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6章 揠苗助长!

作者:饺神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兼具“残”和“贼”的特质的人,就是“独夫”!


    只听说过杀的是独夫商纣,从来没听说过这是臣子弑君!


    孟子这是直接将“君”的身份与道德合法性绑定了。


    就是说,你要是作为君主,践踏仁义,那你就丧失了统治资格。


    政权的合法性源于“保民”,而非世袭特权。


    孟子还曾说过“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暴君失去民心就是失去了“天命”,革命的本质就是顺应天意与民心。


    孟子强调过:“忠于仁义,而非忠于一人一姓之位”,就是说如果君主背离仁义,那臣子再效忠就是“愚忠”。


    齐宣王跟孟子还有一次坦白局。


    齐宣王终于向孟子坦白承认:“我不装了,我摊牌了,我最大的欲望是做大做强,开辟土地,让秦国、楚国这两个大佬来朝见,君临中原,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


    孟子毫不客气地直言不讳:“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他的意思是,大王你这是爬上树去捕鱼呢,你应该施行仁政才能达到“王天下”的理想,而不是靠战争和强权!


    后世总结出了“缘木求鱼”这个成语。


    后来,齐宣王还问孟子“不能”与“不为”的区别。


    孟子回答:“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的意思是,你要夹着泰山越过渤海,那就是客观上做不到的事情,这叫不能;你要为了老人弯腰行礼,还说我不能,那就不是你做不到的事情,而是你不愿意做的事情!


    这是要求统治者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孟子还曾说过,想要让楚国人学习说齐国话,即使请最好的齐国老师教授,周围都是楚国人干扰,他也永远都学不会。


    要是把他带到齐国都城临淄住上几年,即使不用老师教,也自然学会了齐语。


    后世将此事总结为成语“一傅众咻”,指的是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那就干不成事儿。


    诸侯国中的宋国因为贫瘠弱小,所以经常被嘲笑,在典故中迫害。


    孟子也曾讲过一个宋人的故事。


    有个宋国人种田人,他有一天发现自己家地里的禾苗长得很矮,比周围邻居田里的禾苗要矮上许多。


    他就蹲在地头发愁啊,怎么办才好呢?


    苦思冥想之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田里一棵一棵地把禾苗往上拔!


    终于把自家地里的禾苗拔到跟其他人家地里的禾苗一样高了。


    他这下高兴了,回到家里,气喘吁吁地对家人说:“哎呀,今天可把我累坏啦,不过我可算让咱家的禾苗长得跟别人家的一样高了!”


    他的儿子:?


    儿子赶紧跑到地里去看,自家的禾苗已经全部都死了。


    孟子对此事点评道:“天底下其实经常有人做这种事情。有人认为耕耘没有好处就不干,这就是不除草培苗的人;有的人刻意帮助禾苗长高,这种就是拔苗助长的人,这种做法不但没有益处,反而还会伤害禾苗。”


    孟子用这个故事,来批判了违背自然规律的功利行为。


    后世也将这个故事总结为成语“揠苗助长”。


    孟子约六十岁的时候归乡,与弟子等著书,著成《孟子》七篇。


    《孟子》中的主要内容有:


    核心思想,性善论和仁政。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提出四端说: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是人与生俱来的善端。


    他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要有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政权合法性系于民心向背。


    要有经济保障,“制民之产”,让百姓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轻徭薄赋以安民生。


    还要有道德教化,兴“庠序之教”,引导民众明人伦、行孝悌。


    政治主张方面。


    他还强调统治者需要“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批判武力兼并,倡导以德服人。


    人性修养方面。


    孟子认为善性需通过“养浩然之气”培养,形成至大至刚的精神力量。


    要有“大丈夫”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独立人格与道德勇气。


    他还曾说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倡导舍生取义的精神。


    教育观方面。


    孟子强调学习需要主动领悟,“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意思是君子通过正确的方法深入钻研学问,是希望自己能独立自主地领悟其中的道理。


    还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认为不应该盲从经典。


    在经济思想方面。


    孟子认为“有恒产者有恒心”,主张保障民众土地财产以稳定社会。


    也就是说,百姓们只有拥有稳定的产业,无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安心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也不容易滋生歪点子,走上邪路。


    孟子推崇井田制,提倡土地公有,均平分配,防止贫富分化。


    《孟子》这本书是华夏最为宝贵的思想遗产之一,不但重塑了原有的政治伦理,还为后世提供了捍卫民生的精神武器,是华夏文明中永不枯竭的思想源泉!


    ……


    “五十步笑百步!这话神了!我现在知道该怎么反击班里的倒数第二了!”


    “哈哈哈哈哈!这个成语确实太实用了!”


    “缘木求鱼那个也好用啊!骂有文化的傻子太合适了!”


    “说实话,这个孟子的思想到现在也不过时啊!尤其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话!”


    “还有舍生取义,这种大丈夫的精神实在是太酷了!”


    “文明的传承靠得就是这样的精神内核啊!”


    “非常震撼!”


    ……


    评委钱教授情不自禁地感叹道:“这个‘孟子’简直是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啊!他能够对魏王、齐王那样的直言不讳,藐视权贵,实在是一种极让人佩服的思想者的人格力量!”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