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章 瘫痪创伤·未竟杀机

作者:东方玄宴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燕北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精神科专家门诊外,候诊的队伍总是格外漫长。


    东方玄宴今天坐诊,一上午的时间被精准地切割成无数个十分钟。


    问诊、倾听、判断、开药、安抚……她像一台高速运转却始终保持恒温的精密仪器,处理着各式各样的心理症结。


    直到中午十二点半,送走最后一位加号的病人,诊室才终于恢复寂静。


    她靠在椅背上,指尖轻轻按压着微微发胀的太阳穴,高强度的心智劳作带来的疲惫感缓缓弥漫开来。


    桌角那杯早已凉透的水,她终于得空喝了一口。


    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精神科的许主任推门进来,言简意赅:


    “玄宴,下午两点,神经内科有个会诊,点名需要你参加。患者叫吴羽”


    “好,我知道了主任。”


    东方玄宴点头应下,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许多复杂的病例,往往缠绕着神经与精神的双重迷雾,需要多学科联手剥丝抽茧。


    “吴羽,柳钊的妈妈不就叫吴羽吗?重名吗?”


    神经内科与精神科同在脑科中心住院大楼。


    下午两点,东方玄宴准时出现在神经内科的医生办公室。


    与几位相熟的神经内科专家简短寒暄后,一行人便先去病房查看患者。


    病床上,躺着一位名叫吴羽的四十来岁的女人,面容清秀,却脸色苍白,一双大眼睛失神地望着天花板,对周遭的探视几乎没有任何反应。


    她的下半身盖在薄被下,显得异常平静,也异常沉重——医学检查排除了所有器质性病变,但她就是无法站立,双下肢如同失去了所有指令,瘫痪了。


    主治医生低声向各位专家介绍着基本情况。


    吴羽,燕北市博物馆文物修复员。


    市博物馆位于旧城区与新城区交界处的新民路,半个月前她开车上班,转弯就到市博物馆了,她把车停在路边的停车位,就在路边吃早点。


    猛然听到一阵汽车失控撕裂般的声音,随即她看到一辆黑色轿车随着人们的惊呼冲出新民路,就在她的眼前逃逸了。


    过后她吃完早点开车要到单位,可她已经过不去了。


    围拥着观看事故的人们把路堵死了,她打电话给同事才知道是是昨天吵吵着要跟她换车开的同事闺蜜被撞了,人当场没了。


    第二天,她去上班惯例地想在早餐摊位前吃早点。


    可就在她要停车的那一刻,她突然听到了汽车失控的嘶吼声,她无意识间一打方向盘就顶在了前停车位的汽车后尾上。


    第三天她没有任何征兆地双腿瘫痪,再也站不起来了。


    东方玄宴注视着眼前的吴羽,没错,就是柳钊的妈妈,这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吗?


    查看完病人,专家们移步到17楼的小型会议室。


    窗明几净,阳光透过玻璃洒在长桌上,却驱不散围绕这个病例的凝重气氛。


    神经内科主任主持了这次多学科会诊。


    各位专家翻阅着厚厚的病历和检查报告,CT、MRI、肌电图……所有客观指标都在诉说同一个结果:


    她的神经通路和肌肉本身,没有发现导致瘫痪的损伤。


    “患者吴羽,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诊断,我们几个科室的初步意见是比较一致的。”


    神经内科主任开了口,目光扫过在场众人。


    “但棘手的地方在于,患者本人以及家属,反复追问一个核心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瘫痪?’”


    他顿了顿,露出一丝无奈:


    “而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解释PTSD的躯体化症状、解离性障碍,患者都表现出强烈的不认同甚至抗拒。治疗陷入了僵局。”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生理性的病因似乎被排除了,但心理性的病因无法被患者接受,这就成了无解的难题。


    “东方医生,从精神心理的角度,您怎么看?”


    主任将目光投向了始终安静聆听的东方玄宴。


    所有专家的视线也随之集中过来。


    东方玄宴放下手中的笔,目光平静地迎向众人,她不紧不慢地开口,声音清晰而沉稳,仿佛带着一种能安定人心的力量:


    “我同意各位老师的判断,吴羽的情况,的确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种极端表现,属于转换障碍的范畴。”


    她稍作停顿,似乎在组织最精准的语言,然后继续说道:


    “但是,我认为,她心理创伤的直接扳机点,或许并非仅仅是“闺蜜车祸致死”这个结果**件本身。”


    “根据病历里的事故调查报告,以及我刚才与管床护士简单确认的事发时细节…”


    她娓娓道来,将所有人的思绪拉回到半月前那个恐怖瞬间——


    “由于头天闺蜜和她换车开,所以出事的时候闺蜜开的是吴羽的车,而吴羽的迷你小汽车。车身短,被超速失控的汽车从后面顶上去,直接顶在了大树上,车头、车尾,这迷你小汽车就没有车尾,严格地讲是车身严重凹陷破损,把她的闺蜜卡在驾驶位,无法营救。最后还是119把车切割了才救出她闺蜜,但是,已经确认当场死亡。”


    东方玄宴的声音沉了下去。


    “这事发生后,她不敢开车了,可是家离单位又远,她不得不开车去,她怕了。她怕的不仅是那车祸,她怕的是那从她眼皮子底下逃逸的那辆黑色轿车和那嘶吼的声音及轿车风驰电掣般转弯时由于剧烈控制刹车产生的一连串火星。”


    会议室里落针可闻,专家们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那种猝不及防的残酷。


    东方玄宴强调道。


    “她在事后笔录和之前的心理评估中反复提及,她当时只听到了极其尖锐、几乎要撕裂耳膜的声音和火星。”


    她看向各位专家。


    “所以,真正在她听觉和视觉上留下深刻恐怖印记的,是那象征毁灭前奏的‘嘶鸣’和‘火星’。它们成了她潜意识里与‘死亡’直接挂钩的感官符号。”


    “闺蜜的死,带来的更多是后期的悲伤和失去感。而当时瞬间击穿她心理防线的,是那两种预示着极度危险、却无法躲避的声音和视觉信号。她的神经系统在那一刻受到了过度惊吓,产生了‘冻结’反应。”


    东方玄宴沉默了片刻。


    “因此,当她第三天驾车上班,她出现了闪回的典型特征。”


    说到这里东方玄宴失神了,她的脑海里光速般地闪过:


    “这真的是普通的车祸吗?会不会是……”


    也就两秒钟的停顿,东方玄宴旋即回过神来,做出了最终的推论。


    “这种‘嘶鸣’直接触发了她心底那个与死亡链接的敏感神经,引发了极度的恐慌和失控感。


    她下意识猛打方向盘发生追尾事故,是第一次躯体化反应;随后几天的‘瘫痪’,则是这种无法排解的恐惧和无力感更深层、更彻底的躯体转换——她的腿‘选择’了无法动弹,来逃避可能再次遭遇那种恐怖声音的场景,这是一种极端的心理自我保护机制。”


    又是自我保护。


    “所以,她对单纯的‘PTSD’解释不认同,因为她潜意识里知道,她的恐惧有一个更具体、更感官化的来源。我们需要处理的,正是她对那特定‘嘶鸣声’和‘火星’ 的条件反射般的恐惧链接。”


    东方玄宴的发言结束了。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随即神经内科主任缓缓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许和豁然开朗的神情:


    “精彩!东方医生,你这个分析非常精准,直击要害!这样就完全解释得通了!”


    其他专家也纷纷表示认同,之前的疑团似乎一下子被拨开了。


    会诊很快形成了新的治疗方案:


    患者吴羽继续留在神经内科病房,保障基础医疗护理,但从明天开始,每天下午由专人陪同,到精神科接受东方玄宴医生的针对性心理治疗,重点进行系统脱敏和认知行为治疗,重塑她对那些创伤性刺激的感知和反应。


    会诊结束,专家们陆续离开。


    东方玄宴走到窗边,楼下川流不息。吴羽苍白的面容与柳钊画中玻璃上那张扭曲的脸,在她脑中重叠。


    假如那辆黑色轿车,目标本就是吴羽呢?


    假如吴羽在那一刻,她真的看清了凶手的脸或车牌,这巨大的恐惧才让她潜意识选择‘瘫痪’来自保呢?


    这不再是简单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她目光骤凛,转身快步离开。她必须立刻去见柳钊——这个少年或许不仅目睹了一桩碎尸案,他的母亲,更可能是一桩蓄意谋杀的目标。


    母子二人的创伤,源于同一张隐藏在暗处的罪恶之网。


    这些念头无声地划过心底,带着一丝沉重的喟叹。


    她收回目光,神情恢复平静。


    作为医生,她能做的,就是尽力去修复那些被残酷现实撕裂的心灵。


    而下一个挑战,正在精神科的治疗室里,等待着她。


    精神科治疗室、吴羽、柳钊的妈妈。


    妈妈!东方玄宴的眼里冒出来寒光……


    宴宴的专业分析太帅了!直击创伤核心,从“嘶鸣”与“火星”的感官符号入手,完美解释了转换障碍的成因。这才是顶尖精神医师的洞察力!大家觉得这个分析到位吗?新书期,求推荐票、求收藏支持,看宴宴如何用专业治愈一个个破碎的心灵!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瘫痪创伤·未竟杀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