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5章 五国伐秦!

作者:饺神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参会人员公孙衍率先提出了重要提议:五国相王,共谋伐秦!


    为啥伐秦还要先来个五国相王,一个个的都要先称王?


    因为如果人家称王了,你还是一个“侯”的身份,那就在外交上处于身份劣势了。


    哪怕只是个名头,也不能不抢。


    而这个时间,魏国、韩国、赵国、燕国、中山等国均面临着秦、齐、楚这几个大国的压迫。


    他们急切地需要提升政治地位,增强国际话语权和联盟的合法性。


    公孙衍提议,以魏国为核心,串联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于公元前323年正式举行“相王”仪式——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的“王”称号,形成政治同盟!


    这一举措的核心目的有两个。


    第一,提升弱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第二,以“王号同盟”强化军事合作承诺,共同对抗秦、齐、楚等国的蚕食。


    原本这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但是。


    齐国出场了。


    齐国并不同意“五国相王”。


    因为齐国认为,中山国非常小(曾被魏国所灭,后中山桓公复国),根本不配称王。


    齐国还说“若中山王,吾必攻之!”


    中山国:招你惹你了?


    但是齐国势力强大,中山国又不敢不听,所以最后还是放弃了王号。


    就在这会儿,张仪出场了。


    张仪代表秦国,与齐国、楚国这两个大国的重臣,在啮桑达成了三强默契:


    齐国、楚国默许秦国压制韩赵魏三晋;秦国也不干涉齐国、楚国的扩张。


    这一招成功瓦解了齐、楚与三晋的关系。


    合纵联盟出现了裂痕。


    公孙衍心里那叫一个急啊!


    这群诸侯真就各怀鬼胎!


    尤其是那个赵国,动不动就态度摇摆,成为合纵的潜在隐患!


    公元前325年。


    魏国公孙衍觉得一定不能让张仪和秦国得逞。


    于是,他开始利用手里的资源,拉着齐国一起忙活了起来。


    公孙衍邀请齐国名将田朌一起攻打赵国的边境重镇。


    赵国这会儿正把国内的主力放在中山国和秦国的方向呢。


    边境的兵力极其薄弱。


    朌采用“声东击西”战术,先佯攻赵国东部的鄗邑,吸引赵军主力东调,随后集中兵力突袭赵国南部的棘蒲,一举攻破该城,缴获大量粮草与军械。


    听到这个消息,赵国的赵武灵王头开始疼了。


    赵武灵王,嬴姓,赵氏,名雍,赵肃侯之子,于公元前325年继位。


    他意识到了,如果单独对抗齐、魏联军,那么风险是很大的。


    而且,要是持续与合纵联盟为敌,那特么的赵国的敌人就是“秦、齐、魏”三面夹击!


    这不是要了命了么?


    正在赵武灵王犹豫的时候,公孙衍派使者来谈判了。


    他们提出的停战条件是:赵国必须公开宣称加入合纵联盟,承诺跟魏国、韩国、齐国等一同抗秦!


    赵国如果答应,齐国和魏国就答应不会再对赵国出手。


    赵武灵王想了想,行吧。


    他宣布正式加入合纵。


    至此,公孙衍“以战促盟”的方式,终于把赵国纳入了合纵阵营!


    韩赵魏三晋也终于再度联起手来了。


    ……


    “张仪这操作神了啊!打下来又还回去,搁这玩‘先揍后哄’呢?”


    “表面上亏了一座城,实际上赚了十五县加战略要地,这是高抛低吸啊!”


    “魏国感觉好可怜啊,用这么多地换取和平!”


    “关键还是暂时的和平,没几年又给一嘴巴子!”


    “这秦国怎么这么像在霸凌魏国啊!”


    “远交近攻,手段太强了!领先其余人太多了!”


    “这公孙衍也挺厉害吧!”


    “是啊,张仪出招,他也能拆招!”


    “以战促盟,这不就是打一巴掌再给一甜枣吗?”


    “打架是为了拉盟友,这也是个顶级的外交家啊!”


    “确实,这下子好像是秦国代言人张仪和诸侯国代言人公孙衍之间的战争了!”


    “这公孙衍还曾经在秦国工作,太有渊源了哈哈哈!”


    “不知道他们谁能笑到最后啊!”


    “是啊,一个背靠强大的秦国,一个背靠这么多诸侯国,还真的很难说啊!”


    ……


    公元前323年。


    秦国总是想试试齐国的实力,并且向东方施压。


    于是。秦王命樗里疾(秦惠文王异母弟,著名将领)为统帅,率领秦军,越过韩、魏地界,向东进攻齐国边境重镇——桑丘。


    桑丘,齐国西部战略要地。


    秦军此次出兵的目的,既是想要夺取齐国的土地,又是想要齐国承认秦国的东方主导权。


    一场大战爆发了。


    史称此战为桑丘之战。


    面对秦国大军来犯。


    齐宣王任命匡章为齐军统帅。


    匡章曾参与过马陵之战,大败魏军,军事经验丰富。


    他经过分析,认为秦军确实强悍,而且,秦军远道而来,一定是急着想狠狠干一架的。


    所以,匡章设计了“疲敌”与“诈敌”的策略。


    很快,齐军与秦军在桑丘附近形成了对峙。


    秦军这次来的足足有八万兵马,仗着兵力优势,多次挑战齐军。


    但是匡章却始终坚守营垒,闭门不战,故意示弱,以麻痹秦军。


    同时。


    匡章还派士兵混入秦军营地附近,观察秦军动向,并且利用齐人与秦军中部分韩、魏士兵的语言差异,不断制造混乱。


    更关键的是。


    匡章甚至还命齐军士兵更换部分旗帜,伪装成“向秦军投降”的样子!


    他们跟秦军接触的时候,故意泄露“哎呀齐军内部士气低落,即将溃散”的假情报。


    秦军的统帅樗里疾虽然也挺有能力的。


    但是他看见这齐军一直避战,轻易就相信了假情报,认为这齐军确实是胆小,放松了警惕。


    在秦军的防备逐渐松懈之际。


    匡章终于抓住了时机,于深夜忽然间下令齐军兵分三路,突袭秦军大营!


    这三路齐军,一路的任务是,袭击秦军的粮草营,烧毁秦军的粮草;


    一路的任务是,攻击秦军中军大营,彻底打乱秦军的指挥系统!


    一路的任务是,提前截断秦军的退路,防止秦军突围成功!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