有治疗作用,能使各级支气管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减轻,并使支气管粘膜杯状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减少,还能促进支气管分泌增加;对氯丙嗪及硫喷妥钠的中枢抑制作用,有明显增强作用。 禁忌 1.孕妇禁用:石硫黄有毒,孕妇服用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2.阴虚火旺者禁用:石硫黄性温,阴虚火旺者服用可能会加重病情。 3.不宜过量久服:石硫黄有毒,内服宜用制品,不宜多服、久服,以免引起砷中毒等不良反应。 4.不宜与某些药物同用:石硫黄不宜与芒硝、玄明粉同用。 注意事项 1.炮制后使用:内服时需用炮制过的石硫黄,以降低其毒性。 2.遵医嘱用药:若需要使用石硫黄治病或调理身体,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以免发生用药风险。 《石硫黄的食用方法》 内服 1.炮制后入丸散剂:石硫黄内服一般需要经过炮制后制成丸剂或散剂使用。临床常用剂量为1.5-3克,但具体用量会因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有所不同,需严格按照医生处方规定的剂量使用。 2.直接服用粉末:将石硫黄粉末直接服用,可配以温水或温开水冲泡。一般用量为每次3-9克,一日2-3次。也可使用饮片泡茶服用。 3.饭前嚼服:可在饭前将石硫黄嚼服,服后用饭压之。服用剂量以服后感觉身体微温为宜。 外用 1.研末撒敷:将石硫黄研末后撒在患处,可用于治疗疥癣、秃疮、阴疽恶疮等。 2.制成硫磺膏:与其他药物制成硫磺膏,用于外敷伤口,如烫伤等。 需要注意的是,石硫黄属于有毒中药,可能会对人体的胃肠功能造成一定的刺激,从而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孕妇服用硫磺也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若需要使用本品治病或调理身体,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以免发生用药风险。 以下是一些含有石硫黄的丹方: 石硫黄丹方 1.组成:石硫黄、蒲黄、禹余粮、茯苓。 2.制法:右四味捣筛,密和为丸,丸如小豆。 3.功效:一服二丸召魂,一丸和石硫黄二丸同服,治万病神验。 4.注意事项:疑太热,除石硫黄亦得。其丹不得水银,以水银霜二两代之,甚佳。恐水银贵不办,用之不厌甚多。 来复丹 1.组成:硝石一两(同硫黄并为细末,入定锅内,以微火慢炒,用柳篦子不住手搅,令阴阳气相入,不可火太过,恐伤药力,再研极细,名二气末),太阴玄精石(研飞)、舶上硫黄(用透明不夹沙石者),各一两;五灵脂(须择五台山者,用水澄去沙石,日干)、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二两。 2.制法:上用五灵脂、二橘皮为细末,次入玄精石末及前二气末,拌匀,以好滴醋打糊为圆,如豌豆大。 3.功效:此药配类二气,均调阴阳,夺天地冲和之气,乃水火既济之方,可冷可热,可缓可急。善治荣卫不交养,心肾不升降,上实下虚,气闭痰厥,心腹泠痛,脏腑虚滑,不问男女老幼,危急之证,但有胃气,无不获安,补损扶虚,救阴助阳,为效殊胜。常服和阴阳,益精神,散腰肾阴湿,止腹胁冷疼,立见神效。应诸疾不辨阴阳证者,并宜服之,灵异不可具纪。 4.用法用量:每服三十粒,空心,粥饮吞下,甚者五十粒,小儿三、五粒,新生婴儿一粒。小儿慢惊风或吐利不止,变成虚风搐搦者,非风也,胃气欲绝故也,用五粒研碎,米饮送下;老人伏暑迷闷,紫苏汤下;妇人产后血逆,上抢闷绝,并恶露不止,及赤白带下,并用醋汤下。 复亨丹 1.组成:倭硫黄(即石硫黄)10分,鹿茸8分(酒炙),枸杞子6分,人参4分,云茯苓8分,淡苁蓉8分,安南桂4分,萆薢6分,全当归6分(酒浸),小茴香6分(酒浸,与当归同炒黑),川椒炭3分,炙龟版4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2.制法:益母膏为丸,如小梧桐子大。 3.功效:燥气久伏下焦,不与血搏,老年八脉空虚。 4.用法用量:每服2钱,开水送下,1日2次。冬日渐加至3钱。 太清石壁记中的其他丹方 1.太一金英神丹方、黄帝九鼎丹方、黄帝九鼎大还丹方、太一金膏丹方、六一泥法、紫游丹方、艮雪丹方、五味丹方、五岳真人小还丹方、太一小还丹方、太一硫黄丹方、八石丹方、龙朱丹方、八神丹方、太一雄黄丹、五灵丹方、五石丹方等丹方中也含有石硫黄,但其具体的制法、功效和用法用量等信息需要进一步查阅《太清石壁记》原文。 《石硫黄的产地分布》 国内产地 1.山西:是石硫黄的主要产地之一,其产量较大,质量也较为优良。 2.河南:该地区的石硫黄资源丰富,开采和加工历史悠久。 3.山东:山东的石硫黄产量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等领域。 4.湖北:湖北的石硫黄资源也较为丰富,其开采和加工技术不断提高。 5.湖南:湖南的石硫黄主要分布在一些山区,其产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的保障。 6.江苏:江苏的石硫黄产地主要集中在一些沿海地区,其产品主要用于化工和医药行业。 7.四川:四川的石硫黄资源丰富,其产量和质量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8.广东:广东的石硫黄主要分布在一些山区,其产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的保障。 9.台湾:台湾的石硫黄资源也较为丰富,其开采和加工技术不断提高。 国外产地 1.意大利:意大利是欧洲石硫黄的主要产地之一,其产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的保障。 2.秘鲁:秘鲁的石硫黄资源丰富,其产量和质量在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生态环境与资源分布 1.自然硫主要形成于火山喷气作用,火山硫含少量砷、硒、锌和铊。沉积岩或风化带中的自然硫含粘土、有机质、沥青等机械混入物。 2.台湾省的自然硫及山西、新疆、山东、江苏、湖南、四川、贵州等地的有药用史,以上各省及甘肃、青海、内蒙古、陕西、河南、湖北、安徽、广西、广东、西藏等省区都有制品硫产销。 喜欢万物药用集请大家收藏:()万物药用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10章 凝水石 凝水石的别名有: 1.卤盐:因其生长在卤地,味辛咸,碎之如朴硝,故而得名。 2.寒石:其性寒,能清热降火,可用于治疗热病烦渴等症,因此被称为寒石。 3.石碱:可从碱地掘取,用作硝皮,具有一定的碱性,所以有此别名。 4.白水石:《本经》中记载其色如云母,可拆者良,也被称为白水石。 5.凌水石:《别录》中提到的别名。 6.盐精:《丹房鉴源》中称其为盐精,因它生长在咸卤之地,是盐的精华所在。 7.水石:《石药尔雅》中的称呼。 8.冰石:同样出自《石药尔雅》。 9.鹊石:《本事方》中记载的别名。 10.盐精石:《纲目》中提到的别名,强调其与盐的关系。 11.泥精:也是《纲目》中的别名。 12.盐枕:《纲目》中的称呼。 13.盐根:同样出自《纲目》。 功效作用 1.清热降火:凝水石性寒,可用于治疗时行热病、壮热烦渴、咽喉肿痛等症状,能有效降低体内的热邪。 2.利窍:可用于治疗水肿、尿闭等症状,有助于通利小便,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3.消肿:可用于治疗痈疽、丹毒、烫伤等症状,能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禁忌 1.脾胃虚寒者忌服:凝水石性寒,脾胃虚寒者服用后可能会加重体内的寒气,导致脾胃功能进一步受损。 2.《本草经集注》中提到,凝水石畏地榆,因此在使用时应避免与地榆配伍。 3.《本草经疏》中指出,凡阴虚火旺、咳嗽吐血、多痰、潮热骨蒸,并脾胃作泄者不宜服。 4.《本草求真》中提到,虚人热浮,切忌使用凝水石。 中医药理 1.性味归经:凝水石味辛、咸,性寒,归心、胃、肾经。 2.成分药理:北寒水石主要成分为硫酸钙(CaSO4·2H2O),尚含有铁、铝等杂质;南寒水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尚含镁、铁、锰、锌等杂质。其药理作用主要与其清热降火、利窍、消肿的功效相关。 在使用凝水石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 《凝水石的食用方法》 内服 1.入丸、散剂:将凝水石研成细末,与其他中药按照一定的配伍比例制成丸剂或散剂后服用。例如,《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凝水石散,就是将凝水石与其他中药配伍后研末服用,用于治疗某些病症。 2.煎汤服用:一般用量为9-15克,先将凝水石打碎,然后放入锅中加水煎煮,煮好后去渣取汁服用。如治暑温邪在气分,大热烦渴、苔黄等症,可与石膏、滑石、杏仁、竹茹、银花、通草等同用煎汤。 外用 1.研末撒布:将凝水石研成极细的粉末,直接撒在患处,如用于治疗汤火灼伤、小儿丹毒等病症时,可把凝水石烧过研细后敷于伤处或患处。 2.调敷:把凝水石粉末与适量的水、醋、酒、油等液体调成糊状,然后涂抹在患处,如用于治疗牙龈出血、有洞时,可用凝水石粉与丹砂、甘草、脑子各少许,共研为末,干敷;治拳毛倒睫,可用石碱一钱,石灰一钱,醋调涂之。 需要注意的是,凝水石性大寒,脾胃虚寒者慎服,孕妇禁用。在使用凝水石时,应严格遵循医嘱,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选择食用方法和剂量。 《凝水石的丹方》 龙脑甘露丸 1.出处:《姚僧坦集验方》 2.组成:寒水石半斤(烧半日,净地坑内,盆合,四面湿土壅起,候经宿取出),甘草末、天竺黄各二两,龙脑二分。 3.制法:将上述药材研末,用糯米膏制成弹子大的丸剂。 4.用法:每次服用一丸,用蜜水送服。 5.主治:风热心躁,口干狂言,浑身壮热及中诸毒。 鹊石散 1.出处:《本事方》 2.组成:寒水石、黄连(去须)各等份。 3.制法:将上述药材研成细末。 4.用法:每次服用二钱,用浓煎甘草汤放冷后调服。 5.主治:伤寒发狂,或弃衣奔走,逾墙上屋。 方脉正宗方 1.出处:《方脉正宗》 2.组成:凝水石、石膏、滑石各五钱,甘草二钱。 3.制法:将上述药材研末。 4.用法:每次服用一钱,用白汤调服。 5.主治:五脏六腑积热,天行时气疫热,以致烦满消渴。 永类钤方 1.出处:《永类钤方》 2.组成:寒水石二两,滑石一两,葵子一合。 3.制法:将上述药材研末。 4.用法:每次服用一升,用水一斗煮成五升后服用。 5.主治:男女转脬,不得小便。 经验方 1.出处:《经验方》 2.组成:寒水石半两,白土一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3.制法:将上述药材研末。 4.用法:用米醋调涂患处。 5.主治:小儿丹毒,皮肤热赤。 普济方 1.出处:《普济方》 2.组成:寒水石粉三两,朱砂二钱,甘草、脑子各少许。 3.制法:将上述药材研末。 4.用法:干掺患处。 5.主治:牙龈出血有窍。 卫生易简方 1.出处:《卫生易简方》 2.组成:寒水石。 3.制法:将寒水石烧过,研细。 4.用法:敷于伤处。 5.主治:汤火伤灼。 《凝水石的产地分布》 1.中国: 2.山西、河北:是凝水石的主要产地,广泛形成于沉积作用,如海盆或湖盆地中化学沉积的石膏,常与石灰岩、红色页岩、泥灰岩等成层出现,多发现于卤地积盐之下。 3.内蒙古、甘肃、新疆、山东、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这些地区也有凝水石的产出,其资源分布较为广泛。 4.其他国家: 5.美国:在某些地区也有凝水石的产出,如内华达州等地。 6.欧洲: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一些地区也有发现。 《凝水石的采集技术知识》 采集前准备 1.地质勘探:通过地质勘探确定凝水石的分布区域和储量,为采集提供依据。 2.设备准备:准备好采集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挖掘机、凿岩机、运输车辆等。 3.安全措施:制定安全措施,确保采集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 采集方法 1.露天开采:如果凝水石位于地表或浅层,可以采用露天开采的方法。使用挖掘机等设备直接挖掘和采集。 2.地下开采:如果凝水石位于深层,需要进行地下开采。通过凿岩机等设备在地下挖掘隧道和采场,然后进行采集。 3.特殊开采:对于一些特殊的凝水石矿床,可能需要采用特殊的开采方法,如溶解开采等。 采集后处理 1.分类和筛选:将采集到的凝水石进行分类和筛选,去除杂质和不合格的部分。 2.加工和处理:根据需要对凝水石进行加工和处理,如切割、打磨、雕刻等。 3.储存和运输:将处理后的凝水石进行储存和运输,注意保护其质量和完整性。 注意事项 1.环境保护: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合法合规: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采集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喜欢万物药用集请大家收藏:()万物药用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11章 石膏 石膏的别名有: 1.细石、细理石:出自《别录》。 2.软石膏:《本草衍义补遗》中提到。 3.寒水石:《纲目》中记载。 4.白虎:《药品化义》中的称呼。 5.大石膏、玉大石、冰石:这些别名也在一些文献中被提及。 功效作用 1.清热泻火:石膏味甘、辛,性大寒,入肺、胃经,能够起到较好的清热泻火之效,可用于治疗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胃火亢盛等病症。 2.除烦止渴:石膏还能够起到一定的除烦止渴之效,可用于治疗热病烦渴,虽饮水也不能止,使用本品后却能解渴,胃热消渴用之亦能获效。 3.敛疮止血:石膏煅用有清热收湿、敛疮生肌之效,可用于治疗疮疡溃烂,久不收口,以及湿疹浸淫,水火烫伤等。 4.其他作用:石膏还具有镇痛、镇静、解痉、抗病毒、利尿、利胆等作用,还能降低血管通透性,缩短凝血时间。 禁忌 1.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石膏性大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服用后可能会加重病情。 2.非肺胃实热或外感引发的高热病症不宜用:石膏主要用于治疗肺胃实热或外感引发的高热病症,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高热可能效果不佳。 3.心脏病患者慎用:石膏有兴奋或抑制心脏作用,小剂量石膏浸液对离体蟾蜍和家兔心脏有兴奋作用,大剂量有抑制作用,因此心脏病患者需慎用。 4.孕妇慎用:孕妇体质特殊,应慎用石膏,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5.禁止超量用药:石膏用量应依病情变化和个体差异确定,最大剂量不超过60g,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疲倦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恶心、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 中医药理 1.解热作用:石膏具有解热作用,其退热作用与主成分钙无关,可能与其中含有的杂质有关。石膏煎剂对白细胞致热原性发热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内毒素引起的家兔发热也有解热作用,但对正常兔体温无影响。 2.消炎作用:石膏内服经胃酸作用,一部分变成可溶性钙盐,至肠吸收入血能增加血清钙离子浓度,可抑制神经应激能,减低骨骼肌的兴奋性,缓解肌肉痉挛,又能减少血管渗透性,故有解毒、镇痉、消炎的作用。 3.对免疫的影响:石膏煎剂可使烧伤大鼠脾与腹腔巨噬细胞cAMP含量增高,也使血浆环单磷酸腺苷及前列腺素E2含量增高,还可使T淋巴细胞数增加,淋转率增高,并使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加强。 4.收敛作用:煅石膏外用收敛粘膜,减少分泌。 5.抗病毒作用:用斑点杂交法试验,石膏煎剂有降低乙型肝炎毒脱氧核糖核酸含量的作用,但麻杏石甘汤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主要来自麻黄,与石膏无关。 《石膏的食用方法》 内服 1.煎汤:将石膏打碎,先煎15-30分钟,然后加入其他药材继续煎煮。一般用量为15-60克。 2.入丸、散剂:将石膏研成细末,与其他中药粉末混合制成丸剂或散剂服用。 外用 1.煅研撒:将石膏煅烧后研成细末,直接撒在患处,用于治疗痈疽疮疡、溃不收口等。 2.调敷:将石膏末与适量的水或其他药物调成糊状,敷在患处,可用于治疗汤火烫伤等。 食用注意事项 1.石膏性大寒,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2.内服时需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3.外用时需注意避免接触眼睛和口腔黏膜。 《石膏的丹方》 石膏粳米汤 1.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2.组成:生石膏二两(轧细),生粳米二两半。 3.用法:用水三大碗,煎至米烂熟,约得清汁两大碗,乘热尽量饮之,使周身皆汗出。若阳明腑热已实,不必乘热顿饮之,徐徐温饮下,以消其热。 4.主治:温病初得,其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治感冒初起,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 白虎汤 1.出处:《伤寒论》 2.组成: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 3.用法: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4.主治: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 化斑汤 1.出处:《温病条辨》 2.组成:石膏一两,知母四钱,生甘草三钱,元参三钱,犀角二钱,白粳米一合。 3.用法: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渣再煮一钟,夜一服。 4.主治: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发斑者。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出处:《伤寒论》 2.组成: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一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 3.用法: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4.主治:发汗后,不可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双玉散 1.出处:《素问病机保命集》 2.组成:寒水石、石膏各等分。 3.用法:上为细末,煎人参汤,调下三钱,食后服。 4.主治:痰热而喘,痰涌如泉。 石膏散 1.出处:《普济方》 2.组成:石膏二两,甘草半两(炙)。 3.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新汲水调下,残生姜汁、蜜调下。 4.主治:热嗽喘甚者,久不愈。 石膏粥 1.出处:《圣惠方》 2.组成:石膏半斤,粳米一(三)合。 3.用法:上以水五大盏,煮石膏,取二大盏,去石膏,用米煮粥,入葱白二茎,豉汁二合,更同煮,侯热,空心食之。石膏可三度用之。 4.主治:风邪癫痫,口干舌焦,心烦头痛,暴热闷乱。 石膏鼠粘子散 1.出处:《奇效良方》 2.组成:石膏、鼠粘子(炒)各等分。 3.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用温酒或茶清调服。 4.主治:偏正头疼,连睛疼。 龙石散 1.出处:《三因方》 2.组成:寒水石(煅)三两,辰砂三钱半(别研),生脑子半字。 3.用法:上为末,以少许掺患处,咽津,日夜数次用。 4.主治:上膈壅毒,口舌生疮,咽嗌肿痛。 石膏汤 1.出处:《喉科秘诀》 2.组成:石膏一两,知母三钱,甘草一钱,元参五钱,天花粉三钱。 3.用法:水煎服。 4.主治:喉风。 九一丹 1.出处:《医宗金鉴》 2.组成:石膏(煅)九钱,黄灵药一钱。 3.用法:共研极细末,瓷瓶收贮,每用少许,撒于患处。 4.主治:疔疮渍破,能搜脓清热生肌。 《石膏的产出分布》 中国 1.山东:石膏储量占全国的65%,是中国最大的石膏产地。 2.内蒙古:是中国第二大石膏产区。 3.青海:拥有丰富的石膏资源,是主要的石膏生产地之一。 4.湖南:石膏产量较大,是重要的石膏产地。 5.湖北应城:以石膏矿闻名,是重要的石膏生产基地。 6.吉林浑江:石膏资源丰富,是东北地区的重要产地。 7.江苏南京:石膏产量较高,是华东地区的重要产地。 8.广西钦州:石膏资源丰富,是华南地区的重要产地。 9.山西太原:石膏产量较大,是华北地区的重要产地。 10.宁夏中卫:石膏资源丰富,是西北地区的重要产地。 世界 1.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膏生产国之一,石膏矿床分布在22个州,最大产地在阿依华州道奇堡。 2.伊朗:石膏产量居世界前列,是重要的石膏生产国。 3.西班牙:石膏产量较大,是欧洲的重要产地。 4.阿曼:石膏资源丰富,是中东地区的重要产地。 5.泰国:石膏产量较大,是亚洲的重要产地。 6.土耳其:石膏产量居世界前列,是重要的石膏生产国。 7.墨西哥:石膏资源丰富,是北美洲的重要产地。 8.德国:石膏产量较大,是欧洲的重要产地。 9.日本:石膏产量较高,是亚洲的重要产地。 10.俄罗斯:石膏资源丰富,是世界上重要的石膏生产国之一。 11.沙特阿拉伯:石膏产量较大,是中东地区的重要产地。 12.加拿大:石膏资源丰富,是北美洲的重要产地。 13.阿尔及利亚:石膏产量较大,是非洲的重要产地。 14.巴基斯坦:石膏产量较高,是亚洲的重要产地。 15.巴西:石膏资源丰富,是南美洲的重要产地。 16.法国:石膏产量较大,是欧洲的重要产地。 17.印度:石膏产量较高,是亚洲的重要产地。 喜欢万物药用集请大家收藏:()万物药用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12章 阳起石 阳起石的别名有白石、羊起石、石生、阳石、起阳石等。 功效作用 1.温肾壮阳:阳起石性温,味咸,归肾经,具有温肾壮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肾阳虚衰、腰膝冷痹、男子阳痿遗精、女子宫冷不孕等症状。 2.其他作用:《本经》记载其主崩中漏下,破子藏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别录》认为其疗男子茎头寒,阴下湿痒,去臭汗,清水肿;《药性论》称其补肾气精乏,腰疼膝冷,湿痹,能暖女子子宫久冷,冷症寒瘕,止月水不定;《日华子本草》指出其治带下,温疫,冷气,补五劳七伤。 禁忌 1.阴虚火旺者忌服:阳起石性温,阴虚火旺者服用可能会加重病情。 2.不宜久服:长期服用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3.孕妇禁用:阳起石具有温阳作用,孕妇服用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4.过敏体质者慎用:阳起石中的成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过敏体质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中医药理 1.药理研究:阳起石所含之矿物质,有能兴奋生殖功能的作用。 2.配伍应用:阳起石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或减轻其温燥之性。如配鹿茸,可温肾壮阳力增强,并兼以益精血,调冲任,用于命门火衰,冲任不交,虚寒之极,崩中不止,宫冷不孕之证;配韭菜子,可补肾壮阳固精,治疗肾阳不足,遗精白带等症。 《阳起石的食用方法》 内服 1.入丸、散剂:将阳起石煅烧后研成细末,与其他中药粉末混合制成丸剂或散剂服用。如《济生方》中的白丸,就是将阳起石(煅,研令极细)、钟乳粉各等分,共为细末,酒煮附子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送下,可用于治疗元气虚寒,精滑不禁,大府溏泄,手足厥冷等症状。 2.煎汤服用:将阳起石打碎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一般用量为3-5克。但由于阳起石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所以较少采用这种方法。 外用 1.研末调敷:将阳起石煅烧后研成细末,用适量的水或其他液体调成糊状,涂抹于患处。如《儒门事亲》中的阳起石散,就是将阳起石(烧,研末),用新水调涂肿处,可用于治疗丹毒。 2.泡酒外用:将阳起石放入白酒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取酒液外用。可用于治疗一些皮肤病或关节疼痛等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阳起石性温,阴虚火旺者忌服,且不宜长期或大量服用,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在使用阳起石时,最好在医生的辨证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阳起石的丹方》 正阳丹 1.组成:硫黄1两,阳起石1两,附子1两,干姜1两,桂胡芦巴1两,破故纸1两,金铃肉1两,茴香1两,木香半两。 阳起石丸(《圣惠方》) 1.组成:阳起石(酒煮半日)30克,白矾灰30克,钟乳粉30克,硫黄30克,龙脑30克,伏火硇砂30克,伏火砒霜15克。 2.制法:上药研如粉,用软粳米饭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3.用法:每于食前温酒送服十丸,每日两次。 4.主治:肾脏虚损,阳气萎弱。 阳起石丸(《局方》) 1.组成:阳起石(火煅通红)、附子(炮,去皮脐)、钟乳粉各等分。 2.制法:上为细末,和匀,用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3.用法: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米饭送下,食前服。 4.主治:劳伤虚损,下经衰竭,肾气不固,精溺遗失,脏腑自利,手足厥冷,或脉理如丝,形肉消脱,或恶闻食气,声嘶失音。 阳起石丸(《局方》) 1.组成:阳起石(酒浸半日,细研)60克,吴茱萸(汤洗七遍,焙,微炒)0.9克,熟地黄30克,牛膝(去苗,酒浸,焙)、干姜(炮)、白术各0.9克。 2.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捣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3.用法: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温酒或温米饮下,空心食前,日二服。若觉有妊即住服。 4.主治:妇人子脏虚冷,劳伤过度,风寒结搏,久不受胎,遂致绝子不产。 阳起石丸(《严氏济生方》) 1.组成:阳起石(火煅红,别研令极细)60克,鹿茸(去毛,醋炙)30克。 2.制法:上为细末,醋煎艾汁,打糯米糊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3.用法:每服百丸,食前、空心米饮下。 4.主治:冲任不交,虚寒之极,崩中不止,变生他证。 阳起石散(《儒门事亲》) 1.组成:阳起石(烧,研末)。 2.用法:新水调涂肿处。 3.主治:丹毒。 阳起石丸(《普济方》) 1.组成:阳起石(煅,为末)。 2.用法:每服6克,盐酒下。 3.主治:阴痿,阴汗。 《阳起石产地分布》 中国的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此外,优质暗绿色小晶体来自马达加斯加,透明阳起石晶体亦来自坦桑尼亚。 喜欢万物药用集请大家收藏:()万物药用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13章 玄石 玄石的别名有: 1.磁石:磁石是玄石的主要别名之一,因其具有磁性而得名。 2.吸针石:由于磁石能够吸引铁针,所以也被称为吸针石。 3.元武石:这是玄石的另一个别名,常用于中医药领域。 4.玄水石:在某些文献中,玄石也被称为玄水石。 5.磁君:这是玄石的一种古老称呼,常见于古代文献中。 6.处石:在一些地方,玄石也被称为处石。 7.延年沙:这是玄石的一个别名,寓意其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8.续未石:在某些传统医学中,玄石被称为续未石。 9.拾针:由于磁石能够吸附铁针,所以也被称为拾针。 10.绿秋:这是玄石的一个诗意的别名,常见于文学作品中。 11.伏石母:在某些地区,玄石被称为伏石母。 12.玄武石:这是玄石的一个别名,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玄武有关。 13.帝流浆:在一些传说中,玄石被称为帝流浆。 14.席流浆:这是玄石的另一个别名,常见于古代文献中。 15.瓷石:在某些地方,玄石也被称为瓷石。 16.熁铁石:由于磁石能够吸附铁,所以也被称为熁铁石。 17.灵磁石:这是玄石的一个别名,强调其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18.活磁石:与灵磁石类似,强调其活性和药用价值。 19.雄磁石:在某些传统医学中,玄石被称为雄磁石。 20.摄石:这是玄石的一个别名,寓意其能够摄取或吸附其他物质。 21.铁石:由于磁石的主要成分是铁氧化物,所以也被称为铁石。 22.戏铁石:这是玄石的一个别名,常见于古代文献中。 功效作用 1.滋阴降火:玄石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阳盛阴虚引起的头痛、壮热、烦渴等症状。 2.软坚消痰:玄石能够软坚消痰,对于痰结、目障翳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清热养阴:玄石可用于治疗高热烦渴、阴虚头痛、目赤肿痛等症状,具有清热养阴的作用。 禁忌 1.脾胃虚寒者忌用:玄石性寒,脾胃虚寒者服用后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忌用。 2.孕妇、儿童不宜用:由于玄石的性质寒凉,孕妇和儿童的体质较为特殊,一般不宜使用。 中医药理 1.归经:玄石归胃、脾、肾经。 2.性味:味咸,性寒。 3.主治:用于阳盛阴虚之头痛、壮热、烦渴、目赤涩痛、口舌生疮等。 4.用法用量:入汤剂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粉撒或调敷。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合理用药。 《玄石食用方法》 内服 1.煎汤:将玄石打碎,取3-5钱(15-25克),加入适量的水,煎煮后服用。 2.入丸、散:把玄石研成粉末,与其他中药按照一定的配伍比例制成丸剂或散剂后服用。 外用 1.研末撒:将玄石研成细粉末,直接撒在患处,如用于治疗汤火伤、皮肤疮疡等。 2.调敷:把玄石粉末与适量的油、水或其他药物调成糊状,敷在患处,如用于治疗头风脑痛、眼赤肿痛等。 需要注意的是,玄石性寒,脾胃虚寒者忌服。在使用玄石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具体病情和体质合理用药。 《磁石的丹方》 磁石丸 1.组成:磁石十两(大火烧令赤,投于醋中淬之七度,细研,水飞过,以好酒一升,煎如饧),肉苁蓉二两(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木香二两,补骨脂二两(微炒),槟榔二两,肉豆蔻二两(去壳),蛇床子二两。 2.功效:补暖水脏,强益气力,明耳目,利腰脚。 3.用法:捣罗为末,与磁石煎相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温酒下二十丸。 磁石肾羹 1.组成:磁石一斤(捣研,水淘去赤汁,绵裹),猪肾一对(去脂膜,细切)。 2.功效:治久患耳聋,养肾脏,强骨气。 3.用法:以水五升,煮磁石取二升,去磁石,投肾,调和以葱、豉、姜、椒作羹,空腹食之,作粥及入酒并得。 磁石酒 1.组成:磁石(捣碎,绵裹)半两,木通、菖蒲(米泔浸一、二日,切,焙)各半斤。 2.功效:治耳聋耳鸣,常如风水声。 3.用法:上三味,以绢囊盛,用酒一斗浸,寒七日,暑三日,每饮三合,日再。 磁石丸 1.组成:磁石一两(煅,醋炙),菖蒲、川乌(焙,去皮、尖)、巴戟、黄芪、苁蓉、玄参各等分。 2.功效:补肝肾虚,止冷泪,散黑花。 3.用法: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盐酒汤下,空心服。 磁石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组成:磁石(酒浸)半两,铁粉二钱半,当归五钱。 2.功效:治子宫不收,痛不可忍。 3.用法:为末,每卧时滑石汤下四十丸,次早用磁石散,米汤服二钱。 磁石丸 1.组成:磁石五斤(研)。 2.功效:治阳不起。 3.用法:清酒三斗,渍二七日,一服三合,日夜一。 磁石炼水饮 1.组成:磁石。 2.功效:治小儿惊痫。 3.用法:炼水饮。 磁石末 1.组成:磁石。 2.功效:治诸般肿毒、疔肿、金疮肠出、金疮止痛断血等。 3.用法:研末,如治诸般肿毒,可与金银藤、黄丹、香油熬膏贴之;治疔肿,与碱、醋和封之;治金疮肠出,与滑石为末,以白米饮调服;治金疮,直接外敷止痛断血。 《磁石的产地分布》 中国 1.辽宁:辽宁是磁石的主要产地之一,其境内的磁铁矿资源丰富,为磁石的产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河北:河北地区的岩浆岩和变质岩中常含有磁石,是磁石的重要产区。 3.山东:山东的地质条件利于磁石的形成,其产出的磁石在市场上也占有一定的份额。 4.江苏:江苏是磁石的主产地之一,其境内的磁铁矿资源丰富,为磁石的产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5.广东:广东的海滨沙中常存在磁石,是磁石的重要产区之一。 6.四川:四川的地质构造使得磁石在该地区有一定的分布。 7.云南:云南的某些地区也有磁石的产出,其资源分布与当地的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其他国家 1.巴西: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磁铁矿生产国之一,其境内的米纳斯吉拉斯州等地有丰富的磁铁矿资源,是磁石的重要产地。 2.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磁铁矿资源也较为丰富,其产出的磁石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份额。 3.印度:印度的某些地区也有磁石的产出,其资源分布与当地的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喜欢万物药用集请大家收藏:()万物药用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14章 理石 理石的别名有: 1.云石:因其质地细腻、色泽柔和而得名,常用于建筑和家居装饰中的雕刻、墙面、地板等部位,能营造出温馨、雅致的氛围。 2.雪花石:得名于其雪花状纹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适用于桌面、窗台、洗手台等装饰,为家居增添浪漫与诗意。 3.白玉:体现了理石的高贵品质,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居领域的雕刻、圆柱、窗台等装饰,具有极高的装饰价值。 4.汉白玉:是一种质地细腻、色泽洁白的理石,主要产于湖北省,常用于雕刻、建筑立柱等装饰。 5.大理石:是理石的代表品种,以其细腻的质地和丰富的色泽闻名,常见的有云南白、四川红、广东黑等品种。 6.立制石:出自《本经》,是理石的别名之一。 7.肌石:《别录》中记载的理石别名。 8.石灰石:也是理石的别名之一。 9.蛇纹石大理石:根据其成分和纹理特点命名,属于理石的一种。 10.透闪石大理石:同样是根据成分和纹理命名的理石品种。 11.条带状大理石:因其具有条带状的花纹而得名。 12.粉红色大理石:以颜色命名的理石品种。 13.卡拉拉白:是细花白大理石的别名之一。 14.马尔马拉白:直纹白大理石的别名。 15.翠白玉:水晶玉大理石的别名。 16.风云灰:云海明珠大理石的别名。 17.冰糖玉:冰花玉大理石的别名。 18.波顿米黄:波特米黄大理石的别名。 19.琥珀黄:金花米黄大理石的别名之一。 20.罗马米黄:金世纪米黄大理石的别名。 21.欧亚米黄:帝国米黄大理石的别名。 22.帝王金:帝皇金大理石的别名之一。 23.皇家米黄:丝路米黄大理石的别名。 24.乡村绿:青绿大理石的别名之一。 25.玛瑙米黄:玛瑙金黄大理石的别名。 26.新西米:埃及米黄大理石的别名之一。 27.劳斯莱斯:金玫瑰大理石的别名。 28.金色梦幻:黄金梦大理石的别名。 29.金丝米黄:黄金天龙大理石的别名之一。 30.以色列金:贝沙金大理石的别名之一。 31.伊朗粉红:戴安娜大理石的别名。 32.法国粉红:红金龙大理石的别名。 33.肥皂石:梦幻草原大理石的别名。 34.凡尔赛金:黑金花大理石的别名。 35.卡布奇诺:七彩玉大理石的别名。 36.百爱神:铂金米黄大理石的别名。 37.爱登米黄:罗斯米黄大理石的别名。 38.青龙米黄:香波米黄大理石的别名。 功效作用 1.清热除烦:可用于治疗身热心烦、消渴等症状,能有效缓解因热邪引起的不适。 2.养胃益阴:有助于滋养胃阴,适用于胃阴不足引起的口干、口渴等症状。 3.益清明目:对眼睛有一定的益处,可用于治疗目赤肿痛、视物模糊等症状。 4.消积破聚:可用于治疗积聚、痞块等症状,能起到消散积聚的作用。 禁忌 1.脾胃虚寒者忌服:理石性寒,脾胃虚寒者服用后可能会加重病情。 2.阴虚内热者忌服:理石具有清热的作用,阴虚内热者服用后可能会导致体内阴气更虚。 中医药理 1.性味:理石味辛、甘,性寒,无毒。 2.归经:归胃经。 3.主治:身热心烦、消渴、痿痹等症状。 4.用法用量:内服时,一般煎汤服用,用量为15-30克。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材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合理用药。 《立制石使用方法》 内服 1.入丸、散:将礜石研成细末,与其他中药按照一定的配伍比例制成丸剂或散剂后服用,如《矿物药与丹药》中记载治疟疾寒热、脾脏肿大时,将礜石研末制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粒,开水送下,未效者量可稍增。 2.浸酒:把礜石浸泡在酒中一段时间后饮用,如《补缺肘后方》中治脚气的方法是用白礜石二斤,酒三斗,渍四、五日,稍饮之。 外用 将礜石研末后调敷于患处,如《千金方》中治久疥癣,是把礜石、水银、蛇床子、黄连各一两研为末,以猪脂七合和搅,不见水银为熟后敷之;《矿物药与丹药》中治瘰疬、赘瘤,是将礜石、白矾各等分研为末,用少许涂敷患处。 需要强调的是,礜石有毒,内服宜慎,且有诸多禁忌,如《本草经集注》中提到得火良,棘针为之使,恶马目毒公、虎掌、鹜屎、细辛,畏水;《药性论》中指出铅丹为之使,忌羊血;《四声本草》中记载不入汤。在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不可自行用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理石的产地分布》 中国 1.云南:云南是传统的大理石大省,几乎每个地市都有大理石产地,主要品种如罗漫蒂克灰、巴塞罗娜金、白海棠、波斯灰、新爵士白、水井白等。 2.贵州:全省都有大理石矿区分布,主要品种有贵州木纹(白木纹、灰木纹、咖啡木纹)、黑墨玉、新云多拉灰、米黄大理石等。 3.广西:主要分布在贺州、柳州、桂林、来宾等地,如广西白、灰姑娘、银白龙、啡慕斯、黑白根等都是国内相对知名且畅销的品种。 4.江西:主要分布在九江、吉安、赣州等地,如啡网、米黄大理石、银貂、雅柏灰等畅销品种。 5.湖北:主要分布在通山、孝感等地,如啡网、黑白根、金镶玉、灰色大理石等都是传统畅销与新晋替代进口板的产地。 6.广东:近些年的大理石品种也相对火爆,如广东的阳江灰色大理石。 7.四川:宝兴的山水画、汉白玉等是非常知名的大理石产区。 8.河南:南阳的晚霞红等是知名的大理石产区。 9.河北:有水晶木纹等知名大理石产区。 10.山东:有黄金海岸等知名大理石产区。 11.内蒙古:通辽的梵高黄等是知名的大理石产区。 世界其他国家 1.意大利:素有“石材王国”之称,大理石资源丰富,其石材工艺也闻名世界,设计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2.伊朗:有32个省,每个省都有丰富的花岗石和大理石,北部有洞石和大理石,南部有丰富的花岗石品种,中部大理石洞石资源较多,花岗石资源较少,国界周边地区以花岗石资源为主。 3.巴西:天然石材开采和加工行业生产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是在西班牙和中国之后的世界板岩第三大出口大国,是在印度之后的花岗石第二大出口大国。 4.土耳其:目前拥有矿山2000多座,已探明大理石600余种,占世界的40%,是全球大理石品种最多的国家,其主要出口产品为大理石、石灰岩和玛瑙。 5.埃及:有米黄大理石等品种,如金碧辉煌等,纹理较乱、介板没有方向性,较容易出材,适合大面积使用,常用于地面、墙面、台面等。 6.西班牙:有克里姆特米黄等品种,米黄色,板面有不规则根状花纹分布,材质好,光泽度高,特别适合做大面积的地面、墙面。 7.以色列:有深蓝大理石,深蓝色,没有方向性,有一圈一圈的花纹,材质相对疏松,适宜做各种串边、波打、台面及门套等。 8.菲律宾:也是世界主要的大理石生产国之一。 9.法国:有法国米黄等品种,板面由暗米粒分布,有不明显直纹,材质紧密,适宜做大面积的地面、墙面。 10.美国:是巴西天然石材的前五大出口市场之一,主要进口花岗石大板等。 11.印度:是世界主要的花岗石出口大国之一,巴西是在印度之后的花岗石第二大出口大国。 12.奥地利:也是世界主要的大理石生产国之一。 13.俄罗斯:也是世界主要的大理石生产国之一。 14.日本:也是世界主要的大理石生产国之一。 15.葡萄牙:也是世界主要的大理石生产国之一。 16.希腊:也是世界主要的大理石生产国之一。 喜欢万物药用集请大家收藏:()万物药用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15章 长石 长石的别名有: 1.方石:《本经》中记载长石的别名是方石。 2.直石:《吴普本草》中称长石为直石。 3.土石:《别录》中长石的别名是土石。 4.硬石膏:《纲目》中提到长石俗呼为硬石膏。 5.正长石:钾长石通常也被称为正长石。 6.亚马逊石:天河石的英文名称Amazonite的意译,也被称为亚马逊石。 7.太阳石:日光石因呈现“日光效应”,也被称为太阳石。 8.金星长石:日光石的另一个别名是金星长石。 9.光谱石:具变彩的拉长石被称为光谱石。 10.月长石:月光石的另一个称呼是月长石。 功效作用 1.清热泻火:长石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身热烦渴等症状,帮助清除体内的热邪,缓解发热、口渴等不适感。 2.利小便:长石能够促进小便的排出,对于小便不利的情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帮助调节体内的水液代谢。 3.明目去翳:长石对眼睛有一定的益处,可用于治疗目赤翳障,即眼睛红肿、有翳膜等问题,起到明目、去除翳膜的效果。 禁忌 1.脾胃虚寒者慎服:长石性寒,脾胃虚寒的人服用后可能会加重体内的寒气和不适,如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因此应谨慎使用。 中医药理 1.性味与归经:长石味辛、苦,性寒,入肺、肝、胃、膀胱经。其性寒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而其辛、苦的味道则与它的明目、利小便等作用相关。 2.相关论述:《新修本草》中记载:“此石状同石膏而厚大,纵理而长,文似马齿。今均州辽坂山有之,土人以为理石者,是长石也。”这表明长石在古代就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矿物。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综合判断是否适合使用长石以及确定具体的用药剂量和方法。 《长石是一种硅铝酸盐类矿物,通常不用于直接食用,而是在工业和珠宝制作中应用。然而,长石在某些传统的烹饪器具中被用作原材料,例如砂锅。以下是一些与长石相关的使用方法》 砂锅烹饪 1.武陟砂锅:这是一种传统的焦作名吃,砂锅由石英、长石和粘土等原料制成。在制作过程中,长石被用作砂锅的原材料,经过高温烧制后成为一种陶制品。砂锅用于炖制各种食材,如排骨、牛肉、羊肉等,通过长时间的炖煮,使食材的味道更加浓郁。 注意事项 1.工业用途:长石在工业上主要用于玻璃、磨料、钾肥等行业,不适合直接食用。 2.珠宝制作:长石宝石如月光石、正长石、天河石等,因其美丽的颜色和独特的光学效应而被用于珠宝制作,但不用于食用。 3.传统烹饪:在传统烹饪中,长石被用作砂锅的原材料,其不与食物直接接触,而是通过砂锅的间接作用来影响食物的烹饪过程。 《长石的产地分布》 中国 1.陕西临潼:是中国长石的主要产地之一,以产出高质量的长石而闻名。 2.山西闻喜:该地区的长石资源丰富,广泛应用于陶瓷和玻璃工业。 3.山东新泰:以其丰富的长石矿床着称,是中国长石的重要生产基地。 4.湖南衡山:该地区的长石质量优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5.四川旺苍、南江:这些地区的长石资源丰富,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长石产地。 6.辽宁凤城、海城:以产出高质量的长石而闻名,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长石产地。 7.北京:北京周边地区也有长石的产出,主要用于本地的工业生产。 世界其他地区 1.缅甸:是世界上优质月光石的主要产地,缅甸的长石以其独特的光学效应而受到珍视。 2.斯里兰卡:该地区产出的长石质量优良,尤其是月光石和天河石。 3.瑞士:以产出高质量的长石而闻名,尤其是在阿尔卑斯山区。 4.马达加斯加:是世界上最着名的拉长石产地,其产出的长石以其独特的变彩效应而受到珍视。 5.芬兰:以产出高质量的长石而闻名,尤其是在芬兰的北部地区。 6.俄罗斯:俄罗斯的长石资源丰富,尤其是在乌拉尔山脉和西伯利亚地区。 7.墨西哥:是世界上重要的日光石产地,其产出的长石以其独特的光学效应而受到珍视。 8.美国:美国的长石资源丰富,尤其是在科罗拉多州和加利福尼亚州。 9.加拿大:加拿大的长石资源丰富,尤其是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 总的来说,长石的产地分布广泛,涵盖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质量和特性因产地而异。 喜欢万物药用集请大家收藏:()万物药用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16章 露蜂房 露蜂房的别名有蜂肠、革蜂窠、百穿、蜂剿、大黄蜂窠、紫金沙、马蜂包、马蜂窝、虎头蜂房、野蜂房、纸蜂房、长脚蜂窝、草蜂子窝、蜂巢等。 功效与作用 1.祛风止痛:可用于治疗风温痹痛、风虫牙痛等症状,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引起的关节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玫毒消肿:能治疗痈疽恶疮、瘰疬、喉舌肿痛、痔漏等病症,可促使痈肿疮毒的消散和愈合。 3.杀虫止痒:外用可治风疹瘙痒、皮肤顽癣等皮肤病,起到止痒、杀虫的效果。 4.其他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露蜂房还有抗炎、抗病毒、抗溃疡、止血、强心、降压、利尿、镇痛、降温、驱虫、抗肿瘤等作用。 禁忌 1.气血虚弱者慎服:因其有小毒,可能会加重气血虚弱的症状。 2.肾功能不全者慎服:长期或过量服用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 3.孕妇禁用:其毒性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中医药理 1.抗炎作用:露蜂房水提取液对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廓肿胀、蛋清所致的大鼠足垫肿胀及棉球诱发的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显着抑制作用,且小鼠摘除肾上腺后其抗炎作用仍然存在。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皮下注射露蜂房可使正常及摘除肾上腺小鼠体温明显下降,4小时后恢复正常,对醋酸诱发的扭体反应也有明显抑制作用。 3.止血作用:其乙醇、醚、丙酮浸剂有止血作用,并能增强心脏收缩及有暂时性降压与利尿作用。 4.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等多种细菌有抗菌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敏感,对牙周致病菌也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5.抗病毒作用:对单纯性疱疹病毒和疱疹性口腔炎病毒的外壳有杀灭作用,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繁殖有较强抑制作用。 6.抗肿瘤作用:对肝癌、胃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露蜂房的食用方法》 内服 1.煎汤:将露蜂房洗净,剪成小块,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文火煎煮。一般用量为5-10克,煮好后去渣饮用。 2.研末服:将露蜂房研成细末,每次服用2-5克,用温水或温黄酒冲服。 外用 1.煎水洗:将露蜂房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用其煎出的药水清洗患处,可用于治疗风湿性疼痛、关节肿痛等病症。 2.研末调敷:将露蜂房研成细末,用适量的猪油、菜油或其他油脂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可用于治疗痈疽恶疮、皮肤顽癣等病症。 注意事项 1.露蜂房有小毒,使用时应严格按照医嘱或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 2.气血虚弱及肾功能不全者慎服。 3.露蜂房不宜与干姜、丹参、黄芩、芍药、牡蛎等食物一同食用。 《露蜂房的单方》 治疗癌肿 1.消瘤丸加减:由蜂房、全蝎、守宫、僵蚕等组成,对喉癌、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癌等有一定控制作用。 2.乳癌散:炙蜂房、苦楝子、雄鼠粪各等分,炒研细末,每服9克,开水或米酒送下,间日服一次。 3.肺癌方:炙蜂房、北沙参各12克,半枝莲60克,藕节、杏仁、蒲黄、黄芪、枇杷叶各9克,石燕30克、漏芦15克。水煎,每日一帖。 治疗风痰流注、肿块疝坠 1.太保丹膏药方:蜂房炭120克,公丁香、细辛、荜茇、百草霜各60克,研细末,每次以清凉膏药黑肉300克,药末30克,先将膏药肉烊化,再将药末和入搅匀,摊相应的膏药贴用。 治疗痈疽肿毒 1.蜂房散:将蜂房拣净撕碎,文火焙至焦黄,研细末,每服2~3克,每四小时一次,以热黄酒一两冲服。 2.消肿化毒膏:露蜂房、杏仁各30克,黄芪22.5克,蛇退、元参各15克,乱发如鸡蛋大一团,菜油300克,黄丹150克。制成膏药贴于患处。 3.蜂芷散:蜂房、白芷等量研细末,酒渣调敷患处,治颈痈、背痈。 4.蜂房洗剂:蜂房3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15分钟,过滤去渣,浸泡或冲洗创面。 治疗遗尿 露蜂房炙存性,研极细末。成人每服3~6克,年幼者酌减,一日二次,黄酒或开水送下。 治疗脱疽 蜂房炙研细末,以醋调搽,每日一换,并内服《石室秘录》之“驱湿保脱汤”。 治疗清水样带下 炙黄芪15克,炙蜂房,潞党参、仙灵脾、熟地黄、当归、茯苓、菟丝子各12克,煅龙牡各30克,甘草4.5克。 治疗骨结核、骨髓炎、关节炎 1.四味解毒丸:炙蜂房、地鳖虫、全蝎、蜈蚣等分,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服3克,一日二次。 2.蜂房散:蜂房、血余炭、大熟地各60克,蛇退、蝉衣、僵蚕各30克,共为细末,每服3克,日二次,黄酒为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治疗牙龈脓肿 1.炙蜂房、元参、骨碎补各9克,水煎服,每日一帖。 2.露蜂房一小块,加水一小碗,煮沸待温,含漱。 治疗蜂蛰 蜂房打粉,猪油调和敷之。 治疗过敏性皮肤病 1.蜂房(炙过)、蝉蜕等分,为末,酒调一钱匕,日三二服。 2.以蜂房烧存性,配伍明矾、樟脑、米酒调糊外涂。 3.露蜂房配伍蝉蜕、蛇蜕、苦参、黄柏、蛇床子煎洗坐浴。 治疗风邪久咳 露蜂房煎汁配冰糖内服。 治疗阳痿 朱良春治遗尿用露蜂房单味研末,每服4克,每日2次,一般4~7日见效。 《露蜂房的培育方法》 前期准备 1.蜂种选择:选择健康、繁殖能力强的黄星长脚黄蜂或其他适宜的蜂种。 2.养殖环境:露蜂房适宜在树木上或屋檐下营巢,因此需要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如在野外选择合适的树木或在人工养殖环境中搭建类似的结构。 培育过程 1.提供食物:露蜂房的蜂类主要以昆虫为食,因此需要提供足够的昆虫资源,如蝗虫、蛾类等。 2.引导筑巢:在养殖环境中放置一些适合筑巢的材料,如树枝、树皮等,引导蜂类筑巢。 3.管理与维护:定期检查蜂房的状态,确保蜂房的结构稳定,避免受到外界干扰或破坏。 注意事项 1.安全防护:露蜂房的蜂类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在培育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防护,避免被蜂蜇伤。 2.环境保护:在培育露蜂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3.合法合规:在进行露蜂房的培育时,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养殖活动的合法性。 喜欢万物药用集请大家收藏:()万物药用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