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详细解释了自己的分析,包括未来地铁规划对商业环境的影响。
“这个信息你是从哪里得到的?”沈南朋问道。
“公开资料分析,加上实地调研。”陈浩回答,“我花了三天时间走遍了整个旧城区,观察交通流量和人群分布。”
沈南朋点点头,眼中露出赞赏的神色。
“最后,关于风险控制。”陈浩切换到最后一页,“我建议设立一个专门的风险评估小组,定期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和调整。”
陈浩的发言结束后,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钟。
“很好的分析。”沈南朋率先鼓掌,“年轻人,你的想法很有价值。”
其他人也纷纷鼓掌,虽然有些人脸上还带着疑虑,但都不得不承认陈浩的分析很有道理。
会议结束后,沈南朋单独留下了陈浩和张教授。
“陈浩,你刚才的发言让我印象深刻。”沈南朋倒了三杯茶,“特别是关于市场周期的判断,很有见地。”
“谢谢沈总。”
“不过我有个疑问。”沈南朋看着陈浩,“你才十八岁,这些经验是从哪里来的?”
这个问题让陈浩有些紧张。他总不能说自己是重生的吧。
“主要是看书学习,还有实践总结。”陈浩尽量让自己的回答听起来合理,“我从高中开始就对投资很感兴趣,看了很多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看书?”沈南朋笑了,“我也看过很多书,但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操作还是有差距的。你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积累这么多经验,确实不简单。”
陈浩感觉沈南朋的眼神很锐利,好像要看透他的内心。
“沈总,您是不是觉得我的表现有些异常?”陈浩决定主动出击。
“异常?”沈南朋挑了挑眉毛。
“我知道很多人都觉得我这个年纪不应该有这些能力。”陈浩坦然地说,“但我想说的是,年龄不代表一切。有些人天生就对某些领域敏感,就像有些人天生就会画画或者唱歌一样。”
沈南朋听了,哈哈大笑:“说得好!我就喜欢你这种自信。”
“其实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也有很多人质疑我。”沈南朋回忆道,“他们说我一个小商贩,凭什么做大生意。但我用结果证明了自己。”
“您是我的榜样。”陈浩真诚地说。
“榜样?”沈南朋摇头,“我只是比你早走了几年路而已。说不定过几年,你就能超过我了。”
“沈总过奖了。”
“不是过奖。”沈南朋认真地看着陈浩,“我有个预感,你将来会在商界掀起不小的波澜。”
张教授在旁边听着,心里很高兴。沈南朋能这么评价陈浩,说明他的眼光没错。
“对了,陈浩。”沈南朋突然说道,“你刚才提到的风险评估小组,我觉得很有必要。你愿意担任这个小组的负责人吗?”
陈浩有些意外:“我?”
“没错。”沈南朋点头,“虽然你年轻,但你的分析能力我很认可。而且年轻人思维活跃,不容易被固有观念束缚。”
“这…”陈浩看向张教授。
“我觉得可以。”张教授鼓励道,“这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那好,我接受。”陈浩做出了决定。
“很好!”沈南朋站起来,“那我们就这么定了。明天你来公司,我安排人给你介绍具体情况。”
离开沈氏集团大楼时,已经是晚上七点了。
“今天表现得很好。”张教授拍拍陈浩的肩膀,“沈总能让你负责风险评估小组,说明他很看重你。”
“我有点紧张。”陈浩老实说。
“紧张是正常的。”张教授笑道,“但我相信你能胜任。记住,沈总是个很实际的人,他看重的是能力,不是年龄。”
陈浩点点头。他知道,这次合作对他来说是个重要的机会。如果能在这个项目中表现出色,他在商界的地位将会得到很大提升。
而且,通过今天的接触,他发现沈南朋确实是个很有魅力的人。虽然身份很高,但没有架子,而且很有商业眼光。
更重要的是,陈浩从沈南朋身上感受到了一种危机感。这个男人的商业嗅觉很敏锐,如果不及时提醒他调整策略,他很可能会在即将到来的市场变化中受到冲击。
陈浩决定,要找个合适的机会,委婉地提醒沈南朋注意市场风险。毕竟,他们现在是合作伙伴了。
陈浩的海报在校园里随处可见,每当他走过,总能听到窃窃私语声。
“就是他,那个十八岁的百万富翁。”
“听说投资界的大佬都在关注他。”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食堂里,陈浩端着餐盘刚坐下,旁边几个学长的对话传了过来。
“以前咱们学校的风云人物是谁?”一个戴眼镜的学长问道。
“石岳啊,学生会主席,年年拿奖学金,教授们的宠儿。”另一个回答。
“现在呢?人家陈浩一个大一新生,直接把他比下去了。”
“石岳最近脸色都不太好看,估计心里不是滋味。”
陈浩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石岳,对方正独自一人吃饭,神情有些落寞。作为管理学院的学生会主席,石岳一直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标杆人物。成绩优异,能力出众,还有着不错的家庭背景。
但陈浩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种平衡。
“石学长最近怎么样?”陈浩的室友李明坐了过来,“感觉他看你的眼神有点奇怪。”
“正常反应。”陈浩夹了口菜,“换作是我,心里也不会舒服。”
“你倒是看得开。”
“人各有命,没什么好计较的。”
话虽如此,陈浩还是能感受到周围一些异样的目光。有羡慕的,有嫉妒的,也有不服气的。
下午的管理学原理课上,教授讲到企业竞争策略时,特意点了陈浩的名字。
“陈浩同学,你作为我们学院的投资新星,能不能分享一下你对市场竞争的看法?”
陈浩站起身,刚要开口,后排传来一个不和谐的声音。
“教授,我觉得应该让更多同学发言,不能总是偏向某些人吧?”
说话的是一个三年级学长,陈浩认识他,叫赵凯,平时成绩不错,但性格有些尖酸刻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