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2章 林记小馆

作者:十三东_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校门口的空气仿佛凝滞了几秒。


    林秋红看着眼前这个目光如炬、沉稳得不像高中生的少年,心头那股被冒犯的怒意竟被一股莫名的震慑力硬生生压了下去。


    那双眼睛太清澈,也太坚定,带着一种洞悉人心、掌控全局的冷静,让她这个饱经世故的成年人都感到一丝心悸,这就是徐捷的强大之处。


    她愣了片刻才回过神,有些慌乱地掏出手机,手指在屏幕上飞快地敲打,然后递到徐捷眼前:


    【我知道了,会认真考虑的。不过你们学生还是要以读书为主,别一天瞎操心大人的事。大人自有大人的办法。】


    文字看似平静,却带着一种长辈的叮嘱和不易察觉的软化。她接过林秋红手里的空饭桶,深深看了徐捷一眼,转身离开了。


    回程的路上,她脑子里不断回放着徐捷刚才的眼神和姿态,那份远超年龄的沉稳和谈判时的压迫感,让她心惊之余,也忍不住感叹:这孩子,真不简单!小小年纪就有这般气场和手段,假以时日,必定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一股复杂的情绪在林秋红心中翻涌。


    她感到难为情,甚至有些羞愧,竟要接受一个孩子的救济。但现实的重担又沉甸甸地压在肩上。


    徐捷的提议,像黑暗中递来的一根结实的绳索,是眼下唯一能真正解决家庭困境、改变命运的可能。


    她内心深处,那份不甘于现状、渴望改变的火焰,被徐捷这剂猛药彻底点燃了。她真的很想试试!只是用孩子的钱?这让她一个成年人的自尊心备受煎熬。


    校门口,林晟望着母亲离去的背影,又转头看向身边的徐捷。


    夕阳的金辉勾勒出少年挺拔的侧影,那份超越年龄的成熟和担当,让林晟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敬佩和依赖感。刚才徐捷面对母亲怒意时的从容不迫,那份掌控局面的气场,深深烙印在他心里。


    “走吧,”徐捷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回去还能眯会儿午觉。”


    林晟这才从恍惚中回神,讷讷地应道:“嗯…走。”两人并肩走回宿舍楼,一路沉默,各怀心事。


    林秋红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今天一整天,她干活都心不在焉,徐捷的话和那枚沉甸甸的钥匙像魔咒一样萦绕在心头。她倒在老旧的沙发上,像烙饼一样翻来覆去,内心的挣扎几乎要将她撕裂。


    接受?还是拒绝?


    自尊?还是现实?


    面子?还是儿子和未来的希望?


    无数个念头在她脑海里激烈交战。最终,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徐捷那份心意的珍视,压倒了那点可怜的自尊。她猛地坐起身,眼神变得坚定。


    ‘不能让那孩子的钱打了水漂!’这个念头无比清晰。她深知挣钱的不易,每一分钱都浸透着汗水。更何况是一个陌生的未成年人,这份情意太重,她无法心安理得地辜负。


    ‘就当是借的!拼了命也要尽快还上!’她对自己说。眼下,除了硬着头皮抓住这根救命稻草,赌上这一把,似乎真的别无选择了。


    晚上,林晟刚洗漱完爬上床,手机就震动起来。是母亲发来的信息。他看完,眼睛瞬间亮了,立刻转头对书桌前的徐捷说:“我妈…她同意了!她说…谢谢你的心意,钱就当是我们借的,一定会还!”


    徐捷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笑意,但眼神很快又凝重起来:“同意了就好。不过,林晟,在那种偏僻的小巷开店,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光有热情不够,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每一步都不能出错。”


    他说着,从书包里郑重地拿出一个厚厚的硬壳笔记本,封面是简洁的黑色。“明天把这个带给阿姨。”徐捷起身,将笔记本递给林晟,“里面是我整理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希望能帮上忙,仅供参考。”


    林晟接过笔记本,觉得封面有些眼熟,这不就是徐捷这两天一直单挑夜灯坐在书桌前伏案疾书、神神秘秘的那本吗?他好奇地翻开,里面的内容让他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密密麻麻却条理清晰的文字铺满了纸张:


    市场分析、经营策略、开业筹备、运营计划、可能遇到的问题及预案……


    林晟看得目瞪口呆,这哪是一点意见?这简直是一份详尽的商业计划书,他回想起昨晚徐捷在书桌前专注的身影,灯光下笔尖沙沙作响,原来就是在写这个。


    短短两天时间,竟能整理出如此专业、细致的内容,林晟看向徐捷的眼神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和由衷的佩服。


    “前面几页是试营业一周的具体计划,”徐捷指着笔记本,“让阿姨务必按照这个走,严格控制成本和反馈。如果效果不理想,我们再集中讨论整改。”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格外郑重,“还有,一定要告诉阿姨:万事开头难。做生意,尤其是餐饮,急不得。心要定,步子要稳。一步一步走扎实了,口碑积累起来,生意自然会慢慢做大。心浮气躁是大忌。”


    这一番话,听得林晟似懂非懂,但那股沉稳的力量感和清晰的条理性,让他对徐捷的强大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已经远超一个高中生的范畴了。


    第二天中午,林晟在校门口栏杆处,将徐捷沉甸甸的笔记本和那枚象征着机会与压力的钥匙,郑重地交到了母亲手中。他手舞足蹈,恨不得把徐捷昨晚交代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细节都复述给母亲听。


    林秋红接过笔记本,先是有些疑惑,但当她翻开,看到里面条理清晰、内容详实的规划时,沧桑的眼睛里瞬间迸发出惊讶的光芒,她快速地翻阅着,尤其看到成本核算表和试营业计划时,手指微微颤抖,忍不住对着儿子竖起了大拇指,用口型无声地赞叹:‘这小子…真厉害!’


    【妈,徐捷说了,前面一周最关键,一定要按计划来!还有,他说做生意不能急,要心平气和…】林晟还在不放心地叮嘱。


    林秋红笑着拍了拍儿子的手背,比划着:【好了好了,妈知道了!你们俩就安心读书吧,别瞎操心了!】她收起笔记本和钥匙,提着饭桶,带着满心的震撼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转身离开了。


    只是脚步,比往日轻快了许多。


    她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在路边找了个安静的长椅坐下,再次翻开那本笔记,仔仔细细地研读起来。越看,她心里越是惊叹。成本控制、风险预估、推广策略,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如此周到,连可能遇到的困难都列出了应对预案。


    那份超越年龄的缜密和用心,让她眼眶发热。


    做的这么细心真是难为那孩子的一片苦心了,她心里默默念着,合上笔记,深吸一口气,朝着那条改变命运的小巷走去。


    当她来到那间小小的门面前时,眼前的景象让她彻底愣住了。


    原本冷清的小巷,此刻竟热闹非凡,平时受过她娘俩恩惠的街坊邻居们,像约好了似的,都聚在了这里。


    一张张熟悉而慈祥的面孔,带着自家的扫帚、抹布、水桶,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小林!你来啦!”李老头咧着没几颗牙的嘴,笑呵呵地迎上来,口齿不太伶俐但中气十足,“听说你要开店,我们这些老骨头都来搭把手!别嫌我们慢啊!有啥活儿尽管吩咐!”他拍着胸脯,精神头十足。


    孙老太太在后面笑着拍了他一下,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又指了指林秋红:“朝这儿说!小林听不见!”


    李老头一拍脑门,恍然大悟,赶紧掏出他那部老旧的智能手机,凑近话筒,用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大声说道:“小林!有啥要帮忙的,尽管开口!别看我们老,心不老,干活儿不比年轻人差!”语音识别转出的文字虽然有些错别字,但意思清晰明了。


    林秋红看着手机屏幕上的字,又看着眼前这群自发来帮忙、笑容满面的老人,鼻子一酸,眼眶瞬间就红了。


    她想说谢谢,喉咙却像被堵住,只能发出咿咿呀呀的激动音节,泪水不受控制地滚落下来。


    “哎哟,哭啥呀!好事儿!”赵老太连忙上前,用粗糙却温暖的手握住林秋红的手,轻轻拍着。


    孙老太太也凑过来,拿着手机恳切地说:“小林啊,还有件事儿。我那不成器的儿子,在家待业好久了,听说你要开店,他想来你这儿帮忙,你看行不行?工钱你看着给,让他有个事儿做就行!”


    林秋红看着孙老太太期待的眼神,又看看周围热心的邻居们,用力地点着头,眼泪流得更凶了。


    她接过手机,飞快地打字,然后点开语音朗读功能,一个清晰的电子女声响起::“当然可以!孙姨,太谢谢您了!我正愁不知道去哪儿招人呢!您儿子能来,真是帮大忙了!谢谢大家!真的太谢谢大家了!”


    赵老太拉着她的手,语重心长,慢慢说:“你一个人带着孩子不容易,这些年吃了多少苦,我们都看在眼里。这下好了,老天开眼,总算盼到个好奔头了!”这话像暖流,熨帖着林秋红的心,让她泣不成声。老头老太太们连忙围过来,七嘴八舌地安慰着。


    就在这时,巷口传来一阵摩托车的轰鸣。一个皮肤黝黑、身材敦实的中年汉子停下车,正是以前林晟帮他解过围、在菜市场摆摊的菜老板王哥。


    他利落地从车上搬下几筐新鲜水灵的蔬菜,大声道:“林姐!开业大吉啊!我也不知道能帮啥,这些菜你先拿去用!自家地里刚摘的,新鲜着呢!”他又从车后座拎下一个沉甸甸的大塑料袋,“还有这些!油盐酱醋花椒辣椒,隔壁副食店的张嫂子托我捎来的!她说店里忙走不开,祝你生意兴隆!她可说了,每次路过你家楼下,闻到那香味儿,馋虫都能勾出来!信你手艺!”


    卫生被邻里们打扫得一尘不染,新鲜的食材和调料堆满了角落的小厨房。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小店和一张张真诚的笑脸,一股巨大的暖流将林秋红紧紧包围。


    这份沉甸甸的情谊,让她觉得再多的语言都苍白。


    她抹了把眼泪,系上围裙,走进了那个被大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小厨房。就用王哥带来的新鲜蔬菜和张嫂子的调料,她要为这些雪中送炭的恩人们,做一顿最用心的晚饭。


    小小的店面里,第一次飘起了温暖的饭菜香和热闹的人声。


    林秋红把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家常菜端上临时拼凑起来的桌子。她拿起手机,点开语音助手,充满感激的声音在小小的空间里回荡:“我也没有什么能报答大家的东西,只有这点厨艺了。大家今晚一定要吃好,吃开心!”


    “哎呀!香!太香了!”


    “这手艺,绝了!比大饭店的还好吃!”


    “就是!这味道,肯定能火!生意绝对红火!” 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菜肴,赞不绝口,纷纷竖起大拇指。


    一位姓刘的大妈夹了块红烧肉,满足地咂咂嘴,问道:“小林啊,店还没起名字吧?得起个响亮又好记的名儿啊!你说叫啥好?”


    林秋红仔细看着她的口型,明白了意思。她环顾了一下这个由邻里温情托起的小店,又看了看手中那本承载着少年心意的笔记本,眼神温柔而坚定。


    她在手机上打下四个字,点开朗读:“我喜欢简单点。就叫林记小馆吧。”


    “林记小馆…好!简单大气!”李老头第一个赞成,他不知从哪儿摸出一小瓶自酿的米酒,给几个老伙计倒上,颤巍巍地举起小酒杯,红光满面地提议:“来!为咱们的林记小馆!干一杯!祝小林生意兴隆,开业大吉!”


    “干杯!”


    “生意兴隆!”


    “开业大吉!”


    小小的“林记小馆”里,酒杯碰撞声、祝福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盼。这顿简陋却无比温馨的开火饭,为“林记小馆”的启程,奏响了温暖的序曲。


    晚上回到宿舍,林晟就收到了母亲发来的信息和几张照片,焕然一新的小店、忙碌的邻里、丰盛的饭菜,还有大家举杯欢笑的瞬间。信息里说小店有了名字,一切顺利,让他们安心学习。


    林晟兴奋地把手机递给徐捷看。徐捷看着照片,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点了点头,但随即表情又变得严肃起来:“这只是第一步,林晟。现在高兴还太早,我们得定个切实可行的初期目标。”


    “目标?你说!”林晟立刻坐直身体,像个等待军令的士兵。


    徐捷拿出自己的平板电脑,调出他整理的数


    据和分析图:“你看。小店的位置是硬伤,巷子深,天然客流少。才开张,知名度为零,资源也有限。我们初期的主攻目标,必须是离得最近、需求最稳定的学校!”他指着图表上学校食堂满意度极低的调研数据,“食堂的饭菜,你懂的。学生们肯定有改善伙食的需求。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在学生群体里,把‘林记小馆’的口碑做起来!用味道和性价比积累第一批忠实顾客,这是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林晟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图表和数字,只觉得头大,只能连连点头:“对对对,你说得对!那…具体怎么弄?怎么让学校里的人知道?”


    “宣传是关键。”徐捷的手指在平板上滑动,“常规的传单效果有限。我们需要一个能快速打入学生内部、有影响力的人。”他顿了顿,目光和林晟在空中交汇,两人异口同声:“赵磊!”


    没错!赵磊,那个虽然学习不咋地,但人缘好到爆棚、三教九流都混个脸熟的“万金油”!靠他那张能说会道的嘴和在学校里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由他去宣传推荐,效果绝对事半功倍!很多同学看在他的面子上,也会愿意去尝试一下。


    “擒贼先擒王,先从学生群体突破。”徐捷总结道,“另外,光靠堂食不够。我研究了一下,现在外卖需求很大,尤其是附近的上班族。开通外卖,是拓展客源、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他在平板上调出几个主流外卖平台的界面,“这个也需要尽快提上日程,让阿姨熟悉操作流程。不过,前提是堂食的出品和流程先稳定下来。”


    林晟听得心潮澎湃,连连点头:“行!没问题!我待会儿就给磊子打电话!外卖的事,我周末回去就跟我妈说,让她学!”


    徐捷补充道:“还有人手。孙姨的儿子如果能来帮忙是好事,但初期可能还不够。最好再招一个手脚麻利、靠谱点的帮手,负责点单、打包、送送附近的外卖。工资可以谈,但人一定要可靠。”他考虑得非常周全。


    林晟用力点头:“明白!”


    说干就干。林晟瞅准了宿管李老头查房的间隙,拿着手机溜进了厕所,关上门,拨通了赵磊的电话。


    “喂?晟哥?咋啦?这个点打电话?”赵磊那边传来哗啦啦的水声和含糊不清的声音,显然在刷牙。


    “你先刷,刷完了赶紧回我,有大事找你帮忙!”林晟压低声音。


    很快,赵磊的电话回了过来。林晟言简意赅地把需要他在学校帮忙宣传“林记小馆”的事情说了,特别强调了位置、特色和初期优惠。


    电话那头,赵磊把胸脯拍得砰砰响,声音充满了自信和义气:“晟哥,这小事儿包我身上,明天就等着看吧。”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