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8章 刘家倒台

作者:涸舟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景和帝又按了按眉心,不再搭理安国公,转而问齐砚:“你说安国公避讳的是什么字?”


    殿内没挨打的大臣又腹诽:皇上都懒得跟安国公说话了,明明他人就在这,还非要问别人他避讳什么字。


    齐砚:“月字,最后一笔。”


    景和帝点了点头,从御案上的四封密信里找出疑似安国公写就的两封,再次展开。


    果真,通篇带“月”的字都没避字。


    景和帝撩起眼皮看向刘枢密:“这些信真是枢密院截获的?”


    刘枢密十分镇定,看不出丝毫慌乱:“是。”


    景和帝将信扔回御案:“下次枢密院连信的真伪都辨不出,你这个枢密使就别做了!”


    刘枢密顿了顿:“臣知罪。”


    景和帝又在另外两封似是西厥那边传来的信件上指了指,道:“去查查,这些信究竟是写给谁的?”


    刘枢密刚要应“是”,景和帝又道:“此事交由太子来查,你从旁协助。”


    刘枢密顿了顿,应道:“是,臣遵旨。”


    景和帝刚要摆摆手让众人散了,齐砚又道:“臣还有事起奏。”


    景和帝抬起的手又放下:“说吧。”


    齐砚:“臣和内子前些日子带大姐姐家的小外甥去广福楼看百戏,恰好听见隔壁说起刘枢密府里的管事擅于模仿别人笔迹,今日出了此事,臣就先将那位管事请了过来。”


    曹公公眼角不由自主地抽了抽,五花大绑请过来的?


    景和帝扫向刘枢密,眼中意味不明。


    刘枢密面色又是一沉,不过依旧因为脸上惨不忍睹看不出来。


    景和帝:“让他进来。”


    话音一落,一名侍卫拎着一个五花大绑的人进来了。


    景和帝和几位大臣腹诽:这就是你说的请?


    景和帝不由得看向这位他钦点的探花郎,本应是才学斐然清冷矜贵的玉面公子,娶了蓁蓁后怎么也这么……粗暴了?


    那人在进宫时就被齐砚用水泼醒了,知道自己此时在哪里,身子也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当即跪伏在地。


    景和帝也没废话,径直问道:“听说你会模仿别人笔迹?”


    那人在御书房外就知道极可能是事情败露了,早在心里想好了说辞,正要开口,就听一直没说话的太子殿下慢悠悠道:“皇上面前说话,可要思量好了,别弄不好就犯了欺君之罪。”


    那人顿住,咬了咬牙后,颤颤巍巍道:“草民会。”


    景和帝点了点头,朝曹公公抬了抬下巴。


    曹公公立刻将御案上的其中两封密信拿到此人面前。


    景和帝:“那你看看,这两封是不是出自你手。”


    曹公公将信展开,那人挣扎着跪起了身,期间还暗暗朝刘枢密方向看了一眼,试图从他这里得到点提示,可辅一看去,立时一惊。


    大人的脸怎么被打成这样了?


    提示是不能提示了,那人只能装模作样看信,片刻之后又暗暗咬了咬牙,道:“不是出自草民之手。”


    景和帝没有说话。


    齐砚又道:“皇上,现在可以去刘枢密府上一搜便知,若不是出自这人之手,那府中也搜不出什么,若是出自这人之手,那密信应该不止这一封。”


    齐砚虽没说出为何不止这一封,可现在已经证明安国公是遭人诬陷,而刘府管事又恰好会模仿别人字迹,想不被怀疑都难。


    若一切真的是刘枢密所为,那齐砚骤然发难,他们定然没料到事情会变成这样,最终矛头竟会指向他自己。


    那他府上说不定还会有西厥来的其他信件,真正与西厥联络有通敌之嫌的是刘史。


    倘若刘枢密只想陷害安国公,不曾与西厥往来通敌,那他府上定然也还会有蛛丝马迹。


    比如,刘府管事屋里应该有临摹过安国公笔迹的废纸,甚至安国公的字。


    齐砚话落,刘枢密的脸色一沉再沉,这次即便脸上惨不忍睹都能看出他的面色不对。


    景和帝静静看着刘史。


    此刻,无需去刘家走一趟,也知道陷害安国公一事与刘史有关,就是不知道与西厥往来是不是也有他一份。


    景和帝:“曹公公,你带人亲自去刘枢密家走一趟。”


    曹公公在景和帝还是皇子时就跟在他身边,自是知道景和帝在想什么,亲自让他去,自然是让他细细将刘府搜过,主要看看这个刘史有没有和西厥往来通敌。


    曹公公应了一声,当即带人去了刘府。


    殿内的其他人此刻大气也不敢出。


    景和帝就静静坐在御案后面,眼中意味不明。


    殿内的老臣从今日早朝到现在一直没捞着坐,已经站了不少时辰了。


    安国公叶骁常年习武并不觉得如何,太子、二皇子、齐砚则年轻也没觉得怎样。


    直到此刻,二皇子才反应过来齐砚说的是何意,他才明白父皇已经知道陷害安国公一事是外公所为,才明白父皇还怀疑外公有通敌之嫌。


    只是现在他贸然张口替外公分辨已然不合适了,应该尽快知会母妃才是。


    想到此处,二皇子身子晃了晃,然后“扑通”一声摔在了地上,晕了过去。


    殿内本该手忙脚乱,没成想却出奇的安静,任由二皇子一动不动地晕死在地。


    此时曹公公让人请的太医已经候在殿外,原本是要给刘史和罗继申治伤的,现在景和帝看着两张惨不忍睹的脸,只觉得叶骁应该再补上两拳才是。


    曹公公带人去了刘府,殿内便由另外一个小公公顶上。


    小公公在景和帝的示意下,立即去殿外将太医请了进来。


    来人正好是纪太医。


    纪太医走到晕死在地的二皇子面前,里里外外检查了一遍,拱手回道:“二殿下身子无碍,应是没站稳摔晕了过去,等他自然醒来就好。”


    殿内老臣忍不住抽了抽嘴角,没想到二皇子竟长成了这样一个蠢材。


    刘史已经自顾不暇,皱着眉心底暗暗骂了一句“废物”!


    将近两个时辰后,曹公公终于带着人从刘府回来了。


    他面色少有的沉了下去,一回来便将一只方匣并一摞写满字的纸呈交给了景和帝。


    景和帝先打开了那只方匣,里面是几封与西厥的往来信件。


    上面无不写了西厥只要帮刘史除掉叶骁,刘史就答应他让西北九州再度回到西厥手里。


    景和帝撩起眼皮又看了一眼刘史,将信扔回匣子里,又翻起了那摞写满字的纸。


    这摞纸无不是模仿安国公的笔迹,从生疏到熟练,最后几近一模一样。


    景和帝翻到最下面时骤然一顿,下面竟是几封几年前安国公还在西北时请朝廷调粮草的奏折!


    景和帝面色当即沉了下来。


    刘史见到熟悉的奏折大吃一惊,看向刘府管事的目光也沉了下来,最后还是变为灰败。


    他知道自己完了,缓缓跪了下去。


    陷害安国公,景和帝不会生多大的气。与西厥往来甚至通敌,景和帝最多骂他一顿削了他的官职。但扣留奏折却是实实在在挑衅了天子的权力。


    景和帝:“枢密使刘史,擅权乱政,扰乱朝纲,欺君罔上,通敌叛国,构陷忠良。即日起,革去枢密使一职,赐鸩酒,刘家其他人流放三千里。”


    刘贵妃得知此事的时候一下子也如儿子一样晕死了过去。


    不同的是,她不是被自己摔晕的。


    端柔公主倒是跑去了御书房替外公求情,却连景和帝的面都没见到。


    而二皇子从晕死中醒来时,他那曾经是枢密使的外公,已经一命归西。


    刘家骤然倒台,京城议论纷纷。


    等打听到刘史竟然要将叶将军辛苦夺回来的西北九州再度让给西厥,百姓们都震怒了。


    日日都要跑到刘府门口吐上一口。


    等刘家人流放那日,京城百姓也带上了烂菜叶子甚至泔水挤在了他们的必经之路,等他们被官吏押出来,一窝蜂的将烂菜叶子、泔水砸向刘家人。


    押送的官吏一早得知百姓带了什么,早就远远地避开了。


    叶蓁这些日子有些发懵。


    她有些不敢置信,上辈子陷害她们国公府的刘氏一族就这么倒台了?


    这日恰逢重阳,很少来侯府的叶绥竟然过来了,他是亲自过来给四妹妹送菊花酒的。


    更确切地说,是专门来找齐砚吃酒的。


    那日在御书房发生的事,父亲安国公都同他们说了,昭阳长公主和叶绥兄妹无不对这个妹夫佩服起来。


    没想到他不过是让齐砚带个人进宫,齐砚竟然短短几句话,就送了刘氏一族的性命,解了国公府的危顿。


    心思之缜密无人能及。


    叶蓁见到兄长少见地笑的一脸不值钱的样子大为疑惑,听到是专门来找齐砚吃酒时就更不明白了。


    出言问了问,叶绥一顿:“含章没和你说?”


    叶蓁茫然:“说什么?”


    叶绥挑眉,看了一眼坐在四妹妹身侧的齐砚。


    给自己倒了杯菊花酒,喝了一口,慢悠悠将当日御书房发生的事说了一遍。


    叶蓁听后大为震惊,原来让刘家落到这个下场的推手竟然是齐砚!


    叶绥直到日薄西山才回了国公府,临走前悄声同叶蓁道:“现在,你可以安心了,咱们国公府今后都会好好的。”


    叶蓁点了点头,让阿木好生照料兄长。


    重生后,她一直悬着的心的确可以放下了。


    只要爹爹和兄长一直保持不堪大任的样子,只要她继续肆意妄为离经叛道,那么皇舅舅就不会动国公府。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