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李清月踩着青石板路上的光斑,指尖无意识地捻着衣角,继续往下说:“北川虽归了大渊,可北边那片一直没彻底太平。你知道天烬漠吗?”
李墨衍摇头,他只在地理书上见过“漠北”的统称,从未听过这个名字。
“那是横在大渊北边的一道山脉,怪得很,别家山脉都是纵向连绵,它偏生是横向的,像道天然的城墙,把大渊和北边的乱地隔开了。”李清月抬手往北方比划,“山脉脚下建了座城,也叫天烬漠,城里驻扎着大渊的守军,算是抵御北边乱人的第一道防线。可过了天烬漠再往北,就是北陵了——那地方才是真的乱。”
“北陵?”李墨衍重复了一遍,这名字透着股冷意。
“嗯,全是戈壁和废弃的古城堡,没什么正经住户。”李清月的声音压低了些,“江湖上犯了大错的人,比如杀了名门正派弟子的魔头;还有大渊的逃犯,像之前被通缉的贪官、劫了官银的盗匪,都爱往那儿跑。一来二去,北陵就成了‘三不管’地界,里头的人拉帮结派,今天抢地盘,明天拼仇怨,死个人跟踩死只蚂蚁似的。”
李墨衍听得心头一紧:“就没人管管吗?比如朝廷的军队,或者江湖上的名门正派?”
“管不了。”李清月无奈地摇头,“天烬漠的守军只能守住城池,北陵地形复杂,戈壁里藏着无数暗道,进去容易迷路,军队进去几次都折了人手,后来就只守不攻了。至于江湖门派,北陵里的人鱼龙混杂,手里都沾着血,没哪个门派愿意耗着精力去清剿,毕竟弄不好还会引火烧身。”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我爹前几天还跟我提过,最近天烬漠的守军报上来,说有不明身份的人往北陵运粮草和兵器,不知道是要干什么。不过朝堂上忙着处理赵嵩的事,暂时没顾上查这个。”
李墨衍皱起眉头,心里隐隐觉得不安。影阁的事还没彻底查清,北陵又冒出异常,这些事会不会有什么关联?他正想追问,却见前方出现了李府的朱红大门,门口的石狮子在暮色中透着威严,才发觉两人竟已走到了府门口。
“到了。”李清月停下脚步,抬手理了理鬓边的碎发,脸上又恢复了几分温婉的模样,“进去吧,别让你娘等急了。”
李墨衍愣了愣,才反应过来她又要“装样子”,忍不住笑道:“你也不用这么累,我娘又不是老古板。”
“那可不行,总得给长辈留个好印象。”李清月眨了眨眼,率先迈步走了进去。
府里已经掌了灯,暖黄的灯光从窗纸里透出来,映得庭院里的石榴树格外温馨。柳氏正坐在正厅的藤椅上缝衣服,见两人回来,立刻放下针线迎上来:“可算回来了,饿不饿?厨房温着汤呢。”
“伯母好。”李清月上前见礼,语气乖巧,“我们在集市上吃了些小吃,不怎么饿。”
“那就坐下来歇歇,跟我说说,今天在集市上都玩了些什么?”柳氏拉着李清月的手坐下,眼神里满是喜爱。
李清月便捡着有趣的事说,讲两人看杂耍时,李墨衍被突然翻跟头的艺人吓了一跳;又说买糖葫芦时,李墨衍想挑最大的,结果差点把糖葫芦串碰倒。她讲得绘声绘色,偶尔还瞥一眼站在旁边的李墨衍,眼里藏着笑意。
“你这孩子,都多大了还这么冒失。”柳氏笑着点了点李墨衍的额头,转头对李清月说,“天色也晚了,城外不安全,你今晚就在府里住下吧,正好跟墨衍多说说话。”
“好啊。”李清月立刻应下,还故意朝李墨衍挑了挑眉。
“不行!”李墨衍想都没想就反驳,“家里客房还没收拾,而且……而且清月姑娘住在这里多不方便。”
“有什么不方便的?”柳氏瞪了他一眼,“府里这么多客房,让丫鬟收拾一间就是了。清月这孩子懂事,跟你住一起我才放心。”
“就是啊,李墨衍。”李清月忍着笑,故意拉长了声音,“难道你怕我对你做什么?”
李墨衍的脸瞬间红透,张了张嘴却不知道怎么反驳,只能懊恼地瞪了李清月一眼——这人刚才在外面还说不装文雅,怎么一到他娘面前,又开始装模作样,还不忘调侃他!
柳氏没察觉两人的小动作,只顾着吩咐丫鬟去收拾客房,又拉着李清月问起吏部尚书的近况,两人聊得热火朝天。李墨衍站在旁边,插不上话,只能看着李清月游刃有余地应对,心里暗暗嘀咕:这李清月,比他想象中厉害多了,以后可不能再把她当普通姑娘看待了。
夜色渐深,庭院里的灯盏被风吹得轻轻摇晃。李墨衍看着正厅里谈笑风生的两人,突然觉得,或许有李清月这样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娃娃亲,也不是什么坏事。只是他不知道,北陵的暗流与影阁的余孽,早已在暗处织成了一张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