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被打了个猝不及防。
再加上粮草被烧,指挥失灵,瞬间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之中。
齐军趁机猛攻秦军。
秦军士兵自相践踏,溃不成军。
樗里疾虽然已经奋力组织抵抗了,却没有办法挽回败局。
最终,他率领着剩下的秦军残部向西撤退。
齐国一直追到了边境之后,才收兵。
桑丘之战,以齐国获得大胜告终。
秦国战败之后。
秦惠文王想了想,认为齐国的实力确实很强,短期之内,秦军是难以东进的。
于是。
他派使者向齐国求和,承诺归还此前侵占的部分韩、魏土地(实际上没有完全履行),还与齐国签订了盟约,承诺暂时不会对东方进行军事扩张。
桑丘之战的胜利让齐国威望大增,成为了东方列国的领头羊。
此后,魏国、赵国纷纷向齐国靠拢。
秦国自从军事受挫之后。
开始调整起了策略。
军事扩张当然爽,见效快,效果强。
但是玩不转那也不能跟愣头青一样硬上。
还是外交连横更稳妥啊!
公元前322年。
秦惠文王免除了张仪的秦相之位。
表面上,是张仪在秦国遇冷了。
实际上,这又是张仪和秦国的新计划。
秦惠文王这是在为张仪出使魏国铺路!
这秦相之位一旦被免,就降低了魏国对张仪这位“秦国主理人”的身份的警惕。
张仪这时候以“无能谋士”的身份入魏,不容易引起反感。
也便于张仪以“为魏国利益着想”的名义游说魏王,推行“事秦”的策略。
被免除相国之位后。
张仪来到了魏国,他迅速打出了一套连招。
通过贿赂魏国权臣,接近了魏惠王,得到了魏惠王的信任。
他开始劝魏惠王:“大王啊,你自己想想,魏国地处中原,西边的秦国,东边的齐国,南边的楚国,那都是强国啊,你要是坚持合纵抗秦,一定会成为三国争夺的战场,你想看到那一幕吗?不过你要是亲近秦国,那秦国可以帮你压制齐国和楚国呀!”
魏国一开始拒绝了。
毕竟这合纵同盟要是坏了,其他国家也会给压力啊!
张仪寻思,哦,怕其他国家的压力就不怕秦国的压力是吧?秦国,给我上!
他偷偷发消息给秦国,让秦国攻击魏国。
秦国大军于是对魏国发起了进攻。
公元前322年,秦军攻占了魏国的曲沃、平周。
公元前320年,又于脩鱼大败魏军。
魏惠王:恁白打咧,俺不行咧!
他被迫妥协了。
魏惠王任命张仪为魏相,公开背弃合纵,与秦国结盟了。
不过。
魏国的大臣们大多数反对亲秦的策略。
公元前319年冬天,魏惠王去世,其子继位,是为魏襄王。
魏襄王对于张仪的“亲秦”策略非常抵触。
公孙衍等大臣也是非常反对,强烈要求参与合纵。
更关键的是齐国、楚国也坚持要魏国驱逐张仪。
于是,魏襄王让张仪赶紧爬。
张仪被罢免后,返回了秦国。
而魏国则改任公孙衍为相。
公孙衍坚持主张合纵抗秦,他立即联络起赵、韩、燕、楚等国,展开了游说。
公孙衍以“秦秦为天下之患,列国联合则存,分裂则亡”为号召,推动五国结盟抗秦!
最终,在公孙衍的不懈努力之下,五国终于达成了协议。
推楚怀王为“纵长”,五国联合出兵伐秦!
公元前318年,五国联军正式伐秦,兵临函谷关。
虽然说是联军,但是,军队的主力乃是魏国军队。
赵国、韩国出兵配合,而燕国是象征性派了点兵配合。
楚国嘛,因为曾跟秦国之间有过联姻,而且远离秦国,态度也不积极,一样是派了很少的兵装装样子。
联军总兵力约为二十万。
又因为魏国和赵国有一些领土争端没有解决,韩国害怕秦国报复,这联军的指挥权非常分散。
楚怀王本人呢,又没什么军事权威,简历上没有什么出彩的项目经理,人家也不怎么信任。
楚怀王只能靠着“卜交”(占卜结盟)来维持表面的团结。
在这种诸侯国各怀鬼胎的状态中,五国联军抵达了函谷关。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
此关关道之上只能容得下一车通行,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名。
五国联军集结兵力,开始攻打函谷关。
秦国军队据险固守。
秦国大将樗里疾以精锐弩兵伏击,魏军作为联军的主力及前锋,很快伤亡过半。
而赵、韩联军随即阵脚大乱。
原本聚集在函谷关这个地方,联军的补给就十分困难。
这会儿又被弩箭射成这个样,士气当时就开始溃散了,很快联军败退到了修鱼这个地方。
秦军一边在函谷关死守,一边在琢磨着背后的事儿。
秦国的背后有啥?
有义渠。
要知道打仗的时候,最害怕的就是腹背受敌。
为了安抚住义渠,不让他们背刺,秦王采纳了陈轸的建议,赠送给义渠君“文绣千匹,美女百人”以示好。
他没想到的是。
公孙衍已经提前打好了补丁。
之前,义渠君在访问魏国的时候。
公孙衍曾对他说过:“如果中原各国对秦国没有战事,那秦国肯定会焚烧并且掠夺你的国家啊!如果中原各国对秦国有战事,秦国肯定会送礼来讨好你!你可别忘了趁他病要他命啊!”
这会儿秦国的礼品一送来,义渠君就明白了。
这个公孙衍说的话是一点儿也没错啊!
那我确实得出手一下啊,否则这么好的机会要到哪里去找呢?
趁着秦军主力东调的这个机会。
义渠军立刻发兵攻秦!
秦国此时虽然强大,但是也依然没有同时两线作战并且打赢的能力。
在李帛这个地方,义渠军大败秦国的留守部队,重创了秦国后方,斩首秦军三万有余。
不过。
前方函谷关的秦军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公元前317年,秦国大将樗里疾主动率秦军出关反击。
秦军与韩、赵联军在修鱼展开了大战,此战之中,秦军大败韩、赵联军,斩首韩军八万余人,赵军数万人,俘虏了韩国将军申差。
经此一败,五国联军那是彻底的军心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