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敲了第三遍门,又过了许久,无人应答,他只好锲而不舍地再去敲第四遍。
门倏然推开了一道小缝,一个小童在门内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告诉你家冠英伯大人,说了我家大人不在,就是不在,是真的不在!好了,我已说了三遍,你再不走,我可再不给你开门了!”
长安的手拉住了门:“雨童!”
“哎,是长安哥哥的声音!”那小童子将门又开大了些,探出头来,转而又道,“但是,你是长安哥哥也不行,夫人说了,今日家宅事务繁忙,我可得一碗水端平,不能给你开门。”
赵铮笑道:“劳烦通报,临王赵铮请见沈夫人。”
雨童上下打量着赵铮,叹道:“咦,你是谁,还怪好看的嘞!”
长安摸了摸雨童的头:“他是临王殿下,听殿下的话,替我们通报沈夫人一声,好不好?”
雨童点点头:“好吧,长安哥哥。那,好看哥哥,你等我一下。”
赵铮笑道:“多谢。”
过不多时,沈宅的大门开了,但开门的人并不是刚才那小童,而是沈夫人。她一身朴素常服,眼角犹有晶莹闪烁,一出沈宅,便关了门。
沈夫人朝赵铮行礼道:“老身沈氏,见过临王殿下。”
“老夫人多礼。”赵铮正要上前将这年迈的妇人扶起,沈夫人却退了一步,道:“殿下,沈家近日诸事繁忙,不得空闲,怠慢了殿下,还请殿下恕罪。”
赵铮笑道:“沈夫人这是在下逐客令?”
沈夫人躬身:“老身不敢,实在,实在是……”
赵铮道:“老夫人勿怪,我并无叨扰府上之意,实有要事,需亲口与特使相商。”
“可是他……”沈氏一擦眼角泪痕,两行热泪再也止不住地流下,“怕是再不能亲口答殿下的话了。”
赵铮惊道:“难道特使出了什么变故?”
沈夫人一叹:“殿下莫问了,快走吧,再不要来了。”说着,她便往门后退去。
赵铮高呼:“长安!”
长安则用力推开这两扇紧闭的大门,同时扶好站在门后的沈夫人。
门一开,赵铮和长安的神色皆陡然一变。
正堂之上,竟处处布满了白幡。宅邸四面,每一个人都披麻戴孝。
赵铮讶异道:“沈特使他……”
雨童赶紧关上了门,沈夫人一抹眼泪:“殿下不该来的……”
赵铮不信,穿过天井的几步青石路,走到堂前,便见一具漆黑的棺木,三盏燃香的香炉,案前一些蔬果祭品,和一盆余烬飞灰的火盆。
灵堂中央的灵牌上,“宁朝狼牙符特使沈氏同尘之位”一行字赫然在目。
方才那种溺亡汪洋之感愈加强烈,赵铮轻喘着气,站在压抑的灵堂之下,好像真的不见天日一般。灵堂四壁似乎开始在眼前旋转,弄得他头晕目眩,他想象着那封临邑贺信的百人书末页递到有心之人手里的样子,想象着那封背附残锦的君上诏命递到徐岑手里的样子,递上这两份书函的,是同一双手,可这双手,此刻正冰冷地随它的主人躺在棺中。
沈同尘死了,这条线索便一下断了。可他不甘心。
赵铮转身,走到沈夫人身侧:“夫人为何,秘不发丧?”
沈夫人道:“正月年节大丧,不敢打扰贵人,故不发丧。”
赵铮的口气缓和了下来:“腊月底才接过特使跋涉万里,自临邑带给我的信,不曾想,这么快……请问老夫人,特使因何故世?”
沈夫人哭道:“四日前,他回到家中,给女儿们带回各种各样的小巧玩意儿,说是奔波几个来回,有些乏了,便在榻上倒头便睡,直至翌日天明。虽然他平日里鸡鸣时便起了,那日晨时未起,老身觉得大约是路途劳累所致,起先并不觉得异常,直至过了晌午,他仍毫不动弹,老身再碰他时,发现他身子早已冷了……”沈夫人说着,便哭了起来。
一个戴孝的妇人走了过来,抱着沈夫人道:“娘,别哭了,爹爹他走得这样快,去时一定没有痛苦的……”
赵铮忍不住道:“老夫人可有仔细验明沈特使的……”他叹了口气,“死因?”
沈夫人有些不快:“殿下的意思是,我夫君是横死的?”
赵铮道:“并无此意……”
沈夫人还想说什么,那妇人忙行礼道:“殿下,家中经历变故,我娘心中愁苦,言辞激切了些,还请殿下勿怪。”
赵铮拱手道:“不敢。”
妇人颔首道:“妾身是沈家长女,家父出事,自然延请杏林巷诸位名医问诊,只叹回天乏力,但各位名医都未诊出家父身体有异,因此,家父死因并无他异。”
赵铮叹道:“原来如此,多谢沈娘子告知。”
妇人回礼道:“多谢殿下关心。”
沈夫人长叹一声:“殿下请回吧,莫要在此地停留了。”
赵铮在灵堂前上了三柱香,回身道:“请老夫人、沈娘子节哀。”说罢,同长安踏出了沈宅。
出门的瞬间,门外有人高声道:“殿下?”
赵铮抬眸,是陆承恩,他身后站着的,是徐岑。
那小童正急着关门,被陆承恩一手掰住了门缝,雨童大喊大叫:“放手,你这个坏人!”
“我不放!”陆承恩哼道,“凭什么他们可以进,要拦我们在外边?”
雨童道:“因为你是坏人!”
陆承恩一时无话可说:“你!”
徐岑行礼道:“殿下,臣本欲查明百人书下落后,再禀告殿下,可是特使迟迟不归……”
赵铮叹了口气,指着沈宅道:“他,他在里面呢。”
徐岑惊讶道:“那为何拒绝来客?”
“沈同尘,死了。”赵铮的声音很轻,落在徐岑身上,一下便随风飘散了。
徐岑站在沈宅灵堂前的时候,将那灵牌看了一遍又一遍。灵牌上的字只是寻常隶书,也并非冷僻生字,他却看了很久很久,才看懂那牌位的主人,真的叫“沈同尘”。
良久,徐岑才叹道:“没想到临邑一别,竟是这样再见。”
徐岑和陆承恩分别跪坐于灵堂蒲团之上,沈氏长女淡淡说了一遍昨天今日的来龙去脉,说罢,跪坐于最后一排的一小女孩拿着一只崭新的老虎布偶,哇哇大叫起来:“娘亲,姐姐,爹爹呢,我不要老虎了,我要狮子,我要爹爹给我买狮子……”
陆承恩红着眼道:“我与冠英伯久驻边城,许久不回京州了。听沈大哥说,他家,有七个好女儿……”他哽咽了一下,朝堂上一众女子蜻蜓点水地扫去,“没想到,第一次来沈家拜访,就能看见沈大哥的所有……掌上明珠……”他低头,抹去了眼泪。
沈家灵堂前,沈同尘的六个女儿果然整整齐齐地跪坐着,只剩那个小女孩,年纪尚小,咿呀乱语。
听到“冠英伯”三个字,那小女孩丢开了手中的老虎,站起来跑到陆承恩身前:“你是冠英伯?”
“我是。”徐岑浅笑道。
小女孩又跑到徐岑面前,徐岑跪坐着,她站立着,大约到他肩膀处那般高。她又问了一遍:“你真是冠英伯的话,那你姓什么?”
沈夫人忙道:“不可无礼。”
徐岑笑道:“无妨。我姓徐。”
小女孩眼前一亮:“看来你没有骗人,你真的是冠英伯。”
徐岑点点头:“我真的是冠英伯。”
小女孩改口道:“徐哥哥。”
徐岑笑道:“徐哥哥?”
小女孩点头道:“我爹爹跟我说过冠英伯的大名,你叫徐……但是徐什么我不记得了。我就叫你徐哥哥好啦。”
徐岑笑道:“好。”
小女孩笑道:“我爹爹还跟我说,徐哥哥是我家未来的女婿呢。”
徐岑顿时想起那“萝卜青菜”的一番谈笑,不禁悲从中来。他当时不过当耳旁风,也并未附和,此刻再想同沈同尘谈笑,却再没有机会了。
小女孩继续道:“可是你看,我大姐手中怀抱襁褓,二姐已为人妇,三姐与秀才定下了终身,四姐气性儿高,是断然看不上徐哥哥的,五姐呢,常伴青灯古佛,六姐喜欢隔壁的小王哥哥,徐哥哥,你只有我啦!”她的话一说完,灵堂中的哭声中又夹杂着几句笑骂声,众人顿时轻松了一些,陆承恩似乎也缓过了劲儿来了。
徐岑瞧着这个扎着垂髫发髻的小女孩,笑道:“我只有你?”
小女孩骄傲地点了点头。
他又想起沈同尘那句“七个女儿,任你挑选”的玩笑,如今真是叫他哭笑不得。徐岑问:“你如今几岁了?”
小女孩高昂着头,直视着徐岑的眼睛:“我如今八岁了!”
徐岑摸了摸她的头,小女孩又叫道:“徐哥哥,虽然我是你未来的妻子,但是现在,”她冷静地把他的手从头上拿开,“男女授受不亲。”
徐岑失笑,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
“你不信我的话?”小女孩眼波一动,“我爹爹说了,姐姐都嫁了人,我长大了,就嫁给你!”
陆承恩一笑,心中阴霾倒是扫荡了不少。他不怀好意地瞧着徐岑,想看看这出好戏该怎样收场。
徐岑叹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沈不祈。”
这个小女孩长大了会是什么样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3章 12.沈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