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章 民心

作者:飞翔的33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紫宸殿内,炭火盆驱散着深冬的寒意,却驱不散案头奏疏堆积如山的沉重。林琳埋首于政务之中,登基以来的日子几乎都是在与这些文书打交道中度过。


    【学识92】加上上一世的治国经验,让她能飞速理解并处理繁杂的国事,但她偶尔会停下,指尖若有所思地拂过始终置于手边的传国玉玺。


    登基那日的奇异共鸣再无出现,玉玺大多数时候冰冷而沉静。


    然而,近来,当她批阅到某些特定奏章时——例如某地流民得以初步安置、某处水渠修缮完工可保春耕、某一项鼓励商贸的新政初见成效——她的指尖偶尔会捕捉到一丝极其细微的、几乎如同错觉般的温热感。


    起初她并未在意,只当是炭火烘烤或是自己专注过度。


    但次数渐多,她开始留心了。


    她会有意识地在看到这类关乎民生改善的奏报后,特意去触摸玉玺。


    一次,在她批复完一份关于京城周边冬赈顺利、暂无一人冻毙的喜报后,那丝温热再次出现,虽然微弱,却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清晰一瞬。


    不是错觉。


    林琳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她开始有意识地将推行仁政、发展经济后各地报来的好消息与触摸玉玺的感受相互印证。


    每一次得知流民得以安置、赋税得以减免、商贸市集愈发繁荣时,她再去感受那玉玺,总能捕捉到那丝若有若无、却真实不虚的温热反馈。


    这发现让她心中震动。


    民生,国运,这冥冥中汇聚于帝王之身、维系王朝兴衰的无形之力,竟真的能通过这方玉玺被隐约感知,甚至……反哺自身?


    虽然这反馈目前极其微弱,除了细微暖流并无其他神异,但这无疑证实了她最初的猜想:这条路是对的!


    强国富民,并非仅仅为了统治或破解仙墓做准备,其本身,或许就蕴藏着更深层次的、关乎系统乃至长生的奥秘!


    林琳的目光凝在玉玺之上。民生改善,国运微涨,这方象征着社稷重器的玉玺,竟真的能产生如此细微的反馈?


    这证实了她登基时的猜想并非空穴来风。这条通过治理国家、汇聚国运来探究系统与玉玺奥秘的道路,值得她投入更多精力。


    这丝温热虽无实际效用,却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指引着她的方向。


    因此,她处理政务越发勤勉,推出的政令也越发侧重于夯实国本、安抚民生。她的高效与精准很快震慑了朝堂,无人再敢因她是女子而心存轻视。


    而随着一项项惠民政策颁布,琳帝“虽貌不扬却心系万民”的风评开始在京城悄悄流传,那玉玺传来的微弱热流,也似乎愈发频繁。


    她并未将目光局限于大西旧土。那新纳入版图的、广袤的冬国土地及其上的子民,同样是“民生”与“国运”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绝不会放弃。


    时值深冬,北地苦寒。曾经的冬国疆域,历经战火,民生凋敝,许多百姓衣食无着,挣扎在冻饿而死的边缘。他们对于新统治者大西,普遍怀有恐惧、仇恨和漠然。


    林琳早有准备。在她回京登基之前,那休养生息、清点收获的两个多月里,她已利用【学识92】的政治智慧与前世治理新附地的丰富经验,迅速搭建起了过渡期的行政框架。


    她并未一味任用大西旧臣,反而大力提拔了一批冬国本土的有志之士和能吏。


    【心计90】让她能精准辨识哪些人可堪一用,哪些人包藏祸心。对于真心投效者,她给予信任和权位;对于怀有二心者,她亦有的是手段制衡或清除。


    她不怕他们反。


    强大的军队驻守要地,足以镇压任何不稳的苗头。更何况,她深知征服的终极之道,绝非仅是武力镇压。


    上一世,她从三十多万疆域开拓至五百万,见过的反抗与归顺太多了。


    最初视她如仇寇者,最终往往成为她最坚定的拥护者。


    她有得是时间和方法,让这些新子民明白,归顺大西,归顺她琳帝,将带来远比过去更好的生活。


    于是,在这个冬天,一项规模浩大的“冬地赈济”行动全面展开。由她亲自提拔的冬国官员与大西派遣的督粮官共同协作,一支支满载粮食、衣物和药品的队伍,顶着凛冽寒风,驶向冬国各地的城镇乡村。


    护送粮队的,除了必要的护卫,更多的是负责勘测地形、绘制详图的工部吏员和兵部参谋还有统计冬国人口的任务。


    他们携带着之前缴获的、并不完整的冬国旧舆图,一路行走,一路核对、修正、补充。山脉、河流、道路、村庄、矿藏……所有地理信息被细致地记录下来,汇集成更精准的新舆图,为未来的统治与开发奠定基础。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零星的反抗和袭击时有发生。一些忠于旧主的冬国遗老遗少,或是不愿接受现实的溃兵,试图劫掠粮队,制造混乱。


    然而,大多数冬国百姓,在寒冷与饥饿中,看到那高高飘扬的、属于大西的玄黑赤旗,以及旗帜下那满载活命粮食的车队,和那些虽然陌生却并未肆意挥刀砍杀、反而开始测量土地、似乎打算长久驻留下来的官吏时,他们选择了沉默,甚至……是默默的观望与接受。


    当第一口热粥喝下肚,当第一件冬衣披上身,当那些大西的官吏拿着簿册,开始登记人口,询问他们有何困难,并承诺开春后将分发种子、协助重建家园时,坚冰开始融化。


    仇恨依然存在,但生存的本能和对未来的微弱希望,开始逐渐占据上风。他们发现,这位征服者女帝,似乎与想象中不同。她带来的不只有刀兵,还有活下去的希望。


    林琳在京城,通过源源不断送来的报告,密切关注着冬地的这一切。


    她看到的是数据:发放了多少粮食,安抚了多少流民,绘制了多少新地图,遭遇了多少次袭击,袭击又被如何平息……【系统探查】技能虽无法直接看到遥远冬国子民的【心情】,但她可以通过这些数据,精准地判断出民心走向的趋势。


    她知道,这一切需要时间。但她最不缺的,就是耐心和手段。


    安排好冬地初期的稳定事宜后,她才班师回朝。


    而冬国的民心,正如她所预料的那样,在她持续不断的、精准而高效的治理策略下,开始如同冰雪下的春芽,慢慢地、艰难地,却不可逆转地,向着大西,向着她,开始萌发。


    行动并非毫无阻力。零星忠于旧主的抵抗势力试图袭击粮队,散布恐慌。但在大西军队强有力的护卫和迅速反击下,这些袭击大多被瞬间扑灭,不成气候。


    对于绝大多数在严寒中挣扎求生的冬国平民而言,当看到那些飘扬着玄黑赤旗的车队真的运来了粮食和过冬的衣物,当大西的官吏拿着名册登记人口,询问他们的困难,并承诺来年开春将帮助重建家园、分发种子时,强烈的敌意开始被生存的渴望所软化。


    他们沉默地接过救命的粮粟,用复杂的眼神看着那些忙碌的、似乎打算在此地长久待下去的异国官吏。仇恨仍在,但裂开了一道缝隙,透入了一丝名为“活下去”的光。


    林琳在京城,通过不断送回的奏报密切关注着冬地的进展。


    她看到的是冷冰冰的数据:某郡发放粮食多少石,某县安置流民多少户,绘制修正地图多少幅,遭遇袭击多少次……【系统探查】无法直接看到远方的民心,但这些数据足以让她精准判断局势的走向。


    她知道收服人心非一日之功,尤其是在第一个冬天。她不急。她有足够的耐心和手段,就像上一世收服那些最开始充满敌意的疆土一样。


    眼下,确保无人冻饿而死,让冬地平稳度过这个冬天,让那新附之地的民生不至崩坏,便是最重要的目标。这本身,就是对国运的滋养。


    她能感觉到,当关于冬地赈济顺利、民心渐稳的奏报传来时,指下玉玺那丝微弱的温热,似乎也格外清晰些。


    民心所向,非一日可成,却可始于这冬日里一碗活命的热粥。而她,正稳健地迈出这第一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