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章 7102-雾锁遗村-双响2(二修)

作者:客京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古韵盎然的村落,熙攘热闹的集市,穿着粗布衣衫的村民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孩童追逐嬉闹声交织成一片充满烟火气的背景音。然而,这过于“完美”的祥和,在那句冰冷的系统提示音和女孩“小卉”清脆得近乎刻板的“姨母、哥哥”称呼中,透出一股子令人脊背发凉的诡异。


    云逸明快速扫过四周。阳光和煦,村民笑容可掬,但他注意到,许多人的笑容弧度过于一致,眼神深处缺乏真正的灵动,反而像蒙着一层薄雾,透着一股被精心编排后的呆滞。他们的动作流畅,却缺乏活人特有的细微冗余动作,仿佛一群技艺精湛却按固定程序运行的傀儡。


    “姨母,阿娘说你们今日必到,让我来村口迎你们呢!快回家吧,饭菜都要凉啦!”小卉的手心温热,带着孩童特有的柔软,紧紧攥着茱莉的手指。茱莉迅速进入角色,脸上挤出恰到好处的温柔笑意,轻轻回握小卉的手:“好,小卉真乖,带路吧。”她趁势极轻微地侧头,用气声对身旁的云逸明和宣和说道:“随机应变,收集信息,注意细节。”


    宣和咧嘴,露出一口与他此刻略显文弱装扮不符的白牙,扮演起憨厚又好奇的远房亲戚:“小卉妹妹,你们村真热闹啊!这是在过什么大节吗?”


    “是呀是呀!快祭龙神啦!可热闹啦!”小卉蹦蹦跳跳,天真烂漫的模样几乎毫无破绽,她伸手指向村落中央一座看起来颇为气派的青砖黑瓦建筑,“瞧,那就是祠堂,晚上还要放‘响雷子’给龙神听呢!”


    “响雷子?”云逸明捕捉到这个略显突兀的词汇,状似无意地重复,目光却紧紧锁住小卉的表情。


    “就是鞭炮呀!声音可响可响啦!噼里啪啦!龙神老爷听了高兴,才会保佑我们风调雨顺,无病无灾!”小卉挥舞着小手,模仿着鞭炮爆炸的声音,表情生动,但眼底深处却依旧是一片空洞的程式化热情。


    云逸明与宣和极快地交换了一个眼神。鞭炮祭祀在民间并非没有先例,但在此地此刻,作为祭祀龙神的核心环节,并被称为“响雷子”,总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违和感。这感觉,与之前系统提示的“违背认知”隐隐呼应。


    宣和不动声色地向前挪了半步,高大的身躯有意无意地隔在云逸明和茱莉身前。卖糖人的老汉手指翻飞,捏出栩栩如生的鸟兽;卖布匹的妇人抖开色彩鲜艳的绸缎,引来阵阵赞叹;挑着新鲜果蔬的货郎吆喝着穿行其间……空气里弥漫着食物的香气、泥土的芬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硝烟味?宣和的鼻翼微不可察地翕动了一下,没有露出什么表情。


    太真实了,真实得令人脊背发凉。每一个路人的表情都生动自然,衣着细节也符合清末民初的考据——粗布短褂、盘扣斜襟、女子发髻上的木簪银钗,完美得像准备好的戏台子。


    云逸明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大脑将所见所闻与他储存的历史知识进行比对。他注意到一个卖陶罐的摊位旁,几个半大孩子正追逐打闹,其中一个孩子脚下踩着一块松动翘起的青石板,石板边缘露出下方一小截暗灰色的、异常光滑的管状物——绝非天然石材或泥土的质地。


    “走吧,家明哥哥,宣布哥哥!”小卉一手拉着茱莉,另一只手自来熟地去牵宣和。宣和肌肉瞬间绷紧,几乎是条件反射地想甩开,但看到小卉纯真的眼神,又硬生生忍住了,僵硬地任由她拉着。


    三人被小卉牵引着,穿过喧闹的集市,拐进一条相对僻静的巷子。巷子两侧是青砖垒砌的高墙,墙头爬满了郁郁葱葱的藤蔓。巷子尽头,一座门楣相对高些的宅院出现在眼前。门是普通的黑漆木门,门环是常见的黄铜兽首,但门楣上方悬挂的东西,却让茱莉的脚步猛地一顿!


    那是一块褪色严重的桃符。朱砂绘制的神荼、郁垒二神像已模糊不清,只能勉强辨认出狰狞的轮廓。这本是驱邪避凶的象征,在清末民初的北方村落十分常见。然而,吸引茱莉目光的,并非桃符本身,而是支撑桃符的那根横梁与两侧立柱的连接处!


    “等等!”茱莉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颤抖,她松开小卉的手,快步走到门前,不顾门板上厚厚的灰尘污垢,踮起脚尖,把手伸向横枋与立柱的交接点,触感冰凉坚硬,带着金属特有的光滑和规整。


    “看这里!”茱莉试图按住自己的激动,但是被荒谬冲击的寒意让她的声音有些变调。她指着那连接处几枚不起眼的金属部件:“这些东西是铆钉!标准的工业冲压铆钉!表面光滑,形状完全一致,连接方式也是典型的现代金属构件榫卯加铆接加固!这绝不是清末民初的手工木匠能做出来的东西!”


    她猛地转过身,碧绿的眸子在巷子略显昏暗的光线下亮得惊人,语速飞快,带着不容置疑的学术权威性:“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尤其是这种乡村民居,梁枋与立柱的连接,主要依靠复杂的榫卯结构,比如燕尾榫、馒头榫、箍头榫!讲究的是‘木不离木’,通过精密的凹凸咬合实现稳固,最多辅以木楔或铁钉加固。而这种标准化、高效率的冲压铆钉技术,是工业革命后的产物!特别是这种光滑、规整、用于金属构件连接的铆钉,其大规模应用至少要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在民国早期的偏远乡村民居上,根本不可能出现!”


    她指着那门楣:“这种形制的门楣装饰,雕刻风格,还有这青砖的砌筑方式,都明确指向这个时代是在光绪末年到民国初年,但这个支撑它的工艺,却跳到了至少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就像是在一件明朝的青花瓷瓶上,看到了激光防伪标签一样荒诞!”


    【第一处悖论揭露:建筑时序混乱(1/7)】


    冰冷的系统提示音同步在三人脑海中响起,确认了他们的发现。


    宣和的目光瞬间锁定了茱莉所指的铆钉位置。他不懂建筑史,但他懂杀人技,也懂武器制造。铆钉的规整和冰冷质感,与周围粗糙古旧的木料格格不入,确实透着工业化的、非自然的精确。他向前踏了一步,踩在门槛旁一块松动的青石板上,身体微微侧倾,将云逸明和茱莉挡在了身后更安全的位置,目光定定地看向巷口和寂静的宅院内。


    云逸明上前一步,凑近门枋的连接处。冰冷的金属铆钉在空气中泛着幽光,鼻尖可以闻到空气中木料腐朽的味道。他伸出食指,小心翼翼地触碰那光滑的钉帽,指尖传来冰冷坚硬的触感,与粗糙朽木的质感截然不同。


    “姨母?家明哥哥?你们在说什么呀?”小卉仰着小脸,大大的眼睛里充满了困惑,似乎完全听不懂这些关于“铆钉”、“榫卯”的术语,她拉了拉茱莉的衣角,“我先领你们进去休息!”


    小卉的爹娘还在市集上忙碌,小卉将他们引至一处还算整洁的院落,便蹦跳着离开了,留下三人面对一对自称是“三叔公”和“三叔婆”的老者。老者言辞热情,安排他们住下,滴水不漏地寒暄,却又在言语间再三强调晚间祭祀的重要性,要求他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亲戚”务必参加,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老者一离开,三人立刻默契地关上房门,简陋的木门似乎并不能提供多少安全感,反而让窗外那片“祥和”的喧嚣显得更加刺耳。


    “时间感和文化元素错乱。”茱莉率先开口,指尖无意识地在落满灰尘的桌面上划动,留下清晰的痕迹,“小卉的服饰发式有明显的晚清特征,但刚才我们来时的路上,我注意到几家农户的窗户使用了金属冲压铆钉进行加固,那种工艺和普及程度,至少是民国早期甚至更晚才可能出现的。还有,‘祭龙神’的核心仪式是燃放大量鞭炮……虽然民间确有以爆竹驱邪、敬神的习俗,但通常只是辅助,如此强调并将其称为‘响雷子’,甚至带有‘取悦’意味,这不符合传统农业社会对龙神的祭祀逻辑,更像是……”


    “更像是某种掩盖。”云逸明低声接话,他走到窗边,透过缝隙看着外面那些行动略显刻板的村民,“系统任务是‘找出违背认知的地方’,最低通关要求是七处。这里的‘认知’,很可能既指我们基于现实历史知识建立的认知,也指这个场景自身试图构建却未能完全自洽的逻辑悖论。找出这些‘bug’,可能就是生路所在。”


    宣和靠在门边,耳朵微动,捕捉着外面的动静:“村民看起来正常,体格也符合农耕社会的普遍状态。但你们仔细看那几个扛着麻袋的,肌肉线条,尤其是肩背和腿部的发力方式……更像是长期接受过负重军事训练的人。还有他们的眼神,不够‘活’,警惕的方向很模式化,有点像……”他顿了顿,找到一个合适的比喻,“被设定好巡逻路线的哨兵机器人。”


    一时间,屋内陷入沉默。窗外的喧闹声仿佛被一层无形的薄膜隔开,显得遥远而不真实。这个“雾隐村”就像一件缝线粗糙的戏服,看似光鲜,却处处透着里面的破绽。


    突然,一声极其轻微、类似闷屁的响声从后院方向隐约传来,若非三人精神高度集中几乎难以察觉。紧接着,一股淡淡的、却绝不该出现在此处的硝烟味,顺着门缝和墙壁的缝隙飘了进来,刺鼻而熟悉。


    “火药味!很纯!”宣和嗅觉最为灵敏,瞬间肌肉绷紧,眼神变得锐利,如同嗅到血腥味的猎豹。


    无需多言。宣和轻轻拉开后窗,悄无声息地翻了出去,云逸明和茱莉紧随其后。后院是一片不大的竹林,僻静无人,与前面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那硝烟味和一丝若有若无的痛苦呻吟声,正是从竹林深处传来。


    整了八百年的细纲,痛苦出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7102-雾锁遗村-双响2(二修)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