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谷其实就是夹在两座远山间的一处低洼谷地,潮湿阴冷,本来空旷,后植满了红叶树。
自山巅向下眺望,还能望见谷地林间羊肠小径蜿蜒曲折。
杨珑和钱家一行人向西南,上山,抚到一块山碑。碑文历久,所载旧事不清,字迹不明,余下正中三个大字——不留情。
想来是山名,山名不留情,怪得很。
不过听说,是青囊谷祖师取的名字。
杨珑和钱家少爷到了不留情山,山上最高处就是红叶城最为灵验得灵娘娘庙。
然而庙宇并不纷奢绮靡,门前挂彩绸黄钟,门内敬香炉灯火,唯有那小殿中央有一陶身塑的神像略显不凡。面若银盘,口如丹朱,披云锦绣祥云香草坎帛,纤手并剑指,右手拈灵芝仙草,云髻高挽,珠翠琳琅,眉飞入鬓,眼睫低垂半含目,好一尊神灵低眉慈悲相。
不留情山香客络绎不绝,轮不到杨珑这等不敬鬼神之人,她只在门外望见了灵娘娘神相,只觉她悲天悯人。
医者仁心,灵娘娘除疫魔,救济四方,却将庙宇建在不留情山上,还能香火鼎盛,是天下一奇事。
杨珑不过是晃了一下神,就不见了钱少爷,不知道他让人潮挤到哪去了。
钱家仆从火急火燎找,奈何人群簇拥,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
“哎,你不是说不跟我来,怎么也来了不留情山?”
杨珑让人从背后拍了一下,不做他想,侧连看过去,果然是梅影疏。
“让我再见识一下你起卦的真本事。钱老板的儿子也来了,但钻进人群里,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你这么能算,算算他在哪里。”
“你跟阿香一样又不相信我,不给算。”梅影疏双手抱臂环胸,仰着下巴拒绝。
太阳刺目,杨珑与她无声对峙。
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梅家姐妹性子截然相反,梅浮香软硬都吃,很好说话;梅影疏软硬不吃,十分棘手。
“找到了找到了!”钱家的仆人满头大汗向杨珑招手。
那钱少爷正蹲在地上数他才买的糖。
不留情山侧有山间小道,通往青囊谷,而山北处阴,有一横斜突兀而出的高台。
高台广阔,大理石铺地,青竹棚遮天,缘角还系着一串医铃,风过时不会响,手摇晃的时候才响。
台上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有卖凉茶的,卖柏香、灯烛的,还有卖干果饴糖的……贩夫走卒,箪食卖浆,引车糊口,俨然一个小市井。
梅影疏说:“这就是寄灵台。”
杨珑睁大了眼睛,重复了一遍,“这就是寄灵台?”
青囊谷的寄灵台大比要在这地方举行?!
杨珑快步走近,登上寄灵台,鼻翼间充斥着各种味道,环顾四周,卖香烛的招牌最大,最小的,是一个缩在角落里的小摊。
摊主是个俊秀青年,低头打着瞌睡,摊上有文房四宝,砚台墨汁已半干,看来无人光顾。
但杨珑看到了他腰间挂着的医铃,猜他八成是青囊谷的弟子。
“寄灵台大比,纹银十两,点到为止,重与行焉。”
青年睡昏了头,脑袋往下一点,惊醒了,见有人在摊前徘徊,立马打起精神。
“姑娘感兴趣?今年大比后就是灵娘娘祭,是天下难得一遇的盛会,好多人来看呢!就算拿不到第一名,报名就送我们青囊谷的丹药,绝对不止十两纹银!”
杨珑点头,坦坦荡荡问:“能先报名,等我筹够了银两再来吗?我没钱。”
弟子为难,弟子无法通融。
杨珑没有为难人的意思,回头看向钱少爷。
梅影疏的卦不能说没算错,也不能说算错了。钱老爷命中无子,但这个有痴症的少年郎……
杨珑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而蹲在地上数糖的钱少爷开始数人,数过人之后再数糖,费足了功夫,终于理清楚了人和糖。他咧嘴笑着,开始分零嘴。
“一块冬瓜糖,一块酥油糖,一共六个人,我吃一块,还余三块,回去给爹。”
他嚼着甜丝丝的冬瓜糖,小心翼翼将油纸包塞到衣襟里,手掌妥帖地拍了拍。
梅影疏不解风情来了句,“贴着身体不会化吗?”
钱家的小厮仆人齐齐谴责她,少爷的一片孝心你看不出来吗吗?
梅影疏闭嘴。
钱少爷虽然心里记着他爹,但大概很久才能出门一趟,所以没有急着回家的意思。
他打算在寄灵台的小摊贩这儿要把钱袋子里的银子都花完,请所有人喝凉茶,还买所有摊位上的货,就连红绸和柏香都买了。
此时已过午,不留情山上还有卖盐水面的。
摊贩推着面粉和一锅水到山上来,拾干柴生火,和面擀面煮面,在粗瓷碗里拈一小撮盐,扬起汤勺一冲,挑一筷子面到面汤里。没有诱人的香气,只有小麦的味道。
说实话,味道并不好,胜在便宜,只要五文钱就可以吃到一碗面,要是再加一文,还能在碗底加一勺猪油,烫一把绿叶菜,热汤一冲,那滋味可不一般。
可来山上进香的穷苦人家,却是连这五文钱都拿不出的,只能随身带了水壶干粮,只作充饥。
钱少爷是个名副其实的散财童子,手掌一挥,银子一散,就让擀面的摊贩忙得手不离案板,脚不沾地。
钱少爷全都请,杨珑和梅影疏自然也占了便宜。
过午后,日光更炽盛了,钱少爷晒在青石板上,上午摘的遮阳莲叶蔫吧垂头了,钱家小厮轮番给少爷撑伞,可他好似很喜欢金色日光照在身上的感觉。
梅影疏看不惯这种麻烦人繁琐事,喊了一声,“再晒一会儿人就要化了,会化成甜甜腻腻的糖水,就没办法回去见你爹了!”
这话对寻常人不可能管用,对钱少爷未必。
钱少爷猛地起身,一拍脑袋,仆从以为他想通了,要去阴凉地方躲一躲,遂眉开眼笑。
谁知少爷只是皱眉说:“我忘了给灵娘娘冬瓜糖和酥糖,怎么办?”
“灵娘娘吃不了冬瓜糖,少爷给她上柱香,献上红绸就好。”钱家仆人们怜爱地看着他们少爷。
“灵娘娘为什么吃不了冬瓜糖?”
“因为……”小厮支支吾吾给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灵娘娘是神仙,没人见过;因为在这儿的,只有一尊石像,不用吃。
他们无力地看向梅影疏,满眼希冀,希望她能说出点什么来。
“要说为什么……”梅影疏撑着额角,努力想借口,“没有为什么,对,就是没有。你喜欢甜的,她喜欢咸的,灵娘娘一定是不喜欢冬瓜糖。”
钱少爷懂了,“就像我爹喜欢甜的,他说我娘最不喜欢甜糕,灵娘娘就和我娘一样。”
神仙和娘怎么会一样?
梅影疏先是一愣,旋即说:“对,就是这样。”
不留情山风醉人,不知不觉间日头已斜向西。
山峦落霞孤雁南飞,林木初见秋风意。
幽蓝暮光从东面席卷而来,灵娘娘庙在最高处,从山谷阴影抬头望,那抹霞光落在庙前枫木最高一枝系的红绸上。
忽然间,天上浓云起,滚雷隐其中,酝酿着一场狂风骤雨。
钱少爷吓得一趔趄,随后朝向灵娘娘庙,闭上眼眸,双手合十,虔诚祷告。
“灵娘娘保佑,希望明天是个好天气。”
云层并没有散开,有落日余晖一缕穿透较稀薄的云层照了下来。
杨珑不知怎地,竟然拧着眉毛,莫名别扭地轻声笑了。
“珑姑娘,我想,我有办法让我姐的卦辞失效。”
黄昏时分,阴阳交割,梅浮香温和出声。
杨珑:“怎么做?”
“你能造出来烈日吗?”
“……不能。”
“不是高悬于天上普照大地的羲和金乌,只要一束光就够了,像那一样。”梅浮香指着山巅的灵娘娘庙。
山北属阴,痴性的少年向灵娘娘祝祷,金芒透云,大风飞扬,宛如神迹。
可惜神迹只出现了片刻,乌云遮天,豆大的雨滴不顾一切砸了下来,刚刚的光缕只能说是巧合。
一行人到棚下躲雨,杨珑已经明白了梅浮香的意思,说:“不止金光,虚像也能造出来,有声音能更逼真些。”
“金光就够了,过犹不及。”
大雨滂沱下了一会儿就停,天色暗沉,趁还没有完全黑,他们一行人当即下山。
钱家仆从在前开道,中间夹着他们少爷,杨珑和梅浮香走在最后。
梅浮香身体虚弱,走不快,杨珑在最后陪她,本以为会和钱家人拉开一段距离,没想到,钱家人走得越来越慢。
夜色掩映,杨珑往梅浮香身上贴聚灵符的同时,给钱少爷也贴了一张。
她低声问梅浮香,“这少爷怎么回事?”
“你看出来了,他不是活人,脚踏阴阳,半步黄泉。”
是了,白日炽阳下,杨珑只见他脚下影子稀薄近乎于无,有了猜测,猜过他或许不是人。
可他有体温,能吃能喝,必然有活人的躯壳。
杨珑便问梅浮香。
鬼道术法,她不会,但梅浮香修习鬼道,知晓其中门路,她说不是活人,那就一定不是。
“他与我的境况相似,又有不同。肉身成活,故而心向高阳,魂魄不足患痴症,故而惧烈日。太阳对他来说与毒药无异,聚灵符只能延缓。”
钱少爷是人是鬼都不妨他是个好少年,不管怎么说,杨珑都要调转灵炁继续画聚灵符。
“还有一事。”梅浮香有些犹豫迟疑,“我活到今日靠着雪衣镇灵炁,他这状况也非朝夕所成,能活到今日,靠的是什么?”
还能是什么?几乎不做他想——钱老板。
或可说,钱老板为他儿子所能做的事。不仅要能与灵炁扯上干系,还得隐蔽进行。
杨珑笃定道:“是风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