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章 回响

作者:越昭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日记的页码,在许昭指尖一页页减少。那些被文字固定的时光,像断续的胶片,在她脑海里投射出另一个维度的青春。她不再仅仅是阅读,而是在进行一场孤独的探险,发掘着一个名为“林屿”的文明留下的全部遗迹。


    她还不想全部看完,于是合上了日记,指尖在深蓝色的封面上停留,仿佛能触摸到那个少年滚烫而克制的心跳。她需要走出这被回忆淹没的房间,需要回到人群里,去呼吸一口属于“现在”的空气。


    恰在此时,手机屏幕亮起,推送了本市举办梵高沉浸式艺术展的消息。宣传图上,《星月夜》的漩涡仿佛要吞噬一切光与梦。


    鬼使神差地,她买了票。或许,在潜意识里,她希望能在某种公共的、充满情感共鸣的场所,捕捉到一丝属于那个秘密世界的“回声”。


    展览现场人潮涌动。巨大的投影将梵高的笔触放大到整个空间,流动的《杏花》,燃烧的《向日葵》,金黄的《麦田》裹挟着观者,坠入那个浓郁而痛苦的艺术世界。许昭被人流推着,有些茫然地走着,直到四周暗下,头顶与脚下瞬间被璀璨的《星月夜》覆盖。


    蓝色的漩涡缓慢旋转,金色的星辰爆炸般闪烁。人群发出低低的惊叹。


    在这极致的视觉盛宴中,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忽然被照亮。


    她猛地站定,不顾身后人的侧目,飞快地重新翻开一直握在手里的日记本。指尖因为急切而有些颤抖,她快速地向后翻找,掠过那些琴房、图书馆和雨廊的记录,终于,在某一页停下。


    “10月2日,晴。今天在美术馆,看到了梵高的《罗纳河上的星夜》。原画比想象中小,但那片蓝色的星空,像要把人吸进去。她就站在画前,看了很久很久,仰着头,像一颗安静的小星球,在仰望属于她的星系。我站在她身后,隔着一整个喧闹的人群,觉得我们好像在共享同一个寂静的宇宙。如果有一天,我能和她一起看真正的星空就好了。不需要说话,只是站着,就好。”


    日记的旁边,贴着一小张泛黄的展览门票票根,上面印着“致敬梵高·特展”。


    许昭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呼吸停滞。


    她记得这场展览!


    她记得那幅不大的《星夜》,记得它深邃的蓝色,记得自己当时确实仰着头,沉浸在那种近乎悲伤的绚烂里。可她从不记得,身后有一道目光,将她与那片星空一同珍藏。


    此刻,置身于这被放大了千百倍的、流动的《星月夜》下,日记里的文字与现实轰然重合。她仿佛能穿透时光,看到那个清瘦的少年,就站在她此刻位置的不远处,隔着攒动的人头,安静地、长久地,凝视着当年的她。


    那种感觉又来了。不是被窥视,而是被郑重地、沉默地深爱着。


    她下意识地环顾四周。光影在观众脸上明灭,表情各异,都是陌生的面孔。没有那个记忆中的背影。


    心底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失落,但更多的是一种被填满的酸楚。他无处不在,又无处可寻。


    展览的尾声,是一个互动区域,可以在一张巨大的星空幕布上,贴上属于自己的黄色便利贴,作为“星星”。


    许昭拿起笔,看着眼前这片由无数陌生人愿望组成的、虚假而热闹的星河,犹豫了片刻。


    然后,她低下头,在便利贴上,用力写下了两个字。不是愿望,而是一个名字,一个答案。


    她穿过人群,走到幕布前,寻找着一个位置。最终,她将那张黄色的纸,贴在了《星月夜》中,最大的一颗星辰旁边。


    黄色的便利贴上,是她清秀的字迹:


    “林屿。”


    仿佛是在这片他曾在日记里渴望与她共享的星空下,她完成了一次迟到多年的、无声的回应。


    我看到了。


    我看到了你曾看过的星空。


    也看到了,那个看星空的你。


    她没有等展览结束,便转身离开了。那片星空和那个名字,被她留在了身后,像一个抛向茫茫人海的漂流瓶。


    她不知道谁会看到,或者,它最终只会被工作人员清理掉。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回应了。在那个由他构建的、寂静的平行宇宙里,她终于发出了第一个微弱的信号。


    走出展厅,外面阳光刺眼。她回头望了一眼展览馆厚重的大门,感觉那本日记的重量,似乎轻盈了一分。


    她知道,她还会继续读下去,沿着那些他留下的、无声的足迹。直到这本日记的尽头,或者,直到她找到那个“回声之地”的答案。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