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3章 我会注意的

作者:鲸鱼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我会注意的。”


    离开张文博的办公室后,陈浩心情复杂。张文博显然对自己很看重,但同时也在提醒自己要谨慎。看来,这位投资界的老狐狸,对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


    回到学校后,陈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石岳。


    “你要见沈南朋?”石岳放下手中的资料,“那可是房地产界的传奇人物啊。”


    “是啊,这是个难得的机会。”陈浩在宿舍里来回踱步,“我需要想个办法,让他注意到我。”


    “以你现在的身份,想让沈南朋注意到你,确实不容易。”石岳想了想,“除非你能提供他需要的信息。”


    “什么意思?”


    “沈南朋这种级别的企业家,最关心的是什么?政策风向、市场趋势、竞争对手的动向。如果你能在这些方面给他有价值的建议,他自然会注意到你。”


    陈浩眼睛一亮:“你说得对。我确实有一些他可能需要的信息。”


    接下来的几天,陈浩开始深入研究沈南朋和南朋集团的情况。他发现,南朋集团虽然在旧城区改造项目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确实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风险。


    首先,项目的投资规模巨大,占用了集团大部分资金。一旦政策发生变化,资金回收将面临困难。


    其次,传统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如果不及时转型,很可能被市场淘汰。


    最重要的是,陈浩从前世的记忆中知道,国家即将出台更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这将对整个行业造成巨大冲击。


    如果能提前向沈南朋透露这些信息,不仅能展现自己的价值,更能为将来的合作打下基础。


    但问题是,如何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向沈南朋这样的大人物提供建议?


    陈浩想到了一个办法。


    项目推介会的前一天晚上,陈浩在启明投资咨询公司的办公室里工作到很晚。这个办公室是他租的一间小房间,位于学校附近的写字楼里,虽然简陋,但对于起步阶段的公司来说已经足够。


    石岳也在,两人正在整理明天可能用到的资料。


    “你真的打算在推介会上直接和沈南朋谈这些?”石岳有些担心,“万一他觉得你是在危言耸听怎么办?”


    “我会把握好分寸。”陈浩整理着桌上的文件,“关键是要让他觉得,我提供的不是建议,而是信息。”


    “什么意思?”


    “我不会直接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而是把一些市场信号和政策动向告诉他,让他自己去判断。”陈浩解释道,“这样既不会显得突兀,也能展现我的专业能力。”


    石岳点点头:“这个思路不错。不过,你确定这些信息是准确的吗?”


    陈浩看着窗外的夜景,心中暗想:这些信息当然是准确的,因为它们来自未来。


    第二天上午,项目推介会在外滩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举行。陈浩跟着张文博来到会场,发现参会的都是投资界和房地产界的重量级人物。


    沈南朋坐在主席台上,正在介绍旧城区改造项目的具体情况。这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身材高大,气质沉稳,说话时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这个项目的总投资规模为三百亿元,涉及五个老城区的拆迁重建。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建设住宅,更要打造一个集商业、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区。”沈南朋的声音在会场中回响。


    台下的投资人们认真听着,不时记录着要点。


    推介结束后,是自由交流时间。张文博带着陈浩走向沈南朋。


    “沈总,久仰大名。”张文博伸出手。


    “张总,您好。”沈南朋握手,然后看向陈浩,“这位是?”


    “我的得力助手,陈浩。”张文博介绍道,“别看他年轻,投资眼光很不错。”


    “哦?”沈南朋多看了陈浩几眼,“年轻有为啊。”


    “沈总过奖了。”陈浩礼貌地回应,然后话锋一转,“刚才听了您的介绍,对项目很感兴趣。不过,我注意到一个现象,最近政策层面对房地产行业的关注度在提升,监管部门的表态也越来越谨慎。”


    沈南朋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你有什么具体的信息吗?”


    陈浩看了看周围,压低声音:“我从一些渠道了解到,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新的调控措施,可能会对大型房地产项目的融资和销售产生影响。虽然还没有正式出台,但风向已经很明显了。”


    这些信息,部分来自陈浩在华夏投资接触到的内部资料,部分来自他对未来政策的预判。


    沈南朋的表情变得严肃:“能具体说说吗?”


    “主要是两个方面,”陈浩继续说道,“一是对开发商的资金杠杆会有更严格的限制,二是对预售资金的监管会加强。这意味着,传统的快周转模式可能不再适用。”


    “你的建议呢?”沈南朋直接问道。


    陈浩知道,关键时刻到了:“我认为,优秀的企业应该提前布局,从单纯的开发商向城市运营商转型。比如在旧城区改造中,不仅要关注住宅建设,更要关注产业导入和城市功能的完善。这样既能规避政策风险,也能获得更稳定的收益。”


    沈南朋沉思了片刻,然后点点头:“很有见地。你叫陈浩是吧?能留个联系方式吗?”


    陈浩心中狂喜,但表面保持镇定,递上自己的名片:“这是我的联系方式。”


    沈南朋接过名片,看到上面印着“启明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字样,眼中闪过一丝意外:“你还有自己的公司?”


    “刚刚起步的小公司,主要做一些投资咨询服务。”陈浩谦虚地说。


    “年轻人有创业精神,很好。”沈南朋把名片收好,“有机会我们再详细聊聊。”


    看着沈南朋离去的背影,张文博拍了拍陈浩的肩膀:“表现不错。不过,你刚才说的那些政策信息,确定吗?”


    “八九不离十。”陈浩回答得很肯定。


    张文博深深地看了陈浩一眼,没有再说什么。


    当天晚上,陈浩接到了沈南朋的电话。


    “陈浩,下午的谈话很有启发。明天有时间吗?我想和你详细聊聊。”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