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夜幕降临,学术会议中心的酒店房间终于安静下来。窗外,酒店的灯光秀如同星河倾泻,却未能照亮Junior眼底的思绪。
他松开领带,指尖在微微发颤。刚才的报告会上,当他说出最后一个结论时,目光扫过台下陌生的面孔,心里却清晰地浮现出一个人的身影——Mark。
这不是偶然,而是在掌声响起时他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他在想念那个人,非常想念。
笔记本电脑屏幕上还停留着报告的致谢词。他看着Dunk的名字,看着合作机构的名单,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醒击中了他——他刻意避开了那个最重要的名字,不是因为不重要,而是因为那份感情已经超出了学术致谢能承载的范畴。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爱着Mark。
这个认知如此清晰,让一切过去的犹豫和模糊都有了答案。
他起身倒水,目光落在床头柜的照片上。那是Mark赢得第一个挑战赛冠军时的合影,照片里他的手臂自然地环着Mark的肩膀,现在他才明白,那不只是为朋友高兴,而是内心深处渴望靠近的本能。
手机震动,Mark的消息简洁如常:「落地了。」
他看着这三个字,仿佛能看见对方刚下飞机时疲惫却坚定的神情。首尔失利后选择直接前往德国特训,这很Mark——永远在跌倒后立刻起身。
而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成为那个永远在身后支持他的人,无论以什么身份。
他回复:「好好训练,注意手腕。」
每一个字都克制,却承载着他刚刚对自己坦白的全部心意。
走到窗前,新加坡的夜景在他眼中失去了魅力。这座城市的逻辑与秩序曾经深深吸引他,但此刻他心中涌动的,全是那些无法被理论解释的冲动——
为什么在报告最成功的时刻,只想听见那个人的声音?
为什么看到Mark输球后依然挺直的脊背,他会感到心脏酸涩的悸动?
为什么此刻,他会毫不犹豫地查询前往德国的航班?
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而他现在终于敢于面对。
他回到书桌前,开始回复欧洲学者的邮件。措辞依然专业,逻辑依然缜密。但在另一个浏览器窗口里,航班查询页面正闪烁着确认信息。
他选择了最早的一班。
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一个终于看清自己内心的人做出的选择。他不知道自己会不会真的踏上那趟航班,但他需要这个选项存在,需要知道自己可以为这个人跨越千里。
夜深了,Junior合上电脑。城市的灯光映在他眼中,不再是冰冷的学术研究对象,而是连通着另一个人的纽带。
他既是严谨的Junior教授,也是一个刚刚确认了自己心意的普通人。这两个身份从未如此和谐地共存于一体——就像社会学既需要冰冷的数据,也离不开温情的叙事。
而Mark,从来都不是他需要研究的课题,而是他愿意用一生去阅读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