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师姐柳芸日复一日的“锤炼”下,小七的身体素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着,反应愈发敏捷,筋骨也强健了不少。虽然修为依旧停留在炼气三层,但根基却被打磨得异常扎实,举手投足间,少了几分以往的孱弱,多了几分沉稳的气度。
这日午后,小七刚完成柳芸布置的、堪称变态的负重越野,浑身汗透,拖着几乎散架的身子,准备返回杂役房清洗休息。途径内门弟子区域附近的一片幽静竹林时,一阵极其规律、带着某种独特韵律的破空声吸引了他的注意。
那声音并不凌厉,反而有种山岳般的厚重与沉稳,每一次挥出,都仿佛引动着周遭的灵气随之缓缓流淌。小七心中一动,放轻脚步,悄悄靠近。
竹林深处,一片空地上,大师兄穆清风正在练剑。
他并未施展任何华丽的剑招,只是反复演练着最基础的刺、劈、撩、挂、点、崩、截。动作舒缓,一丝不苟,仿佛初学者般认真。然而,他手中那柄看似寻常的青钢长剑,每一次挥动,却都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味。
剑身之上,并无耀眼的灵光闪烁,只有一层极其淡薄、近乎无形的青色光晕流转。随着他的动作,周围的空气似乎都变得凝滞而肃穆,竹叶无声飘落,却在靠近他周身丈许范围时,仿佛被无形的力量牵引,悄然滑向两侧,无法近身。
小七屏住呼吸,躲在竹林边缘,不敢打扰,只是静静地看着。
他看不懂剑招的精妙,也感受不到磅礴的灵力波动。但不知为何,看着大师兄那沉稳如山的身影,感受着那柄长剑划破空气时带来的独特韵律,他心中竟生出一种奇异的感觉。
那感觉并非恐惧,也非压迫,而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正”与“稳”。仿佛面对的不是一个人,一柄剑,而是一座亘古存在的山岳,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江,浩瀚、磅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守护之意。这“意”无形无质,却真实不虚地弥漫在竹林之间,影响着周遭的一切。
这就是……剑意吗?
小七脑海中冒出这个念头。他曾听二师兄洛风提起过,高明的剑修,修炼到一定程度,不再拘泥于剑招形式,而是开始领悟属于自己的“剑意”。剑意是剑修精神、意志、道心的体现,玄之又玄,却拥有着超越招式本身的威力。
大师兄穆清风的剑意,给他的感觉,便是这般沉稳、厚重、浩然、正直,如同大地般承载万物,又如青天般朗朗乾坤,令人心生敬畏,却又感到莫名的安心。
他努力地睁大眼睛,试图将大师兄的每一个动作,以及那股萦绕不散的“意”,深深烙印在脑海深处。虽然他完全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甚至连模仿都做不到,但这种直观的感受,如同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
他想起了师父玄嶙真人教导的“修道先修心”,想起了玉佩中那净化之力对心境的依赖。大师兄这沉稳浩然的剑意,是否也正是其坚定道心的外在显化?
他看得入了神,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身体的疲惫。直到穆清风缓缓收剑,那弥漫竹林的独特“意”境随之悄然消散,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
穆清风转过身,目光温和地看向小七藏身的方向,并未因他的窥视而恼怒,反而微微一笑:“小七师弟?”
小七这才惊醒,连忙从竹林后走出,有些手足无措地行礼:“大、大师兄,我……我不是故意偷看的。”
“无妨。”穆清风将长剑归鞘,气息平和,“修行之路,多看、多悟,并非坏事。只是,剑意之道,重在心悟,非眼观所能得。莫要执着于形,当感受其神。”
“感受其神……”小七喃喃道,回想起刚才那如山如岳、浩然正大的感觉,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你根基日渐扎实,此乃好事。”穆清风看着他,目光中带着赞许,“心性沉稳,方能承载更多。去吧。”
“是,多谢大师兄!”小七再次行礼,怀着满心的震撼与一丝模糊的感悟,转身离开了竹林。
回去的路上,大师兄那沉稳的剑影和那股独特的“意”,依旧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那是一种他目前无法触及、甚至无法理解的境界,但却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他知道,修行之路,除了灵力的积累、肉身的锤炼、技巧的掌握,还有更高层次的、关乎精神与意志的玄妙领域。
这份烙印在心中的感悟,如同一点微弱的星火,虽不明亮,却在他未来的修行道路上,悄然指引着方向。他隐隐觉得,无论是玉佩的净化之力,还是自身的道途,或许都与这“心”与“意”息息相关。而大师兄今日无意中展现的,正是他需要仰望和追寻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