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章 渊帝为质

作者:飞翔的33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金銮殿上,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垂帘之后,林琳抱着年幼的渊帝,身体微微颤抖,声音透过帘幕传出,带着显而易见的怯懦与艰难。


    “……为表…表两国修好之诚心,陛下…陛下自愿前往冬国,以…以质子的身份,学习冬国文化……”


    她的声音断断续续,仿佛每一个字都耗尽了力气,“并…并割让边境…黑石、风鸣、落雁三城…开放云州、通北二地为互市……”


    每念出一条,底下站着的保皇派老臣们脸色就苍白一分,几位王爷则嘴角微不可查地扬起,带着满意的讥讽。


    这妇人果然顶不住压力,将他们私下许诺的条件几乎全盘托出,甚至还将皇帝亲自送去为质,这简直是自掘坟墓!


    冬国使臣兀术坐在客位,抚着络腮胡,眼中精光闪烁。这些条件远超他们最初预期,简直是天降横财。


    但他毕竟是老练的外交官,并未立刻喜形于色,反而仔细品味着对方话语中的每一个细节。


    “……然,陛下终究…终究是一国之君,”林琳的声音忽然带上了一丝微弱的坚持,如同溺水者最后的挣扎,“路途遥远,安危难测…哀家…哀家恳请,允我大西派遣一支军伍,沿途护送陛下至边境,以…以全陛下体面,亦显我朝虽处弱势,仍不忘君威……”


    “不可!”兀术使臣几乎立刻否决,声若洪钟,“质子入境,岂有敌国大军相随之理?此例一开,我国边境如何安宁?太妃此言,莫非包藏祸心?!”他目光锐利如鹰,紧紧盯住帘幕后的身影。


    帘幕后的林琳似乎被这声呵斥吓得一哆嗦,声音更带上了哭腔,那本就低下的【魅力】与【容貌】让这哭声听起来毫无美感,只令人心烦。


    “使臣大人明鉴!哀家…哀家一介妇人,岂敢有他念?只是…只是陛下年幼体弱,此去路途数千里,若无自家人护卫,万一…万一途中稍有闪失,哀家如何对得起先帝?又如何…如何向冬国皇帝陛下交代?”


    她哭得凄凄惨惨,话语却逻辑清晰:“再者…使臣大人请想,我大西如今…内忧外困,先帝新丧,幼主登基,三位王爷…王爷们虽尽心竭力,然国内人心惶惶,谁…谁还有心思和能力对冬国用兵?”


    “这支军伍,人数不必多,只为仪仗与护卫,绝无他意!待将陛下平安送至边境,他们…他们便即刻返回,绝不敢踏入冬国半步!”


    她一边哭诉,一边暗中运用【心计90】的能力,精准地剖析着对方的心理:“使臣大人…您也看到了,我朝如今…只想求得片刻安宁。”


    “派遣大军护送,一则是全幼主颜面,让国内百姓知晓朝廷并非完全屈膝;二则…也是做给国内那些不安分的势力看,陛下虽为质,仍有朝廷军队护持,勿生妄念…三则,万一…哀家是说万一陛下在路上出事,这支军队…也好…也好做个见证,非是冬国照料不周啊……”


    这番话,半真半假,既点明了大西目前无力也无心开战的现实(这与兀术自己的判断一致),又将护卫行为包装成了维护内部稳定和避免日后纠纷的必要措施,甚至隐含了一丝为冬国考虑的意思——若皇帝路上出事,有自家军队在场,冬国也能免去嫌疑。


    兀术眉头紧锁,沉吟不语。这琳太妃哭得令人心烦,言语却并非全无道理。他仔细权衡:大西内部混乱是真,幼主体弱是真,派支军队做样子安抚国内也说得通。


    只要严格控制人数,且不得入境,似乎风险可控。更何况,这次和亲,冬国还得到了大量急需的粮草赔偿,这些粮草也需要人手押运……


    他抬眼看了看那三位明显期待着协议达成的王爷,又看了看帘幕后那哭得不成样子的丑陋妇人,最终缓缓开口:“太妃所言,亦有几分情理。然,军伍人数必须严限!最多…两千人!且只能护送至关隘,不得前行一步!此外,赔偿之粮草,亦需由他们一同押运!”


    “两…两千?”林琳的声音充满了绝望,“使臣大人…路途艰险,两千人如何够?万一遇上流寇山匪……”


    “就两千!”兀术斩钉截铁,“绝无可能再多!此乃底线!”


    林琳又开始哀哀哭泣,絮絮叨叨说着路途遥远、陛下娇弱、粮草沉重……哭得兀术头皮发麻,恨不得立刻结束这场谈判。


    最终,在经过又一番“艰难”的拉锯后,兀术极其不耐烦地勉强同意:“罢了罢了!最多三千人!绝不可再多了!并且必须即刻准备出发!”


    “谢…谢谢使臣大人……”林琳的声音充满了“感激”与“如释重负”。


    协议就此达成。兀术虽仍有最后一丝疑虑,但巨大的利益和对方表现出的极度软弱压倒了一切。


    他甚至懒得再去见那位哭哭啼啼、容貌碍眼的太妃,只想尽快完成文书,拿到割城诏书和粮草,回国领功。


    而这正合林琳之意。


    协议一签,林琳立刻以摄政太妃之名,下令兵部调拨三千军士,负责护送陛下及押运粮草。命令下得急迫而仓促,仿佛只是为了应付差事。


    然而,在这仓促之下,一场精密的筛选悄然进行。【心计90】让她能透过兵部繁杂的文书和层层人事关系,精准地找到那些被埋没的、有潜力却无背景的低阶军官和悍卒。


    她通过周太傅等心腹,以“优先挑选可靠之人护卫圣驾”、“需吃苦耐劳押运粮草”等看似合理的名义,将一个个名字填入调令。


    同时,她也故意掺入了大量来自京城各卫所中公认的老弱、油滑、纪律涣散之兵。这些“虾兵蟹将”被特意安排在了使臣团能看到的位置,负责外围警戒和粮草车的粗活。


    当兀术使臣偶尔巡视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一群面黄肌瘦、盔甲歪斜的士兵无精打采地站着,甚至有人偷偷聚在一起赌钱,军官呵斥起来也懒洋洋的。


    这与他想像中那支可能暗藏祸心的精锐完全不同,彻底打消了他最后一点戒心。“果然是大西弱兵,不足为虑。”他轻蔑地想。


    而那两千余名真正被挑选出来的骨干,则沉默地整合着,接收着命令,他们的调动被隐藏在庞大的队伍和混乱的表象之下。


    出发之日,队伍浩浩荡荡,却显得冗杂而缓慢。林琳抱着小皇帝,在百官“送行”时,又是一番哭天抢地,表现得肝肠寸断,更坐实了软弱无能、被迫割肉喂鹰的形象。


    队伍终于启程。正如林琳所“愿”,由于渊帝“年幼体弱”,受不得颠簸,队伍行进速度极其缓慢。


    天气稍有变化便扎营休息,皇帝稍有不适便停留无法出行。原定三天的路程,硬是被拖长了近一倍时间。


    主要是现在领土面积太小,到边境也拖不了多久,一周的时间也在使者的忍受范围。


    这一周时间,对林琳而言,是争分夺秒的一周。


    她在銮驾之中,表面日夜忧心、以泪洗面,暗中却不断通过加密的信鸽和心腹信使,与远方联系。她反复研究着边境地势图,每一个关隘、每一条河流、每一处险要都深深印入【学识92】的脑海。


    她最重要的指令,发向了边境。她凭借前世记忆,精准地找到了那些此时尚且职位不高、却能力出众、且对朝廷忠心耿耿或因受排挤而心存怨愤的将领。


    其中最关键一人,便是驻守落雁城附近的一名参将——秦岳。此人性格刚毅,熟稔兵法,但因不善钻营,一直不得提拔。前世,此人最终战死沙场,为国捐躯。


    给秦岳等人的密信内容大同小异,并未直言计划,只以摄政太妃关心边境防务为名,询问军情、地理、敌情,并暗示京中已有变革之意,要求他们密切监视冬国动向,整备军械,但切勿打草惊蛇。


    这些命令,与朝廷明面上割地求和、护送质子的旨意完全相反,却恰恰符合这些边境将士的血性与忠诚。


    同时,她也在不断接收着来自各方面的信息:【系统探查】帮助她确认着关键人物的【立场】和【心情】,判断哪些人可堪一用;心腹则汇报着那三千精锐在路途中的整合与训练情况,以及粮草押运的详细位置。


    她知道,时间紧迫。这一世准备仓促,许多前世得力的文臣武将还未及收服,麾下人才捉襟见肘。但系统赋予的属性和前世记忆,弥补了大部分短板。


    最大的优势在于,冬国使臣和三位王爷,都还沉浸在这场“伟大胜利”的美梦中,全然不知致命的刀锋已经悄然抵近了咽喉。


    紧张的氛围在林琳心中环绕,每一次信鸽扑棱棱飞回,都让她心跳加速。


    但她面上,依旧是那副愁苦懦弱的模样,偶尔被使臣召见询问拖延缘由时,便又是那套孩子生病、道路难行的哭诉,其丑陋愁苦之态,让兀术最终彻底厌弃,再也不愿见她。


    她耐心地等待着,计算着行程。


    队伍,仍在缓慢地向边境蠕动。那三千大军和足以支撑边境守军数月作战的粮草,如同一条暗□□牙的巨蟒,正无声地游向预定的战场。


    山雨欲来风满楼。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